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的有哪些特点

骨质疏松的有哪些特点

骨质疏松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对骨质疏松的特点的清楚了解,可以有利于骨质疏松患者及时的发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特点主要有:

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的特点就是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呼吸功能下降也是比较典型的骨质疏松的特点之一,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骨质疏松的特点。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骨质疏松的特点。

骨质疏松的特点主要就是以上提到的几点,大家一定要对骨质疏松引起高度重视。如果骨质疏松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骨质疏松就会恶化,到时候,治疗的难度就加大了。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发病特点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之一是骨骼疼痛,有时是周身疼痛,更突出的是腰骨痛;症状之二是腰弯、背驼,身材缩短;症状之三是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实际上身材缩短就是多次发生脊椎椎体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髋部骨折。

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著

研究人员介绍,我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已达9000多万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趋势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有研究天津、上海、长沙、成都、青岛等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点,但尚无确切的全国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尤其是广州地区同类研究不多,中老年人群的研究少见。

研究人员对广州地区1024例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骨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腰椎骨密度没有随增龄持续降低,但髋部骨密度随着增龄逐渐降低;而女性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都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而且,从60岁开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髋部的骨密度都显著低于腰椎。“这说明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著。”

研究人员提醒,对中老年人骨密度测量有诊断意义的部位应该首选髋部。

广州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53.7%

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的中老年人骨量减少症总患病率约为33.1%,其中男性为43.7%,女性为24.5%。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总患病率为53.7%,男性为39.1%,女性为65.6%。而10年前的一份根据1160例40岁以上广州市内及郊区乡村居住20年以上的男女性人群的调查显示,广州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5.9%,女性为19.6%。因此,目前,广州地区中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了3.3成和4.6成。

研究人员提醒,老年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防治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发生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中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80.8%

数据显示,中老年女性总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65.6%,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则高达80.8%,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在50~59岁组骨密度值开始下降明显,60~69岁组骨密度值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改变,而此时正为女性绝经后5~10年阶段,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直接关系。

女性进入老年初期的累积骨丢失量约占终生骨量丢失的72%,女性50岁以上大多数已绝经。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骨转换增高,骨量丢失加速,结果导致绝经后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研究人员还发现,骨量减少在女性40~49岁和50~59岁年龄组较高,分别为41.4%和37.5%,随着年龄增长迅速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迅速增高,因此,女性应注意早期进行50岁绝经前后女性骨密度测定筛查工作,积极防治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地减少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发生。

研究人员提醒,绝经后及老年女性,应注重早期骨密度筛查,防治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发生。

中老年男性

骨折后致残率死亡率高女性4倍多

同时,报告指出,广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9.1%,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43.7%,在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人群中占一定比例。

报告指出,大多数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在骨量低的人群。从50岁开始,男性骨量减少症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且,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后的致残率、死亡率高于女性4倍多。

研究还表明,男性在70~79岁组髋部骨密度值出现明显下降,表现为骨质疏松改变。其可能原因与性激素水平下降、体力活动缺乏、日照时间减少,饮食中钙、维生素D缺乏等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也是重要的患病因素。

研究人员提醒,男性骨质疏松往往被人忽视,中老年男性骨量减少症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不低,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高,因此,中老年男性应从50岁开始重视骨质疏松症预防。

亚洲人不易骨折

医学院的研究初步发现,亚洲人可能因为缺乏两种与骨质疏松有关的基因,所以即使骨质密度比西方人低,但骨折率不但不及西方人高,反而偏低。

医学院教授前日在研讨会上指出,该校内分泌科在1995年至今收集约800多个女性骨质密度样本,其中20岁至40岁女性占l/3;停经后出现骨质疏松及无出现骨质疏松的各占1/3。结果发现,在香港女性的骨质样本中,几乎没有与骨质密度减低有关、导致西方女性骨质疏松的bb基因。

同时,研究又发现影响骨质密度的骨肢原la基因亦不存在于华人当中。因此,初步估计虽然亚洲人的平均骨质密度不及西方人高,但骨折率反而远低于西方人,正是与缺乏此两种基因有关。

过住数据显示黑人骨质密度最高,每平方厘米1·2克,西方人为1.1克,最低为亚洲人,每平方厘米只有1克。过往研究发现,同一种族人中,骨质密度每低一成,骨折率便高一倍。如此推论,亚洲人骨质密度比西方人低近一成,骨折率亦应高于西方人一倍,但骨折率却远低于西方人。

目前已发现有20多种基因与骨质疏松有关,未来基因研究方向将集中探讨易患上骨质疏松的高危组别,再及早予以药物辅助,防止骨质流失。

成骨不全和骨质疏松的区别

人体的骨髓中含有两种细胞,一种叫成骨细胞,一种叫做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对人体骨骼的发育成长发挥重要作用,而破骨细胞,顾名思义,就是破坏人体骨骼的发育成长。

成骨不全病人因为骨细胞的数量减少,胶原纤维的数量减少, 所以病人的骨小梁结构不好,骨质也非常疏松。但成骨不全的骨质疏松,和成年人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是不完全相同的。

与成骨不全比较相似的是,有些成年人会由于某些疾病引发骨质疏松。但是,骨质疏松与成骨不全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骨折疏松,有正常的成骨过程,有成骨细胞,骨质疏松的原因是因为破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活性比成骨细胞高,骨头内的很多破骨细胞在破坏骨头的成骨,慢慢的骨头内的矿物质丢失比矿物质的累积要快,所以造成了骨头的骨质疏松。但是骨质疏松的病人,有正常的成骨细胞,正常的成骨的这个过程。

如果儿童时期反反复复的骨折,通过X光片可以确定这是脆骨病、成骨不全,成年后会有骨质非常疏松的表现。另外,成骨不全往往伴有关节、韧带的松弛,巩膜呈蓝色,和我们常说的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区别,因为骨质疏松是一个很广泛的这个概念,骨头的成骨有很多因素的影响,也包括维生素D的治疗,实际上维生素 D只是活化成骨细胞过程当中的一个因素,并不能说明这个就是骨质疏松,跟成骨不全没有内在的什么联系,实际上完全是两个病。

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1身长缩短,脊椎是承受人体绝大部分的重力,如果脊椎受到影响,但是承重能力下降,就会容易变形,椎体受到压缩,其长度缩短就会表现为患者的身长缩短。

2骨折,由于患者的骨骼出现了退行性改变,发生骨折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了骨折,造成的伤害无疑是非常严重的。

3疼痛,随着疾病的发展,疼痛也会向脊柱向两侧放射,这种症状在仰卧和坐位的状态下会有所减轻,如果患者的脊神经受到了压迫,患者的四肢也会产生放射性疼痛。

4呼吸症状,如果患者的胸廓受到了压迫而出现畸形,影响到肺功能就会导致肺活量降低,从而导致呼吸功能异常。

注意事项:骨质疏松早发现,四种症状要关注。希望大家对于这四种症状可以有充分的认识。

干红枣的功效与作用 防治骨质疏松

干红枣对防治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经常会骨质疏松,而干红枣对中老年人经期骨质疏松会有十分理想的食疗作用。

骨质疏松为何青睐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青睐”于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本身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属于原发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不足,而且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患骨质疏松”,专家介绍,绝经后的女性容易成为骨质疏松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这也使得绝经后女性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也正是因为绝经期的原因,相对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且从年龄来看,一般情况下,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的年龄一般会比男性提前10年左右。

事实上,骨质疏松属于衰老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情况一般会走下坡路。专家建议,一般来说,男性40岁~50岁左右可以开始进行骨密度筛查,女性如果出现月经不稳或绝经症状时,就要进行骨密度筛查,小于40岁时并没有太大必要。推荐半年至一年筛查一次即可,因为骨质的变化比较缓慢,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女性骨质疏松有前兆吗?

不少女性半夜睡觉时会出现的抽筋的情况,有时候还反复出现好多次,这是否是由于缺钙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呢?专家提醒,如果人们睡觉时反复出现抽筋等现象,有可能是早期骨质疏松的表现,但是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虽然人体在缺钙时,随着钙量的减少,容易出现抽筋,但出现抽筋并不意味着人体一定缺钙。

而一些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经常出现的腰酸、腰痛等现象是否也与骨质疏松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与骨质疏松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对于孕妇来说,本身需要的钙量就比平时更多点,但此时的腰酸背痛不一定是缺钙,不能简单的说出现腰部的疼痛感就是由于骨质疏松。

曾有媒体报道女性骨质疏松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的女孩子越来越多的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专家表示,目前这种趋势还不是很明显,女性骨质疏松的主体还是老年人。可能由于现在女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饮食、缺乏应有的运动、不爱晒太阳等方面,让大家误认为出现了骨质疏松的年轻化。另外一些年轻人出现的相对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状况,也有可能是继发性的。

骨质疏松症患者都缺钙吗


不一定。

骨质疏松症与钙有直接关系,钙的缺乏是公认的骨质疏松主要因素,骨质是否疏松,与钙含量及骨结构密切相关。但是,导致骨质疏松有多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骨质疏松都是因缺钙引起的。体内激素调节紊乱、内分泌代谢异常、对钙元素吸收能力减弱,是大部分骨质疏松症的真正发病原因。但是其他原因如少动、失重(例如宇航员)等引起的废用性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肌肉的机械刺激减弱,造成肌肉萎缩、骨吸收过度引起,与缺钙关系不大。

骨质疏松用药不能一概而论

一、绝经后骨质疏松

绝经早期出现骨质疏松伴更年期症状者,雌激素替代治疗十分有效,但应严格掌握其禁忌症;若年龄超过55岁且没有明显的更年期症状,建议选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或二膦酸盐,秋冬季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3。

二、老年性骨质疏松

活性维生素D3代谢物缺乏及维生素D抵抗伴代偿性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加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故补充活性维生素D3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是必须的,但对那些骨量显著下降且有明显骨痛或骨关节炎的老人,降钙素和二膦酸盐都十分有效。

三、男性骨质疏松

雄激素仅对睾酮水平低下的男性骨质疏松有效,临床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以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3和降钙素为多。

四、继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病的治疗是前提,但同时应用活性维生素D3、二膦酸盐或降钙素对防治继发性骨质疏松也很重要。

五、骨质疏松伴骨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和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系统退行性疾病,同时伴发者临床十分常见。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3不仅能治疗骨质疏松,同时对软骨损伤修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二膦酸盐既可治疗骨质疏松又能抑制过度的骨质增生。

六、以提高骨量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

严重的骨质疏松需迅速提高骨量时可选用PTH1~34或二膦酸盐,但对卧床患者慎用二膦酸盐。

七、以缓解骨痛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

应选择降钙素,过敏者可考虑二膦酸盐治疗。但无论降钙素还是二膦酸盐都不是止痛剂,缓解疼痛的作用要逐渐产生,所以治疗早期可有目的地短期联合应用非甾体镇痛药物,以确保止痛疗效,提高患者顺应性。

八、以提高肌力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

肌力下降是骨质疏松另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是活性维生素D3治疗骨质疏松的优势和特点,激素替代治疗(HRT)也能部分改善肌力。

骨质疏松的有哪些特点

其一,“无声无息”。骨质疏松在多数时候并没有症状,因此医学上称其为“寂静的流行病”。

老年人只有当骨量丢失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发生腰背疼痛、身高缩短、甚至骨折时,才会对骨质疏松引起重视。

其二,女性比男性多。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男女比为3:7。主要是因为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在雌激素骤然减少的同时,也会加速骨量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其三,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亦相继上升。有研究表明:50~59岁的人的患病率为10%,60~69岁的患病率为46%,而70~79岁人的患病率达到了54%。

雌激素的作用包括哪些 防止骨质疏松

雌激素能够促进骨中钙物质的沉积,青春期在雌激素影响可使骨骼闭合。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而发生骨质疏松,因此雌激素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的作用。

骨质疏松有哪些表现

1、患有骨质疏松,会出现呼吸功能下降的症状

由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骨质疏松可以引起疼痛

这也是骨质疏松症状都有哪些中的一个表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 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3、骨质疏松的出现可以造成患者身长缩短、驼背

这一症状一般发生在疼痛后。由于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所以负重量很大大,从而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你知道吗?骨质疏松大家不会陌生,人们都说骨质疏松症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的大影响可能是会对呼吸等造成一定的影响.骨质疏松患者对此病要及早治疗,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你知道吗?现在就请专家来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详细答案.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骨骼变形

由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骼易发生断裂.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骨小梁断裂时,整体外观并无裂缝,X线照片或CT图片也难以发现.但日久天长,积少成多,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变矮,弓腰曲背.可继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3)骨折

因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轻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长春安贞医院骨科专家介绍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

(4)呼吸功能下降

长春安贞医院骨科专家介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哮喘与骨质疏松有关

新的研究表明哮喘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

但二者之间相关性的具体原因还不清楚。

“我们知道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危险因素,但没有明确的数据表明哮喘本身和骨质疏松之间有关系,”研究作者宰佑荣在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

“这项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关联,甚至是先前没使用口服激素这种关联也存在,”宰佑荣说。

研究人员对7000多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包括433名哮喘患者。他们发现哮喘患者在腰椎和股骨部位的骨密度显著降低。

“根据这些参与人员很难确定骨质疏松的原因,”过敏学家约翰.奥本海默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

“原因可能包括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水平低甚至种族的因素。本研究揭示了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他说。

虽然哮喘的类固醇治疗方法可能是导致哮喘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联系的原因,但没有人应该不经医生同意就停止服用这些药物。

“哮喘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奥本海默说。“哮喘患者和有其他呼吸问题的患者继续他们的规定治疗是很重要的。过敏学家讨论疾病本身的潜在因素的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更明显地体现在口服上而不是吸入,虽然口服类固醇激素更有效。如果有可能的话医生会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式。如果口服糖皮质激素是必要的,医生会开处最低的有效剂量来避免副作用。

相关推荐

骨质疏松几种类型

骨质疏松分为哪两类,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这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以内,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的结构变化,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是老年人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发生在青少年,病因不明确。

骨质疏松什么症状

在这种疾病的患者中大约80%左右会感觉腰背疼痛。从脊柱两侧逐渐感觉疼痛,当患者仰卧或者坐在靠背的椅子上,疼痛略微减轻,当患者直立行走的时候,或者坐很长时间的时候疼痛又明显加重。本病白天的疼痛感减轻,晚上疼痛感加重。 此病常常因为疼痛使得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当患者弯腰的时候、做体育活动的时候,咳嗽的时候,或者用力排大便的时候疼痛非常明显。当患者的骨质丢失量在12%以上,骨质疏松已经很严重,疼痛的症状更为明显,甚至导致骨痛。老年人患此病之后椎体骨小梁逐渐萎缩,数量开始减少,椎体逐渐被压缩变形,患者的脊柱不断

骨质疏松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可不是一件陌生的疾病,一般在电视上我们能看骨质疏松的患者要补充钙质,不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大的影响,建议大家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症状,要尽早进行效的治疗,医生介绍,骨质疏松以下四种症状,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希望对大家所帮助。 1身长缩短,脊椎是承受人体绝大部分的重力,如果脊椎受到影响,但是承重能力下降,就会容易变形,椎体受到压缩,其长度缩短就会表现为患者的身长缩短。 2骨折,由于患者的骨骼出现了退行性改变,发生骨折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了骨折,造成的伤害无疑是非常严重

是什么让老年人的骨头弱不禁风

说起骨折发生的诱因,很多老人觉得很冤。很多老年人骨折都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一个简单的小动作。 绝经后女性更易骨质疏松 为什么老年人的骨头如此脆弱不堪?,这要从骨骼的生长规律来说。一般来说,人类的骨量在35岁达到最高值。在35岁之前,人体骨形成大于骨丢失,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而过了35岁,即便补钙,骨丢失都会大于骨形成,骨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年龄越大,丢失越多,所以,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而老年人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尤其高。徐卫星发现,因为骨质疏松反复骨折就医的,以女性居多,而且女性发生骨折,程

吃新鲜的枣子什么好处 身姿挺拔

鲜枣中富含钙,对防治骨质疏松重要作用,能帮你延长挺拔身体的保质期。

骨质疏松哪些危害

发病率高。我国现约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经济负担大。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

骨质疏松什么症状

1、疼痛 患者常周身骨痛、乏力、疼肿以脊椎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常为持续性疼痛。一般与疏松程度平行,于登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时加重。 2、骨折 机体活动受到明显障碍,长久后下肢肌肉往往不同程度萎缩。如脊椎压缩骨折。 3、身长可缩短 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避免骨质疏松哪些误区

一、仅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一些中老年人骨头不疼不痒,感觉良好,就以为不会发生骨质疏松。实际上,大多数的骨质疏松,在初期甚至中期都不会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现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如早期适当进行一些检查,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发生。 二、认为年纪大了才需要补钙:实际上,年轻人也同样需要注意骨骼健康。只年轻时补充足量的钙,提高身体骨量的峰值,进入中老年时,才能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其年纪大了出现骨质疏松时再补钙,不如年轻时就注意通过平衡饮食等措施来防患于未然。 三、认为骨质疏松只能

西医治疗骨质疏松

1.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没子宫,则不需要黄体素。 2.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3.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效。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 不过,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因此必须长期治疗。 4.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5.骨肽制剂,是目前临床新出现的

治疗骨质疏松哪些常见误区

仅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 一些中老年骨头不疼不痒,感觉良好,就以为不会发生骨质疏松,实际上,大多数的骨质疏松,在初期甚至中期都不会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现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如骨质疏松的早期适当进行一些检查,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发生。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