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患者的饮食调理
脑动脉瘤患者的饮食调理
1、动脉瘤食疗方
(1)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或晚期肿瘤患者食欲下降,倦怠乏力,食后腹胀等气虚证为主者。可选用:党参、白术各30克(纱布另包),茯苓、怀山药、去心莲子、苡仁米各50克,红枣15枚,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诸药加水约1000ml,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去布包党参、白术,加糯米、白糖、适量水煲粥。
(2)放化疗后或晚期肿瘤贫血、白细胞下降阳虚患者,表现为体弱气虚,畏寒肢冷,四肢无力,精神不振,面白舌淡等。可选用龟肉500克,西洋参10克,鹿茸3克,苡米50克。制法:将龟肉洗净、切块,诸药纱布包同放入锅中,加生姜5片、清水适量共煮,水开后去浮沫,加黄酒、食用油适量等,文火煮至肉熟,调入食盐等调料。
(3)手术、放化疗后贫血或、白细胞下降气血两虚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咽干口燥,动则气喘,心悸失眠等。可选用:母鸡1000克,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甘草各10克,党参、茯苓各15克,生姜5片。制法:将鸡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加生姜,诸药(沙布包)及清水适量,急火煮沸后,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去药包,调入食盐等调料。
2、动脉瘤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常见的抗癌食物有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大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薏苡仁等。
中老年人出现头痛呕吐症状需排查动脉瘤
脑动脉瘤既有先天性的,主要与血管发育异常有关,也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增高等因素导致血管壁长期受到异常血流冲击而后天形成的。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接诊的年龄最小的脑动脉瘤患者只有9岁,主体还是以中老年患者为多,特别是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增多,引发的脑动脉瘤老年患者呈现出增多趋势,此类患者一旦发生血压骤升,就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到医院救治。
脑动脉瘤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当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头部剧烈摆动、猛弯腰、急起身、饮酒、用力排便、举重物等诱因下,引起血压突然增高,很容易引发破裂出血,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据统计,脑动脉瘤第1次破裂后死亡率为30%,再次破裂的死亡率高达70%。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缓解压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脑动脉瘤破裂的发病几率。如患者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当尽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迅速送到医院救治。目前,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确诊脑动脉瘤的“金标准”,磁共振检查也可以查出病变情况,根据脑动脉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或者动脉瘤颈夹闭外科手术,而且是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烟雾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脑动脉硬化 因脑动脉硬化引起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多为老年,常有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史。脑血管造影表现为动脉突然中断或呈不规则狭窄,一般无异常血管网出现。
2.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 对于烟雾病出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应与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相鉴别。脑血管造影可显示出动脉瘤或有增粗的供血动脉、成团的畸形血管和异常粗大的引流静脉,无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和侧支循环等现象。故可资鉴别。
脑动脉瘤患者有哪些表现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
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病人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
约1/3的病人,动脉瘤破裂后因未及时诊治而死亡。多数动脉瘤破口会被凝血封闭而出血停止,病情逐渐稳定。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溶解,动脉瘤可能再次破溃出血。二次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经视神经鞘侵入玻璃体引起视力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1%一62%,多发生在出血后的3—15天。
局部血管痉挛只发生在动脉瘤附近,病人症状不明显,只在脑血管造影上显示。广泛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2、局灶症状
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大小。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动脉瘤出血后,病情轻重不一。为便于判断病情,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
如何护理脑动脉瘤患者
首先,要观察生命体征,尽量使血压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避免一切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用力排便或咳嗽等。
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术后绝对卧床2天,限制体力活动3~4周,以防弹簧栓子移位;给予下肢尤其是腓肠肌处环状按摩,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留置导尿管者应保持其通畅,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消毒,防止并发症发生。
严密观察穿刺肢足动脉搏动情况及下肢温度、颜色和末梢血运情况,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及血肿、瘀斑形成。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吸尽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你是脑动脉瘤的高危人群吗
女性多见,年轻人也好发!
在脑血管意外中,脑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却是第一,尤以女性更多见。
许多人以为脑动脉瘤只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而事实是脑动脉瘤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脑动脉瘤最常发生于30~60岁的人群,其中30岁左右的患者往往因先天性血管薄弱,随着血流的长期冲击而发生脑动脉瘤。而50岁以上的脑动脉瘤患者一般因有动脉硬化,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而导致动脉瘤的发生,且多发动脉瘤更常见,破裂率也较高。
目前,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脑动脉瘤患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和少见。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破裂后的脑动脉瘤的病因诊断率和治疗率仅5%~10%,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率则更低,仅占治疗动脉瘤的1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60%~80%,有些医疗中心更是达到100%。
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破裂的动脉瘤中,大约60%左右的动脉瘤患者因病情过重而失去治疗的机会或残留下严重的残疾,同时治疗的时间、费用、难度、风险以及患者承受的痛苦均大大增加。而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则与此迥然不同。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公众没有及时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对脑动脉瘤不够了解,导致大量病人丧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来不及治疗就死亡了。
高血压等三类人群小心脑动脉瘤!
心脑血管发病率日趋低龄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是脑动脉瘤高发人群,日常体检应特别注意。
脑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脑部血管动脉的分叉薄弱部位,动脉瘤形如在血管壁长出的一个气球,一旦气球破裂,大量的血液就会进入脑部,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以及导致颅内高压,患者在短时间内可能因此死亡。
目前,随着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脑血管这些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可瞬间夺人性命的脑部血管疾病开始高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并伴有长期头痛,或有家族病史的,患脑动脉瘤疾病的风险更大,因此,在日常体检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CT血管成像等检查。
自我检查: 一旦出现头部突然疼痛、作呕、昏迷,以及肢体麻木、眼睛感觉睁不开等这些不明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到医院作脑部CT等检查,及时查找原因。一旦发现动脉瘤等脑血管疾病,立即手术,千万不要“等”。
脑动脉血管瘤怎样治疗
脑动脉血管瘤是血管瘤中比较难治,且有风险性的一种,对患者的非常不利,必须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好。以免血管瘤增大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怎样介入血管瘤的治疗呢?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脑动脉血管瘤一定要及早发现,小的没有破裂动脉血管瘤一般没有症状,大的可以有头痛、一侧眼睑下垂或肢体麻木等感觉。如果动脉瘤破裂出血,就会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以出现意识障碍。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就应该迅速就医,作出相应的检查。一旦确诊为动脉瘤,应尽快接受治疗。
脑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壁结构发育不良或因外伤、动脉硬化造成的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而形成的囊状瘤体,就像脑血管壁上吹起的气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脑动脉瘤是生命的隐形不定时炸弹,假如破裂,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随着医用材料、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治疗要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为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创伤小得多,越来越多的脑动脉瘤的病例会采用介入治疗。现在脑动脉瘤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引发的动脉瘤患者明显增加,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减轻工作压力可以减低动脉瘤发生的几率。
脑动脉瘤的饮食保健
动脉瘤,一种严重威胁到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毕竟这种疾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后果也是不敢想象的。脑动脉瘤是动脉瘤的一种,而脑又是非常脆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大家更是疏忽不得,我们都知道疾病在手术之后,饮食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对于脑动脉瘤在手术之后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呢了解多少呢。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肿胀疾病。动脉瘤可在任何部位形成,但发生动脉瘤最常见及最麻烦的地方,是在脑动脉、主动脉,以及把心脏泵出的血液带往身体其他部分去的大动脉。
一、饮食
脑动脉瘤的术后饮食应注意清淡富于营养,保证患者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患者如无贫血,不必要进行补血,平时在饮食中注意食疗即可。
肿瘤病人应尽量避免吃诱癌性食物而多吃抗癌性食物。据研究,常见的抗癌食物有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大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薏苡仁等。
食疗方:(1) 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或晚期肿瘤患者食欲下降,倦怠乏力,食后腹胀等气虚证为主者。可选用:党参、白术各30克(纱布另包),茯苓、怀山药、去心莲子、苡仁米各50克,红枣15枚,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诸药加水约1000ml,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去布包党参、白术,加糯米、白糖、适量水煲粥。
2、 放化疗后或晚期肿瘤贫血、白细胞下降阳虚患者,表现为体弱气虚,畏寒肢冷,四肢无力,精神不振,面白舌淡等。可选用龟肉500克,西洋参10克,鹿茸3 克,苡米50克。制法:将龟肉洗净、切块,诸药纱布包同放入锅中,加生姜5片、清水适量共煮,水开后去浮沫,加黄酒、食用油适量等,文火煮至肉熟,调入食盐等调料。
3、 手术、放化疗后贫血或、白细胞下降气血两虚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咽干口燥,动则气喘,心悸失眠等。可选用:母鸡1000克,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甘草各10克,党参、茯苓各15克,生姜5片。 制法:将鸡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加生姜,诸药(沙布包)及清水适量,急火煮沸后,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去药包,调入食盐等调料。
二、动脉瘤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常见的抗癌食物有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大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薏苡仁等。
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低糖,这是为了预防三高,高盐可以引起高血压,高脂可以引起血栓,高糖可以引起糖尿病,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平时注意不要情绪波动,不要生气,吃药的话,应该吃点尼莫地平,波利维,还有拜阿司匹林,祝早日康复!!!
巨大型脑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巨大型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2%~5%。其分布异于一般中、小型脑动脉瘤,40%分布于颈动脉,30%分布在椎基动脉,在椎基动脉好发为其特点。病人年龄、性别同一般动脉瘤。
巨大型脑动脉瘤指直径≥2.5cm的脑动脉瘤,它们在分布、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等方面不同一般中小型动脉瘤。
巨大型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2%~5%。其分布异于一般中、小型脑动脉瘤,40%分布于颈动脉,30%分布在椎基动脉,在椎基动脉好发为其特点。病人年龄、性别同一般动脉瘤。
巨大型脑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1.颅内占位表现:
为巨型脑动脉瘤的主要表现,依所在部位不同可表现眶后痛、复视或眼睑下垂以及大量鼻出血等(海绵窦内动脉瘤),不对称性视野缺损、单侧视力减退(颈眼动脉瘤)、癫痫、智力减退伴视野缺损(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精神症状伴视野缺损(前交通动脉瘤),癫痫、轻偏瘫(大脑中动脉瘤),共济失调、痴呆、眼肌麻痹和Weber征(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展神经麻痹、脑积水、痴呆和锥体束征(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桥小脑角征如听力减退、半侧面部感觉异常、面瘫等 (椎基动脉汇合处动脉瘤),后组脑神经麻痹、四肢轻瘫、呼吸困难等(椎动脉瘤)。
2.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生率为 14%~35%。虽然巨型脑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约见40%病例,但仍容易出血。由于巨型动脉瘤的瘤壁张力高,较小型动脉瘤更易引起大出血。按 Laplace定律:动脉瘤壁张力=PR/2e,P为瘤内压力,R是瘤直径,e为瘤壁厚度,可见瘤越大,瘤内压越大,瘤壁承受张力亦更大。
脑动脉瘤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脑动脉瘤又叫颅内动脉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脑动脉一种异常的突起。脑动脉瘤能在任何年龄发生,但最常见的年龄是35~60岁。脑动脉瘤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梗塞及高血压脑出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病因多由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或创伤、血流冲击等因素造成。由于动脉瘤壁薄,极易破裂引起出血。
常见的症状有突然发作剧烈的头痛。生活中,头痛是常见的事,很多人不把它当回事。但是,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指出,如果是剧烈头痛,可要警惕了,它有可能预示着某种危险的疾病,比如脑动脉瘤的典型临床表现就是剧烈头痛。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就有可能因脑出血而致患者死亡。患者可能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通常是有生以来最严重的头痛,感觉就像要爆炸或钳子紧紧夹在头上一样,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头晕甚至失去知觉,出现复视或对光亮非常敏感。有时候会有颈部疼痛。可能会出现嗜睡和难以苏醒。
脑动脉瘤破裂后,抢救的时机非常重要,一定要分秒必争。因此,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提醒:当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时,最好立即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外科紧急就诊。
烟雾病如何鉴别
一、鉴别:
此病需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相鉴别。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血管造影的改变多不难鉴别。
1.脑动脉硬化 因脑动脉硬化引起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多为老年,常有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史。脑血管造影表现为动脉突然中断或呈不规则狭窄,一般无异常血管网出现。
2.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 对于烟雾病出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应与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相鉴别。脑血管造影可显示出动脉瘤或有增粗的供血动脉、成团的畸形血管和异常粗大的引流静脉,无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和侧支循环等现象。故可资鉴别。
中医治疗脑动脉瘤怎么样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方法多,如单验方有梅花点舌丹,增生平、六味地黄丸、参莲片、肝复乐等。外治药有蟾酥止痛膏,经临床观察对肺癌、肝癌、胃癌及胰腺 癌等引起多种癌性疼痛确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无成瘾性和毒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疾,消肿止痛功效。
扶正抗癌方(党参20g,生黄芪30g,白术lOg,生苡仁l5g,仙鹤草9g,白英3g,白花蛇舌草3g,七叶一枝花l2g,石见穿20g等)。
中医药治疗脑动脉瘤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脑动脉瘤病灶本身。对多数的脑动脉瘤病例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还必须从整体观点来看等脑动脉瘤,它的问题在于,脑动脉瘤本身的多中心生长,脑动脉瘤局部治疗的复发或生长。
脑动脉瘤的转移问题,这也是局部治疗所不能解决的,脑动脉瘤的全身性异常表现问题,脑动脉瘤局部治疗对全身所产生的影响。由于中医在整体地看待人体和病症两个方面有它自己特点,因此,在整体治疗中,中医有它的长处。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改善症状的效果和其他西医治疗方法不一样,例如,手术治疗能将病灶切除,但有时会带来术后的功能障碍,而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放射治疗后的反应和并发症也是非常明显的,化学药物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也有明显的影响。因而常可获得一定时间的改善,中医在这方面的特长,如脑动脉瘤本身也因服用中药而好是症状常可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副作用较少。按中医传统的辨证用药,一般没有副作用。当然服用以抗癌为主的中药时,也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单方,验方中,使用斑蝥、汞制剂、砷制剂时,可以出现严重的毒性作用,需要加以注意。我们并不主张采用这些毒性颇大的药物,因为它们的疗效并不是很好,对于一般的中药,能掌握适应症和适当的剂量,反应则不严重。
头痛欲裂难忍,小心脑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临床上脑血管意外中,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致残率却排名第一位。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提醒大家:头痛欲裂难忍,小心脑动脉瘤!
很多人认为在脑动脉瘤破裂之前,患者并未有症状表现,几分钟前还好好的一个人,却因脑动脉瘤破裂,顷刻间便命悬一线。赵海康主任指出,“脑动脉瘤无症状表现这一说法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如果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而步入误区,常造成很多患者直至死亡都未查出是什么原因。”
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各部位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后部循环的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最少。如表现为全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当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到医院进行初诊,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通过TCD,头颅CT,DSA及MRI等检测常能判断脑部是否有动脉瘤。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还提到,时间就是生命,用争分夺秒来形容脑动脉瘤的救治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致严重的颅内出血。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30%,要及时通过手术治疗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因为出血后三天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峰,也是再度出血的危险期,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达80%左右,即使存活也将高度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