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儿异常大便介绍

婴儿异常大便介绍

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排便五到十次,呈淡黄色或者是白色,有酸味,一般没有粘液,表示消化不良,大多出现在吃牛奶或者是奶粉的孩子。

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用母乳喂养,一般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

如果是吃奶粉的宝宝,应继续喂养,但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奶粉喂养者可在配奶时适当多加一些水将奶稍配稀些,对吃奶减少者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水样便

这种大多出现在秋冬季节,大多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排便次数多的在每天十次以上,呈现水样,量比较多。

由于宝宝丢失水分多,常常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眼泪少或无眼泪、小便少或无、皮肤弹性差等,还可出现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现。当发现宝宝便便呈水样时,妈妈应及早带宝宝就诊,并应注意婴儿用具如橡皮奶头等的消毒。

婴儿大便异常与疾病

宝宝的健康是家族最为关注的问题,可是大家知道吗?从婴儿的大便状况也能判断他们的健康,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婴儿大便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宝宝的大便书之颜色篇

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刚生下来的宝宝,出生后6~12小时会拉出墨绿色胎便。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分泌物等组成。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

过渡期大便---黄绿色

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吃辅食后的大便---颜色较暗

宝宝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有时会与食物颜色有关,妈妈来必为之担心。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儿童专家指出,如果对孩子的大便问题给予超过其他事情的特别关注,孩子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来叛逆、消极抵抗,或糊弄周围的人。越自然、越没有压力的方法对孩子身心健康越好。

小儿异常大便有哪些

小儿异常大便有哪些

1.饥饿便:由于母乳不足或饥饿引起。深绿色、粪质少、粘液多、呈碱性。

2.消化不良便:因为食物的量或质超过了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的负荷,使负担过重引起腹泻,中医称为“伤食泻”。黄绿色、水样便、带白色小块(脂肪皂化块)和粘液,粪水分开,呈酸性。每天5~10次。如果蛋白质消化不良,粪便呈硬结,臭味浓。

3.结肠炎便:呈粘液、脓血便。

4.脂肪便:由于脂肪消化不良或摄入过多所引起。淡黄色液状便、量多、尿布上有油腻不易被洗去。

5.糖过多便:因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所致,如淀粉、乳糖及蔗糖。呈深棕色、水样(泡沫发酵)便、呈酸性。

6.血便:坏死性小肠炎的大便呈果酱色样暗红色血便,伴发热、呕吐、腹胀。肠套叠、自然出血症时呈鲜血便。

7.蛋花汤样大便。婴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象蛋花汤一样,粪便和水分散在尿布中,并带少量粘液,但不是很腥臭。多数孩子同时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这是由病毒引起的肠炎。

8.水样便。大便次数每天可达5~10次,重者可有10余次,黄色水样大便,还有酸臭味,这也是肠炎。

9.粘液便。粪便中混有鼻涕样粘液,这多为结肠炎或慢性细菌性痢疾。

10.泡沫便。大便呈泡沫状,有较强烈的酸臭味。这是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乳儿糕、米糊等,使肠内的细菌过度发酵,肠蠕动增强,造成大便次数增多。

11.脓血粘液便。大便带脓,血量少,伴腹痛、里急后重,为急性痢疾。

12.其他:肠吸收不良症大便为灰白色、量多、含泡沫及脂肪、有恶臭味。细菌性或食物中毒性肠炎的大便奇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的大便呈绿色海水样,有腥臭味。肠道畸形或梗阻时呈白色陶土样或淡黄色粪便。

宝宝正常大便与异常大便的区别

Part 1 宝宝正常大便什么样?

宝宝大便的形态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宝宝月龄、喂养方式、是否添加辅食等。从出生到1岁这段时间,宝宝大便经常会发生变化,大便次数也并非一成不变,还是那句话,要大条一点哈。

新生儿的正常大便

新生儿最初两三天会排出胎便。胎便粘稠,呈黑绿色,是你怀孕期间宝宝肠道里积累的排泄物,由胆汁、黏液、肠壁细胞、分泌物和羊水等构成,胎便的排出说明宝宝的肠胃系统开始正常工作了。

母乳宝宝的正常大便

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帮助宝宝排出胎便,当宝宝正常吃奶,而且胎便也已经排完后,宝宝大便就会变成棕绿色的,呈稀软的颗粒状,之后会变成比较黄的大便,没有难闻的气味。吃母乳的宝宝大便稀软但有质地,有时呈颗粒状,有时呈凝乳状。

在最初的几周里,宝宝可能会在每次喂奶时或喂奶后排便,但他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排便规律,每天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排便。当你给宝宝添加辅食、宝宝感觉身体不舒服、或者吃奶的次数逐渐减少时,宝宝的排便规律都会有所调整。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一天会拉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只要宝宝排便容易且大便是软的,就不要担心。

配方奶宝宝的正常大便

吃配方奶宝宝大便是淡黄色或黄棕色。配方奶不能像母乳那样完全被消化,一些残留物会使宝宝大便看起来更大坨。配方奶宝宝的大便较臭,更像成人大便。

配方奶宝宝通常需要每天至少排便1次才会舒服,越长时间不排便,大便就会越硬,也就越难排出,就会导致便秘。

从母乳喂养向配方奶喂养转变的时候,要慢慢来,至少要有两个星期的过渡时间,让宝宝的消化系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发生便秘或腹泻。

辅食宝宝的正常大便

添加辅食后,宝宝大便就变得让人“厌恶”多了……宝宝可能会吃什么拉什么,如果你给宝宝吃了胡萝卜泥,那么接下来尿布上可能就会有橙红色大便甚至胡萝卜颗粒,但这都是正常的。

随着宝宝吃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大便也会变得更稠、颜色更深,而且气味也更难闻!当宝宝开始吃质地粗糙的食物时,你会发现那些富含纤维质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会被宝宝直接排出来,这都没关系。等到宝宝的胃肠道发育得更好,能够有效地处理这些食物,问题就会解决。

婴儿大便颜色异常的原因

宝宝脂肪消化不良导致的便便颜色异常

宝宝的便便增加了?而且很稀、还有很多颗粒感,还伴有酸酸的味道,这都是因为脂肪消化不良所至。哺母乳的可以只给孩子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高的后半段奶则挤出弃去。同时,母亲可多饮水及少食含脂肪高或油性大的食物。哺牛奶的可喂脱脂肪奶,或牛奶煮沸后略冷却,将表层凝结的“奶皮”揭去。

宝宝糖类不消化导致的便便颜色异常

宝宝的便便水水的?还有泡沫?闻上去还是非常刺鼻的馊臭味?这可能是宝宝糖类不消化导致的便便异常。婴儿饮食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类中乳糖及调味时加的蔗糖。排酸味水样便时,如能排除肠道炎的可能,则应减少或暂时停喂乳类食品,代米汤或淡豆浆,并用葡萄糖代替蔗糖调味。

宝宝蛋白质不消化导致的便便颜色异常

Oh no!宝宝的便便怎么有一股“强而有力”的臭鸡蛋的味道?这可能是蛋白质不消化导致的。未添加辅食的可限制奶量1—2天。已加蛋黄、鱼肉的孩子,可暂停添加,大便应可恢复正常。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帮助消化。

宝宝硬便损伤肛门所致的便便颜色异常

大便褐色!血丝!还硬硬的?这种症状应该就是便秘了。宝宝这么小就便秘了,硬便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肛门。大便干燥的孩子应多饮温水,多吃水果蔬菜。另外,可以每天给孩子吃一些蜂蜜来预防便秘。兑蜂蜜水时,应该兑在温水里,不可用沸水兑。有腹泻时,则停用。

宝宝一天拉几次大便正常 婴儿大便异常

婴儿大便异常,主要表现在颜色、次数及形状的变化。若每天大便次数超过8次,则为异常;大便内有粘液,含奶块,呈蛋花汤样,味酸臭,常提示消化不良;大便呈水样,每天10次以上,常提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若出现粘液或脓血便,多为细菌感染引起;大便灰白色,常提示为先天性胆道阻塞,大便若似果酱样带血时,可能是肠套叠。上述情况,均需到医院检查确诊。

常见婴儿血管瘤介绍

婴儿血管瘤多见于颈部、颊部,可见到一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的肿物,皮肤有时潮红,皮下隐约可见纡回弯曲的血管搏动和蠕动。触之可感到有振颤,并可触摸到条索状质软扩大的血管及搏动,局部温度增高,压迫时肿物可缩小,压紧时搏动可消失。婴儿血管瘤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粘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

刚出生的婴儿很有可能患有血管瘤,那么在这里专家主要阐述一下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详细分析如下:

草莓状血管瘤:

属于毛细血管瘤的一种,生长在皮下脂肪层,在浅筋膜外,容易凸出皮肤,红色不是皮肤的颜色,而是将皮肤撑薄了透出的红色,也有可能是混合型,因为皮下的组织比较疏松,容易长大。一般草莓状血管瘤会在出生或者出生后一个月内可见,开始发现时可能是一个小红点,逐渐长大,高出皮肤,形状如草莓,故称之为草莓状血管瘤。这类型草莓状血管瘤需要及早治疗,孩子满月后即可进行治疗。

鲜红斑痣也叫红胎记:

生长在真皮内,不会自己消退,但是也不会生长很快,只会随着身体的生长而成比例的扩大,这种疾病也叫微静脉血管畸形,属于毛细血管瘤中的一种。一般这种鲜红斑痣目前的治疗只能采用新一代光动力,如果孩子有这种症状要早早的带着孩子到专门治疗血管瘤的医院诊断治疗,以免给孩子留下什么遗憾,如果发展不快,可等孩子一周后治疗,满一周后越早越好。

海绵状血管瘤:

也叫静脉血管畸形,在浅静默下面,因生长得比较深,透不出红色,也是容易逐渐长大的,我们通常看到的海绵状血管瘤为青紫色或者是皮肤的颜色,这种症状在初发期间不疼不痒,只是患处逐渐异常于周围的组织,并且如果长期不治疗,会影响患处的功能以及容貌,对于这类血管瘤建议采用高频电极术治疗配合微创介导术治疗,疗效更明显。

混合型血管瘤:

微静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瘤)和静脉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表面看起来是红色,但是红色的周围会有青紫色或者是肉色的包块(隆起),触之比较柔软,这种混合型血管瘤好发于婴幼儿,一般是逐渐越来越大的,早发现早治疗。

异常大便的分类

1、泡沫样大便: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奇臭难闻大便: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爱心提醒: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13、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 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婴儿大便异常的症状

1、蛋花汤样大便:每天大便5—10次,可含有有些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粘液,表示消化不良,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用母乳喂养,一般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仍应继续喂养,但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奶粉喂养者可在配奶时适当多加一些水将奶稍配稀些,对吃奶减少者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回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麻烦大夫诊治。

2、绿色稀便:多在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发生,每天大便次数多为5—10次。

3、水样便:多见于秋季和冬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小儿大便次数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有些多。由于小孩丢失水分多,常常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眼泪少或无眼泪、小便少或无、皮肤弹性差等,小儿还可出现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现,应及早就诊,并应注意婴儿用具如橡皮奶头等的消毒。

4、粘液或脓血便:多见于夏季等天气有些热时,多为细菌感染引起,也应及早就诊。

5、深棕色泡沫状便: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多由于食物中淀粉类或糖过多所致(如奶粉中加糖过多、过早添加米汤等谷类食物等),通过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多能恢复正常。

6、油性大便: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象油相同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相同可以不可以滑动,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儿,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如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注意,低脂奶不可以作为正常饮食长时间吃)。

7、便秘: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多为天热、出汗多而饮水又过少所致。小儿排大便困难,大便非常干,可呈颗粒状,往往几天才大便一次,小儿还可出现腹胀、不安等表现。

婴儿大便颜色异常的分类

宝宝大便呈红色

第一种情况,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第二种情况,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第三种情况,黏液脓性鲜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宝宝大便颜色发亮

如果宝宝大便的颜色发亮,则说明宝宝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宝宝大便呈绿色

如果宝宝大便是绿色的,并且便便的量不多、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另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便便会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宝宝大便呈灰白色

宝宝大便呈现出灰白色,则要警惕胆道阻塞的可能,这种病症排除的灰白色便便,在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宝宝大便呈深棕色水样

如果宝宝大便呈现深棕色水样,并带有明显酸味,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吃了过量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等),由食物中糖类引起了消化不良的状况。排除孩 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宝宝大便呈果酱色

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婴儿大便的异常症状

1.大便带血

大便带血情况复杂,可能是母乳喂养期间,妈妈的乳头破溃,宝宝吞咽了破溃处的血,大便就带有少许粉色或红色物质。也可能是小肠粘膜受损导致,还可能是长期使用消毒剂消毒器皿,使消毒剂残留损伤肠道。还可能是宝宝肛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不能完美收缩和舒展,排便时产生细微裂痕。注意,如果宝宝大便带血伴有腹泻,可能是病毒感染,要及时就医。

2.蛋花汤样大便

倘若大便在短期内呈现该形状,可能是因为婴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大便含有多未消化的奶块。这种大便往往无粘液,是表示消化不良,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针对这种情况,母乳喂养则应继续哺乳,一般能自然恢复正常;混合或人工喂养,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可在配奶时适当多加一些水稍稍稀释,对吃奶减少者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回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需要去医院诊治。

3.绿色稀便

在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会出现此症状,宝宝往往一天要排泄5-10次。

4.水样大便

常见于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寒冷,容易受病毒感染导致。婴儿大便次数较多,形似水,量多。

5.粘液或脓血便

一般出现于夏天以及天气炎热的时候,可能是细菌感染。父母不要惊慌,也不要随便用药,应及时就医。

6.便秘

宝宝排便困难,大便干燥可呈颗粒状,往往几天才大便一次,小儿还可出现腹胀、不安等表现,这种情况多为天热、出汗多而饮水又过少所致。

7.泡沫状

可能是由于人工喂养,食物结构不科学,过早添加谷物类食物,导致食物中淀粉或糖分过多,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8.油性大便

大便色泽像油一样发亮,大便排出后落于便盆中不易滑落,缓慢下滑,粪便淡黄色。

婴儿的介绍

婴儿是指小于1周岁的儿童。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得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体重大约为9000~10000克。

婴儿足月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

异常大便的原因

1.饥饿便:由于母乳不足或饥饿引起。深绿色、粪质少、粘液多、呈碱性。

2.消化不良便:因为食物的量或质超过了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的负荷,使负担过重引起腹泻,中医称为“伤食泻”。黄绿色、水样便、带白色小块(脂肪皂化块)和粘液,粪水分开,呈酸性。每天5~10次。如果蛋白质消化不良,粪便呈硬结,臭味浓。

3.结肠炎便:呈粘液、脓血便。

4.脂肪便:由于脂肪消化不良或摄入过多所引起。淡黄色液状便、量多、尿布上有油腻不易被洗去。

5.糖过多便:因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所致,如淀粉、乳糖及蔗糖。呈深棕色、水样(泡沫发酵)便、呈酸性。

6.血便:坏死性小肠炎的大便呈果酱色样暗红色血便,伴发热、呕吐、腹胀。肠套叠、自然出血症时呈鲜血便。

7.蛋花汤样大便。婴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象蛋花汤一样,粪便和水分散在尿布中,并带少量粘液,但不是很腥臭。多数孩子同时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这是由病毒引起的肠炎。

新生儿大便次数的异常情况介绍

在了解新生儿大便次数的正常情况后,大家还要注意新生儿大便次数的异常情况。其异常主要包括:

1、出现粘液或脓血便。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夏天或天气比较热时,主要是细菌感染而致。

2、出现深棕色泡沫状便。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人工喂养的婴儿身上,主要是由于食物中淀粉类或糖过多所致。这时家长应注重饮食结构的调整。

3、出现蛋花汤样大便。这时孩子每天会大便5到10次,类似于腹泻。有时大便中还会含有未消化的奶块,这主要是孩子长期吃牛奶或奶粉导致消化不良。

4、出现绿色稀便。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天气变化后孩子着凉或消化不良,这时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数会有所增加,一般为5到10次。

5、出现水样便。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这时孩子的大便次数也会增多,几乎每天在10次以上。

以上就是对“新生儿大便次数”的详细讲解,相信大家都了解了更多。建议家长一定要多关注新生儿的大便情况,如果2—3天孩子的大便仍然不正常,就要及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避免宝宝发生脏器病变而造成严重后果。

相关推荐

女性白带异常介绍

白带异常可谓是妇科常见病,但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够准确鉴别出自己是否有白带异常。通过白带,女人可以判断身体健康情况。一般来说,正常白带应无异味、呈透明状或稍带点白色,量不多,且无瘙痒、不适症状。 什么是白带异常 白带异常是成年女性中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白带是阴道分泌物的一种,指的是从女性阴道中流出的白色液体。正常的白带无异味,流量较为规律。白带异常有生理性白带异常和病理性白带异常之分。 生理性白带异常 生理性白带异常是指受生理周期的影响,随着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增加,白带量会增多,且透明如蛋清,甚至可拉成丝状。

皮肤过敏能吃婴儿米粉吗

很多人对皮肤过敏能吃婴儿米粉吗并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类问题有着很好的认识,在出现的时候,都是可以知道是不是该选择它。 皮肤过敏能吃婴儿米粉吗: 婴儿吃米粉有可能会过敏的,所以在过敏的时候,不要选择婴儿米粉。 宝宝添加辅食要注意: 1、品种要逐一添加。每增加一种辅食要逐一观察宝宝的大便是否异常、有过敏现象应停用; 2、食量要逐步增加,宝宝胃口小一次过多会消化不良的; 3、食物要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逐步过渡。可以米汤-薄粥-稠粥-软饭、菜汤-菜泥-碎菜; 4、要循序渐进,不要强迫喂; 5、

子宫发育异常介绍

1.先天性无子宫:两侧副中肾管向中线横行伸延而会合,如未到中线前即停止发育,则无子宫形成。先天性无子宫常合并先天性无阴道,但可有正常的输卵管与卵巢。肛诊时在相当于子宫颈、子宫体部位,触不到子宫而只扪到腹膜褶。 2.始基子宫:如两侧副中肾管向中线横行延伸会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则这种子宫很小,多无宫腔或虽有宫腔而无内膜生长,因此亦无月经来潮。 3.幼稚子宫:妊娠晚期或胎儿出生后到青春期以前的任何时期,子宫停止发育,可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子宫发育不全。这类子宫的宫颈相对较长,多呈锥形,外口小;子宫体比正常小,常呈

强生婴儿用品介绍

强生婴儿系列产品三大特点都满足标准: 1、专为婴儿幼嫩的皮肤设计,温和纯净。 2、医学证明,纯净温和(经世界范围的医学专家及其他科学家们全面和广泛的临床试验证明可靠安全)。 3、虽然是婴儿系列产品,但成人都可使用。 以下是几款强生婴儿产品的特点: 婴儿润肤油的特点是:含纯净优质天然矿物油而且具有10倍于普通润肤用品的滋润效果相应的益处是软化和清洁初生颖而的胎脂和头垢还能给宝宝抚触时能被皮肤迅速吸收,使宝宝感觉更舒适 强生婴儿柔嫩沐浴乳的特点是:含1/3婴儿柔嫩润肤露 ,温和的滋润成分及高效锁水因子能充分提

异常大便看宝宝消化系统

1、正常的大便 喂母乳的婴儿大便的颜色呈金黄色、质软均匀细糊状,可以有少量细颗粒奶块,发酸臭味,每天排便3~6次,满月后略减少; 喂牛奶的婴儿大便呈浅黄色、较干、量较多,含皂块样颗粒较多较大,臭味重,每天1~2次,有时易发生便秘。 2、异常大便 如果大便臭味很重,这是对蛋白质消化不好; 如果大便中有较多奶瓣,是由于未消化完全的脂肪与钙或镁化合而成的皂块; 如果大便发散,不成形,就要考虑是否辅食量加多了或辅食不够软烂,影响了消化吸收; 人工喂养的婴儿,如果发现粪便呈深绿色黏液状,表示供奶不足,婴儿处于半

六个月宝宝一天大便几次正常呢

母乳喂养儿大便: 呈黄色或金黄色软膏状,有酸味但不臭,有时有奶块。 每日排便2~4次。如果大便稍稀并微带绿色,仍属正常。 也有的婴儿大便次数较多,每日4~5次,甚至7~8次,但精神好,能吃,体重不断增加,也是正常现象。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就会减少。 人工喂养和大便:以牛奶或羊奶喂养的婴儿大便呈淡黄色或土灰色,均匀硬膏状,常混有奶瓣及蛋白凝块,较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干稠,略有臭味,每日1~2次。 混合喂养儿粪便:当母乳不足添加牛奶及淀粉类食物时,大便呈黄色或淡褐色,质软,有臭味,每日1~3次。 需要注意的是,

宝宝大便有奶瓣怎么回事

正常大便的性状和喂养方式有关。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 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磅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

新生儿拉屎带血丝怎么回事

婴儿非正常大便情况 1熟悉了上述宝宝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认不正常的大便了。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下面这些藏着隐患、预示着疾病的坏“臭臭”。 妈妈肚子里的异常羊水: (1)B超显示妈妈腹中羊水浑浊,抽样显示有浊体。说明胎儿将胎便排在了羊水中,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最大可能是胎儿缺氧窒息造成的。 (2)应对措施:定期检查,临产前关注胎儿异常胎动。 新生儿24小时不排便 (1)足月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都没有排出胎便。 (2)应对

婴儿得了急性肠胃炎

婴儿得了急性肠胃炎是需要及时治疗的,不然的话,对婴儿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对于家长朋友们来说,了解婴儿急性肠胃炎症状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及早的发现孩子的病情,才能让孩子及时的得到治疗。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婴儿急性肠胃炎的症状有哪些。 婴儿急性肠胃炎症状有哪些?婴儿急性肠胃炎症状如下: 一、轻度:一天大便次数5~8次,有轻微发热,无脱水现象。 二、中度: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大便为水样、泥状、细菌性带有粘液、脓或血液,俗称“痢疾”。有脱水现象,发高热;因细菌有毒素,常引起痉挛、昏睡、休克现象,严重

新生儿脚歪怎么矫正

婴儿的脚本身就是向里(看起来就象个O型腿),这些是正常的。 就是脚象7字型一样!歪里面去了 建议观察到6个月大,到时是否有存在问题就知道了,因为6个月以内的婴儿,本身正常的脚就是向内的,不好判断(专业人员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家长非专业人员,经常有判断误差,不要随便下结论) 医生说是在胎里受到挤压所以才歪的,看看她这个月会不会长直!右脚是正常的 1、所有的胎儿在子宫腔中,都是“挤成一团的”(不可能是直躺的),所以,所有的婴儿分娩后6个月以内,脚都是成“O型”内弯的。 2、婴儿的这种生理性内弯,不可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