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科学喂养要点
婴儿科学喂养要点
(1)新生儿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营养来源主要是奶,因为宝宝各个器官的发育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特别脆弱,肠胃蠕动不足,所以摄入的食物都应该是以液体为主,而母乳是最理想、最天然的食物。母乳营养丰富,糖、脂、蛋白比例合适、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母乳里面含有低聚糖等天然免疫物质,可以为宝宝抵抗外界威胁,预防各种感染性与传染性疾病。这个时间不需要急着给宝宝添加辅食,如果过早添加辅食,过多淀粉的摄入,会造成宝宝对母乳摄取的减少,从而破坏对营养需求的平衡。
(2)婴幼儿期6个月-2岁之间是宝宝生长发育最迅速的年龄段,这阶段也是DHA摄入的黄金期,DHA可以产生大量促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激素。有研究显示,这一时期如果给宝宝补充充分的DHA,他们将来在认知、语言、运动等方面的能力上都会比其他孩子强哦!那么,宝宝每天应该补充多少DHA才合适?国际权威推荐,宝宝每天需要摄取的DHA含量是100毫克,这个阶段要注意为宝宝选择富含DHA的食物,像牛奶、奶酪、米粉等。如果爸妈还不知道如何挑选一款富含DHA的配方奶粉,那这里给大家安利这款风靡美国辣妈圈的美赞臣美版配方奶粉。
(3)2岁+时期这个时期,宝宝会与其他同龄孩子接触,有些开始上早教或者幼儿园。独立的时间多了很多,面对的挑战也大了。所以在这个阶段,妈妈们要注意宝宝饮食的均衡,合理安排。
这个阶段,宝宝的胃肠功能基本发育完善,因此饮食餐单基本以饭菜为主。宝宝可以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取能量,相反对于奶量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了,基本和成人需要量相同。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进食。
婴儿科学退烧法
· 物理降温
1.酒精擦拭
准备一瓶医用酒精,加入相同量的温水,将酒精的温度维持在27度以上,37度以下,避免因为酒精温度低,刺激宝宝肌肉,导致温度回升。用干净的软毛巾蘸上酒精,按照由上往下的方向从孩子的脖子处轻轻地拍擦。在血管比较多或者有大动脉的身体部位用擦久一点,最好擦到皮肤稍稍发红。此外,要格外注意的是,擦酒精时要避开孩子胸前、脚掌、腹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2.泡热水脚
在发烧的时候泡热水脚有助于降温。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比平时温度稍高一点,孩子能适应的水温为最佳。家长在这个时候可以握住孩子的两只脚,轻柔捏搓,有利于血管的扩张,可以加速降温。
3.温水洗澡
若孩子精神状况比较好,可以帮孩子用热水洗个澡,将水调到在27-37度左右,帮助散热降温。水温一定要适当,因为水温过高将会扩张身体里的血管,机体耗氧量便会增大,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4.使用冰袋
平时家长不妨在家中准备一些化学冰袋,在使用前先进行冷冻,使用时用柔软的毛巾包裹,然后在孩子的头顶、额头、胳肢窝处等进行冷敷。但是一定要注意温度不要太低,处于冰水混合物的状态就可以了,防止出现冻伤。另外,如果家中没有冰袋也可以把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当做冰袋来用:把水装进手套里,再将手套的开口打好结,放入冰箱中,待里面的水冻成固体状时就可以取出来使用了。
5.使用冰枕
准备一个冰袋(在医院可以购买),用水将冰块的棱角融化,然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中。冰袋不要装满,留出三分之一的空间,然后挤出空气,封好口,冰枕就做好了。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包裹上毛巾。
· 退烧药
倘若小朋友的体温在38.5度以上或者出现过惊厥现象,就要及时就医根据医嘱进行退烧。
1.用药类型
家长一定不能盲目给孩子吃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烧药,可以听从医生嘱咐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中的滴剂药物。
2.剂量
(1)药量使用要合理
不满周岁的幼儿最好是用滴剂类型的,这种类型的药剂的浓度较为合理,刺激也相对要小。半岁到11个月大的孩子(体重为11到16斤左右),用量为1滴管;1岁到23个月大的孩子(体重在16.2到24斤左右),用量为1.5滴管;超过24个月大的宝宝一般应该用口服液。
(2)交替使用退烧药
假如孩子高烧,可以按照医嘱轮流喂服两种药物,以此来降低药物副作用。
3.注意事项
(1)注意栓剂的剂量。如果孩子十分抗拒吃药,家长可以使用栓剂。家长在使用栓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量,不可出现使用次数过密,否则小朋友的体温数会突然下来,会出现过度退烧或者拉肚子的情况。
(2)慎用用阿司匹林。因为在一些疾病中,如果使用该药,容易导致脑部出现水肿、肝脏的代谢出现障碍等风险,务必要听从医生建议,不可盲目使用。
(3)慎用打退烧针。不要急着带着孩子去打退烧针,并且一定要注意不要在无依据的情况下将几种药混用,剂量也不能随便,严格根据医嘱来用药。
新生儿科学喂养方式
按需喂养不仅能随时为宝宝补充营养,促进宝宝身体发育,还能让妈妈的乳汁分泌得更多。按需喂养才能真正满足宝宝的需求。
按需喂养,说起来容易,要想真正做好并不容易。由于宝宝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那么妈妈怎样才能知道宝宝饿了呢?不少妈妈认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所以,宝宝一哭就喂奶,结果不是按需喂奶,而是按“哭”喂奶。
宝宝的哭有不同的意义,饿了会哭,冷了、热了、生病了也会哭。如果妈妈不仔细观察,以为宝宝哭就是饿了,一哭就喂奶。如果宝宝不是因为饿了而哭,就会越喂越哭,越哭越喂,结果造成喂奶过量。喂奶过量会导致宝宝食欲下降,胃部不适。
婴儿科学喂养最新全面指南
【讲座篇】
1岁以前婴儿期需分阶段“加餐”
婴幼儿喂养需经历“三阶段”,即液体食物喂养阶段、泥糊状食物引入阶段和家常固体食物进食阶段。那么,1岁以前的宝贝如何分阶段“加餐”呢?
0~3个月的婴儿应按需喂养,乳量约500—750ml/日。4~6月龄婴儿应定时哺乳,每3—4小时一次,约6次/日;每次乳量增加,约800—1000 ml/日,应尽量争取纯母乳喂。到6月,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逐渐开始停掉夜间哺乳,规律吃奶和夜间不喂奶有利于婴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对母乳不足的婴儿,除添加配方奶外,此月龄段可根据婴儿具体情况考虑添加强化铁的谷类食物,开始尝试瓜类、根茎类、豆荚类蔬菜泥及水果泥1—2勺,每日两次;但不管母乳情况如何,满6月的宝宝都应添加转奶期食品。
6~7月龄宝宝应部分母乳或配方奶,4—5次/日,每次乳量增加到约900 ml/日。强化铁米粉、稠粥或面条1餐,蔬菜、水果类:每日水果1/2个、碎菜25~50g。可开始引入肉类、蛋黄。
8~12月龄宝宝逐渐以配方奶替代母乳,乳类约4次,乳量约800ml/日,每日软食(软饭、面食)2餐,约100g,每日碎菜50—100g、水果50g,肉类每日25—50g,每周安排1—2次动物肝脏或动物血、1—2次鱼虾或鸡鸭肉,3—4次红肉,每日一个鸡蛋。
1~3岁幼儿期饮食开始“变花样”
孩子从1岁开始过渡至幼儿期,也就进入了家常固体食物的进食阶段。可以吃的食物越来越多,家长在“变花样”的同时也要注意营养的搭配。1—3岁幼儿每天至少应保证500ml乳类,最好为配方奶。每天的进食可安排3餐主食、2—3次乳类与营养点心,餐间控制零食。1岁以上的幼儿可以吃家常饭菜的品种,但要注意食物体积应适宜,食物要软一点并清淡少盐。
孩子厌食怎么办
(1)科学喂养:从婴儿添加辅食起,就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喂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不要把所有的营养食品都给孩子吃,更不能孩子要吃什么就给什么,使饮食没有节制。应该科学喂养,使食物品种多样化,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色、香、味、形俱全。
(2)不让孩子吃零食:孩子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吃零食,少吃甜食以及肥腻、油煎食品。
(3)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进食:孩子有了缺点,不要在吃饭时管教,以免使孩子情绪紧张,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孩子进食时,应该有愉快,安静的环境。
(4)不要过分迁就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饭量,以及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该吃饭时,把饭菜端上桌,耐心喂,如果孩子不吃不要许愿,如吃一口给讲一个故事,或满地追着孩子喂饭;也不要打骂,应该把饭菜端走。下顿如还不吃,再照样办,使他饿上一两顿,因为适当的饥饿能改善孩子的食欲。
(5)适当服用保健食品或药物:轻度厌食的患儿可服保健食品,大些的孩子可吃山楂糕或单味鸡内金。较严重的患儿可服中药调脾合剂、健脾丸等。
乳钙的作用
乳钙有什么作用,这是广大宝宝家长所想知道的。近来家长们经常听到宣传说要科学喂养宝宝,而婴儿乳钙就很符合科学喂养的方式。但是婴儿乳钙的好处有哪些,婴儿乳钙对于宝宝的身体起到了哪些关键性的作用?恐怕很多家长并不能说的清楚,那么就让麦宝专家告诉你吧。
钙是人体内含量多的矿物质之一,约占体重的1.5%—2%。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很大,婴幼儿在出生第一年生长最迅速,1周体重增长3倍,身长增长O.5倍,这就需要大量的钙盐沉积在骨组织内促进新骨的形成和骨的生长。首先啊,钙能够组成人体的骨骼和牙齿,能够占到1.5%和2%,所以啊婴儿乳钙可以有效地强壮婴幼儿的骨骼以及牙齿的健康。其次,作为婴儿乳钙能够缓解神经兴奋性。
新生儿科学喂养方式
新生儿胃容量小,吃奶很不规律,一天可能吃很多次,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按需喂养更符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而且宝宝的吮吸可刺激妈妈体内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更多,也就是说宝宝吃得越多,妈妈乳汁分泌就越多。
按需喂养不仅能随时为宝宝补充营养,促进宝宝身体发育,还能让妈妈的乳汁分泌得更多。按需喂养才能真正满足宝宝的需求。
按需喂养,说起来容易,要想真正做好并不容易。由于宝宝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那么妈妈怎样才能知道宝宝饿了呢?不少妈妈认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所以,宝宝一哭就喂奶,结果不是按需喂奶,而是按“哭”喂奶。
宝宝的哭有不同的意义,饿了会哭,冷了、热了、生病了也会哭。如果妈妈不仔细观察,以为宝宝哭就是饿了,一哭就喂奶。如果宝宝不是因为饿了而哭,就会越喂越哭,越哭越喂,结果造成喂奶过量。喂奶过量会导致宝宝食欲下降,胃部不适。
另外,由于产后妈妈进食的往往都是高脂肪食物,使得母乳中脂肪含量过多,脂肪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可是宝宝的消化功能还不健全,脂肪过高势必导致宝宝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等情况出现。
要想正确掌握按需喂养的方法,新手妈妈一方面要多了解喂养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仔细观察和掌握宝宝的饥饿规律。一般来说,如果母乳充足,喂养方法正确,宝宝身体健康,吃饱后就会安静入睡,或者快乐的玩耍。如果宝宝哭闹,妈妈应该先查明原因,是不是宝宝觉得冷了,或者是把小褥子尿湿了,觉得不舒服,或者是宝宝生病了,感到哪里疼痛等,而不要盲目喂奶。
尽管宝宝很小,但是他也不会让自己饿着。当他饿了时,会用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新手妈妈一定要仔细观察,在宝宝真正饿的时候给宝宝喂奶。
但是按需喂养也会发生意外,即有的宝宝总有吃奶需求,2次吃奶的时间间隔特别短,好像每次都吃不饱似的。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1、宝宝吸吮姿势不正确,吃不到足量的奶。
2、吃奶时间过长,疲劳入睡,但很快又醒。
3、喂奶时间太短或母乳过稀。
如何预防婴儿牛奶过敏
一般来说,相比含完整牛奶蛋白的普通婴儿配方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较低,所以母乳喂养是比较便捷的预防婴儿牛奶过敏方式。
因为母乳中的蛋白质对宝宝来说是同种蛋白,过敏性很低;母乳还有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帮助宝宝建立健康肠道菌群,训练宝宝免疫系统,从而减低过敏的风险。
因此,世界范围内所有国际权威机构均建议,宝宝出生后至少应纯母乳喂养4到6个月。
权威机构与专家建议:不能母乳喂养时,应该使用经临床验证有效的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AAP(美国儿科学会)、ESPGHAN(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法国儿科学会等权威机构,强调通过营养干预,预防过敏性疾病。对于宝宝,尤其是有过敏风险的宝宝有重要意义;并指出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应在宝宝出生后的至少6个月内,使用经临床研究证明可帮助减少过敏风险的配方奶粉,并避免接触固体食物和牛奶。
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简称)2011年5月核准:对于未能母乳喂养的,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从出生起喂养适度水解100%乳清蛋白配方,以替代完整牛奶蛋白的普通婴儿配方奶粉,可以有效降低婴儿第一年内罹患过敏性湿疹的风险。
宝宝为啥出现吐奶情况
婴儿牛奶饮料,如果过多,容易导致不适当的喂养或母乳喂养。宝宝要及时照顾,宝宝要把冰敷在脖子上的牛奶要尽快清洗干净,以防湿疹。如果婴儿吐奶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1.改变喂养姿势
妈妈抱着宝宝喂母乳时,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喝奶粉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
2.改变喂养时间
当宝宝有吐奶症状时,要注意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不要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3.改变喂养次数
如果宝宝吐奶现象,应适当减少喂奶的次数,前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减少到三个小时的时间。
4.妈妈加强护理
如果宝宝吐奶时,有可能是肚子里喝进空气了,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妈妈要及时把宝宝竖着抱一抱,轻轻的拍打拍打宝宝背部,让宝宝打个嗝,就不会再吐奶了。
5.如果没有好转
如果用以上方法宝宝吐奶症状仍不好转,很可能是病理性的吐奶了,宝宝肠胃可能有病变,应及时去看儿科医生,然后对症下药。
新生儿吐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妈妈发现宝宝吐奶的时间一般在喂奶后的1个小时之内,而且宝宝也不会觉得很辛苦,那就是普通的吐奶现象,主要是由于爸妈喂养不当所造成的。所以爸妈要科学喂养和加强护理。
早产儿怎么喂养
早产儿喂养是指由于胎儿不足37周早产,易产生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肝脏功能不完善、低血糖、低血钙、智力低下的诸多病症,而对婴儿特殊照顾与喂养。
这些宝宝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的功能、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喂养,在喂养、保暖和预防疾病上给予特殊护理。家长应做到,科学喂养细心护理,让早产宝宝实现追赶成长并健康成长,医生的指导下喂养,适当添加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