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的治疗方法
黄热病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曾试用于干扰素诱导剂polyⅠ∶C和病毒唑(ribavirin)于恒河猴的早期实验性感染,未获明显效果。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至完全恢复为止,即使轻症病例也不可忽视,以防止心血管系统突然发生变化,活动量宜逐渐增加。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发生频繁呕吐时禁食,并于静脉内适量补液,给予5%~10%葡萄糖盐水或血浆,但需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高热给予酒精擦浴或其他物理降温措施。剧烈头痛可采用小量解热镇痛剂,但忌用可导致出血的阿司匹林、消炎痛等。止吐可用胃复安5~10mg口服或肌注,呃逆严重可肌注或静注利他林10~20mg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试用于有心肌损害者,同时给氧吸入。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疟疾者给予合适抗菌药物或抗疟药。休克、DIC、尿毒症、心力衰竭等的处理见有关各节。
重症病人如能进入重点监护室,则某些病例可能因而获救。
1、预后
黄热病的预后因不同毒株和不同地区而异,如包括轻型在内,病死率为5%-10%。某些患者得病后所以病情较轻,可能与以往患过其他B组虫媒病毒感染有关。 恢复一般迅速,并发症少见。
轻症患者一般顺利恢复,不留后遗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随每次流行而异,受种族、年龄、其他乙组虫媒病毒引起的免疫状态等多因素影响,可达30%~50%。
黄热病有什么症状表现
黄热病又俗称“黄杰克”、“黑呕”,是由黑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黄热病有什么症状表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黄热病有什么症状表现?黄热病潜伏期3~6天。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黄热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极轻型和轻型仅靠临床难以作出诊断,因其发热,头痛,肌痛仅持续1~2天自愈,难以与流感,登革热等相鉴别,只有依靠病原学或血清学试验方能证实。这两型病例数多,易忽略,是流行病学上的重要传染源。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病程经过可分为4期。
黄热病感染期(病毒血症期) 急起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或寒颤、剧烈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衄、恶心呕吐,舌尖及舌缘鲜红,中央有苔,相对缓脉,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重,病人烦躁不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本期持续3~4天。
中毒期(器官损伤期)病毒血症期后,病程第4天左右,病人症状可出现短暂的缓解,体温降低,症状改善。但几小时~24小时后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 表现为热度上升,心率减慢,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征象相继出现,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呕血,黑粪,血尿,子宫出血等。如出现频繁呃逆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兆,常于第7~9天内死亡,偶见暴发型病例在病程第2-3天死亡,而无明显肝肾损害。 该期一般3~4天,少数病例可延长至2周以上。
热病按传播媒介蚊种的不同划分为城市型黄热病与丛林型黄热病。由埃及伊蚊传播的黄热病称城市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城镇。由埃及伊蚊以外的野栖(非宅栖)蚊种传播的黄热病称丛林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山野、森林地区。但在东非部分地区宅、野两栖的辛浦森伊蚊也曾导致城市型黄热病暴发。
以上介绍的是黄热病有什么症状表现,希望本文能让你对黄热病有进一步的了解,全球医院网提供了相关黄热病的治疗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热病预防
黄热病的监测与处理
黄热病预防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及疫苗接种。我国目前尚未发现黄热病, 但我国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广泛存在埃及伊蚊,且黄热病常与登革热和疟疾等病共存,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别。此外,应加强病人入境以及带毒伊蚊传入。
(一)、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黄热病作为3种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 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包括近期去过疫区的人员必须出示有效的黄热病预防接种证书,对疑似病人应进行留验观察,对来自疫区的车、船、飞机及货物,特别是进口的废旧物品如旧轮胎等必须采取必要的灭蚊措施。
(二)、防蚊灭蚊 是防止本病的重要措施,应以消灭伊蚊孳生地为重点,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填平水流洼地,喷洒杀虫剂马拉硫磷或50% 杀螟松。流行区可用飞机对城市及其周围作超低容量喷洒,马拉硫磷为30~ 50ml/亩,50%杀螟松为150~200ml/亩。室内除采用常规防蚊方法外,尚可用1%甲醚菊脂气雾剂或苯醚菊脂乳剂喷洒,剂量0.3~0.5ml/m3。
(三)、黄热病预防接种 在黄热病疫区居住或去疫区旅行的人员,都必须进行黄热病疫苗的预防接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黄热病疫苗预防接种的免疫期自接种后第10日起10年内有效。
黄热病预防措施
主要是要对飞机轮船作彻底的灭蚊处理。对来自疫区的人进行检疫,还要检查货物及交通工具中是否携带蚊子。将去疫区的人,出发前10天要进行疫苗接种,在疫区睡觉要使用蚊帐。在有伊蚊地区开展灭蚊运动,消灭蚊子孳生地,堵树洞,填埋小面积水坑,去除室内外无用的容器等。
今天,仍然有一些国家存在着黄热病。如果作为一个游客要到这些国家去,必须先证明自己已经接种了预防黄热病的疫苗。
是黄热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蛋白尿。我国尚未发现本病。
打黄热病疫苗注意事项 接种禁忌人群
1、对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的病人应该禁止接种本疫苗;对鸡蛋有过敏史者不能进行黄热病疫苗几种,若对鸡蛋过敏史不能肯定时,需做皮试为阴性者方可进行接种。
2、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主张注射黄热病疫苗,以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原则上禁止接种疫苗,但到黄热病流行地区规定必须接种时,需要向医务人员进行咨询。
3、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对无症状的的HIV感染者的个人进行黄热病疫苗的接种。因为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可能减少低黄热病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
打黄热病疫苗要注意什么
接种人群根据国际卫生检疫规定,凡是进入或者途径黄热病流行区或者自然疫源地的人均需要接受黄热病疫苗的接种。
接种禁忌人群1、对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的病人应该禁止接种本疫苗;对鸡蛋有过敏史者不能进行黄热病疫苗几种,若对鸡蛋过敏史不能肯定时,需做皮试为阴性者方可进行接种。
2、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主张注射黄热病疫苗,以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原则上禁止接种疫苗,但到黄热病流行地区规定必须接种时,需要向医务人员进行咨询。
3、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对无症状的的HIV感染者的个人进行黄热病疫苗的接种。因为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可能减少低黄热病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
疫苗打开后需立即使用目前所使用的黄热病疫苗为减毒的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不耐热,需在打开后一小内使用完,未经用完的疫苗应当抛弃,不可继续使用。
注意接种时间黄热病以免接种后在体内形成有效的抗体时间约为7-10天,故而,需要接种的人群至少需要在出境前10天办理接种,方可达到预防免疫的作用。
接种疫苗后注意休息黄热病疫苗对黄热病有较好预防作用,但少数人偶尔会出现反应。如果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痛或全身发热等不适症状,注意休息和多喝水,一般情况下症状可自然缓解。严重时需要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在接种疫苗三天内,注意保持注射部位的干爽清洁,避免饮酒,避免劳累和激烈运动。
黄热病可致命
黄热病是个古老的疾病
早在1648年,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首次证实黄热病的流行。从17世纪到19世纪,黄热病通过交通工具传到欧洲和美洲。在近两个世纪内,黄热病成为非洲、美洲和欧洲一些地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进入20世纪后,黄热病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美洲流行。由于种种原因,在非洲和南美洲,黄热病病例只有少部分被官方报告。据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调查估计,2013年非洲约有13万人感染黄热病,其中7.8万人死亡。
黄热病主要靠蚊虫传播
黄热病通过蚊虫传播,在适合蚊虫生活的地区可引起大规模流行。黄热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感染黄热病的人和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
感染黄热病毒者80%以上是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只有小部分病例发展为重症。这是因为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不容易被发现所致。
重症患者病死率达50%
黄热病感染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重症者病死率高达50%以上。黄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尿少和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肝功能、肾功能衰竭和胃肠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临床过程分为四期:感染期、缓解期、中毒期(又称肝肾损害期)和恢复期。发病后第二周是预后的关键。20%~50%的患者进入中毒期后死亡。预后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无尿、休克、低体温、烦躁、谵妄、顽固性呃逆、癫痫、低血糖、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潮式呼吸、神志恍惚和昏迷。
黄热病有疫苗可预防
黄热病主要通过防蚊、灭蚊以及疫苗接种来预防。其中接种黄热病疫苗对防止暴发流行和保护个人起到关键作用。常用黄热病疫苗为17D毒株减毒疫苗,可有效地预防黄热病毒感染。抗体一般于接种后7天~10天出现。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接种1剂可以提供长达10年的免疫保护,甚至终身保护。对前往有黄热病流行的南美洲、非洲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为防止在境外感染黄热病,建议至少提前10天接种疫苗。对计划前往有疫情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除了接种黄热病疫苗外,还应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如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等,避免蚊虫叮咬,尤其是白天咬人的蚊子。从疫区返回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入境时要主动申报,及时就诊并主动向医生告知自己的旅行史,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热病疫苗
主要是预防和诊断此类疾病的并不让生活中的,它主要的功能的是预防黄热病接种的对象的,主要是一些改变流行地区的人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发热或者是即热性病变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病变的人。
药物名称: 黄热病疫苗
英文名称: Yellow Fever Vaccine
说明: 粉针剂:10人份。
功用作用: 预防黄热病,接种对象为进入或经过该病流行地区的人员。
用法用量: 以氯化钠注射液溶解,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每10年加强1次,溶解液1h内用完,剩余的应弃去。
注意事项:有发热、急性病、严重慢性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蛋制品过敏、过敏史及孕妇、哺乳期母亲及月经期禁用。
以上就是黄热病疫苗,禁止一些有发热、急性病、严重慢性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蛋制品过敏、过敏史及孕妇、哺乳期母亲及月经使用,它主要的功能的是预防黄热病接种的对象的,主要是一些改变流行地区的人员,让生活中的主要是驱除和一些治疗。
预防黄热病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
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黄热病预防措施。99%的人在接种疫苗后30日内获得免疫保护。44个黄热病流行国中,31个位于非洲。在非洲常规免疫规划中,每剂疫苗成本约为82美分。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是世卫组织疫苗和免疫接种领域的主要咨询小组,负责围绕全球总体政策和战略向世卫组织提供咨询意见,这些政策和战略内容从疫苗和技术、研究与开发,到免疫服务及其与其它卫生干预措施的联系。专家组不仅关注儿童疫苗和免疫,还关注所有的疫苗可预防疾病。
黄热病是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黄疽、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特征。本病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本文中,我们就一起去了解黄热病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包括疫苗有效期,以及黄热病疫苗的副作用等。
黄热病的预防及治疗手段
黄热病的预防及治疗目前来说,黄热病目前没有特殊治疗方法,重点在于预防,目前尚无灭毒疫苗研制成功,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疫区人口应该进行常规计划免疫接种,应该重视进出疫区的旅行者的预防接种。疫区人群要加强灭蚊,人蚊隔离。
黄热病是什么病 黄热病的预防及治疗
目前来说,黄热病目前没有特殊治疗方法,重点在于预防,目前尚无灭毒疫苗研制成功,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疫区人口应该进行常规计划免疫接种,应该重视进出疫区的旅行者的预防接种。疫区人群要加强灭蚊,人蚊隔离。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黄热病目前感染有丛林黄热和城市黄热两种类型。丛林黄热适宜疫源地形式通过猴子——蚊子——猴子的传播方式循环保持的;城市黄热的主要传染源是人。本病经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
黄热病在什么季节比较流行
黄热病的流行趋势黄热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春季和秋季为高发期,可在人群中引发爆发性的流行,如著名的1793年费城黄热病大流行。目前,黄热病流行于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旅行者中亦有病例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20万例患本病,人群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是什么黄热病是有黄热病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肝炎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国际卫生条例所规定的与霍乱、鼠疫并列的三种严重传性疾病之一。
注射黄热病疫苗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听一些人说会产生副作用,因为即使是黄热病疫苗的低活病毒也能对免疫系统造成高于其他疫苗的破坏。
黄热病疫苗是去非洲和南美洲强制疫苗,因为黄热病病死率较高,且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黄热疫苗采用减毒活性疫苗,其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免疫持续时间长。
黄热病治疗
1.一般治疗
黄热病的治疗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儿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者可禁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高热时黄热病的治疗宜采用物理降温为主,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可诱发或加重出血。频繁呕吐可口服或肌注胃复安。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疟疾者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疟药。心肌损害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即予以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