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锯齿状腺瘤

什么是锯齿状腺瘤

结肠锯齿状腺瘤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独特的大肠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正式作为单独疾病类型列入直结肠肿瘤。锯齿状腺瘤形态介于增生性息肉与传统腺瘤之间,以锯齿状结构为特点,

其癌变潜能比传统腺瘤更大。虽然其仍然属于良性肿瘤,如果发现,还是尽早手术切除。因此,建议你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治疗。

舌苔厚白锯齿状如何食疗 舌苔厚白锯齿状的食疗原则

舌苔厚白多提示有寒湿、痰湿等在体内,所以进行饮食选择的时候应当以温里散寒、化痰祛湿等为原则进行食疗。

小孩牙齿变黑怎么办

宝宝牙齿变黑脱落,属于牙釉质发育不全。钙是构成牙釉质的只要成分之一,婴幼儿如果缺钙后,使牙釉质凹凸不平,有的就是锯齿状.这样就易残留食物碎屑。如果家长不给宝宝刷牙的话,口腔中的乳酸杆菌就会在釉质表面形成菌斑,菌斑内的细菌还会分解食物,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腐蚀釉质发育不全的牙齿,牙齿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褐直到变黑,然后一点点脱落。形成锯齿状的牙齿.

1.首先要补钙,除了服用补钙药物以外,主要采用食补,牛奶,鸡蛋,大豆类制品、硬果类食物(如花生仁、核桃仁),海产品如虾皮、虾米、海带、紫菜,带刺骨制成的鱼松、肉松,蔬菜中的金针菜、萝卜、香菇、木耳等钙含量都比较高。

2.注意口腔卫生,小孩的牙刷一定要柔软,握柄要适合宝宝的手掌,便于抓握,刷头大小还要适合孩子的嘴,小的活动灵活,刷的部位也更彻底。同时,最好是用宝宝特用的牙膏。不要让宝宝用成人牙膏,成年人的牙膏容易伤害口腔黏膜。如果用含氟牙膏,黄豆粒大小即可,注意不可误吞。

以上介绍了牙齿变黑的治疗方法,但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牙齿变黑的原因。小孩子牙齿变黑的原因主要是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蛀牙引起的,虫牙是会慢慢的把牙齿变黑的。第二个就是氟斑牙。牙齿缺少氟元素就会变黑。所以需要对症治疗。

一岁小孩牙齿发黑怎么回事

宝宝牙齿变黑脱落,属于牙釉质发育不全。钙是构成牙釉质的只要成分之一,婴幼儿如果缺钙后,使牙釉质凹凸不平,有的就是锯齿状.这样就易残留食物碎屑。如果家长不给宝宝刷牙的话,口腔中的乳酸杆菌就会在釉质表面形成菌斑,菌斑内的细菌还会分解食物,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腐蚀釉质发育不全的牙齿,牙齿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褐直到变黑,然后一点点脱落。形成锯齿状的牙齿.

如何预防宝宝牙齿发黑呢?专家指出:

1.首先要补钙,除了服用补钙药物以外,主要采用食补,牛奶,鸡蛋,大豆类制品、硬果类食物(如花生仁、核桃仁),海产品如虾皮、虾米、海带、紫菜,带刺骨制成的鱼松、肉松,蔬菜中的金针菜、萝卜、香菇、木耳等钙含量都比较高。

2.注意口腔卫生,小孩的牙刷一定要柔软,握柄要适合宝宝的手掌,便于抓握,刷头大小还要适合孩子的嘴,小的活动灵活,刷的部位也更彻底。同时,最好是用宝宝特用的牙膏。不要让宝宝用成人牙膏,成年人的牙膏容易伤害口腔黏膜。如果用含氟牙膏,黄豆粒大小即可,注意不可误吞。

排卵检测仪怎么用

一、排卵检测仪的原理:

育龄女性在月经周期中,卵泡不断的发育成熟,使雌激素分泌量逐渐提高。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将对其脑下垂体产生反馈作用,导致LH突然大量释放,成熟的卵泡排出。

科学研究发现,此时唾液的物理化学性会受到雌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可看出,唾液的结晶形态与其宫颈粘液的结晶形态极为相似,均呈现出一种类似羊齿或植物叶片筋络的图案,这种羊齿状结晶图像一般在排卵前2~3天开始出现,至排卵时期最为清晰。排卵后逐渐破碎、溶解、直至变为斑点状图案。

唾液排卵测试仪检测的是临近排卵前的雌激素增长水平,而不是刺激排卵的激素。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增加,你唾液中的含盐量也在增加,而当唾液干燥结晶后,就会呈现锯齿状的图形。唾液排卵测试仪其实是一种大小可以装进衣袋里的便携式显微镜。当你的唾液结晶时,你可以用它来辨别是否有“锯齿状”图案出现。

这种唾液排卵测试检测仪的原理是,锯齿状图形最有可能在排卵前几天出现,因此能够帮助你识别自己的最佳受孕期。通过对自己唾液结晶的观察,而准确地判断出被测人的排卵期和非排卵期。

二、排卵仪的使用方法介绍:

1、拔出防护盖。

2、轻拔出黑色光学镜头并用镜头擦清洁黑色光学镜头底端透明载玻片。

3、用一支干净的棉签伸入口腔,拿一点自己舌尖口水,然后将你的口水均匀的涂抹在透明载玻片上(注意:你的唾液是不可以有气泡的哦)。

4、让唾液自然风干,变成结晶(否则会有误差)后,将光学镜头插回原位。

5、可用拇指和食指来回轻转目镜,调节焦距直到图像清晰。眼睛贴近光学镜头观察图像,仔细观察检验结果。

6、判断:如果你的镜内图像呈斑点或不规则的气泡状,那么你就是安全期了。但是如果你接近排卵的时间段,那么镜内图像就会出现羊齿图案和气泡图案、斑点图案的混合,那么你就是处于危险期。如果排卵期图像是羊齿图案(厥根状),那么你就是极度危险期。也是你进行性生活受孕的最好的时间段。

胃息肉如何作病理诊断

一、胃息肉和息肉病

(一)胃息肉的内镜和组织学表现

胃息肉较结肠息肉少见,一般无症状,检查时偶然发现。胃镜见到的胃息肉是黏膜向腔内限局性隆起,注气后不消失。可单个或多个,大多数单个发生。息肉表面一般光滑或桑椹样,少数呈分叶状,或表面发红、糜烂、出血,约一半息肉的直径在0。5~1。0mm之间,少数直径小于2cm。息肉呈圆形或椭圆形。

病理上将胃息肉分为3类:

(1)增生性或再生性息肉;

(2)腺瘤性息肉;

(3)错构瘤性息肉。

胃息肉主要是增生性息肉,多位于胃窦部及胃体下部,直径常小于2cm,有蒂或无蒂,一般无恶变倾向。有报道增生性息肉常伴发萎缩性胃炎。Kamiya追踪56例(93处)增生性息肉5~12年,有2例有非典型增生的病理改变。张艳仙报道107例胃增生性息肉,其中23例伴2~3级非典型增生。

腺瘤性息肉多位于胃窦部,有蒂或无蒂;息肉表面光滑或有细颗粒感似桑椹样改变,多数息肉表面色泽较周围黏膜红。病理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

(二)伴有胃息肉的息肉病的内镜和组织学表现

1.家族性息肉病和Gardner综合症

常伴有上消化道腺瘤性息肉。胃内息肉可为腺瘤性的,也可为增生性的。胃底息肉多倾向于腺瘤性。内镜下胃底息肉多呈圆形、无蒂、橘黄色,息肉直径2~7mm。十二指肠腺瘤样息肉多位于降部,直径5~22mm,呈多发的、小的白色息肉。

2.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是非遗传性非先天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症状是胃肠道息肉伴皮肤黑斑、脱发、指甲萎缩等外胚层改变。内镜所见息肉分布于全消化道,多呈弥漫散在分布,胃窦尤为明显,多无蒂,直径0。5~1。0cm,表面光滑,质软。组织学改变多类似于幼年性息肉,腺体囊性扩张,内含蛋白纤维液体及慢性水肿的炎症固有层,无恶变倾向。

3.Peutz-Jeghers综合征和Peutz-Jeghers息肉

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其特征为皮肤黏膜色素斑,胃肠道息肉和遗传性。胃肠道息肉分布于全胃肠道,常见散在多发,少数单发,小的数毫米,大的数厘米,多有蒂或无蒂,息肉表面不光滑,有许多小叶状突起,小叶间有深凹的裂沟。质地中等偏软,组织学上属错构瘤。

二、结直肠息肉和息肉病

(一)结直肠息肉的内镜和组织学表现

我国肠息肉发病率较低,腺瘤好发于直、乙状结肠,占全结直肠息肉的70%~80%。大小一般为0。5~2。0cm。小于0。5cm的称小腺瘤,组织学上分为小扁平腺瘤、小凹陷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

1.小扁平腺瘤

占腺瘤的8。5%,病理特征为管状腺瘤组织高度不典型增生,与遗传性结、直肠癌(CRC)有关,内镜表现为无蒂的斑片状的病变或突起的黏膜皱襞。

2.小凹陷腺瘤

在结肠镜检查中只占0。7%。腺瘤中央凹陷处可见腺瘤性腺管,可占据整个黏膜层,腺上皮可有轻度不典型增生。

3.管状腺瘤

最常见,占腺瘤的80%,多为蒂型(占85%),亚蒂、无蒂少见。常多发,小于0。5cm的小腺瘤多由正常的黏膜覆盖,多数管状腺瘤为1~2cm直径大小,少数大于3cm,常有蒂、呈球状或梨状,表面光滑,可有浅沟或分叶现象,色泽发红或正常,质地软。活检组织学检查管状腺瘤由密集的增生的腺体构成,腺体大小、形态不一致,常见有分枝和发芽。

白癜风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盘状红斑狼疮:症状累及面颊及唇部等部位,愈后一般会遗留分界清楚的色素性斑片,此时易与白癜风混淆;但是此病患者会伴有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表面的粘着性鳞屑等;

紫白癜风:症状表现为损害边界清楚,伴有紫白色斑片,稍有脱屑,有光泽;

花斑癣:患者的损害表现为好发于上胸部或背部以及面部的细小斑点性损害;而且主要是由于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皮浮浅部真菌感染。

无色素性痣:此病患者一般在出生后不久病发,一般累及神经,损害为局限性或泛发性减色斑,境界模糊,边沿多是锯齿状,但是损害四面没有色素增殖晕,病灶内混有淡褐色粟粒至扁豆大斑点样斑点等;

粘膜白斑:损害一般浮现网状条纹状或片状,表现为白色角化性损害,伴有强烈的瘙痒;而白癜风一般仅为色素脱失,但是表皮正常,易与唇粘膜及会阴部的白癜风误诊;

苦菜和蒲公英的区别

苦菜:苦菜嫩幼苗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另外含有蒲公英自醇、甘露醇、蜡醇、胆碱、酒石酸等。

蒲公英:蒲公英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钾,也含有铁、钙、维生素B2、维生素B1、镁、维生素B6、叶酸及铜。具体的元素含量主要是水分,每60克生蒲公英叶含水分86%,蛋白质1.6克,碳水化合物5.3克,热量约有108.8千焦。

苦菜:苦菜的叶子丛生,花开的时侯会枯落,整体呈卵形、椭圆形,不具分裂,叶子顶端钝或着是尖。叶子的基部是楔形状的,边缘上面有粗锯齿排列,上面是暗绿色,而背面是淡绿色的。没有毛覆盖。

蒲公英:倒卵状披针形的或着是长圆状披针形的,在顶端是端钝或急尖形状的,边缘有分布波状齿或者是羽状深裂的样子,其叶子顶端裂片比较大,呈现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状。叶子的边缘全是锯齿状,平展着或者是倒向生长,裂片间夹有生小齿,在底部渐狭成叶柄状,叶柄和主脉是红紫色的,覆盖着蛛丝状白色柔毛。

苦菜:苦菜花的总苞呈线形状,很小;苞片也很小;所以整朵花也小。花冠是钟形的,呈黄色,在基部一侧囊肿并不明显,内有白色的长柔毛覆盖,花冠裂片呈现卵形

蒲公英:花的整体颜色是白色。花的总苞呈钟状,整体是淡绿色的;有2到3层的苞片。外层总苞片是卵状的,边缘上面是宽膜质,在底部呈现淡绿色,而上面是紫红色的。

仙指兰和蟹爪兰有什么区别

蟹爪兰是锯齿状,仙人指是波纹状。

仙指兰样子很像蟹爪兰(蟹爪莲),外形的区别在于蟹爪兰是翠绿色的,茎节边缘没有红晕,仙指兰是浓绿色的,茎节边缘有深红色的红晕,其次是现在这个季节蟹爪兰是没有花蕾的,它是短日照植物,冬季开花;仙指兰是春季4月份左右开花。现在的苗子一般都带有花蕾。此外花的颜色也不一样。

蟹爪兰的花比较大,是桃红色的。很艳。仙指兰的花是深红色的,比较小,而且是单层的。

线雕可以瘦脸吗 线雕提升瘦脸的原理

1.线体埋入皮肤之后,创口周围会聚集大量的细胞,将线体包围住,皮肤会迅速收紧,同时脸部弹性增加,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脸大的问题,有效改善面部轮廓,从而起到瘦脸效果。

2.线雕提升所使用的线是锯齿线,并且是顺齿和倒齿互相交错埋入皮肤,起到向上提拉的作用,从而改善肌肤松夸的现象,有效瘦脸。

怎么区分外痔和内痔 外痔和内痔概念区分

内痔和外痔的概念区分主要是以齿状线为界限,齿状线以下为外痔,齿状线以上为内痔。所谓齿状线是位于肛管内面,距肛门缘约3cm,是胚胎时期内外胚层的连接处,位于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接合处,呈锯齿状。

白癜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无色素性痣

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发病,损害往往沿神经节段分布,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减色斑,境界模糊,边媛多是锯齿状,周围几无色素增殖晕,有蕦落内混有淡褐色粟粒至扁豆大雀斑样斑点,感觉正常,持续终身不变,是神经痣之一型。

2、贫血痣

贫血痣是一种仙天性减色斑,多在出生时即已告在,由亿减色斑处毛细霜管较正常稀少,摩擦讣部时周围皮肤充血而白斑处一了百了,由八可译白癜风区别,白癫风传染吗。

3、盘状红斑狼疮

发于面颊及唇部的盘状红斑狼疮,治愈后常遗留下界限清楚的暖色素性斑片,合白癜风比拟相像,但是此色斑一般会有萎缩及毛细霜管扩张现象,有时尚可发现粘着性梁患,及其下漏大的毛囊口。

4、花斑癣

该病的患者主要是婴幼儿,其淡白色的斑常发于面颊、额及眉间,尤其经常擦洗表面,不易附着梁患,故极易与早期白癜风混淆,应加以注意。

5、粘膜白斑

粘膜白斑多呈现网状条纹状或片状,为白色角化性损害,常剧痒。而白癜风仅是色素脱失,表皮正常,在邻近皮肤或坡见处常可找到脱色性病变。

蒲公英和苦菜的区别

蒲公英的叶子

蒲公英的叶子是倒卵状披针形的或着是长圆状披针形的,在顶端是端钝或急尖形状的,边缘有分布波状齿或者是羽状深裂的样子,其叶子顶端裂片比较大,呈现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状。

叶子的边缘全是锯齿状,平展着或者是倒向生长,裂片间夹有生小齿,在底部渐狭成叶柄状,叶柄和主脉是红紫色的,覆盖着蛛丝状白色柔毛。

苦菜的叶子

苦菜的叶子丛生,花开的时侯会枯落,整体呈卵形、椭圆形,不具分裂,叶子顶端钝或着是尖。

叶子的基部是楔形状的,边缘上面有粗锯齿排列,上面是暗绿色,而背面是淡绿色的。没有毛覆盖。

茎生叶对生,呈常羽状深裂,顶生裂片是卵形状的、或者是状披针形,从顶端开始渐尖,有粗锯齿,两面有毛覆盖,上部叶片又渐变窄小,没有叶柄。

蒲公英和苦菜的区别~花

蒲公英的花

花葶上部是紫红色的,还覆盖着柔毛。

花的总苞呈钟状,整体是淡绿色的;有2到3层的苞片。外层总苞片是卵状的,边缘上面是宽膜质,在底部呈现淡绿色,而上面是紫红色的。

花药和柱头都是暗绿的。

花的整体颜色是白色。

苦菜的花

苦菜是直立生长的,其花是黄色的,开在枝条的顶端。

苦菜花的总苞呈线形状,很小;苞片也很小;所以整朵花也小。

花冠是钟形的,呈黄色,在基部一侧囊肿并不明显,内有白色的长柔毛覆盖,花冠裂片呈现卵形;

花柱长3毫米左右,柱头是盾状或着是截头状。

好了,你根据叶子与花总能区别出来了吧。

相关推荐

直肠息肉的病理病机

(1)管状腺瘤:最为常见,多数单个,有蒂,直径一般在1cm以下,在肠黏膜表面隆起如米粒或黄豆大,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颜色接近正常黏膜,质软;大腺瘤如樱桃或草莓,表面有浅沟或分叶状,色暗红,很少癌变,镜下形态可有不同程度改变,轻者为轻度腺体增多,上皮细胞无异常,重者不仅腺体明显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及染色也呈不典型改变,核分裂增多,进一步发展出现腺体细胞多形性,间质浸润,即被认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 (2)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呈绒毛状,菜花状突出于黏膜表面,病变范围限于黏膜层,瘤体质地柔软,广基

红花的形态特征

红花一年生草本。高(20)50-100(150)厘米。 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 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

舌苔厚白锯齿状食疗推荐食物

大蒜、葱、韭菜、香菜、雪里蕻、洋葱、香椿头、南瓜、辣椒等。 糯米、黑米、西米、高粱等。 牛肉、牛肚、牛腩、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鸡肉、乌鸡、蛤蚧、蚕蛹、羊奶、虾、鲢鱼、带鱼、鲶鱼、鳝鱼等。 桃子、杏、大枣、荔枝、桂圆、柠檬、金橘、杨梅、石榴、槟榔、松子仁、核桃仁、樱桃等。

漏芦的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厘米。根状茎粗厚。根直伸,直径1-3厘米。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灰白色,被棉毛,基部直径0.5-1厘米,被褐色残存的叶柄。 漏芦 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倒披针形,长10-24厘米,宽4-9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有长叶柄,叶柄长6-20厘米。侧裂片5-12对,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锯齿稍大而使叶呈现二回羽状分裂状态,或边缘少锯齿或无锯齿,中部侧裂片稍大,向上或向下的侧裂片渐小,最下部的侧裂片小耳状,顶裂片长椭圆形或几匙形,边缘有锯齿。中上部茎叶

黑色素瘤有有哪些症状

01黑色素瘤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初期难以引起注意,但一旦发现就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危及患者的生命。 02黑色素瘤并不完全黑色的,有些患者的黑色素瘤呈棕色、红色或白色。这些黑色素留的边缘并不十分光滑,一般呈锯齿状,表面十分粗糙或伴有脱屑,甚至会发生渗血的情况。 黑色素瘤的周围皮肤会呈白色或灰色,肤色暗淡无光,患者会感觉患处有瘙痒或灼痛感。 03在黑色素瘤早期,其表皮会发生不规则的增生,仔细观察可发现痣细胞巢和黑素细胞。这些黑素细胞会呈垂直的方向入侵真皮,表皮呈腺泡状或束状。黑色素瘤的表皮会呈隆起状态,表

鹰嘴豆的特征

一年生草或多年生攀缘草本。高1-2米,茎直立,多分枝,被白色腺毛。托叶呈叶状,或具3-5个不整齐的锯齿或下缘有疏锯齿;叶具小叶7-17片,对生或互生,狭椭圆形,长7-17毫米,宽3-10毫米,边缘具密锯齿,两面被白色腺毛。花于叶腋单生或双生,花梗长0.5-2.5厘米,花冠白色或淡蓝色、紫红色、长8-10毫米,有腺毛;萼浅钟状,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6-9毫米,被白色腺毛。荚果卵圆形,膨胀,下垂,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幼时绿色,成熟后淡黄色,被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种子1-4颗。种子被白色短柔毛,黑色或褐色

​甲状腺瘤分类都有什么

1.滤泡状腺瘤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腺瘤,其中包括单纯性腺瘤和嗜酸性腺瘤,后者可变为嗜酸细胞腺癌,恶性度较高,但很少见。 2.乳头状腺瘤:相对少见一些,可呈囊实性,故又称乳头状囊腺瘤。甲状腺腺瘤中,具有乳头状结构者有较大的恶性倾向。 3.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瘤组织边界清楚,周围甲状腺组织常萎缩。 也称为毒性甲状腺腺瘤由于该腺瘤发生功能增强,产生大量甲状腺激素,从而引起甲亢的表现。毒性甲状腺腺瘤多见于女性,以20~40岁多见。腺瘤通常单个。患者有甲亢症状,查体往往可以发现甲状腺有结节,一般比较大,常

肠息肉的五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又名假息肉。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外形多较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亦可呈间叶样变。 第二种类型: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多见于20-40岁成人,在儿童亦可发生,以男性多见。这种类型的肠息肉多发于直肠,尤其下段直肠,多数为

红笠的形态

落叶乔木.树形伞状.嫩芽黄绿色带褐色.成叶长7—12厘米,宽4—6厘米,椭圆形至倒卵状形,先端尾状锐尖形,基部圆形至钝形.锯齿为重锯齿或单锯齿.先端芒状.表面浓绿色,背面淡绿色.叶柄长约2厘米,上端约5毫米的下面有2个蜜腺.花序伞房状3—5花.鳞片长约1.3厘米,红紫色.苞片长约5—10毫米.萼筒漏斗形.萼片长椭圆状三角形,全缘.花瓣50—60个,椭圆形、淡红色.外侧花瓣颜色浓,内侧花瓣淡,近白色.雄蕊少13—19个.雌蕊2个,叶化.

直肠息肉怎么引起

直肠息肉直肠良性肿瘤的一种,直肠内有粘膜覆盖的肿物,呈小的结节状粘膜隆起或为大的带蒂的肿物,一般为单个,少数为多个,若很多息肉聚集直肠或累及结肠者谓之息肉病。息肉源于炎症的称炎性息肉;粘膜呈增生性改变的无蒂结节称增生性息肉;由肠上皮生长的有腺瘤性息肉,绒毛乳头状腺瘤息肉,此类息肉容易恶变。1、管状腺瘤最为常见,多数单个,有蒂,直径一般在1cm以下,在肠黏膜表面隆起如米粒或黄豆大,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颜色接近正常黏膜,质软;大腺瘤如樱桃或草莓,表面有浅沟或分叶状,色暗红,很少癌变。镜下形态可有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