为什么在运动前都要先做准备运动
为什么在运动前都要先做准备运动
人体在做剧烈运动的时候,神经和肌肉系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心血管、呼吸和内分泌系统都有一个调整适应过程。如果没有做准备活动,立即进行剧烈运动,身体就可能出现乏力、疼痛的症状,还容易造成肌肉撕裂、关节扭伤,甚至发生意外。所以在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运动,活动一下筋骨,防止运动受伤。
老年人运动前需做准备活动
(1)准备活动。是运动前所做的各种动作练习。目的是使身体从安静状态过度到运动状态,作好生理机能上的准备。一是活动各关节、肌群,提高体温、增加运动系统的弹性和活动范围,以适应将要进行的运动。二是逐渐提高心率,使心血管系统作好运动准备。一般需要准备5-10分钟,可以慢跑或原地做伸展 、蹲屈等肢体、关节柔韧性练习。
(2)有氧运动开始。这是整个运动的核心。为达到有效的运动,必须注意运动的质与量的保证。所谓质,就是运动必须达到靶心率的要求,使心率在靶区域内,即有效的心率范围内。所谓量,就是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内的、心率在靶心率水平的水平的耐力运动,每周至少坚持3次以上。
(3)放松整理运动。是指运动结束时,不要马上停下来,做一些轻松的活动,目的是使身体由剧烈的运动状态逐步过度到相对安静的状态。经过比较剧烈的低、中强度20-30分钟耐力运动后,如果突然停止运动或坐、躺下来,对身体都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肌肉突然停止运动,会妨碍血液回流到心脏,进而造成大脑缺血,引起头晕等症状。正确的做法是逐渐放慢所做的运动的速度,继续运动3-5分钟,同时做些上肢活动,让心率慢慢降下来,再做些放松性活动,整个有氧运动就算结束,整个过程需要40-50分钟。
运动前做热身准备,运动结束时放慢速度,缓慢停下,注意这个小细节,相信运动效果会更佳,以后再进行锻炼可要注意了。总之,根据年龄、体质、爱好等运动项目,定期做体能测验,随时调整运动处方,并将运动持之以恒,您定会在有氧运动中得到身心健康的益处。
为什么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
人在由安静的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需要经过一个适应过程,开始运动之前进行准备活动,能帮助提高神经中枢兴奋性,生物酶活性,增强心肺功能,肌肉血流量,升高体温,并且还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肌肉,肌腱和韧带弹性处于良好状态,内阻力减小,从而使机体各方面机能协调,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还可以减少运动损伤。
运动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
运动生理学家关于准备活动的定义是“为提高随后运动的效率而进行的准备练习”。准备活动,不仅为随后运动作好了身体上的准备,还为随后运动作好了心理上的准备。可以提高运动效率,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
跑步三大禁忌
专家指出,有些情况下,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碰上大雾、阴霾天气,应该取消预定的运动计划。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不做准备运动。在体育锻炼前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对安全有效的锻炼身体有好处。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体因受寒冷的刺激而使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延展性明显降低,全身关节的灵活性也较夏秋季节差得多。锻炼前不做准备运动,则易引起肌肉、韧带拉伤或关节扭伤,致使锻炼不能正常进行。
二忌大雾天气锻炼。雾是由无数微小的水珠组成的,这些水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如在雾天进行锻炼,由于呼吸量增加,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毒物质,影响氧的供给,这会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鼻炎、肺炎、气管炎、结膜炎以及其他病症。
三忌不注意保暖。运动时不可忽视保暖,否则会引起伤风感冒。天气冷的时候,可待身体发热后再逐渐减衣,开始锻炼时不必立即脱掉衣服,也不要等大汗淋漓时再脱衣服,否则容易感冒。
为什么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 更好的完成运动项目
人掌握的运动技能有一定的条件反射性,如果是进行比赛等运动的话,在比赛之前做一些专门性的准备运动,可帮助自己复习一下动作技术,再次加强这些神经联系,这对于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是极有好处的。
秋冬运动的禁忌
一忌不做准备运动。在体育锻炼前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对安全有效的锻炼身体有好处。因为在秋冬季,人体因受寒冷的空气刺激而使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延展性明显降低,全身关节的灵活性也较夏秋季节差得多。锻炼前不做准备运动,则易引起肌肉、韧带拉伤或关节扭伤,致使锻炼不能正常进行。
二忌大雾天气锻炼。雾是由无数微小的水珠组成的,这些水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如在雾天进行锻炼,由于呼吸量增加,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毒物质,影响氧的供给,这会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鼻炎、肺炎、气管炎、结膜炎以及其他病症。
三忌用嘴呼吸。无论是锻炼还是在平时,都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因为鼻孔里有很多毛,能够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
四忌不注意保暖。运动时不可忽视保暖,否则会引起伤风感冒。天气冷的时候,可待身体发热后再逐渐减衣,开始锻炼时不必立即脱掉衣服,也不要等大汗淋漓时再脱衣服,否则容易感冒。
科学的晨跑减肥方法
1、跑前做准备运动
跑步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这是使身体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肌肉适度紧张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活动能力,以适应跑步的需要。可先做摆臂、摆腿、弯腰、转体、下蹲及其它体操动作,特别
要注意活动髋、膝、踝关节。全身达到发热,身体感觉轻快,心率达到85次/分以上,就可开始跑步。
2、跑步要控制好节奏
跑步要有一定的运动量,掌握好运动强度是健身跑的关键。衡量运动强度一般采用心率指标。
(1)适宜的运动强度。每分钟心率为170-年龄数,如跑步者40岁,他跑步时的适宜心率应为130次/分左右。
(2)练习的次数、时间及距离。青少年每周4~5次,每次30~40分钟,距离5000米左右;中老年每周4次,每次25~30分钟,距离为3000米左右。减肥跑步时间要尽量长一些。
每天跑的运动量不是衡定的,可根据本人身体状况稍有增减。如每周练习4次,运动量可采用大、中、小来调剂更好。运动量的增加一定要严格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操之过急。
3、跑完后要做一些放松的运动
跑步结束后一定要做整理(放松)运动,使人体各器官从运动状态逐步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办法:可先慢走一段距离,再做几个深呼吸,时间一般为3~5分钟。
剧烈运动前为什么要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指在训练或比赛前为正式运动作准备而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体从安静状态逐渐活动起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动员和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克服肌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以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还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脉搏可增至160—190次/分,有时甚至可超过200次,心脏每分钟输出血液量可增加5—6倍,呼吸频率可达40—50次 /分,肺通气量每分钟可增至70一120升,这说明在剧烈运动时内脏器官的变化是极为深刻的。由于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惰性较运动神经大,所以当肌肉开始工作时,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可能一下子就跟上运动的需要,而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准备活动正是可以克服植物性神经系统惰性,预先使各内脏器官动员起来,达到较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运动的需要。同时只有内脏器官机能惰性逐渐得到克服以后,人体才能使自己的运动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人们所掌握的运动技术、复杂的技术动作,都是按条件反射的机制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暂时联系,因此在比赛或锻炼之前,做一些专门性的练习,复习一下动作技术,再次加强这些神经联系,这对于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是极有好处的。
另外,通过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的变化,还可以调整赛前的过分紧张,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体育运动准备活动怎么做
体育运动的准备活动的做法如下:
1.热身运动时,除了常规的从头至脚的徒手热身方式外,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肌肉也要进行充分的活动。还可借助跑步机、健身车等进行较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热身运动一般以10分钟为宜,冬季可稍长些,约15分钟。热身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太短热身不充分,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太长体力过早消耗,影响正式锻炼;
3.全身热身后,要进行局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针对性活动。比如当日主要练肩,那就要对肩部进行针对性的热身,如用高位拉力器做颈前或颈后下拉,前、后各做1至2组,用轻重量,每组做15次;
运动后整理放松:
1、反方向拉伸练习。在健身锻炼结束时,适当安排与训练部位方向相反的肌肉拉长和伸展练习,对加速肌体恢复和预防运动损伤大有裨益。譬如,肩、腰部练习结束时,做单杠悬垂、提膝或前后摆动等放松练习,可迅速减轻肩腰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压力和酸痛,促进肌体恢复;
2、专家指导,慢跑5至10分钟能全面促进肌体恢复;练完大腿骑5至10分钟阻力较小的健身车,既能缓解大腿肌的紧张状态,又能恢复肌肉弹性。
运动前的热身运动是最重要的,因为冒冒失失就继续运动,身体还没有准备好,是最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要学会正确的运动方式。
有了上文的了解,希望大家在以后做体育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恰当的准备活动。只有我们在体育运动之前,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情况的发生,才能够避免身体的意外损伤。当然了,在做好准备活动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正式的体育运动了。而在运动过程之中,我们也一定要多加注意,凡事都要以健康为大前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