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营养价值及功效 维生素B12
蛤蜊营养价值及功效 维生素B12
蛤蜊中维生素B12含量也很丰富,维生素B12与血液的代谢密切相关。吃蛤蜊能缓解缺乏维生素B12 导致的恶心贫血,尤其是胃部手术后的患者,可以吃蛤蜊补充维生素B12。
蛤蜊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严格来说,蛤蜊是属于海鲜,因为蛤蜊是产自海里面的。因为蛤蜊的肉质鲜美异常,所以蛤蜊通常还有一个美称,那就是“天下第一鲜”,能获得如此评价的食物,可想而知蛤蜊是有多鲜美啊。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蛤蜊的营养价值。
蛤蜊也叫蛤,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和许多贝壳类一样,蛤肉有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的特点。
蛤肉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每100克蛤肉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以及碘、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而蛤壳中则含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碘、溴盐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文蛤中有一种叫蛤素的物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抗癌效应。
功效作用方面,蛤蜊含有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物质,功效比药物更强。多吃蛤蜊还能解除某些烦恼症状。中医认为蛤肉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的功效。
此外,如将文蛤粉(炒)5克,冰片0.5克,枯矾1克,这三种原料一起研成细粉,吹入耳内,每日2次可以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
食用蛤蜊时,要注意未熟透的蛤蜊以及一些贝壳类食品不要吃,以免传染上肝炎等疾病。蛤为发物,有痼疾者要慎食,还有蛤蜊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蛤蜊的营养价值有很多,因为蛤蜊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而同时脂肪含量却是和很少的,少得都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除此之外,蛤蜊的维生素和一些矿物质的含量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大家以后是可以经常地食用蛤蜊的,但是最好还是要注意吃蛤蜊的一个量的问题。
蛤蜊哪些部位不能吃
蛤蜊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多人都爱吃的的,蛤蜊的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但是一定要吃法正确。对于蛤蜊哪些部位不能吃的问题,没有特别禁忌的部位,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注意适量。
1.不能吃壳
花蛤除了壳不可以吃,其他的都可以吃。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
2.营养功效
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明目、化痰之功效。治痰饮喘咳,水气浮肿,胃痛呕逆,白浊,崩中,带下,瘿瘤,烫伤。蛤蜊的钙质含量,在海鲜中颇为凸出。以100克重的蛤蜊为例,钙质含量就有130毫克,虽然不能跟奶制品相提并论,但也算是不错的钙质源。钙能维持牙齿和骨骼健康解除烦躁情绪,促进青少年骨骼发育,预防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蛤蜊的维生素B12含量也很丰富。B12关系到血液代谢,缺乏者可能出现恶性贫血,尤其是胃部手术后的患者,B12吸收率较差,可以多摄取一些蛤蜊。
3.注意
禁忌人群:胃痛腹痛者忌食。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孕妇可以吃蛤蜊吗
蛤蜊
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
蛤蜊的营养价值
蛤蜊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低脂肪,许多贝类也具上述特点,蛤蜊里的牛磺酸可以帮助胆汁合成,有助于胆固醇代谢,能抗痉挛、抑制焦虑。
蛤蜊味道鲜美,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是一种低热能、高蛋白,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理想食品。在每100克蛤肉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以及碘、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而蛤壳中则含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碘、溴盐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文蛤中有一种叫蛤素的物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抗癌效应。
蛤蜊的功效与作用
蛤蜊味咸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蛤蜊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蛤蜊肉和韭菜经常食用,可治疗阴虚所致的口渴、干咳、心烦、手足心热等症。常食蛤蜊对甲状腺肿大、黄疽、小便不畅、腹胀等症也有疗效。
孕妇可以吃蛤蜊吗?
可以吃。
蛤蜊营养丰富,其中含有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对小儿和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产妇可以吃蛤蜊吗?
可以吃。
蛤蜊具有滋阴,利水,化痰的功能。对治疗产妇痔疮有功效,也是患有糖尿病的产妇的一个辅助治疗食物。
蛤蜊营养价值及功效 蛤蜊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蛤蜊含热量62千卡、蛋白质10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2.8克、胆固醇156毫克、钙133毫克、磷128毫克、钾140毫克、钠425.70毫克、镁78毫克、铁10.90毫克、硒54.31微克,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
吃毛蛤蜊上火吗
每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很多食物搭配不当就会上火导致便秘或者口臭等现象,所以平时饮食要特别的注意,那么吃毛蛤蜊会上火吗?
毛蛤蜊的营养价值
1.补肾壮阳毛蛤蜊有补肾壮阳之疗效,对早泄阳痿等性功能低下均有疗效。 2.清热泻火毛蛤蜊性凉,有下火通便的功效,能够治疗上火引起的便秘。
吃毛蛤蜊上火吗
毛蛤蜊是海鲜类食品,不宜吃多,会上火。
通过对吃毛蛤蜊会上火吗的介绍之后,相信很多对毛蛤蜊是否上火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样就能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搭配好饮食了。
蛤蜊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性寒,味咸。
营养成分:
蛤肉含糖类,蛋白质,脂肪,菸酸,无机盐,维生素A、B1、B2。蛤壳含碳酸钙、磷酸钙、矽酸镁、碘及溴盐等。
蛤蜊的钙质含量,在海鲜中颇为凸出。以100公克重的蛤蜊为例,钙质含量就有130毫克,虽然不能跟奶制品相提并论,但也算是不错的钙质源。
蛤蜊的维生素B12含量也很丰富。B12关系到血液代谢,缺乏者可能出现恶性贫血,尤其是胃部手术后的患者,B12吸收率较差,可以多摄取一些蛤蜊。
功效与作用:
蛤蜊具有刺激食欲,化痰利尿,消肿止血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黄疸,水肿等症。蛤蜊也具有预防心脏血管疾病的功效。蛤蜊所含的牛磺酸成分,能排出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强化肝功能。其富含的铁质可以预防贫血,使脸色红润。蛤蜊富含铜,具有帮助胎儿神经发育的作用,对孕妇与胎儿都有益处。蛤蜊对胆固醇,高血脂体质的人以及患有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有保健食疗作用。
蛤蜊的营养
营养价值
蛤肉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每100克蛤肉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以及碘、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而蛤壳中则含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碘、溴盐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文蛤中有一种叫蛤素的物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抗癌效应。[3]
化学成分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物4.6克,灰分3克,钙37毫克,磷82毫克;铁14.2毫克,维生素A400国际单位,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每公斤干蛤含碘2400微克。又食部每100克含抗坏血酸5毫克。
药用价值
蛤蜊味咸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作用。《本草经疏》中记载,说:“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除这种传统用法外,还对蛤蜊组织进行化学提取,提取物称为蛤素。动物实验证明,蛤蜊对小鼠的肉瘤和腹水瘤都有抑制作用和缓解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蛤蜊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蛤蜊肉和韭菜经常食用,可治疗阴虚所致的口渴、干咳、心烦、手足心热等症。常食蛤蜊对甲状腺肿大、黄疽、小便不畅、腹胀等症也有疗效。(《本草经集注》)
功效作用
蛤蜊肉以及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4] 。
紫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维生素B12防衰老
紫菜中B族维生素特别是在陆生植物中几乎不存在的维生素B12的含量很高,以干物计,维生素B12的含量与鱼肉相近,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 维生素B12有活跃脑神经,预防衰老和记忆力衰退,改善忧郁症之功效。
吃毛蛤蜊上火吗
每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很多食物搭配不当就会上火导致便秘或者口臭等现象,所以平时饮食要特别的注意,那么吃毛蛤蜊会上火吗?
毛蛤蜊的营养价值
1.补肾壮阳 毛蛤蜊有补肾壮阳之疗效,对早泄阳痿等性功能低下均有疗效。 2.清热泻火 毛蛤蜊性凉,有下火通便的功效,能够治疗上火引起的便秘。
吃毛蛤蜊上火吗
毛蛤蜊是海鲜类食品,不宜吃多,会上火。
通过对吃毛蛤蜊会上火吗的介绍之后,相信很多对毛蛤蜊是否上火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样就能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搭配好饮食了。
蛤蜊的功效与作用
蛤肉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少脂肪,是一种极具食疗保健价值的食品。
性味:
性寒,味咸。
营养成分:
蛋白质,钙,磷,铁,镁,铜,维生素 A ,B12 ,牛磺酸等。
功效:
蛤蜊具有刺激食欲,化痰利尿,消肿止血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黄疸,水肿等症。蛤蜊也具有预防心脏血管疾病的功效。蛤蜊所含的牛磺酸成分,能排出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强化肝功能。其富含的铁质可以预防贫血,使脸色红润。蛤蜊富含铜,具有帮助胎儿神经发育的作用,对孕妇与胎儿都有益处。蛤蜊对胆固醇,高血脂体质的人以及患有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有保健食疗作用。
食法 :
蛤蜊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蒸煮,烧烤,也可以做汤羹等,还可以与其他多种原料配菜。蛤蜊等贝类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不需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失去鲜味。
食忌:
许多贝类是发物,有宿疾者应慎食。蛤蜊等贝类性多寒凉,故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不要食用未熟透的贝类,以免传染上肝炎等疾病。
选购:
购买时应以活体为第一选择,冷冻品其次。新鲜的蛤蜊,用手碰触外壳时会马上紧闭,不会闭壳,或者壳已经打开的,表示蛤蜊已经死亡。
蛤蜊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蛤蜊有什么功效
蛤蜊味甘、咸,性微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等作用,可用于肝肾阴虚之烦热盗汗、消渴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本草经疏》中记载:“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
宝宝能吃蛤蜊吗
营养价值
蛤肉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每100克蛤肉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以及碘、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而蛤壳中则含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碘、溴盐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文蛤中有一种叫蛤素的物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抗癌效应。
化学成分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物4.6克,灰分3克,钙37毫克,磷82毫克;铁14.2毫克,维生素A400国际单位,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每公斤干蛤含碘2400微克。又食部每100克含抗坏血酸5毫克。
药用价值
蛤蜊味咸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作用。《本草经疏》中记载,说:“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除这种传统用法外,还对蛤蜊组织进行化学提取,提取物称为蛤素。动物实验证明,蛤蜊对小鼠的肉瘤和腹水瘤都有抑制作用和缓解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蛤蜊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蛤蜊肉和韭菜经常食用,可治疗阴虚所致的口渴、干咳、心烦、手足心热等症。常食蛤蜊对甲状腺肿大、黄疽、小便不畅、腹胀等症也有疗效。(《本草经集注》)
功效作用
蛤蜊肉以及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蛤蜊忌与田螺、橙子、芹菜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