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测试意义
骨密度测试意义
年龄与性别是影响人骨矿含量的因素之一。婴儿至青春期骨矿物质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无明显性别差异。青春期之后,骨矿含量的增加男性较女性显著,30-40岁达到最高峰值。以后骨矿物质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较男性大。有资料记载对50-65岁妇女桡骨远端进行测量,每年骨矿物质含量下降率为0.0118g/cm/year;一个老年人其桡骨远端的骨矿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体重、身高和骨横径也是影响人骨矿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绝经期前的妇女骨矿含量与身高呈正相关,绝经前和绝经后的妇女骨矿物质含量与体重呈正相关。由于骨横径的个体差异,使同龄人群的骨矿含量变化较大。若以骨矿含量/骨横径(BMC/BW.g/cm2)对骨矿含量(BMC)进行修正,使同龄人正常曲线变异系数由12%降为9%,用多元回归法处理,将身高、体重、骨横径考虑在内,则变异系数降至6%,老年人的变异系数由20%降至10%,儿童降至8%。
骨质疏松症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 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
(1)生化检查:包括:① 血清碱性磷酸酶,②骨钙素,③尿羟脯氨酸;④血钙、血磷等可评判骨吸收及形成能力;
(2)X 线检查。X 线照片是骨质疏松的较基本检查手段,但不敏感。通常要在骨密度下降 30% 以上才有较明显改变。 早期诊断上帮助不大,但在诊断骨质疏松的病因,排除其他疾病具有意义;
(3)骨密度测量。双能 X 线吸收法是目前测量骨矿密度 (BMD) 和骨矿含量 (BMC) 的最常用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放射线辐射量低,扫描时间短,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
骨密度检查需要注意什么呢
骨密度检查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人体多个部位都可以进行骨密度测量,如髋部、脊椎、腕部、足跟等。骨密度的测量结果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涉及一个标准差(S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是建立在已知病人骨密度和正常年轻人骨密度平均值对比基础上的。
如果骨密度测量结果在“标准”范围内,则骨密度被认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25个标准差的人称为骨质疏松患者,这些人最终超过95%的人发生骨折。
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内(+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个标准差(-1~-2.5SD)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低于-2.5SD)
骨质疏松的诊断是基于患者与正常人的骨密度平均值的对比。因此,骨密度检查只能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并不可靠,不要拿着自己的骨密度检查单与他人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
现在大多数骨密度仪具有高度精确、操作简单、无损伤等优点。患者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测定时无任何痛苦,跟行CT、X线检查相似。测定结果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一般来说,骨密度检查是一个部位一个部位进行,并且检查结果也是反映某个部位的骨密度值,全身情况则需进行综合评估。
确诊骨质疏松要检查哪几个部位
一、椎体
为最常选择的检查部位,主要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一般选择胸12~腰4椎骨密度检测是早期发现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70岁以前的老年妇女腰椎侧位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部位。在测定腰椎骨密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将患者的腰2和腰4的骨密度积分与30岁成人或同龄正常人的同部位骨密度积分作比较;②注意腰1~腰4最低骨密度;③有中度到重度骨质缺乏的患者必须扩大测定范围,应从胸4到腰5。
二、桡骨与尺骨远端
既往主要用SPA或DPA,目前采用外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桡骨远端骨密度测定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或普遍性骨质疏松有诊断意义,但对早期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大局限性。而且,外周骨密度测定不能确定骨质疏松最明显的部位。但将桡、尺骨之间做比较,发现桡骨远端骨质疏松症时的骨密度改变比尺骨更明显,也更敏感。
三、股骨
是常用的骨密度测定部位,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转子,常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方法测量。股骨颈主要为皮质骨。Wards三角区既有皮质骨也有松质骨,但以松质骨为主。这一部位的骨密度改变与腰椎和桡骨远端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经大样本横断面研究发现,Wards三角区在绝经前15年 (约35岁)和10年(约40岁)就开始骨丢失,到绝经时(约50岁)丢失已达11%。
怎么检查骨质疏松
实验室检查
1、生化检查血清钙、磷、ALP 及羟脯(赖)氨酸多正常。
2、并发骨折时可有血钙降低及血磷升高,部分病人尿钙排出增多。血PTH、维生素D、cAMP 等一般正常。
3、代谢平衡试验显示负钙,负镁及负磷平衡,但导致负平衡的原因可能是肠吸收减少或尿排泄增多,或两者兼有。
4、继发性骨质疏松者有原发病的生化异常。
辅助检查
1、X 线检查 骨质疏松在X 线片上,其基本改变是骨小梁数目减少、变细和骨皮质变薄。纤细的骨小梁清晰可见,此与骨质软化所致的粗糙而模糊的骨小梁形态截然不同,颅骨变薄,出现多发性斑点状透亮区,鞍背和鞍底变薄,颌骨牙硬板致密线的密度下降或消失,脊柱的椎体骨密度降低,出现双凹变形,椎间隙增宽,椎体前缘扁平,呈楔形(椎体压缩性骨折);四肢长骨的生长障碍线明显。骨质疏松易伴发骨折和骨畸形,如股骨颈骨折、肋骨、骨盆骨折与畸形等。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质疏松患者可出现干骺端的宽阔钙化带、角征和骨刺。
2、骨质疏松指数测量 可确定有无骨质疏松及其程度。但其敏感性较差。难以发现早期骨质疏松患者。
3、骨密度测量
(1)单光子吸收骨密度测量:单光子吸收法骨密度测量值不仅能反映扫描处的骨矿物含量,还可间接了解全身骨骼的骨密度和重量。优点是病人无痛苦,接受的放射量很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并可多次重复。其敏感度为1%~3%,测定值变异系数为1%~2%。
单光子吸收法骨密度测量主要反映的是皮质骨的变化,对于脊椎骨、骨小梁的改变反映较差,即使采用小梁较丰富的跟骨作为测量部位,亦难以了解脊椎骨小梁的变化。
(2)双光子吸收法骨密度测量:双光子吸收扫描采用153Gd 装在2 个部位,测定股骨颈及脊椎骨的BMC。由于骨质疏松首先发生在小粱骨,所以与单光子吸收法比较,能更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3)CT 骨密度测量:目前,主要有2 种CT 骨密度测量方法,即单能量CT 骨密度测量(SEQCT)和双能量CT 骨密度测量(DEQCT)。本法主要用于脊椎骨的骨密度测定,可直接显示脊椎骨的横断面图像。DEQCT 的准确性高于SE-QCT,而后者的精确性较前者为高。
(4)双能X 线吸收测量:双能X 线吸收法(DXA)是目前测量骨矿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的最常用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放射线辐射量低,扫描时间短,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
如何判断儿童骨骼的亚健康
一、血液学检查
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蛋白、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等是成骨细胞表型标志物,特异性反映成骨细胞功能。婴幼儿成骨细胞功能随年龄、生长速度变化而变化。当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骨钙化不足,成骨细胞活跃,血中BALP活性上升,其改变先于影像的变化,所以被认为是诊断亚临床型佝偻病或骨病最特异而敏感的指标。事实上这类病儿骨骼已经受到不良影响,也可认为是骨的亚健康状态。BALP试剂盒采一滴血经半小时后就可获得结果,认为有利于该类儿童的判断。有必要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提出小于3岁儿童,或经简易诊断佝偻病儿如BALP介于200-250U/L者,有临床表现,尤其是骨骼改变并不典型者,可作为亚临床型佝偻病的诊断参考或骨亚健康状态的标志。BALP>250U/L可列入佝偻病统计。
血生化测血钙、血磷灵敏度差(26.6%、20.3%)、漏诊多(73.4%、79.7%)、准确率低(48.4%、45.9%);ALP灵敏度虽高(86.0%),但易受肝、肾功能影响;
25-(OH)D3是胆骨化醇和麦角骨化醇经肝脏25-羟化酶作用后的衍生物,血液中浓度最高较稳定,它反映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是诊断早期佝偻病的可靠指标,对单纯缺钙引起的骨骼疾病包括佝偻病有指导意义,但25(OH)D3在持续减低三个月以上,才出现骨碱性磷酸酶升高,或出现佝偻病样的临床表现,因此,25(OH)D3减低时,骨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不一定异常。
一、骨密度
在骨密度仪(SPA)尚未使用之前,早年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是用X线照相,但由于受到投照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量丢失30%~50%时才可看出变化,影响了早期诊断。计算机数码技术的问世,并与X线放射吸收技术结合,用来对图像进行分析,使骨质变化的早期诊断仪器中又增加了新的成员。但是骨密度测量的方法太多,部位太多,目前尚无统一指标难以判定。
三、峰值骨量的检测部位和仪器因素
由于检测部位的不同,峰值骨量也不相同。不同的骨密度测试仪器、同一厂家不同时期生产的不同型号的仪器、同一厂家同一时期生产的在不同地域实验室所测峰值骨量都是不同的;另外,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测定点的准确性和样本量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峰值骨量。
四、骨超声评价
骨的质量是抵御骨病的重要因素,骨质的最常见的两种特性即弹性模量(E)和骨强度(S),都可借助超声检查进行衡量。超声可以作为一种筛选检查,是利用超声波工作原理,通过设备测定超声波在骨中的传播速度(UTV/SOS)、宽频衰减(BUA)、骨硬度、骨面积比率(BAR)、骨超声指数(OSI)等参数来评估骨健康。UTVlSOS及BUA是最常用的参数,主要测量外周骨,如桡骨、尺骨、指骨、跟骨、胫骨或跟骨的不同区;可有或无图像。这些部位围绕的软组组织薄,容易测量,并较少影响宽频衰减值、声波速度等测量参数。
骨质疏松的危害与防治
骨质疏松的后果严重
骨质疏松症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最容易导致的是骨折,如腕骨、锁骨、髋骨、脊椎骨骨折,50%的人会终生残疾。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的70%至80%,数次的锥体压缩性骨折会引起驼背和身高变矮。更为严重的是,心肺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如果髋骨骨折,则很难进行手术,这样就会产生恶性循环,引起诸多的并发症,将导致15%-25%的人死亡。
预防骨质疏松要定期做骨密度测试
骨密度测试是目前惟一诊断骨质疏松症和评价骨折风险的方法。由于骨质疏松症通常可以无声无息直到发生骨折才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很重要。40岁以后的男性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一旦发现骨密度减低,及早防治。骨密度检测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预防骨质疏松要规律运动
运动对保持骨骼健康很重要,尤其是负重运动。如果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有规律运动,就可以在25岁至30岁获得更高的峰值骨量。而且运动可使肌肉发达,增强肌力。对骨骼健康效果最佳的运动有散步、远足、跳舞、爬楼梯、慢跑等。
预防骨质疏松要老年人要补钙
进入老年期,由于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进一步下降,通过食物摄取足够的钙比较困难。因此,辅助添加适当的钙补充剂是有必要的。年轻时不喝奶或喝奶少的人、有骨质疏松家族史、骨折史、肠道消化功能障碍的人都应该在绝经期后通过钙补充剂来补钙。一般来说,无机钙补充剂(碳酸钙等)吸收效果更好,一般吸收率可达35%—37%,而有机钙的吸收率在15%—25%之间。不过,有机钙对肠胃造成的刺激更小,耐受性更好,适合于有消化功能障碍的人。
诊断骨质疏松需要做哪些检查
1.生化检查:
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1)骨形成指标。
(2)骨吸收指标:1)尿羟脯氨酸。2)尿羟赖氨酸糖甙。3)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4)尿中胶原吡啶交联(pyr)或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
(3)血、尿骨矿成分的检测:1)血清总钙。2)血清无机磷。3)血清镁。4)尿钙、磷、镁的测定。
2.x线检查:
骨量减少到30%以上,x射线检查才能显示,故早期骨质疏松难于用x射线检查发现研究员;又因为投照条件等的影响,误差较多。常规x射线照片可显示管状骨皮质变薄,髓腔变宽,骨小梁数目减少,其间隙也增宽,骨密度明显减低。脊椎骨的横行骨小梁常减少、变细或消失,而纵行骨小梁变为明显,椎体可因压缩骨折而呈楔形,或因椎间盘膨胀而呈双凹形,测量第二掌骨干中点处的骨干横径(d)和同一平面的髓腔横径(d)后可算出各种指数,其中掌骨皮质厚度(d-d)及掌骨指数(d-d/d)较有实用价值。在缺少精密设备时,可借此粗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3.骨矿密度测量: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以双能x线测定的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金标准”,现在已经被全世界医学界认可并广泛应用。 我国目前各大医院也同样应用who制订的标准。骨密度检查很简单,躺在床上几分钟就好,可以测试骨头是否结实。骨密度测试费用一般在50-130元。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
(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3)定量ct。
(4)超声波。
儿童为何要做骨密度测定
很多爸爸妈妈会问:什么是骨密度?我的孩子需要做吗?为何要做呢?
我们说骨密度是指骨头中矿物质的密度。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儿童重要健康标准之一,是了解小儿骨矿含量的有效方法。通过骨密度测定,早期诊断疾病所造成的骨矿化异常。 一般说骨密度的正常值sos标准≥1500,T值在-1至+1之间,倘若小儿骨密度低于上述标准,可初步判断小儿有‘缺钙’存在,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合理用药与合理膳食。
所以,儿童体检定期检查骨密度有助于预防小儿钙质缺乏,对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有一定指导作用。
温馨提示:判断小儿是否缺钙(佝偻病),还应结合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检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