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散步一般多久合适

老人散步一般多久合适

散步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有许多好处,这一事实已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散步过量也不好,那么老人散步一般多久合适呢?

有的老人觉得散步时间越长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对老人而言,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对健康有害。

建议老人每日散步时间掌握在45分钟左右,或者不超过3公里,假如感到身体发热、略微出汗,这样的程度刚刚好,每天1~2次。体胖的老人能稍微延长止60~90分钟,对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有所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老人散步的好处

1.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会使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

2.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3.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4.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5.坚持散步的老人,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弹性,从而有效防止肢体过早僵硬。

6.是增强心脏功能有效手段之一。散步时由于下肢大肌肉群的收缩,大步疾走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心每搏输出量增加,血流加速,以适应运动的需要,这对于心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如果心率能达到每分钟110次,保持10分钟以上,则对心肌与血管的韧性与强度,大有增进,同时也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从而可减少心肌梗塞与心脏衰竭的机会。

7.有助于消除疲劳。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解毒剂”。歌德曾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我散步时出现的。”由于散步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使脑血流量增加,神经细胞的营养得到改善,可以帮助精神和心理紧张的人放松,对消除疲劳、保养身体以及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是有帮助的。

8.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散步是一种积极性休息的良好方式。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说:“轻快的步行(至有疲劳感),如同其他形式的运动一样,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镇静剂。”每天只少步行1小时作为保持心脏健康的一种手段。如果以每分钟平均走100步(中速)计算,步行1小时可走6000步。运动医学博士赖维说:“轻快散步20分钟,就可将心率提高70%,其效果很好。

9.散步延缓大脑衰老,散步能大大提高脑力的工作效率,并且散步还有助于改变脾气急躁的性格,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

人年纪大了,散散步是很有好处的,而合理的有计划地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下面一起来看看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吧?

老人散步的五大好处:

一、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二、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三、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四、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五、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

以上就是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的相关介绍,散步的速度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体弱有病的老人,每分钟可走80步,而身体健壮的老人可走120步。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

高血压老人早起散步好吗

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体弱的老人最好找个支撑。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 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高血压老人早起散步好吗?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体胖的老人多散步一会才能收到好效果。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高血压老人散步得选好时候。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有了冠心病,散步就得慢着来。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 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糖尿病人也得先吃东西再散步。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老人散步有讲究

1、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2、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3、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4、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 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 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5、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老人散步有什么讲究

一、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有手电筒照明,防滑等物体辅助散步。比如拄根智能拐杖。这样,散步时智能拐杖的防滑,手电筒照明等功能可以帮助老人在散步的时候能妥妥的把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二、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如若散步觉得无聊的话,可以随身携带MP3或者收音机等娱乐用品。

三、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四、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五、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老年人保健常识 老人散步有讲究



体弱的老人要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会摔倒,尤其是在晚上散步时,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和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好与脐部或是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好也用拐杖。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 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 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好在饭后30分钟或是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是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患高血压不要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是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好晚饭后散步。

以上呢就是小编介绍的老年人散步要注意的地方,温馨提示,做儿女的一定要在工作之余,多抽出时间来陪着自己的父母散散步、聊聊心!

老年人生活要注意些什么 走路要慢

人每天都得走路,但老人走路宜慢不宜快。慢步缓行,可以防止跌跤而造成股骨、胫骨骨折或其他问题。

慢速散步,一般每分钟约60~70步,时间30分钟左右。体质较差的老人,应使用合适的手杖,以求增加腿的支撑力,这有助于人体的平衡和步履的稳健。

老人饭后散步应注意什么



老人吃晚饭可以到公园散散步,不仅悠然自得还能够强身健体。但是对于不同体质的老年人来说,散步时该重视的方面还真的不一样。

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 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 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患高血压别选早晨。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

1、忌马路边溜达

许多老年朋友喜欢早上在马路边散步、慢跑,这非常不可取。马路上有大量尾气,同时还有灰尘等空气悬浮物,长期吸入,会影响人的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统。最佳的散步地点是公园,树木和青草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公园较远,可以选择小区内,或者离马路较远的地方。

2、忌背着手踱步

背手散步容易失去平衡,甩开手臂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3、忌散步饿肚不喝水

有些老人习惯起床就下楼散步,结束再回家吃早饭,这种做法存在风险。尤其有糖尿病的老人,散步前一定要先吃东西,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散步前后还要注意补水,散步前2~3小时内,应该摄入500毫升左右的水。散步结束,心跳恢复平缓后,可以间歇式补水300毫升左右。

4、忌走上下坡

有些老人散步时专门选择有坡度的路段,想通过增加难度来增强锻炼效果。事实上,最适合老人散步的路况应该是平坦、无坑洼、坡度小、人少的路面。很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爬坡会导致膝关节负担过重,加重关节磨损。一旦选择了固定地段,每天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即可。

5、忌散步时间过久

有些老人觉得散步时间越长越好,其实是一种误解。对老人来说,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健康。

建议老人每日散步时长掌握在45分钟左右,或者不超过3公里,以身体发热、略微出汗为宜,每天1~2次。体胖的老人可适当延长到60~90分钟,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散步的八大好处 散步一小时消耗多少大卡热量

在180-200大卡左右。

散步属于一种节奏比较慢的有氧运动,同样可以消耗治疗,但就是量比较少而已。一般情况下,人体散步一小时左右,大约可以消耗180-200大卡左右的热量,因为每个人散步的速度不一样,因此消耗的卡路里也具有一定区别,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解密老年人散步甩手的秘密

散步是最适合老人的锻炼方式之一。但老人散步也有讲究,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强度,才能对健康有益,达到锻炼效果。

首先,要保证正确的姿势,散步时千万不要弓腰驼背,驼背会破坏身体平衡感,降低运动效果。再次,要做到收腹,否则,无论你走多久的路,都将始终无法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效果。走路时还要做到挺胸、夹紧臀部等。对于老人来说,还可适当加大散步的步幅,这样才能运动大腿肌肉,避免出现萝卜腿。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承明告诉记者,患有骨质疏松症及心脏病的老人,散步时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中等步幅,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

很多老人喜欢背着手散步,其实散步时应适当甩开手臂,起到一定的平衡身体的作用,防止发生意外跌倒,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散步时摆臂能让行走的效率更高,同时,正确的摆臂姿势能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提高腿部动作的效果。因此,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此外,老人散步应尽量选择公园等环境舒适、空气质量高的场所,尽量避免在街道及马路上散步。此外,要避免空腹散步,在散步前要适当吃点食物,但不宜吃得太饱,如果吃得太饱,应休息30分钟后再散步,确保消化道供血,增强消化功能等。

老人散步原则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每天散步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锻炼方式,但康复专家说,散步并不是简单的走走停停,而是颇有讲究的。健康老人散步要遵循时间累计加强度的“3、5、5”原则,即每天30分钟,每次5000—6000米,1周5次。小腿是人的第二心脏,按照这个频率散步,可促使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同时使呼吸顺畅,达到锻炼效果。

患慢性病的老人和体质虚弱的老人,关键看散步后自己是否舒服,膝盖、脚、髋关节是否疼痛,心脏是否有不舒服的迹象。康复专家强调,如果出现不适感,要尽快咨询医生。此外,患病老人在散步时间、姿势等方面还要特别注意。

腰椎管狭窄和患骨性关节炎的老人,因为不能长时间行走,所以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腰部和下肢负担较小的运动。如果要散步,开始时应选择身体能承受的强度和时间,一般以小步快走为佳。

身体肥胖的老人散步时,可适当拉长散步距离和时间,以快走为宜,好使体内脂肪充分燃烧。

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最好挺胸抬头,以免压迫胸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以防血压升高。患高血压的老人适合选择傍晚散步,因为傍晚血压相对稳定。

上面就是关于老人散步原则的注意事项,适合老人的减少运动,散步的却是一个特别好的运动,一个运动量不会太大,还有一个就是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对老人身体不会造成伤害。您的建议很好,最后祝您爷爷身体健康。

老人怎样散步最养生

首先,要保证正确的姿势,散步时千万不要弓腰驼背,驼背会破坏身体平衡感,降低运动效果。再次,要做到收腹,否则,无论你走多久的路,都将始终无法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效果。走路时还要做到挺胸、夹紧臀部等。对于老人来说,还可适当加大散步的步幅,这样才能运动大腿肌肉,避免出现萝卜腿。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承明告诉记者,患有骨质疏松症及心脏病的老人,散步时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中等步幅,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

很多老人喜欢背着手散步,其实散步时应适当甩开手臂,起到一定的平衡身体的作用,防止发生意外跌倒,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散步时摆臂能让行走的效率更高,同时,正确的摆臂姿势能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提高腿部动作的效果。因此,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老人怎样散步最养生?老人一天选择散步的时间和场所也是有讲究的。老人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此外,老人散步应尽量选择公园等环境舒适、空气质量高的场所,尽量避免在街道及马路上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人散步还应当避免空腹散步,在散步前要适当吃点食物,但不宜吃得太饱,如果吃得太饱,应休息30分钟后再散步,确保消化道供血,增强消化功能等。

相关推荐

老人散步的七大好处

1、提高肌体免疫力 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2、改变急躁性格 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3、防止肢体过早僵硬 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4、有益于心血管系统 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5、提高机体代谢率 中老年人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散步,代谢率提高48%。如

春季老人散步有哪些讲究

春暖花开,老人在清晨或黄昏时分多到户外走走,有利于身体健康。 散步老人常用的锻炼方式。看似很简单,其实有大学问,老人身体状况不同,选择的散步方式也应略有差异。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时间和运动量,才能使锻炼更有针对性。 对于老人来说,散步也是有讲究的。从速度上来讲,我们把散步分为慢速(每分钟60—70步)、中速(每分钟70—90步)、快速(每分钟90步以上),老人散步时不妨留心算一算,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散步方式。 脑卒中康复期适合中速散步。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肌肉力量已开始下降,健康状况不

散步老人有什么好处

1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开始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老人们经常性的散散步,可以防止骨质疏松,同时还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增加腰部和肌肉的弹性与力度,能防止老人身体过于僵硬。 2老人散步的时候会带动全身,经常的散步就会促进血液循环,就可以防止心血管类的疾病,散步也可以属于运动中的一种,老人们经常的运动,还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防止骨骼老化。 3对于一些体型肥胖的老人来说,散步可以帮助减肥,年纪大的人过度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等,所以散步可以帮助老人预防这一类的疾病。经常性的散步还可以帮助老人们加速代谢的过程

适合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散步有益健康,但是散步的运动量不够达不到健身的目的,散步的运动量过大或方式不对则会损害健康。因此,针对老年人体弱多病的特点,推荐几种适合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普通散步:慢速60~70步/分,中速80~90步/分,每次30~60分钟。此法适合患有动脉硬化、重度高血压、下肢有轻度缺血的老年人。 快速散步散步时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40分钟。此法适合患有慢性关节炎、高血脂、中度高血压和肥胖的老年人。 定量散步:此法是按照特定路线、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路程,最好将走平坦路面与爬坡交替、

老人散步消除脚肿吗

1、老人散步可以消除脚肿 老人由于年龄的上涨,体力和身体状况变差,常会出现身体浮肿的现象。老人应该保持乐观情绪,长期坚持 适当锻炼有助于消除脚肿,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避免久坐久站,经 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两下肢。充足的睡眠是消肿的前提,所以建议老人们保证起居有规律,良好的睡眠。 2、导致老人脚肿的原因 2.1、患有严重肾脏疾病的人,全身各处都会出现肿胀的现象,腿部、脸部或是手指无一幸免,之所以会发生全身性的肿胀,是因为蛋白质从尿液流失太多所致。 2.2、后期阶段较

​适合不同老年人的散步

普通散步法速度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每次20~30分钟。适合患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逍遥散步法老年人饭后缓步徐行,每次5~10分钟,可舒筋骨、平血气,有益于调节情绪、醒脑养神、增强记忆力。 快速散步散步时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每分钟走90~120步,每次30~40分钟。适合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老年患者。 定量散步法即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散步时,以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交替进行,做到快慢结合。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 摆臂散步散步

老人散步5大误区

1、马路边溜达。 许多老年朋友喜欢早上在马路边散步、慢跑,这非常不可取。马路上有大量尾气,同时还有灰尘等空气悬浮物,长期吸入,会影响人的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统。最佳的散步地点是公园,树木和青草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公园较远,可以选择小区内,或者离马路较远的地方。 2、背着手踱步。 背手散步容易失去平衡,甩开手臂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

老人散步看体质关节差别背手

1、血压高,挺胸脯 脚掌着地、胸脯挺起,不要过分弯腰驼背,以免压迫胸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快,否则容易使血压升高。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应选择晚饭后。因为一般来说,早晨人体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 2、关节差,别背手 拐杖能减轻身体负重,避免对关节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尽量少走坡路,穿软底鞋缓冲震感。关节不好的老人更容易摔跌,尤其要避免背着手散步。 3、身体弱,迈大步 这类老人腿脚力量弱,重心容易不稳,平衡能力差,所以要求老人散步时要将双臂甩开,迈大步走,速度由慢到快,可以使得全身都活动开,身体各器官

老人散步时不宜背着手

散步是许多老年人日常的健身方式。 提醒喜欢散步的老年人,散步虽看似普通,却有不少讲究。 注意: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 第一,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氧代谢,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做锻炼一样。健康的老年人,可按 “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 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最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

老人散步的好处

1、散步第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腰腿,促进下肢的灵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好自然肾就受益;肾主骨,所以散步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2、散步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将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动员起来,从而使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肌肉发达、血流通畅,进而减少患动脉硬化的可能性。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