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中的常见情况及处理
拔罐中的常见情况及处理
在拔罐过程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青紫:拔罐后可见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红,有的则不变色。青紫及发红部位往往病情较重,瘀阻较重。有时这些部位并非是疼痛最重的部位,只要坚持在原处拔罐,青紫就会慢慢消退,疾病也能治愈。
(2)发泡: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有的一日起泡,有的则至三五日甚至十余日起泡。所起的泡有较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红的血泡等。发泡现象多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轻重(一般瘀阻较重的发泡较快)、季节(夏天较易发泡而冬季则较慢,这也是拔罐治疗提倡“冬病夏治”的一个原因)、皮肤疏密(一般皮肤细嫩的易发泡,如青年女性,而壮年男性则发泡较慢)等因素影响。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内渗透压和血管壁通透性处在一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难将其改变,不易起泡。
发泡后可用消毒针灸针将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体。对于发泡后的创面如何处理,如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为防止感染,用无菌纱布覆盖,按时换药,直至愈合;另一种观点则是继续在发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产物。笔者比较倾向于后一种。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疗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块,疗效比较明显。但缺点是如何确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如果确定准确,能够抽出瘀血,症状明显减轻,如果确定不准,将会拔出红色血液,症状也不能减轻。现在拔罐发泡已经证明局部有病,所以更应该在发泡处继续拔罐以抽吸出病理产物。
生冻疮的常见处理
1. 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
2. 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3. 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4. 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1周。
上述几法,任选1种,连续5-7天,即可有效地预防冻疮发生。
家庭拔罐常见的禁忌
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极易造成流产。在拔罐时,皮肤在负压下收紧,对全身是一种疼痛的刺激,一般人完全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使心脏疾病发作。所以此类人群在拔罐时也要慎重。
3.一些特殊部位不宜拔罐,如:肚脐正中(即神阙穴)。
4.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
5.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
6.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少于3个),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7.注意罐子的清洁。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
橡胶拔火罐有害吗
拔罐时用的“罐”有许多种,常见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塑料抽气罐等。其中玻璃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观察到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况。家庭中常用的橡胶罐、塑料抽气罐使用方便,但不能用火,因此效果较小。根据大小罐还分许多型号,不同部位和穴位用的型号不同,背腿多用大号的,额头、脖子用小号的。
因为拔罐疗法适用度广、需求大,如今提供拔罐治疗的地方越来越多。除了医院,许多按摩馆、美容院也都有拔罐服务,更有患者直接将罐买回家自己拔。民间的观点认为,拔罐能拔出体内的寒气、湿气,那么经常拔罐会不会把“元气”也拔出来呢?应该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拔罐不会伤元气。反而拔罐时应重视掌握正确的方法,找准治疗部位,并掌握好拔罐的时间和拔罐的力度,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但是拔罐也不是包治百病,家中拔罐主要问题是防止烫伤和拔罐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皮肤起水疱。建议最好选用抽气罐或橡胶罐,拔罐时间以5—15分钟为宜;分清体质。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会使虚者更虚;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
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拔罐后若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来源环球时报)
用拔火罐养生也是很常见的,特别是身体出现某一些疾病的时候,有的人会采取拔火罐的方法,拔火罐的种类很多,橡胶拔火罐是很常见的,也是销售的非常的火爆的,但是总起来说橡胶拔火罐不如玻璃拔火罐疗效好一些,因为缺少一定的热刺激,所以效果差一些。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
1、留罐法
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闪罐法
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
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拔罐能去除体内湿气吗 拔罐多长时间好
10-15分钟为宜。
拔罐的时间太短,起不到拔罐的效果,拔罐的时间太长,则容易损伤身体皮肤,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和水泡、血泡等拔罐常见问题,所以,一般拔罐以10-15分钟为宜。
拔火罐对我国人类身体有哪些好处
民间有“要想身体安,火罐常常沾”的说法。拔罐具有驱寒祛湿、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是一种被民间老百姓广泛应用的自然疗法。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拔罐疗法更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拔罐疗法不但能治疗风寒痹痛、虚劳、喘息等数百种内外疾病,还能强身健体,尤其一些慢性病,拔罐疗法效果更显著。对于常见病来说,拔罐也能很快见效。
拔罐的注意事项
近些年,家庭用的抽气式罐很常见,但也存在用法不当的问题。专家指出,拔罐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第一,分清体质。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 罐,会使虚者更虚。
第二,有心脏病、血液病、患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
第三,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 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第四,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第五,拔罐后正确处理。拔罐后不慎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
肩周炎能拔罐吗 哪些肩周炎患者不宜拔火罐
虽然肩周炎拔罐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也要注意拔罐的禁忌症,对于皮肤有溃疡、水肿,在大血管相应的部位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拔罐;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也不宜拔罐。
背部拔火罐有哪些益处
人的背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背部有着非常重要的膀胱经,五脏六腑在背部都有着相应的穴位。如果在背部进行拔火罐的话,对健康的益处是有很多的。如果大家的脏腑出现了病理性的变化的话,在背部都可以反应出来。拔火罐也能帮助大家改善脏腑的功能。因此,背部拔火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背部的皮下组织中,蕴含着很多的免疫细胞。如果进行拔火罐的话,可以有效的刺激这些免疫细胞,让他们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家的身体免疫力。背部拔火罐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人到中年,风湿入侵是很常见的情况。尤其是一些朋友的腰背部会非常的疼痛。这个时候,拔火罐就是个最好的选择。因为拔火罐可以帮助患者吸出身体中的湿气,有效的缓解了风湿疾病。如果大家的身体中有寒气的时候,通过拔火罐,也可以达到祛寒的效果。
有的朋友也许觉得拔火罐是一种很可怕的保健方法,因为会引起淤血的出现。但是,背部拔火罐的好处是有很多的。合理的运用拔火罐进行保健,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保证体内气血的通畅。这样的话,自然而然的就达到了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拔火罐黑紫色怎么办
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
4.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数天。拔罐后,罐斑如显水疱、水肿和水气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有时拔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证。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拔罐后黑紫色的有关知识了。其实适当拔罐对身体是有好处的,特别是体虚体寒的人。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多加小心,避免烫伤或烧伤而影响正常生活。另外拔罐最好用真空罐便于操作。还要注意拔罐的时间和部位以达到拔罐的最好效果。
拔罐常用的挤气罐主要有什么特质
挤气拔罐常见的有组合式和组装式两 种。组合式是由玻璃嗽叭筒的细头端套 一橡皮球囊构成;组装式是装有开关的橡皮囊和橡皮管与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 罐连接而成。其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方法简便,罐口光滑,便 于观察。
中医拔罐治病有哪些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专家说,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常见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如急慢性支气管炎、颈椎关节痛、消化不良、神经性疼痛、高血压、发烧感冒等。
选“罐”有讲究
专家指出,拔罐时用的“罐”有许多种,常见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抽气罐等。其中玻璃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观察到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况。家庭中常用的橡胶罐、抽气罐使用方便,但不能用火,因此效果较小。根据大小,罐还分为许多型号,不同部位和穴位用的型号不同,背腿多用大号的,额头、脖子用小号的。
最好由专业医生拔罐
正因为拔罐疗法适用度广、需求大,因此市场上提供拔罐治疗的地方越来越多。除了医院,许多按摩馆、美容院、足疗店也都有拔罐服务,但其服务人员都只是经过简单培训的美容师。
对此,专家表示,拔罐是一项专业的中医理疗方法,既要熟知穴位,又要掌握手法,最好由具备中医行医执照的医生进行。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随意进行拔罐治疗,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如烫伤、损伤皮肤、引起疼痛甚至加重病情。据了解,很多医院都曾接诊过不少类似病例,轻者烫出水疱,严重的甚至造成大面积烧伤。
拔罐治疗五个注意事项
近些年,家庭用的抽气式罐很常见,但也存在用法不当的问题。专家指出,拔罐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一、分清体质。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会使虚者更虚。
二、注意身体状况。有心脏病、血液病、患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
三、小心不宜部位。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四、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五、拔罐后正确处理。拔罐后不慎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
哪些病适合拔罐
拔火罐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在家里拔火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下面为大家介绍了几种家庭拔火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
1、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2、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3、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