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应该如何诊断
骨质疏松应该如何诊断
(一)病史与临床特点
女性患者应注意询问妊娠、哺 乳及月经情况。病因不同可有其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但其共同点有:周身骨痛,以脊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呈持续性痛,且与骨质疏松程度相平行,蹬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久病下肢肌肉萎缩,脊椎压缩性骨折,致身长缩短;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可影响心肺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
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及尿磷皆I 正常,血浆骨钙素升高,尿钙可偏高,尿羟脯氨酸可能升高。如伴有软骨病时,血、尿生化指标可能有相应改变。
(三)X线检查
当X线呈现骨质疏松时,骨矿物质的减少已在 30%~50%以上。主要改变为皮质菲薄, 骨小梁减少、变细或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以脊椎和骨盆明显,特别是胸、腰椎负重阶段尤重。早期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透明度加大,水平方向的骨小梁呈垂直的栅状排列。后期纵行骨小梁也被吸收,抗压能力减退,胸椎呈楔状畸形。由于海绵疏松骨较致密骨更易脱钙,故椎体受椎间盘压迫而形成双面凹陷,也可见脊椎压缩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的病理骨折。X线上有时不易与软骨病相区别,或两者并存。近年来,多种新技术已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检测,如中子激活分析法测定全身体钙,单光束骨密度仪测定前臂骨密度,双能 X线骨密度仪测定脊柱骨密度,椎体用计算机断层(CT)以及放射光密度计量法等。必要时施行骨活检对于早期诊断和随访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诊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指的仅仅是一种病理状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在确立存在骨质疏松后,应认真查找引起骨质疏松的病因,必要时应行骨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组织计量学检查。
骨质疏松可单独存在,亦可与骨质软化并存,此时应尤其注意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能。只有在详尽调查,排除了继发性病因后才能作出原发性骨质疏松之诊断。
首先,骨质疏松应与骨质软化和纤维囊性骨炎相鉴别。
其次,骨质疏松应着重与多发性骨髓瘤,成骨不全,骨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骨量减少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X线表现是周边清晰的局限性脱钙灶,部分患者为弥漫性脱钙,需和骨质疏松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化改变为血钙升高或正常,血磷变化不定,ALP正常,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浆出现M球蛋白等。成骨不全时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减少,X线上表现的骨质疏松与多次骨折固定有关,骨皮质薄而毛糙,骨质有囊性变,常伴有蓝色巩膜和耳聋等先天性畸形。老年人骨质疏松应警惕骨转移性肿瘤之可能,临床上有原发肿瘤表现,患者血钙和尿钙升高,常伴尿路结石,X线上骨皮质多有侵蚀,甚至可发现转移性缺损灶。
最后,还应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分型,特发性青壮年骨质疏松和绝经期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较多见。
怎样诊断骨质疏松
首先,骨质疏松应与骨质软化和纤维囊性骨炎相鉴别。
其次,骨质疏松应着重与多发性骨髓瘤,成骨不全,骨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骨量减少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X线表现是周边清晰的局限性脱钙灶,部分患者为弥漫性脱钙,需和骨质疏松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化改变为血钙升高或正常,血磷变化不定,ALP正常,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浆出现M球蛋白等。成骨不全时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减少,X线上表现的骨质疏松与多次骨折固定有关,骨皮质薄而毛糙,骨质有囊性变,常伴有蓝色巩膜和耳聋等先天性畸形。老年人骨质疏松应警惕骨转移性肿瘤之可能,临床上有原发肿瘤表现,患者血钙和尿钙升高,常伴尿路结石,X线上骨皮质多有侵蚀,甚至可发现转移性缺损灶。
最后,还应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分型,特发性青壮年骨质疏松和绝经期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较多见。
胫骨骨折的常见检查方法
1.X线检查
可确定胫骨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X线片除有胫骨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等。摄片范围应包括损伤部位的上、下邻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括双侧髋关节,脊柱骨折应结合查体确定投照部位及范围,避免漏诊。
2.MRI、CT检查
能够准确显示胫骨骨折的粉碎程度及椎管内的压迫情况,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或陈旧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3.骨密度检查
拟诊为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有条件可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的检查方法较多(如DXA、pDXA、QCT、pQCT等),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质1 个标准差属正常(T值≥-1.0 SD),降低1~ 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骨量减少(-2.5 SD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 ≤ -2.5SD),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是L1~L4腰椎及髋部。
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
1.骨软化症
临床上常有胃肠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肾病病史。早期骨骼X线常不易和骨质疏松区别。但如出现假骨折线(Looser带)或骨骼变形,则多属骨软化症。生化改变较骨质疏松明显。
(1)维生素D缺乏所致骨软化症则常有血钙、血磷低下,血碱性磷酸酶增高,尿钙、磷减少。
(2)肾性骨病变多见于肾小管病变,如同时有肾小球病变时,血磷可正常或偏高。由于血钙过低、血磷过高,患者均有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2.骨髓瘤
典型患者的骨骼X线表现常有边缘清晰的脱钙,须和骨质疏松区别。患者血碱性磷酸酶均正常,血钙、磷变化不定,但常有血浆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增高及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3.遗传性成骨不全症
可能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较少,结果状如骨质疏松。血及尿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耳聋等。
4.转移癌性骨病变
临床上有原发性癌症表现,血及尿钙常增高,伴尿路结石。X线所见骨质有侵袭。
骨质疏松的骨关节病新进展
1、结果为:总骨折患病率为26.6%,前臂骨折患病率为40%,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3.3%,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9%。可见中老年人骨折率较高。
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223例北京地区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妇女和49例男性研究结果表明,汉族妇女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与男性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有一定的种族差异。
3、将骨密度与骨强度测量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近几年,尽管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人体投影骨密度已被医学界接受为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标准,但目前又提出用股骨颈能支撑体重的倍数即抗骨折能力诊断骨质疏松的测量技术和观点,以减少骨质疏松诊断漏诊与误诊。
4、骨质疏松OP和骨关节病OA的综合治疗和分层预防措施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OP和OA,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物理康复、磁疗和运动疗法,创建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包括OP和OA的新模式。
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第一个是患者重视不够,大多数人认为骨质疏松只需要补钙,有些人出现骨质疏松,服用钙剂一个月,通过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进行性下降,腰背疼痛,驼背弯腰,患者认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补充钙剂,这是一个严重误区。大多数人对骨质疏松重视不够与骨质疏松昂贵的检查仪器有关,因为骨质疏松的检查不如糖尿病、高血压的血糖仪和电子血压计方便。
再一个是医生的误区,比如骨科医生,给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做了手术以后,没有给他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就让患者回家了。过了一段时期,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钉子松动,因为螺丝钉周围导致隆鼓现象,更换的全髋假体慢慢沉降、脱落,导致手术日后的失败。现在我们国家卫生部专门有一个骨质疏松诊疗规范,规定骨科医生不能只重视骨折手术,还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否则,骨科医生要负法律责任。
第三个误区是骨质疏松患者对整个治疗周期的认识不足,因为骨质疏松的治疗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可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有一个关于治疗骨质疏松目的的共识,第一个以治疗骨痛为目的,需要三个月时间,短期治疗骨痛一般需要七到十天。然后再连续服药三个月。中医以调理症状为目的,比如对于肾阳虚、肾阴虚的骨质疏松,一般强调治疗半年左右,这样疗效比较巩固。要是以骨密度为主的,因为骨质疏松本质是骨密度的下降,骨的力学强度下降,也就是说以升高或者维持患者的骨量为主,至少得服用一年中药,服用两年西药,这是国际标准。如果是以防止骨质疏松骨折为目的,无论中药、西药都要治疗三年。
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第一个是患者重视不够,大多数人认为骨质疏松只需要补钙,有些人出现骨质疏松,服用钙剂一个月,通过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进行性下降,腰背疼痛,驼背弯腰,患者认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补充钙剂,这是一个严重误区。大多数人对骨质疏松重视不够与骨质疏松昂贵的检查仪器有关,因为骨质疏松的检查不如糖尿病、高血压的血糖仪和电子血压计方便。
再一个是医生的误区,比如骨科医生,给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做了手术以后,没有给他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就让患者回家了。过了一段时期,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钉子松动,因为螺丝钉周围导致隆鼓现象,更换的全髋假体慢慢沉降、脱落,导致手术日后的失败。现在我们国家卫生部专门有一个骨质疏松诊疗规范,规定骨科医生不能只重视骨折手术,还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否则,骨科医生要负法律责任。
第三个误区是骨质疏松患者对整个治疗周期的认识不足,因为骨质疏松的治疗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可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有一个关于治疗骨质疏松目的的共识,第一个以治疗骨痛为目的,需要三个月时间,短期治疗骨痛一般需要七到十天。然后再连续服药三个月。中医以调理症状为目的,比如对于肾阳虚、肾阴虚的骨质疏松,一般强调治疗半年左右,这样疗效比较巩固。要是以骨密度为主的,因为骨质疏松本质是骨密度的下降,骨的力学强度下降,也就是说以升高或者维持患者的骨量为主,至少得服用一年中药,服用两年西药,这是国际标准。如果是以防止骨质疏松骨折为目的,无论中药、西药都要治疗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