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闭经拔罐拔哪些位置

闭经拔罐拔哪些位置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肝俞穴功效:

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1.身柱穴位置: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

2.身柱穴取穴方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3.身柱穴功效:

补气壮阳。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作用。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1.气海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气海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气海穴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命门穴位置:

命门穴在腰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

2.命门穴取穴方法:

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3.命门穴功效:

接续督脉气血,命门穴有补肾壮阳、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痛经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痛经拔罐常用穴位

先取俯卧位,在肝俞,肾俞,次髎穴采用留罐法, 留罐10-15分钟。

肝俞: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1穴。

次髎:在骶部,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左右各1穴。

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1穴。

仰卧位,在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地机,太冲穴采用留罐法,留罐10-15分钟。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方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方3寸。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方4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约一横指处,左右各1穴。

地机: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左右各1穴。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左右各1穴。

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左右各1穴。

发烧拔罐拔哪个位置

发烧拔罐可以取以下几个穴位:

太阳(双侧)

1.位置:

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侧伏位,丝竹空与瞳子髂连线中点向外约1横指处取穴。

3.功效:

清肝明目,通络止痛。太阳穴是经外奇穴,按摩此穴位可以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大椎

1.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曲泽

1.位置:

曲泽穴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处,微屈肘取穴。

2.取穴方法:

仰掌,微屈肘取穴于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找曲泽穴。

3.功效

散热降浊,清暑泄热,和胃降逆,清热解毒,曲泽穴有通心气、调肠腑、泄血热的作用。

委中

1.位置:

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2.取穴方法:

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3.功效:

分清降浊。委中穴有清热凉血、舒筋通络、祛除风湿、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的作用。

拔罐方法

一次取2~ 3处,三棱针点刺后,加拔火罐,留罐5分钟,待罐内血液部分凝结时取罐。用无菌干棉球擦净血液。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

方法一: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曲池,印堂,太阳,合谷穴。

操作方法:1.闪火法,对穴位实行连续闪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2.对穴位留罐,或配合药罐,贮水罐留罐,药罐可用羌活,防风,川芎各9克,白芷,苍术,黄芩,生地黄各6克,细辛,甘草各4.5克,以水煎煮后留罐,1日一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方法2:

取背部督脉或膀胱经循行部位,用走罐法,将润滑液或温水 涂抹于背部及罐口,沿督脉或膀胱经循行部位连续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1次,每次15-2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大椎,风池,太阳,肺俞穴。

操作:刺络拔罐法:用消毒的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出血,然后将罐迅速吸拔到点刺的穴位上,1日1次,每次5-1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大椎,曲池,委中,足三里。

操作方法:用三棱针在大椎,委中穴位点刺出血,然后将罐迅速吸拔到点刺的穴位5-10分钟,起罐后患者仰卧,取委中,阴陵泉,足三里留罐5-10分钟,1日1次。

疗程: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肝经拔罐位置示意图 拔罐拔哪些部位养肝

太冲穴:疏肝解郁,调气理血,化湿通经。主治:头痛目眩,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胁腹满痛。

行间穴:养肝明目,调营活血,泻热通经。主治月经过多,闭经,失眠,遗尿,膝肿,下肢内侧痛等。

三阴交穴:疏肝理气,滋阴补肾,健脾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主治腹痛,腹胀,腹泻,便溏,肠鸣。

太冲穴:太冲穴是气血调度纵贯,在这个穴位拔罐可以帮助舒畅气机,改善肝气郁结。

阳陵泉:阳陵泉是胆经上的穴位,在这个穴位拔罐能舒筋活络,有助胆气生发,而肝和胆互为表里,因为同时也能增强肝脏生理功能。

闭经拔罐拔哪些位置 闭经拔罐方法

取上各组穴,均施以单纯罐法或刺络罐法,首先用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分钟,每次1组穴,每日1次。

拔罐可以治疗痛经吗 痛经拔罐的位置

取穴:中极,三阴交,地机,十七椎,次髎,血海。

治疗功效:中极为任脉经穴,与足三阴经交会,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脾,肝,肾三脏气血,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郄穴,可调血痛经止痛,十七椎,次髎为痛经的经验效穴;血海可养血活血。

夏天如何养阳气 拔罐刮痧驱寒

拔罐、刮痧,相当于人为“排汗”。在空调环境下,人的毛孔是闭塞的,很少出汗。进行拔罐、刮痧疗法,可使毛孔张开,宣泄体表,有利于排泄身体里的湿邪、风邪、寒邪,可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肌肉关节酸痛等。

拔罐小贴士:认经脉家庭拔罐祛寒,位置可选取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即脊柱。足太阳膀胱经主干有两条,在脊柱左右旁开两指处,约与脊柱平行。

盆腔炎拔罐位置图片 盆腔炎拔罐位置

带脉穴:属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可调冲任,理下焦,除湿热。

位置: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肚脐水平线的交点。

中极,曲骨: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具有调理冲任,理气活血,清除湿热的作用。

中极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曲骨:中极穴下1寸。

秩边,次髎:位于腰骶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为止痛效穴。

位置:秩边位于腰骶部臀沟旁开3寸,次髎位于骶部第2骶骨孔。

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有健脾胃,益肝肾,理气血,祛湿热之功效。

位置: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相关推荐

腰肌劳损位置图 腰肌劳损位置

定穴:双侧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及腰阳关。 取穴: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分别在第9,第11胸椎和第2,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第2骶后孔中;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火罐不是人人合适

火罐不是人人合适 小禁忌必须知 1、皮肤过敏、皮肤损伤者 火罐有可能加重过敏症状。而且皮肤溃疡的地方也不能,容易引发感染、水泡,加重溃疡。皮肤上如果有溃破,就绝对不能在破损处进行火罐治疗,后也不能着急洗澡,避免皮肤破损、发炎,一般人每周一次是比较适合的频率,过程中,还要注意“火候”,时间不要太长。一旦出现起水泡、烧伤等意外情况,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孕妇、女性月经期 尤其是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孕妇如果进行不适当的火罐可引起先兆流产等。月经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在经期

可以调理月经吗 月经不调位置

取穴:主穴: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配穴:气虚者配足三里,脾俞;血虚者配足三里;肾虚者配肾俞;气郁者配肝俞;血热配行间;血寒者配命门。 功效: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是益肝肾,调冲任的要穴;气海为任脉经穴,血海是足太阴经穴,二穴相配,可和气血,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肾三脏,养血调经,是治疗月经不调的要穴。

​有来月经能减肥吗

来月经可以减肥吗?孕妇、经期女性、肌肉枯瘦、低于6岁的孩子或者大于70岁的老人、还有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及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疾病患者都不适合进行减肥,还有就是眼、耳、乳头、前后阴及心脏搏动的位置、骨骼凸凹不平及毛发多位置等都不适合进行疗法的。 我们要按照不同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罐。使用投火法的时候,火焰要旺,动作得快,罐口往上倾,防止火源掉下。如果采取的是闪火法,棉花的酒精要少一些,防止酒精滴下。贴棉法时要避免棉花脱下。而架火法的扣罩要准,燃着火架不要撞翻。煮水罐过程中要甩去热

注意事项

1、使用物品安全卫生 火罐的用具一定要消毒,最好是到专业正规的医院进行操作,这样不仅能有针对性的依靠治疗疾病,还能保证用品的安全卫生。 2、不能在同一个位置重复 短时间内,同一个皮肤位置只能进行一次治疗,如果反复进行同位置,很可能出现灼伤、烧伤等现象,一般第二次需在前一次后罐印消失进行。 3、注意避免受寒 完罐后,要经过四个小时才能洗澡,并且刚完火罐时,不能直接对着空调、风扇吹。 4、时需随时观察 在火罐过程中,医生不能离开病人,应随时监护病人的皮肤情况,一旦病人出

腹部的减肥方法

腹部的减肥方法 疗法是中医医学遗传之一,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让你轻松、快速减肥的方法。 减肥的原理: 1。刺激腧穴、调整经络 减肥是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脾肾的功能,扶正祛邪来达到减肥这一目的的。 2。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不仅能够辩证施治、调节整体,疏通经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 3。局部取穴循经疏导 能够根据肥胖的位置选择的是穴,局部取穴循经疏导,促进局部代谢,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 减肥的作用: 1、调节人体的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 减肥是通过

什么人不能

什么人不能 如果你是下面这些人群,请千万要注意,对于你来说是很有害处的。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以免引起大出血。 3、骨折的人也不要,因为这回影响骨骼的愈合,让康复时间变长,此外,急性关节扭曲的朋友也不能,尤其是韧带已经发生断裂的朋友更要注意。 4、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治疗。 5、皮肤过敏、皮肤损伤者。火罐有可能加重过敏症状,而且皮肤溃疡的地方也

火罐的六大误区

火罐的六大误区 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注意:夏天出汗较多,前最好先洗个澡,把身体擦干,以免影响火罐吸附。)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后的1~2小时。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得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出水疱才能体现出火罐的效果

火罐的禁忌

1、饱腹、空腹都不宜火罐操作。 2、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 3、同一部位,不能天天火罐。 4、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等。 5、女性的月经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 6、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7、高热、抽搐、痉挛等。 8、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 9、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 10、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火罐的四个误区。 禁忌1: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

前列腺炎什么位置 前列腺炎什么位置

取穴:腰俞,关元,气海,肾俞,此法适用于各类型前列腺炎。 操作:留罐法。用闪火法将罐留在上述穴位上10-15分钟。每次1次,7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腰俞,肾俞,肝俞,此法适宜于实证型前列腺炎。 操作:刺针加留罐法。先在腰俞穴上针刺,留针十分钟后不起针,用闪火法将罐留在上述穴位上10-15分钟后起罐,然后起针,每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