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原因有哪些
近视眼的原因有哪些
1.内因
(1)遗传因素 近视眼已被公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度数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 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6岁后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迅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度,可到 2000~2500或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
2.外因
即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改善或完全恢复。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
父母都是近视眼会遗传给孩子吗
专家称,从临床中不难发现,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眼,生下来的孩子近视的几率大于父母只有一方是高度近视的情况;父母有一方高度近视,子女发生近视的几率又比父母都没有高度近视的几率高,因此,从优生优育角度,专家都不建议高度近视的男女双方结婚生子。
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近视眼的发生率很高,其中,青少年近视眼居多,在中学就读的学生中约有70-80%的近视。是否可以预防,就必须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及其他影响因素。一般认为,引起近视眼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有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
近视眼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有人做过大量的家庭人员统计,又叫家系调查,凡是家中父母双方有近视者,其子女有近视眼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家系。
另外,父母两方都高度近视眼(600度以上),子女就几乎都是高度近视。近视眼与人种类别有关,近视率高的人种包括亚裔、新加坡、日本、中国,这与基因有关。
专家曾对双胞胎近视眼患病率进行调查,以为双胞胎同时患近视或同时不患近视,即一致率,结果表明双胞胎近视眼一致率高于非双胞胎,这也说明近视眼是遗传性疾病。
研究还发现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发生高度近视的几率很高,但对一般低度数的近视而言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总结近视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我们认为高度近视眼,遗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单纯性近视,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了解这些影响因素,从各个环节消除这些不利因素,近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超高度近视保养措施有什么
(1)确保视力健康的方法:
一要坐姿端正,保持眼睛距离书本33cm左右。
二要看书写字1小时左右,外出活动或看远10分钟。
三不要在走路或坐车时,在字体晃动的情况下看书。
四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或者阳光直射下光线太强的地方看书写字。
(2)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的发生原因有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而遗传因素往往受客观环境的影响。看近所引起的近视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即: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过渡的使用调节是近视眼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3)患了近视眼,怎样选择合适的眼镜?
青少年选择眼镜的几条标准:
安全是首要因素
轻便,舒适可减少心理压力,有利于面部正常发育。
准确:验光及眼镜制作准确是获得良好视力的关键。因此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或专业眼镜店, 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高品质镜片。
美观及防护作用:选用能防止紫外线及其他有害射线。
儿童该如何远离近视眼
(1)用眼卫生与近视所示的环境因素中,用眼过长、读写姿势不良、照明不良、睡眠时间短分别占79.80、62.4O、55.69、48.91。这几项与近视眼的形成均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用眼过度是重要因素。每天学习时间长,一次持续用眼时间长及睡眠时间短(二长一短);课外作业多、考试多及课外活动时间少(两多一少)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特别是长时间操作电脑、看电视及玩游戏机等。因此每个学校应真正给学生减负,家长也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少让其看电视,少上网。青少年近视眼原因之一为错误的握笔姿势,因此从幼儿园起,老师就应教育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另外睡眠时间长短与近视眼的形成也有关。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最好保证在8h~9h。如果缺少睡眠时间,就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当自主神经出现功能紊乱时,眼内睫状肌就会出现异常收缩,使眼轴变长,从而形成近视。调查中发现,4322例就诊病人中,52.29的病人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少于半小时,而户外活动大于2h的病人只占总人数的8.68,且重度近视者中68.11每天户外活动少于半小时。
可能是参加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多看远处事物,这有助于阻止近视的形成;此外,户外阳光可使孩子瞳孔收缩,加大眼睛的聚焦力,看东西更加清晰,导致影像成像的范围更大,从而避免近视。因此,学校及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减少看电视、玩电脑时间。
(2)饮食与近视近视与食品精细程度、偏食、吃甜食过多等引发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关,如缺锌、缺钙。糖会大量消耗儿童体内的钙和维生素B,削减眼球内膜弹性,造成视神经炎和近视,所以低塘饮食也是食疗防治近视的重要一环。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青少年儿童的饮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近视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
(3)遗传与近视在对近视病因的研究中发现,单一的环境因素并不能够解释所有原因。对双胞胎的近视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近视确由遗传因素决定。Sorsby等报道,父母中有2位、1位、0位为近视者时后代患病的可能性分别为25%~4O%、25%、7%。因此父母近视的更应注意预防孩子近视,注意环境因素的作用。
近视眼的原因
1. 近距离工作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视近负荷是单纯性近视眼最重要的原因。视近负荷包括过近用眼及视近时间过长。近距离工作和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存在剂量梯度效应。研究发现阅读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表现高于阅读时间短的学生。阅读及近距离工作时间越多,近视眼进展越快(P<0.001);阅读距离越近近视眼进展越快(P=0.002)。同胞间屈光度一致性随其年龄差的增加而减小。相差2岁的比数比(OR)为5,相差10岁的只有2.5。因同胞之间无论差几岁,其遗传背景是相似的,对比数比随年龄差增加而减小最合理的解释是,年龄相差小的同胞比年龄相差大的同胞所暴露的环境更相近
2. 营养及饮食
饮食对身体的发育起重要作用。不少人认为营养不良是引起近视的原因之一。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可过早出现正视化,从而容易发展成为近视眼。研究表明素食者近视眼的患病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高糖、高蛋白及某些微量因素缺乏和近视眼的形成可能有关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发铜及锌含量发现弱视患者、异常眼轴者及远视力差者锌/铜比值明显低于正常视力者 (P<0.05)。另有研究发现发展成为近视眼的儿童在能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C、磷、铁和胆固醇等均显著低于未发展成近视眼组儿童。
3.性别
学生之间,女性学生近视眼的比男性学生要多,比例是1:0.8,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女性发育比男性要来的早,女性近视停止也比男性早,不过病理性近视患病率男女是没有差异的。
4.年龄
对于后天性近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眼不断增加,单纯性近视多发生在10岁左右。
5.种族
汉族、大和民族、犹太人、阿拉伯民族比较常见;在我国,汉族患病率最高,其次为白族等,较少的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6.眼别
右眼似较左眼常见,也较左眼近视程度重。
7.地区差异
通常情况下,农村的孩子眼睛近视的概率要比城市孩子低的多。
近视老花眼区别
近视的含义:
医学上将近视称作屈光不正:看近处的物体清晰而看远处的物体模糊,近视是常见的眼病之一。近视通常在学生时代开始形成,因为眼睛伴随青春期持续发育,所以会一直发展至20岁左右。然而,近视也会因为成年人用眼过度(诸如持续在电脑前工作),或者其他疾病的影响(例如糖尿病)而不断加深。
老花眼的含义:
老花眼的症状起初表现在,您看报纸杂志、用手机拨电话或者做手工活等近距离工作时会觉得模糊,但当您把这些放远一点,或者在更明亮的光线下,却还能看清楚。然而随着老花的加深,您在中间距离阅读时也会发生问题。举例来说,当您在看电脑、闹钟时间或者价格标签时,您也会觉得模糊不清。这时,大多数人即使把书报放到足够远的位置也很难看清楚了。随着老花的加深,老花眼症状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近视原因:
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大量近距离用眼,户外运动量减少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长时间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长期近距离用眼,诱导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久而久之,眼球的眼轴就会变长形成近视。
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老花眼原因:
老花眼的成因是眼球中晶状体的老化,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眼睛自然老化的过程。晶状体是眼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年轻时,晶状体非常富有弹性:看远距离的物体时,晶状体可调节拉伸变得扁平;而看近距离的物体时,晶状体随之调节弯曲变厚,我们称之为调节。通过晶状体的调节,我们能轻易的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会逐步降低,从而出现老花眼的症状。
近视眼会遗传后代吗
从临床中不难发现,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生下来的孩子近视的几率大于父母只有一方是高度近视的情况;父母有一方高度近视,子女发生近视的几率又比父母都没有高度近视的几率高,因此,从优生优育角度,眼科专家都不建议高度近视的男女双方结婚生子。
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近视眼的发生率高达25%。其中,青少年近视眼居多,在中学就读的学生中约有70-80%的近视。是否可以预防,就必须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及其他影响因素。一般认为,引起近视眼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有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
近视眼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有人做过大量的家庭人员统计,又叫家系调查,凡是家中父母双方有近视者,其子女有近视眼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家系。
另外,父母两方都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子女就几乎都是高度近视。近视眼与人种类别有关,近视率高的人种包括亚裔、新加坡、日本、中国,这与基因有关。就在由马来裔和华裔组成的新加坡,同样的生活环境下,华裔的近视率就比马来裔高出很多。
我国曾对双胞胎近视眼患病率进行调查,以为双胞胎同时患近视或同时不患近视,即一致率,结果表明双胞胎近视眼一致率高于非双胞胎,这也说明近视眼是遗传性疾病。
研究还发现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发生高度近视的几率很高,但对一般低度数的近视而言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总结近视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我们认为高度近视,遗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单纯性近视,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了解这些影响因素,从各个环节消除这些不利因素,近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眼睛近视原因
1、疾病:相当数量的患者曾患过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这些病儿大多出现眼球膨大,而眼球处于膨大状态时,眼球的屈光度下降,视力减弱。
2、噪音: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当音响强度在90分贝以上时,眼底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开始下降,识别弱光反应的时间延长,超过45分贝时,40%的人瞳孔散大,达到115分贝时,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性下降20%,同时伴有色觉能力削弱。
3、矿物元素不足:医学研究表明,钙、铬等矿物元素是保证儿童视力正常的一个重要条件,钙元素在维持眼晶体正常压力,铬元素在保持眼睛屈光度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要提醒注意的是,加工过细的米、面,会丧失80%的铬元素,故意吃一些粗粮有益于视力健康。
4、吃甜食太多:甜食为酸性食物,一方面大量消耗体内的钙元素,另一方面升高血糖,改变晶体渗透压,是导致近视眼形成的又一祸根,监督孩子少吃为妙。被动吸烟:德国专家发现,烟草中含有一种毒性较强的氰化物,它在人体内积存到一定程度,可造成中毒性弱视。而孩子的眼球正处于发育期,对烟草中的有害物更为敏感。
5、睡眠不足:10—13岁是近视眼形成的高峰期。此年龄段的孩子若睡眠不足,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失去平衡,造成眼睫状肌的调节功能紊乱,故保证每晚睡足9—11小时,有保护视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