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诊断详述
流泪诊断详述
以泪液的分泌过多或者泪道阻塞的检查为中心,做好下面三项检查。
1.席尔梅尔氏试验:使用专用试纸条,测定每分钟的泪液分泌量。猫正常情况下可使试纸湿润10~15mm,很少有超过20mm的,如超过23mm,则说明异常。
2.氢化荧光素通过试验:将1滴1%的氢化荧光素液点眼,60秒钟后洗眼除去氢化荧光素,使用荧光灯观察鼻孔,见到荧光者为阳性,没见到者为阴性。阴性者说明泪道有阻塞。但是有些猫经过5~10分钟才出现,所以最后的判定要等到10分钟以后再进行。
3.泪道x线造影检查:主要是为了调查泪囊和鼻泪管的阻塞。事先从上泪点注入生理盐水,压迫泪囊,确认有洗液从下泪点流出后,用有机碘造影剂注入后x线摄影。有泪道阻塞时可见到造影剂停留该处。
以下疾病应予以鉴别
1、沙眼衣原体急性发病:当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后,在其中增殖并在胞浆内形成散在型、帽型、桑椹型或填塞型包涵体。该病发病缓慢,早期出现眼睑结膜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表现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等症状与体征。后期移行为慢性,出现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以致影响视力,最后导致失明。
2、溢泪症:长期溢泪,内眦附近皮肤潮红、粗糙、发生湿疹,因患者不断向下揩拭,可促使下睑外翻。
3、泪道堵塞不畅:(1)泪小点闭塞:泪小点呈膜性闭锁;(2)泪小管阻塞:从泪小点入针,液体立即从泪小点返流;(3)鼻泪管阻塞:从下泪点进针,先略顺利,后从上泪点流出,无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返流; (4)鼻泪管狭窄:从泪小点进针,部分液体返流,少量液体通过流入鼻咽部。
沙眼急性发病导致流泪症状的的预防:
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
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把防治眼病的知识传给群众,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晒干;托儿所、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应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脸,对沙眼病人应积极治疗,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并注意水源清洁。
导致流泪症状的泪道堵塞不畅的治疗:
其治疗原则是控制泪囊炎症,恢复或建立泪道泪囊至鼻腔引流通道。
导致流泪症状的溢泪症的治疗:
矫正睑外翻,使泪小点位置恢复正常,同时治疗睑缘炎。泪小点狭窄或闭塞者行泪小点扩张术,泪点切开或咬切术。泪小管或总管阻塞者,轻者可用探针强行扩张后,进行穿线插管术。严重者可作结膜泪囊吻合术或插管术。或借自身静脉搭桥以沟通泪囊及结膜。
停经诊断详述
子宫功能的检查:
1. 药物性试验。可用孕酮试验,对孕酮无反应,则可作雌激素试验。
2. 诊断性刮宫。
3. 宫腔镜检查。
4. 基础体温测定。如呈双相型,说明闭经原因在子宫内膜,卵巢功能正常。
卵巢功能的检查:
1. 诊断性刮宫。
2. 子宫颈粘液结晶检查,涂片上见成排的椭圆体,提示在雌激素水平上已有孕激素的影响。
3.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每周二次阴道涂片,动态间接观察卵巢雌激素水平。
4. 基础体温呈双相型,提示卵巢功能正常,有排卵和有黄体形成。
5. 测定血中雌、孕激素的含量,如果含量低,提示卵巢功能不正常或衰竭。
垂体功能的检查:
1. 蝶鞍摄片,以排除垂体肿瘤。
2. 测定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生乳素(PRL )的含量。FSH高于正常值(2.5微克/升)提示垂体功能亢进,卵巢功能低下;LH低于正常值(6单位/升)表示促性腺功能低下;如果FSH、LH含量均低,提示垂体或丘脑下功能低下;PRL含量超过正常值,提示有溢乳闭经综合症。
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
1.停经过早 停经过早是指妇女由于各种疾病及其他因素造成的闭经过早,停经年龄与正常妇女相比提前。停经过早是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表现之一。
正常妇女卵巢功能45~50岁时才开始衰退,如果在40岁以前出现衰退迹象,称为卵巢功能早衰。早衰的原因很多,有免疫因素,细胞遗传学因素及手术、感染等理化因素导致。卵巢功能早衰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补充外源性的雌、孕激素来弥补卵巢功能的不足,延缓病理过程。
2.停经并溢乳 闭经是指月经停止至少6个月。闭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性闭经。即妇女因某种生理原因而出现一定时期的月经不来潮,如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等;另一类是病理性闭经,是指因某些病理性原因而使月经不来潮,可由全身性或局部的病变引起。
溢乳是一种非哺乳期间泌出乳液的不正常现象,它可能是一些生理疾病造成的,也可能是因药物或不良刺激所致。因此,当出现这种病症的时候,除了注意乳房卫生外,还应查明原因,并针对性治疗。女性在非产后哺乳期内或停止哺乳一年后的持续性泌乳,表明她患上了溢乳症。如果泌乳的同时还伴有闭经,则称为溢乳闭经症。大多数患者的血清泌乳素超过正常高限(1一25毫克/升)即为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闭经综合征,又称溢乳-闭经综合征,是指以泌乳和闭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理状态,严格地说,它并不是某一种病,而是可以由不同疾病引起的、但具有共同临床特征的症候群。
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常做保健体操或打太极拳,跳中老年迪斯科舞等。
避免精神刺激,稳定情绪,保持气血通畅。经期要注意保暖,尤以腰部以下为要,两足不受寒,不涉冷水,并禁食生冷瓜果。
经期身体抵抗力弱,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适度,协调冲任气血。经期不服寒凉药。
加强营养,注意脾胃,在食欲良好的情况下,可多食肉类、禽蛋类、牛奶以及新鲜蔬菜,不食辛辣刺激食品。去除慢性病灶,哺乳不宜过久,谨慎从事人工流产术,正确掌握口服避孕药。肥胖病人应适当限制饮食及水盐摄入。
子宫小诊断详述
子宫小应与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鉴别,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是生殖器官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意义亦比较大。两侧副中肾管在演化过程中,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可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停止发育而形成各种发育异常的子宫。
凡属子宫发育不良者,可适当增加肉食类饮食。在发育期切莫盲目节食减肥,特别是发育期瘦弱的女子更是如此。因为过分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往往影响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当雌激素不能维持人体正常需要时,必然影响女性性器官的发育。
1、注意生活规律,营养充分,饮食有节,避免过寒过凉,在发育期切莫盲目节食减肥,特别是发育期瘦弱的女子更是如此。
2、注意锻炼身体及劳逸结合,不要节食减肥。因为脂肪是生成多种激素,尤其是性激素的必备物质。
3、青春期少女和育龄妇女应加强营养,多吃大豆、乌贼、芫荽等食品。
嗳气诊断详述
A.食滞停胃嗳气:嗳气伴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嗳声闷浊或恶心,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或便秘,舌苔厚腻,脉象滑实。治疗可用枳实导滞丸或保和丸。
B.肝气犯胃嗳气:嗳气频繁,嗳声响亮,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舌苔薄白,脉弦。治疗可用柴胡疏肝散、气滞胃痛颗粒、疏肝健胃丸。
C.脾胃虚弱嗳气:嗳气断续,嗳声低弱,呕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晄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可用人参健脾丸。
嗳气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
1、饮食不能过饱,但不必忌口。
2、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小儿流口水诊断详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无论是长时期或短期流口水,都会使两侧口角发生糜烂,下颌部皮肤经常浸渍着口水,皮肤发红,形成湿疹或表皮破损溃烂,并可继发细菌感染。
如果宝宝到了2~3岁牙齿长齐后,口水仍流个不停,就要小心宝宝有罹患口腔、咽喉黏膜炎症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了。
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黏膜及舌尖部、颊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尽早治疗溃疡。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经麻痹,伴有小嘴歪斜、智力下降等。另外,唾液分泌功能亢进、脾胃功能失调、吞咽障碍、脑膜炎后遗症等均可引起病理性流涎。
流鼻血诊断详述
一、分类:
为鼻出血,量可多可少。可由天气干燥,或是外伤所致,也可见于鼻病、高烧病证、血液病、风湿、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肿瘤、多种传染病。
局部原因
1.特发性
最常见的是在鼻中隔前下方的立特区有报告该区的鼻出血约占全部鼻出血的90%左右,少数发生在鼻腔后部的鼻腭静脉丛(Woo一druff丛)区,也有来自后鼻出血区的颈外动脉的蝶腭动脉及腭大动脉分支
2.外伤性
1)鼻骨及颌面骨复合骨折鼻出血常较严重,若伴有颅底骨折则出现脑脊液鼻漏
2)上颌窦后外壁骨折 上颌窦后外壁骨折如损伤上颌动脉,可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后血液经上颌窦流人鼻腔,CT上颌窦扫描有助诊断
3.炎症性
出血性坏死性鼻息肉,血管瘤型息肉,假性血管瘤,可原发在鼻腔也可原发在上颌窦内,原发在上颌窦内时则称为出血性坏死性上颌窦炎:鼻塞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进行性加重
有感染坏死时分泌物有臭味,鼻腔检查中道内有红色或褐色伴有坏死组织的新生物,手术探查可确诊
4.肿瘤性
1)血管瘤 常发生在鼻腔或上颌窦毛细血管瘤好发于鼻中隔前下方瘤体的血管极为丰富,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鼻腔侧壁,并在黏膜下浸润性生长故可破坏邻近组织造成严重的鼻出血
2)鼻咽纤维血管瘤 主要发生在男性青年
二、预防:
首先应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暴怒。春季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与燥热之品,不喝烈性白酒,以免助热生火。此外应重视预防感冒,以免因咳嗽、喷嚏,引发与加重出血。
低烧诊断详述
体温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它会随24小时昼夜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非恒定不变。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包括口腔温度、腋窝温度和肛门温度三种,其中测量腋窝和口腔温度较为常用。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口温36.7℃~37.7℃,腋温36.6℃~37.4℃,肛温36.9℃~37.9℃。如果有人每日口温在37.5℃~38.3℃、腋温在37.4℃~38.3℃之间波动,且持续3周以上不退,即可叫做“长期低热”。而长期低热往往预示着身体可能发生了某种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需要及时去看医生。
一般急性发热,来势较凶,体温较高,但只要诊断明确,治疗及时,热退亦快。 而长期低热,大多是慢性疾病所致,故治疗过程亦较长,如肿瘤引起的发热,只有根治肿瘤才能退热。
低热的产生与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关系。体质虚弱,身体患病,是产生低热的基础,而疾病的发生又是体质虚弱、身体抗病能力减退的结果。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减少低热的发生。
足跟痛诊断详述
一:诊断: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垫变性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临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围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8、跟骨结核、肿瘤等。
二、足跟痛的鉴别诊断:
1、足掌痛: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症状包括足跟痛、足掌痛、肋间肌痛等。
2、外踝前下方肿胀和疼痛 :踝关节急性韧带损伤大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上可发现患者的外踝前下方肿胀和疼痛、局部出现压痛、皮下产生瘀斑,关节活动受限及跛行等。
3、足趾痛:痛风性足趾痛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常急性起病,以趾、踝等关节红肿热痛起病者居多。
岔气诊断详述
"岔气"时,呼吸肌痉挛,刺激呼吸肌里的感受器,而产生疼痛。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当肋间肌痉挛时,胸部两侧就会发痛。当膈肌痉挛时,疼痛就会发生在左右肋下。 直接诊断即可,无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要想有效的缓解“岔气”,要把与患侧相同的肢体举起来,然后像相反的一侧伸展,在伸展的同时,深吸一口气,憋住气,保持几秒钟,这样的效果会更好,我们采用这种缓解岔气的原理就是,痉挛的肌肉,在牵拉状态下会缓解痉挛使肌肉松弛下来。
总之,掌握三个要点,一个是憋气,一个是抻拉,三是拍打。这三个动作,做得越快,越迅速,他么缓解岔气的这个时间就会缩得越小,越有效。
制止和预防"岔气"的方法是:
一. 改变表浅呼吸,加深呼吸,呼气慢而深,用力向外呼气,这样可以吸进大量空气,满足运动时氧的需要,使呼吸肌放松下来,消除疼痛。
二. 调整呼吸节奏,把呼吸节奏与跑步频率配合起来,做到二步一呼一吸或三步一呼一吸。
三. 若用以上办法疼痛还不能消除,可作深呼吸憋气,用力扣打胸腔两侧或肋下疼痛处,然后作缓慢深长呼吸气,重复几次可使呼吸肌逐渐放松,痉挛缓解。
四. 剧烈活动之前,做好准备活动,使呼吸肌逐渐适应较快频率的收缩,不致引起痉挛。
五. 冬天锻炼尽量用鼻子呼吸,若用口呼吸时,要半张口,让冷空气从牙缝中进入口腔,防止冷空气过份刺激。 “岔气”消除后,还可以继续进行体育活动,对身体没有什么损害及影响。
尿血诊断详述
一、诊断:
1.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或如浓茶或呈洗肉水样,排尿时无疼痛。
2.实验室检查,小便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
血尿同时伴有较长期的尿频、尿急、尿痛者,以肾结核的可能性较大;如血尿伴眼睑、面部或全身浮肿,血压增高及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急性肾炎;如血尿伴剧烈的尿频、尿急、尿痛者,大多为急性膀胱炎;如排尿不畅、尿道口不痛,但肉眼见淡红色尿或显微镜下见红细胞微量者,多为前列腺炎症;血尿伴腰痛症状者,有时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腰痛--肾绞痛者,可能为肾或输尿管结石;年龄在40岁以上,无明显症状和疼痛的血尿,可能有泌尿系统肿瘤;血尿、腰痛与体位及日常活动有明显关系者,如症状在卧床休息后好转,体力活动增加后加重,则肾下垂的可能性较大;如血尿伴全身其他部位出血者,可能由血液病引起。
二、预防:
1、平时养成多饮水习惯(磁化水)
2、少抽烟或不抽烟,少吃刺激性食物,忌服:腥辣、水产品,(虾、蟹)辣椒,蒜、生葱,香菜,狗肉,马肉,驴肉。
3、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等疾病
4、做好染料、橡胶、塑料等工具生产中的防护保健工作。
5、、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不能经常使膀胱高度充盈,感觉的尿意即要去排尿,以减少尿液在膀胱存留 时间过长。
6、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尿频诊断详述
一、诊断:
1.病史重点追问膀胱刺激症状病程婚姻情况,妊娠史、分娩史有无排尿困难以及肉眼血尿情况,发热情况,腰痛情况妇科、盆腔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应注意肾脏压痛叩击痛上输尿管,腰肋点压痛存在情况。膀脱内尿潴留情况下腹压痛情况。小儿注意肠胀气鼓肠情况。
3.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脓尿、菌尿是其特点尿液细菌培养是必查项目,疑L菌株感染应进行高渗培养。疑免疫功能紊乱时应进行免疫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着重肾小管功能检查。
4.膀胱镜检查对确定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结石、肿瘤、尿道狭窄肾盂积水帮助较大。疑前列腺肥大或癌时应做前列腺肛门检查。
5.X线检查对诊断肾脏大小泌尿系统肿瘤、结石以及尿路畸形帮助较大,必要时进行CT和MRI检查。
6.超声检查对肾积水测量肾脏大小,发现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有助。
7.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尿液逆流尿路狭窄、梗阻帮助大。
二、分类:
1.膀胱炎。其临床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显著;但全身感染中毒征象较轻;是由于膀胱本身没有吸收功能缘故。膀胱三角区炎症易出现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是脓尿菌尿一般肾功能检查正常。
2.肾盂肾炎。膀脱刺激症状较膀胱炎轻亦可无膀胱刺激症状;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轻重,表现高热,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全身酸痛,肾区疼痛等体格检查可出现肾区压痛、叩击痛,季肋点有压痛(季肋与锁骨中线交点处)上输尿管压痛(腹直肌外缘与脐水平处),中输尿管压痛(骼间线和耻骨结节的垂直线的交叉点)。实验室检查除脓尿菌尿外尚有周围血象白细胞升高,中胜粒细胞增高。急性肾盂肾炎可有一过性的肾小管功能损害一般1-3个月恢复;慢性肾盂肾炎可致永久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甚至肾小球功能亦受损。
3.肾结核。早期仅累及肾脏晚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均受累,因此称泌尿系统结核。泌尿系统结核均为继发泌尿系统以外可找到结核病灶,特别是活动性病变更重要。床特点是经久不愈的膀跳刺激症状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物理检查腹部可触到肿大肾脏,尿液检查呈米汤样混有血丝镜下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液呈酸性。尿液中可找到抗酸杆菌可确诊(留24h尿液沉渣阳性率70%人X线检查患侧肾轮廓失去常态呈分叶状。晚期纤维化癫痕形成肾外形缩小平片可发现肾钙化影,健侧肾盂常常有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