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寄生虫 肝吸虫:生鱼中的数目最多
烧烤寄生虫 肝吸虫:生鱼中的数目最多
顺滑入口的生鱼片,是吃货一族的最爱。痛快了嘴,担心受累了肝。鱼类最容易被肝吸虫感染而传染给人,在日本、韩国、法国等27个沿海国家都曾有爆发肝吸虫病,仅日本就曾报告过3万多病例,而我国广东省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
肝吸虫虫体大小为5~10毫米,而人的肝脏约两个手掌大小,不及时排虫,肝脏就会挤满肝吸虫,多则数百条甚至上千条。他曾看过一个教学视频,肝吸虫患者的肝脏密密麻麻的都是蠕动的虫子,真是触目惊心。而且虫子在其中繁衍、死亡,死亡的虫子通过胆汁流到胆囊,会阻塞胆管,导致胆囊炎等胆道病变。而留在肝脏内的肝吸虫会影响肝脏正常工作,出现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了还会变成肝硬化。
建议:一般来说,淡水鱼中更易有肝吸虫卵,少吃淡水鱼的鱼生,而吃三文鱼等海鱼,也要选择切鱼时“一种鱼一个砧板”的饭店,因为可能厨师在切完淡水鱼后,刀和砧板沾上虫卵,再切三文鱼等海鱼,就把虫卵“人工移植”到海鱼上。
生鱼片中的寄生虫
许多人喜欢吃“鱼生”,珠江三角洲的许多食肆也以“鱼生”鲜美招徕食客,更有人以讹传讹认为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不会感染肝吸虫病。其实寄生在淡水鱼肉中的肝吸虫叫做囊蚴,具有厚厚的壁的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
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是把厚度约2-3mm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
因此,吃“鱼生”,吃用酱料拌过的生的鱼片,或者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足,都不能杀死肝吸虫囊蚴,都可能染上肝吸虫病的。
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轻者可暂时无症状,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肝脏肿大,部分出现胆囊炎、胆道梗阻,少数人会发展到肝硬化。
板栗和鱼能一起吃吗 吃鱼要注意什么
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寄生虫和有害物质,特别是肝吸虫病,这是一种寄生虫病,一般是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而被感染。因此不建议经常生吃鱼片。
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若是马上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吃鱼的时候需要避免这样的吃法。
因为鱼本身富含嘌呤,若是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因此不建议空腹吃鱼。
小龙虾的头能吃吗 龙虾头到底能不能吃
小龙虾全身除了一根肠子外几乎没有其他器官,所有的器官都集中于头部。其中包括胃、肝脏、心脏、一对精巢或卵巢、排泄器官触角腺以及膀胱和排泄孔。简单来说,吃虾头等于吃了虾的排泄物、半消化的虾食,喝了虾尿。
其次,考虑到小龙虾的生长环境。如果小龙虾所处的生长环境不好,虾头会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受到污染,也会受到水环境中寄生虫的污染。成为血吸虫、肝吸虫等寄生虫的宿主。总而言之,虾头是吸收并集聚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
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来说,确实也不建议吃虾的头部。小龙虾本身很难清洗干净,市场上大都只是对小龙虾进行简单清洗,仅仅除去小龙虾表面的泥沙。而小龙虾头部、鳃里很难被清洗干净,由此虾头也就成为了小龙虾最脏的地方。
3种容易长寄生虫的食物要少吃
1、生鱼片--肝吸虫病
鱼肉去骨,切成薄片,蘸芥末生吃,味道鲜美;外裹一层面粉油炸,既脆又嫩……享受此番美食之时,祸根也可能因此种进了肚子里,因为这些鱼体内往往寄生了肝吸虫等寄生虫。
广东、广西等地淡水鱼寄生虫平均感染率高达60%。肝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会损坏人体肝脏,患者会经常感到肝部疼痛、腹胀,并伴有腹部不适,检查时可查出肝功能异常。
2、小龙虾--肺吸虫病
小龙虾在南方的河流湖泊里随处可见,连水田、溪沟、脏水坑里也不乏其踪影。小龙虾的繁殖力极强,捕捉十分容易。近年来,香辣小龙虾红遍大江南北,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专卖小龙虾菜品的餐馆。但由于小龙虾栖息地通常水质较差,其体内多有肺吸虫寄生。
人若是生食或食用半生不熟的小龙虾,就极有可能感染肺吸虫,从而引起肺吸虫病。染病后,肺吸虫将寄生于人体肺部,患者轻则咳嗽、胸痛、咯血,严重的可能引起肺部大出血,使器官阻塞,甚至死亡。曾有3名北京市民因为食用小龙虾而中毒,出现了“急性骨骼肌溶解症”,险些危及生命。
3、螺——广州管圆线虫病
管圆线虫幼虫长期在某些陆生或水生螺体内发育。有人为了“吃新鲜”,只是开水汆一下螺肉就食用,殊不知人若生食或吃了不熟的螺肉就可能感染管圆线虫。
人一旦感染了管圆线虫,这种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游走,钻入脑部引起病变。病变集中于脑组织,除大脑及脑膜外,还包括小脑、脑干及脊髓等处。患者轻则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狂躁等情况,甚至死亡。该类患者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以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着升高为特征。
哪些人不宜食用鱼肉
副作用
1.生吃鱼片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吃生鱼片,因为生鱼片肉质鲜嫩,味道鲜美,但是吃生鱼片对肝脏很不利,鱼肉中有很多寄生虫,吃生鱼片可感染肝吸虫病,严重者可诱发肝癌。 2.空腹吃鱼可能导致“痛风” 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禁忌人群
鱼肉不适宜一些慢性病的患者食用。通风患者、肝硬化病人不宜食用鱼肉。
通过对哪些人不适合吃鱼肉了解以后,我们知道鱼肉虽然营养价值丰富,但是也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另外想要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注意营养的多元化。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肝吸虫病既然是一种在体内的寄生虫病,是不是会很难治疗?会不会没有治疗的可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它的治疗方法,下面来了解下关于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肝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所造成肝,肠道损害,是具有严重危害的地方性传染病.从出土西汉尸体研究表明,早在2100年前我国已有本病的发生.因为西药对胃肠及肝功能损害较大,有必要寻找中药治疗的有效方法。
肝吸虫病发生:感染污水,肝吸虫进入人体是外因,脾胃虚弱是内因.病在血分.治疗宜健脾和胃,凉血杀虫在具体治疗肝吸虫病过程中,以复方调治整体,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凉血利湿之品,以鸦胆子清热,燥湿,杀虫.鸦胆子不仅可用于治疗肝吸虫,而且对各种痢疾,滴虫性肠炎都有较好疗效.用其研粉装胶囊吞服,每次饭后1粒,日服3次,未见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取明矾味酸入肝,能祛痰燥湿,消瘀化浊,解毒,配合鸦胆子杀虫,有较好协同作用.具体用法是:明矾30克,鸦胆子15克去皮研粉,装1号胶囊,每次饭后一粒约合明矾365毫克,鸦胆子183毫克,日服3次.鸦胆子配合明矾有明显杀虫效果,也开阔了中药治疗寄生虫病的视野。
一病原治疗: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为广谱抗蠕虫药,毒性低,吸收、代谢、排泄快,对华支睾吸虫病有肯定而满意的疗效。治疗剂量,无论感染轻重,以25mg/kg,短暂,可有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乏力等,一般治疗剂量对心、肝、肾均无明显影响,个别病人可有心律失常、早搏等,治疗前宜做常规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心功能不良者慎用或剂量酌减。此外,丙硫咪唑于本病也有较好的去虫效果,剂量每次10mg/kg,2次/d,连服7d,可获满意疗效,但疗程较长。短程治疗可选用总剂量60—84mg/kg为,分3天服用,效果亦佳。本药较吡喹酮副作用更轻,停药后自行缓解,驱虫更为安全。
二对症和支持治疗: 对重度感染有较重营养不良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度蛋白高热量饮食,少量多餐。如患者消化功能不好,不能接受过多饮食则考虑静注葡萄糖液、复方氨基酸、水解蛋白等以供应热量及补充蛋白质。肝功能明显损害者,使用护肝降酶药物保护肝,待情况好转后方予驱虫。合并胆道细菌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若合并胆总管狭窄梗阻、胆石症、则予手术治疗,术后予以驱虫。
肝吸虫病主要是因为吃了含有华枝睾吸虫囊蚴的生鱼,而引起了该疾病的产生。如果你有吃生鱼的习惯,那就该注意检查你吃的这条鱼是否含有华支睾吸虫。不然,你就会很有可能的患上肝吸虫病。
吃生鱼片吃出了肝硬化
吃生鱼片吃出了肝硬化?这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肝硬化的病因,分析一下为什么吃生鱼片会吃来了肝硬化,请往下看:
吃生鱼片吃出了肝硬化?
最近,有一个患者来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得了肝硬化。这位先生很是郁闷,他平时并没有什么不良的生活习惯,怎么会于肝硬化有缘了呢?在医生的询问下,才找出了病因所在,原来这位先生特别爱吃生鱼片,几乎每天都要吃一餐,要不心里就受不了。吃生鱼,还能吃出肝硬化来?为此,我们请教了相关的专家:
专家告诉我们:大多数的鱼类都是淡水鱼,吃这些鱼容易感染管圆线虫病、肝吸虫病等多种疾病,肝吸虫囊蚴在肝胆管内寄生,到了一定时间后,它们就会产卵;肝吸虫卵越产越多后,不但会引起胆道阻塞,而且它们所分泌的有毒物质还会刺激胆道,从而造成肝脏和胆囊的损害,继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很多病人感染后几乎没有症状,甚至十几年都不知道自己体内有寄生虫。但当发现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对市民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通过以上吃生鱼片吃出了肝硬化典型病例的介绍,相信您一定知道了为什么吃生鱼片吃出了肝硬化了吧,小编提醒大家:在吃鱼时,尽量不要生吃,最好是做熟后在吃。这样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