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肿瘤可防可治谨防误导

肿瘤可防可治谨防误导

目前在癌症治疗方面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很多人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得了癌症干脆不治。这个观念非常错误。其实癌症早就是可治之症了。比如像乳腺癌、早期肝癌等,百分之八、九十都可以治愈。许多曾经的癌症患者在治愈后仍活跃于各行各业,所以大家不要对癌症抱着恐惧的心理,甚至讳疾忌医。当然我们也不讳言,癌症仍然是威胁健康和生命的一个重大的疾病。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早发现,早治疗。得了癌症并不就是被判了死刑,癌症还是可以预防的。

第二个误区就是浮夸,误导病人。经常在广告上看到有些小医院号称聚集了几十名肿瘤专家,有偏方可以治好癌症。很多病人轻信广告找到这些所谓的专家治疗,最后到正规医院治疗时,钱都花光了,而且已经到晚期了,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孙燕说,如果有人说能把所有肿瘤都治好,这个人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骗子,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预防治疗肿瘤的知识,对待肿瘤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同时,他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对那些随便误导患者、坑害群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坚决的惩处。

如何预防小孩肿瘤的发生

儿童肿瘤已成为危害孩子生命的常见病。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儿童癌症的发病率增加了25%,肿瘤更已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到肿瘤看病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儿童肿瘤的排名和成人的相当不同,血液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脑瘤、淋巴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而青少年得骨骼肿瘤的较多。

儿童患肿瘤的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是先天因素,一是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也就是遗传基因,后天因素的影响就比较多了,病毒、化学物质、放射性核素和免疫缺陷等都可能促使孩子发生恶性肿瘤。

其中,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也是致癌的重要原因,比如肥胖、“二手烟”和装修材料等。如今,肥胖使儿童不仅成为心脑血管病的后备军,更为患上肿瘤埋下了隐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吃洋快餐、膨化食品,喝碳酸饮料,缺乏运动,都使体内热量过剩,脂肪堆积,引发肿瘤。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也显示,与同龄人相比,儿童越胖,患胰腺癌、膀胱癌等的几率越高。

长时间暴露于烟草烟雾污染下,更会造成儿童肿瘤发病率的上升。烟草本就是多种肿瘤的重要诱因,而儿童的支气管较直,烟雾更易直接进入肺泡,再加上儿童免疫功能不健全,毒素容易积蓄在体内,更易导致癌症。

不过儿童肿瘤可防可治。孕妇和幼儿不要长期暴露于有致癌物污染的环境中;孕期应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放射检查;注意合理膳食,保证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的摄入。

宫颈癌是可防可治的妇科病吗

1.宫颈癌的生成是非常缓慢的过程,从病变到成为宫颈癌大约5到10年的时间,这期间如果进行多次普查,可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2.通过宫颈涂片检查,医生可以检查到一些微小的病变,及是否有微生物的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年满18岁以上,且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宫颈癌的筛查。

3. 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H P V检测的病毒含量,与宫颈病变是相关的,细胞学和H P V阴性者可以坚持这个检查。通过阴道镜检查,医生可以看出一些可疑病变,而且可以在可疑病变处的附近进行活检,提高诊断率。

4.宫颈病的治疗要根据宫颈病变的程度。首先是宫颈活体治疗,病变比较小。第二是宫颈锥切,它在宫颈病变治疗中有重要的地位。第三就是子宫切除术,适用于病变比较深的情况。还有广泛子宫切除术,以及放射治疗。

把握早期症状谨防脊柱肿瘤误诊

脊柱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类。原发性脊柱肿瘤中,恶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约占25%,良性肿瘤约占25%。研究发现,在患恶性肿瘤的死亡患者中,有10%~30%出现脊柱转移,其好发部位为胸椎,其次为腰椎、颈椎和骶椎。

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常常有两种性质不同的腰背痛:与肿瘤有关的疼痛和机械性疼痛。与肿瘤有关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痛或清晨痛,并且一般在白天因活动而缓解。这种疼痛可能是炎性介质或肿瘤牵张椎体的骨膜所致。机械性疼痛源于脊柱的结构异常,如脊柱肿瘤导致的病理性压缩骨折使脊柱不稳定。这种疼痛是运动相关性的,坐位或站立位增加了脊柱的纵向负荷,从而使疼痛加重。

神经功能障碍也是脊柱肿瘤的表现。椎体内逐渐增大的肿块突破骨皮质侵入椎旁软组织,压迫或侵入邻近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运动功能下降、感觉异常和二便无力。神经功能障碍也可由肿瘤破坏骨性结构导致的畸形继发引起,其临床症状则视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有些患者也会表现为肿块。因脊柱肿瘤的位置很深,很难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肿块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另外,脊柱肿瘤患者还会有全身症状。早期脊柱肿瘤患者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出现全身症状通常是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晚期表现,如贫血、消瘦、低热、乏力等。

脊柱肿瘤的诊断必须临床、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三结合,生化测定也是必要的辅助检查。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详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诊断。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脊柱肿瘤的重要手段,X线片、CT、MRI、全身骨显像、PET-CT、超声等对于判断肿瘤部位、性质及侵袭情况帮助较大。脊柱肿瘤的活体组织检查,即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其准确率较高,如果在CT引导下到达活检部位,其准确率更高,约为90%。另外,实验室检查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甲状腺癌可防可治,复发率低

随着甲状腺病病的多发、年轻化,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甲状腺癌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如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

沈美萍主任说,甲状腺癌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发射线接触史,雌激素分泌增加,遗传因素,或其它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特别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演变而来。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女性多见,常见年龄30-60岁。分化型甲状腺癌发展缓慢,病人可发现颈部有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被自己或体检无意中发现,或在B超等检查时发现。体检癌肿多质硬,表面或可光滑,边界或可清楚。如果癌肿局限在甲状腺体内,则可随吞咽上下活动;若已侵犯气管或邻近组织,则较为固定。

“经过筛选甲状腺良性肿瘤尽量不通过手术治疗,但只要是甲状腺癌,也就是恶性肿瘤,不管大小都要手术切除”,沈美萍主任介绍,“我们医院30张床位专门用于甲状腺病人,这已经算是很多的了,但对于病人的需求来说还是不够,患者手术还要排队。”甲状腺癌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发现比较早,早期癌比较多,早期癌变预后良好,基本上能够治愈。这就使得早期甲状腺癌不容易发生转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谨防阳痿治疗误区

由于对阳痿认识的一知半解,不少患者在临床防治和保健中存在技术和认识上的误区,男科专家总结了以下常见阳痿误区,并给出相对应的建议,帮助男性朋友有效纠正和避免误区,科学应对阳痿。

1、只要硬度不够就当阳痿治。临床中一些男性并非阳痿,只是由于硬度相对不够,一些医生就给予阳痿的“罪名”,并给施以各种治疗,反而伤及正常的性功能。谢志良主任介绍,硬度不够和多种因素有关,如性强度,性频率,精神状况,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有关,不一定是阳痿,如果按照阳痿治之,不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损伤正常的性功能。

2、只要不勃起就当阳痿治疗。有些暂时性的不勃起或者偶尔出现不勃起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和心理因素,环境变化的影响有关。一般是暂时性的,适度调节即可恢复,不能按照阳痿来治疗。而临床中遇到这种误治的现象很多,因此而伤及性功能,导致真性阳痿

3、临床治疗不分型、不对因。对于确诊的阳痿,在实际治疗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病因实施个性化的治疗,只有这样才确实有效。但临床中很多医院对于阳痿治疗不分型也不对因治疗,导致阳痿的治疗难度增加,而且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4、大多治疗只治标无法治本。目前临床中很多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暂时的治疗效果,而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5、积极防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多是一种渐进性疾病,与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有直接关系。如前列腺炎,尿道炎,包皮包茎,包皮龟头炎等,应该重视对这些疾病的防治,以免最后影响到性功能,导致早泄、阳痿发生。

6、重视性功能障碍的初期病变。当出现性事不佳、力不从心等早期的性功能减退的征兆时,务必重视,需要查找病因,积极采取措施防治。这也是治疗阳痿早泄的关键时刻,如果在此阶段不能有效的治疗,病情将会更加严重,后续的治疗更加困难

7、勿要随便使用壮阳补肾制品。在平时或者当有偶尔早泄等性功能不佳时,切忌不要随便服用壮阳补肾制品,由于这种制品成分不明确,有些含有激素等化学成分,如果使用不当,将使病情更加严重。如长期使用,正常人也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

慢性前列腺炎自愈吗

1、前列腺炎可防可治能自愈

前列腺炎并非多么可怕的疾病,既不会危及生命安全,也不会大肆损害身体机能。前列腺炎可防可治,前列腺炎患者完全无需过度担心。

前列腺炎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症状前列腺炎可不必接受治疗,有症状的前列腺炎是应该治疗的。不过慢性前列腺炎是自限性疾病。自限性疾病,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自我限制的疾病。前列腺炎有时即使不经药物和手术治疗,通过调养也能自愈。例如有些患者戒除了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过一阵子就意外发现前列腺炎不药而愈了。

2、男士们务必正确认识前列腺炎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中最大的一个附属性腺。它所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列腺与身体其他脏器一样,也会生病,最常见的是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发现,25%~50%的男性遭受过此病的困扰。

肿瘤防治误区知多少

关于恶性肿瘤诊疗中存在的误区

1.癌症是不治之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阐明:癌症是由环境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疾病。如长期吸烟、大量喝酒、长期食用霉变、腌制、烧制、熏制食品。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以及大气的污染、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污染等均是引起癌症的主要和常见因素。当然了家族的遗传倾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遗传的易感性是癌症好发的内在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最后的1/3也是可以治疗的。癌症已经成为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也是一种慢性病。每个人一生中患癌症的几率都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没必要谈癌色变。要坦然、积极、乐观的对待。

2.癌症开刀后效果更差、更容易转移和扩散,死得更早

。这绝对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国际上对实体肿瘤的治疗疗效最好的方法是:第一是外科手术,因为只有手术才可能将肿瘤根本上切除干净,因此,手术是最直接、最有效,当然也是最好的方法。第二、第三才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当然还有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的治疗以及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分子靶向治疗。决定手术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癌症发现时的早、晚。早期癌症手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已经分别达到近70-80%和50-60%。因此,这种说法和观点害死了无数的肿瘤病人,应该说是“罪不可赦”!

很多很多肿瘤病人发现时病情并不严重,仍然有手术根治的机会,可就是病人或者其家属听信了这种歪理邪说而放弃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因而,也失去了生存的机会,这是最令我们医务人员所扼腕叹息的事了!这就是对我们平常所说的典型的“害死人不偿命”的最好的举例说明了!3.吃中药比作外科手术及西药化疗好。

众所周知,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当然也有中医中药的治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诚然,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方法有其痛苦、风险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他们是治疗肿瘤最主要和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说它们是主角、主力军是国际上公认的主要方法。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其代价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谁都想选择一种疗效好且痛苦小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并不现实。如果一定要选择,那只能是逃避现实,也必将为这种不现实的选择付出代价。例如,我们家喻户晓的饰演林黛玉的某著名演员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不可否认,中医中药对配合术后恢复、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有一定作用,但一般并不主张单独使用。因为,其单独使用的效果并未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肿瘤防治须走出十大误区

误区一 肿瘤无法预防、不能治疗。这是肿瘤防治中的“投降主义”。肿瘤已被证明是一类受环境影响很大的疾病,其发生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密切相关。专家认为,预防恶性肿瘤最重要的两点是:不吸烟和合理膳食。肿瘤也并非不治之症。

误区二 肿瘤患者不可能回归社会。这是肿瘤防治中的“悲观主义”。尽管肿瘤会复发转移,但它并不是终身性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多数恶性肿瘤(有的肿瘤如乳腺癌等需要观察10年以上)患者5年不复发就等同于痊愈。这是因为,如果肿瘤亚临床转移灶没有被消灭干净,经过5年的增殖,应该已经到了可以确诊的程度,如果5年后没有再发现癌细胞,就可认为患者痊愈了。

误区三 切除癌肿即病愈,放、化疗毒副作用太大不能做。这是肿瘤防治中的“盲目乐观主义”。很多患者及家属不了解肿瘤具有转移性和侵袭性的特点,认为手术切除肿瘤就算治好了。盲目无知的乐观往往会耽误患者的后续治疗。还有不少患者及家属听说放、化疗有严重的毒副反应,不愿接受治疗而任由肿瘤发展。虽然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细胞,但对于手术后体内仍然存在的亚临床转移灶来说,只有用化疗才能杀灭它。针对放、化疗的各种副作用,目前已有很多药物可以预防和缓解。而且绝大多数肿瘤内科医生均已熟练掌握了预防和处理放、化疗毒副作用的技术。

误区四 到一些非肿瘤专科治疗。这是肿瘤防治中的“自由主义”。肿瘤讲究科学合理、规范系统的综合治疗,尤其是首次治疗常起决定性作用。许多小型医院不具备开展肿瘤综合治疗的条件和设备,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也治疗肿瘤;一些非肿瘤专科的医务人员肿瘤诊治知识和临床经验不足,也开展放、化疗。一次不规范的手术或一次设计不合理的放、化疗方案,就有可能导致肿瘤残留,或产生耐药性,给下次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导致整个治疗的失败。

误区五 轻信“祖传秘方”或“单方”。这是肿瘤防治中的“机会主义”。一些患者或家属常听信一些流言,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祖传秘方”和“单方”,甚至求神拜佛,以求奇迹发生。而这些“治癌专业户”和“祖传世家”,不仅未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有的甚至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

误区六 医生和家属隐瞒病情。这是肿瘤防治中的“个人主义”。医生不告诉患者真实病情曾被认为是对患者的保护,但这样做的后果是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很难取得最佳效果。而一些患者家属不敢让患者去肿瘤专科治疗,手术后也不愿进行必要的放、化疗,待肿瘤复发转移再行治疗,已回天乏术。

误区七 一个方案、一种中药能治所有肿瘤。这是肿瘤防治中的“教条主义”。某医生治愈了某患者,于是许多患者便趋之若鹜,以为自己的病也能被这位医生治好。其实肿瘤是复杂的,治好一个患者不等于能治好全部患者。此外,有不少患者盲目相信某一中药能包治百病,多数中成药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想单依靠某种中成药来治疗肿瘤,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误区八 将实验研究结果当成临床疗效。这是肿瘤防治中的“冒险主义”。所谓“实验结果”,95%以上都是动物实验结果,而非临床上患者应用的结果,这只是商家的一种广告技巧而已。人与动物是有差异的,并非对动物有效的药都对人有效。即便是正规媒体报道的某某抗癌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也多半还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误区九 盲目迷信专家,不了解专家也有侧重。这是肿瘤防治中的“英雄主义”。国内有许多优秀专家在肿瘤治疗中的某些领域造诣颇深。比如有专门从事手术治疗的肿瘤外科专家,从事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的肿瘤内科专家和从事放疗的肿瘤放疗专家等。因而,不能盲目认准某一位专家,而应根据疾病及治疗方法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专家。

误区十 癌性疼痛不使用止痛药。这是肿瘤防治中的“保守主义”。疼痛是影响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然而,不少患者及其家属,甚至包括少数非肿瘤专业医务人员,却错误地认为肿瘤患者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止痛药。他们担心止痛药的不良反应;担心一旦使用,便无法停药;担心过早使用止痛药,以后疼痛加重时止痛药无效;担心成瘾等等。专家认为,止痛无害处、止痛增信心、止痛亦安全、止痛不成瘾、止痛无极量。对待癌性疼痛,主张尽早、足量、定时、个体化给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不主张使用杜冷丁控制癌痛。

相关推荐

高血脂可防可治不可怕降脂勿乱服保健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当前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这种疾病虽然后果严重,却是可防可治而不可怕的。血脂异常(既往称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元凶。 血脂异常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其发病机制除了与先天的遗传基因有关外,后天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要想改善血脂异常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限制食物性胆固醇的摄入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虽

直肠癌概述

直肠癌是由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报道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列第三位(前两位是肺癌及胃癌),到2015年大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超过肺癌及胃癌的发病率,位列第一。因此关于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直肠癌的高发性 全球每年新发大肠癌病人高达93万,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3-16万人,在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在我国目前大肠癌患病率已经高达46.8/10万;大肠癌已经成为中国三大癌症之一,其发病率正以4.2%的速度螺旋递

肿瘤的防治方法

1、应以新鲜、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为主,新鲜蔬菜、水果每餐必备。 2、多吃有一定防癌抗癌的食物,如菜花,卷心菜,西兰花,芦笋,豆类,蘑菇类等。 3、选用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物:紫菜,淡菜,海带,赤豆,萝卜,荠菜,荸荠,香茹等。但此类食品性滞腻,易伤脾胃,食纳差和发热时要少吃。 4、不同体质选用不同食物。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可食用大枣,圆肉,生姜,鲜菇等,肝肾阴虚可用黑豆,核桃,鲍肉等,血虚可食菠菜,豆制品等。 5、不同病种选用不同食物。肺癌病人可酌情选用百合,白木耳等,体虚舌质红时可

走出黑色素瘤认知误区

1、 黑色素瘤是不治之症,只能等死。 专家介绍,这是电影对人们对黑色素瘤的认知的一个误导。黑色素瘤早期通过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这是因为黑色素瘤早期在皮肤内水平生长,没有广泛扩散转移,此时行手术切除病灶是可以达到治愈的。中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行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后,可以联合放化疗或生物治疗癌症等综合治疗模式,帮助患者术后恢复。 而生物治疗癌症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新趋势,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主要包括DC细胞、CIK细胞和DC-CIK细胞等,联合治疗可诱导机体长期的特异性抗肿瘤效应。

如何预防肿瘤

(1)注意饮食卫生,少食烟熏、盐Z、油炸食物,戒烟酒、宜多吃维生素E丰富的如水果蔬菜等,食物要储好,加工和烹饪要得当; (2)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胃溃疡、恶性贫血、胃息肉等要积极治疗和定期追踪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癌变加以治疗。 逾三成恶性肿瘤可预防 经早期诊断治愈率高 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应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其中,家人的支持和关怀必不可少。 尽管肿瘤发生的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并不意味着在肿瘤面前,人们无所作为。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恶性肿瘤是可以预防的,l/3恶性

乳腺癌手术的误区

(1)误区一:得了乳腺癌是否乳房切的越干净越好 有些患者认为既然得了乳腺恶性肿瘤,就应该救命要紧,将肿瘤切的越干净越好。肿瘤长在乳腺上,就不应该保留乳房。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医学是严谨的,又是科学的。经过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的研究,最终确定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所以,仅仅靠手术是不可能完全治愈的,这也是西医“治标不治本”的缺陷所在。 (2)误区二:手术切干净了,就不用后面的治疗了 有些患者认为手术已经把可见肿瘤切除干净了,之后就不再需要治疗,我们知道乳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只是将局部严重癌灶

吃什么可以预防肿瘤

1、番茄:番茄含有一种特殊的抗癌色素,无论以何种方式吃番茄都有益健康。每天喝番茄汁持续一个月,可降低前列腺癌风险达20%。 2、咖喱:最受欢迎的印度香料咖喱可抑制癌症细胞生长。这要归功于姜黄,更准确地说是它的芳香成分姜黄色素。 3、卷心菜:在所有蔬菜中,卷心菜所含的抗癌物质特别多。它们能抑制造成肿瘤生长的基因的活性,预防健康基因受损,降低“胆怯”细胞的生长能力。少量椰菜(每天100克)就足以降低前列腺癌和肺癌的风险。 4、蓝莓和树莓:蓝莓富含抗氧化剂,可预防身体的所有细胞受伤,它深蓝色的果瓣有助于增进视力

如何防治脑肿瘤

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身体健康无病无痛的生活着,可是生活往往总是与我们希望的背道而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脑肿瘤这种疾病吧。肿瘤是我们细胞发生了病变导致的,而我们脑内的肿瘤就比较麻烦的,如果脑内肿瘤压迫到了我们的关键大脑部位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那么大家知道脑肿瘤症状是什么吗,颅脑肿瘤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X线摄片、放射性核素脑造影、脑室和脑池造影、脑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过去曾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不仅具有病变定位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

治疗高血压谨防入误区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者都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虽然方便,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有些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治疗高血压须走出这样的误区。 不测血压服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平时感觉无不适时少服或不服,一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恶化,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间断服药 有些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好转,血压降至正

新型甲型H1N1流感能否防治

目前有两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甲型H1N1流感,因 此从技术层面讲,这次境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可防、 可控、可治的。 我国没有在猪身上分离出境外人感染的这种甲型 H1N1流感病毒,也没有猪的疫情发生。但养殖场(户)仍 应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养殖小区和规模化 养猪场要实行严格封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