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别 诱因不同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别 诱因不同

心绞痛:心绞痛常见有诱因有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喝酒、贫血。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诱因多不明显,常常发生在安静的时候。

心肌梗死危害性大吗

什么是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指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性质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可产生严重后果。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胸痛和不适、虚弱、发汗、晕眩、呕吐、心跳不稳定,有时心肌梗死也会导致昏迷。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病人一般将它描写为积压、紧束的感觉。有时下颌、颈部、臂膀、背部和腹部也会随之疼痛,尤其左臂或颈部容易疼痛。

心肌梗死造成的胸痛往往长于30分钟。约四分之一的心肌梗死没有任何症状,尤其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会是这样无症状的。他们往往会感到虚脱、昏厥或无力。约一半的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前就有前兆症状如心绞痛。

心肌梗死的前兆有什么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胸痛和不适、虚弱、发汗、晕眩、呕吐、心跳不稳定,有时心肌梗死也会导致昏迷。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病人一般将它描写为积压、紧束的感觉。有时下颌、颈部、臂膀、背部和腹部也会随之疼痛,尤其左臂或颈部容易疼痛。心肌梗死造成的胸痛往往长于30分钟。约四分之一的心肌梗死没有任何症状。约一半的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前就有前兆症状如心绞痛。

心绞痛症状会不会致命

心绞痛严重会致命吗?心绞痛分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种。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个月内有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如患者在前期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则有致命的可能。

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一般在1~3月内病情都比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诱因、频率、持续时间都基本相同,并且在发作后经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过后能得到迅速缓解,稳定型心绞痛较不稳定型预后良好,并且无血栓形成、溃疡破裂夹层这些不稳定因素。

另一种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自发型心绞痛、初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等,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如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患者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者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持续时间比稳定型的更长,疼痛感也强烈的多,休息或韩服硝酸甘油后仍不能缓解。

现在有不少已经多年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虽然他们可能还没有发生心肌梗死,但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严重。假如一旦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立即认真对待,不能疏忽大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后果。

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

心肌酶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和急性心梗,心肌炎是心肌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炎症,症状和心肌损伤的程度与面积等相关,轻重不一,轻者几无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常是前驱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 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心绞痛有三种类型

劳累性心绞痛是心绞痛的最常见类型,指在普通常见的体力劳动或其他会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所诱发的心绞痛。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为稳定型心绞痛,亦称普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心绞痛性质一般在1-3个月内无改变,即每日或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力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疼痛时间相仿。第二: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为初发型心绞痛,是指患者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现在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绞痛,时间尚在1-2个月内。有过稳定型心绞痛但已数月不发生心绞痛的病人再发生心绞痛时,有人也归入本型。第三: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为恶化型心绞痛,亦称进行型心绞痛。指原有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自发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原因与心肌耗氧量无关,疼痛程度较轻,时间较长且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可出现—过性st-t改变,不伴有酶学改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卧位型心绞痛:多发生在夜间,由于平卧位时静脉回流增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2.变异型心绞痛:在某一固定时间自发性发作心前区疼痛,疼痛程度较重,心电固有关导联st段拾高及相关导联st段压低,常伴有心律失常。3.中间综合征(梗死前心绞痛):常在患者休息或睡眠时自发性发作心绞痛,疼痛严重,时间达30min以上,无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及酶学改变。4.梗死后心绞痛: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3个月内出现的自发性心绞痛,此患者再发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混合性心绞痛即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混合出现,患者在休息和劳累时均可发生心绞痛。此种类型的心绞痛并不多见。

心绞痛会导致死亡吗

1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其病理变化还是比较相似的,并且该患者的症状也是比较明显的。该患者一般会有心悸,胸闷,烦躁,全身乏力,皮肤湿冷等其他的症状。当然,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患者其发病的时间是相对比较长的,一般都是持续两天左右的。所以说,这种心肌梗死疾病还是比较严重的。

2所以说,针对于心绞痛,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话,该患者都是需要治疗的。而心绞痛这种疾病的话,一般都是考虑药物以及生活方面的护理来治疗这种疾病的。而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话,一般都是考虑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

3当然,手术治疗的话,该患者的话是有死亡的可能的。因为手术都是会有一定的风险的。所以说,需要重视这种治疗方案的。当然,如果各方面的条件允许的话,建议该患者通过手术来治疗。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别 病因不同

心绞痛:心绞痛是指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的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管腔阻塞,使血液中断,相应的心肌得不到血液的供应,而出现心肌严重的缺血和坏死。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心绞痛。阵发性或进行性加剧,这些患者无论在临床或心电图方面都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初发型心绞痛)。

(2)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较久者,硝酸甘油疗效差(恶化型心绞痛)。

(3)在发生心肌梗死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经过一个阶段无痛期后,在休息时反复出观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心肌梗死前先兆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前的临床表现,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应早期进行防治。安静卧床休息时的心绞痛发作,虽然可有暂时性及可逆性,但多数是心肌梗死前先兆,有报道在3个月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者占15%~31%。因此,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休息心绞痛发作出现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前先兆,决不可忽视,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尽量防止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多不明显,有人认为1/2左右的病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1~2周内有先兆症状,但其症状不典型者多。有人报道,老年人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直径大于5cm以上者,48%有疼痛症状。

2.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发生后.多数病例主要表现是急性心肌缺血及坏死引起的剧烈疼痛,其次是休克、左心衰、心律夫常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随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

临床上心绞痛的六种类型

心绞痛的六种类型:

1、初发型

是指患者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发后不到一个月。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恶化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恶化型

亦称进行型,是指原有稳定型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度、程度、诱因经常变动,并进行性恶化,疼痛加剧,时间延长,可超过10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不能立即完全消除,表明冠状动脉病变有所发展,可发展为心肌梗死。

3、卧位型

属于不稳定心绞痛中发病急、危险性较大、预后较差的一种,它是在休息时或熟睡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间较长,症状也较重,疼痛剧烈难忍,患者烦躁不安,服硝酸甘油疗效不明显,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

4、变异型

经常在夜间发作,但发作时与卧位型心电图表现不同,预后不佳,多会发生心肌梗死。

5、中间型

亦称为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发作时间长达30分钟到1小时以上,常在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生,病情严重,常是心肌梗死的前奏。

6、梗死后心绞痛

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不久发生的心绞痛,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相关推荐

心肌梗死的症状

心肌梗死的症状: 1、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 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冠心病一定要做支架吗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然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应用特制的带气囊导管,经外周动脉颅骨动脉或桡动脉送到冠脉狭窄处,充盈气囊可扩张狭窄的管腔,改善血流,并在已

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区别

心绞痛”即“狭心症”。表现为胸骨后部的疼痛或压缩感觉,可放射到左肩或左臂,由暂时性心肌缺血所引起。在饭后、情绪紧张或劳动时发生的称“劳累性心绞痛”;发生在静息时称“自发性心绞痛”。一般自发性心绞痛比劳累性严重。心绞痛多见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休息或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心肌梗塞”又称“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继以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枝堵塞,因而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硝酸甘油含片不能使疼痛缓解

心肌桥的临床表现

1.表浅型 因心肌桥薄而短,对冠脉血流影响较小,多数可无心肌缺血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2.纵深型 因心肌桥厚而长,对冠脉血流影响大,而出现心绞痛,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的ST-T改变。如果心肌桥并发冠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即可能出现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心肌桥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时更易出现心肌缺血。 大多数心肌桥不引起临床症状,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猝死。

心绞痛的三大常见并发症

1、稳定型心绞痛 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它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病情比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其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病情稳定;其二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无溃疡、破裂、夹层及血栓形成等不稳定因素。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的固定性狭窄。 2、不稳定性心绞痛 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

心绞痛如何鉴别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有利于判断病情轻重,选择适当治疗手段,正确估价疗效。 (1)劳力型心绞痛心绞痛的发作由体力活动引起。 Ⅰ级:较日常活动重的体力活动可引起心绞痛。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即引起心绞痛。 Ⅲ级:较日常体力活动轻的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 Ⅳ级:轻微体力活动即引起心绞痛。 (2)非劳力型心绞痛心绞痛发作由体力活动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情绪激动等引起。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之间的一个综合征,广义地包括下列不同类型:进行型心绞痛(增重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

冠心病的常见危害后果都有哪些呢

1、冠心病患者会导致冠状动脉硬化,而长期的冠状动脉硬化是可能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会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种。稳定性心绞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是很小的,而不稳定性的心绞痛,则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容易。 2、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为常见的危害,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由于心肌缺血,还有可能会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心室颤动是心律失常患者最严重的表现,也是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可表现为突然死亡的原因

胸痛的诊断

1、发病年龄青壮年胸痛,应注意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40岁以上者还应注意心绞痛心肌梗死与肺癌。 2、胸痛部位包括疼痛部位及放射部位。胸壁疾病特点为疼痛部位局限,局部有压痛:炎症性疾病,尚伴有局部红、肿、热表现。带状疱疹是成簇水疱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疱疹不越过体表中线。 3、疼痛性质带状疱疹呈刀割样痛或灼痛,剧烈难忍;食管炎则为烧灼痛;心绞痛呈绞窄性并有重压窒息感;心肌梗死则疼痛更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纤维素性胸膜炎常呈尖锐刺痛或撕裂痛;早期肺癌患者感胸内闷痛不

冠心病的几大危害

冠心病危害一: 冠状动脉树长期硬化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慢性供血量不足主要由于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供血量不足则主要由于血管的痉挛或斑块破裂,诱发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加重或闭塞。如果临时发生的供需矛盾所致的心肌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解除,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心绞痛。如果短时间(大都超过30分钟)内无法解除时,导致相应冠状动脉下游远端灌注区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则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一般都是由于冠状动脉慢性固定性

胆心综合症 胆心综合症和心绞痛怎么鉴别

本病主要需和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相鉴别。其主要鉴别要点包括: 1、胆心综合症多具有胆道疾病病史或反复上腹部疼痛病史,且多于进食后、平躺休息中发作,而心绞痛心肌梗死多为寒冷、情绪激动、劳累状态下发作; 2、胆心综合症发病多为右上腹疼痛,可伴有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胆心综合症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口服扩冠药物治疗后无效或疗效较差,而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短、冠心病疼痛经扩冠治疗后可缓解; 4、胆心综合症心电图表现多为一过性,疼痛症状消失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可与冠心病心电图表现相鉴别; 5、冠心病中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