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烦热食补方及如何食疗
五心烦热食补方及如何食疗
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虚热不清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
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可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
火郁而宜升发者,用火郁汤加减。亦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加减治疗。
下面的食疗方仅供参考:
方1、百合鸡子黄汤:百合50克,洗净,加水适量,然后取鸡蛋2个,去蛋清,将蛋黄捣烂,倒入百合汤内搅匀,煮沸,调味服食。
方2、参麦粥:西洋参10克,麦冬12克,粳米100克,煮粥。
适宜人群: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口干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而不干。
五心烦热吃什么食物 阴虚发热
五心烦热属阴虚发热者,症状表现为午后或夜间烦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者,应选用滋阴清热的调养方法。
重500克的甲鱼1只,糯米100克,料洒2匙,姜片、葱段各15克,胡椒粉6克,鸡汤1000克,植物油及精盐适.将甲鱼宰杀清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入开水中焯水,捞出刮去黑皮。加入料洒、葱段、姜片略炒。再添入鸡汤和糯米,煮熬成粥,调入味精、胡椒粉即成。分数次食完,每周1次。
取银耳10克,用开水泡开后放入砂锅中,用小火煮烂后放冰糖少量,待冰糖融化后即可。每口服1—2次。
五心烦热的症状 什么还是五心烦热
五心是指两手心、脚心以及胸口五个部位,五心烦热是指这五个部位自觉烦热而体温有的升高,有的并不升高的一种虚烦发热症状。
肾精亏虚如何鉴别诊断
肾精亏虚证侯分析:本证以肾精亏虚、耳窍失充为主要病机。
肝肾阴虚,精血亏少,或纵欲过度,耗伤肾精,必致髓海空虚,耳窍失于充养,故见耳鸣、耳聋,头晕目眩;腰为肾之府,肾阴亏虚,腰府失养,故腰膝酸软;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故见五心烦热,颧红;虚火内扰则潮热盗汗;虚火扰动精室,故遗精滑泄;舌红少苔,脉细数乃肾精亏损、阴虚内热之象。
本证以耳聋、耳鸣,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为主要肾精亏虚辨证要点。
肾精亏虚如何预防
肾精亏虚是中医说法,并不是说肾实质有病变。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可以滋补肾阴,市面上药店就有得卖,见效可能不是那么快,但虚证一般病程较长,疗效不会特别快,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调养才见效的。除了吃药,平时可以食补,枸杞、山药、核桃都可以补肾阴。黑色入肾,黑色的东西可以多吃些。
男人五心烦热怎么治疗
以人参、仙灵脾、肉苁蓉、枸杞子、巴戟天等数十味名贵中草药精制而成的易立宝正元胶囊,可通过全面调节身体阴阳平衡,补肾阳、强筋骨、养精气、补元气,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养护肝脏,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有效治疗五心烦热。同时,易立宝正元胶囊内含充分的核酸脱脂甙(HSTYHT)分子单体,能够为衰竭老化的细胞注入强劲能量,能起到快速恢复肾功能,重新拥有健康体魄。
专家提醒,治疗五心烦热还需要充足睡眠、节制性生活、适量运动。人体精气神、元力的恢复主要是充足的睡眠补充的;性生活需要节制、适度,过度的性生活只会使身体虚弱更严重,体质更差;适量的运动能改善体质,强壮筋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身体更加强壮。
醋泡姜的禁忌症 阴虚燥热
阴虚燥热也就叫做阴虚发热,是指人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一种发热症,常见表现为:面色潮红、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感咽燥、舌红少苔等,饮食应当多吃益肺养阴的食物,如:燕窝、银耳、西洋参等,而醋泡姜性质温热,食用后会加重体内的火气,从而会导致阴虚症状加重,也不利于病情恢复。
五心烦热的症状 邪伏阴分五心烦热
邪伏阴分五心烦热多由外感失治、误治、余邪留伏营阴所致手足心热,心烦,眠差。并且多伴有有低热,一般在傍晚时分烦热症状明显,而晨起后症状较轻。
神经衰弱吃些什么
方1 ; 花生叶散;组成:落花生叶。用法:将上味焙干轧成细面,每晚睡前服15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补养心脾。 主治:神经衰弱,夜不能寐,易于惊醒,头胀痛,心悸健忘,食少,这是神经衰弱食补很好的方法。
方2 ; 胡桃黑芝麻散;组成:核桃仁50克,黑芝麻50克,桑叶50克(干品)。用法:将核桃仁、黑芝麻共捣成泥末,桑叶焙干轧细,三味一起搅匀,每日服2次,每次服15克。功效:清热补血安神。主治:神经衰弱,夜寐不香,多梦易醒,五心烦热,食少,体倦,面色无华,注意力不集中,健忘。
方3; 酸枣仁散,组成:酸枣仁20粒。用法:将上品炒至半生半熟状,捣碎,每晚睡前服之。功效:补肝养血安神。主治:神经衰弱,不寐多梦,晨起头昏,乏力,食少,胸闷,这也是神经衰弱食补的很好的方法。
心烦怎么治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似乎浸在冷水里才觉得舒服,但测体温却正常。中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为“五心烦热”,多见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以及久病体虚的老人。由于引起五心烦热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旦出现五心烦热,一定要先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五心烦热,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养生之道”网站
阴虚型
五心烦热且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觉时手脚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阴虚型五心烦热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见于肺、肝、肾三脏阴虚者。其中肺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除了以上症状外,还伴有鼻鸣音、干咳气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丝;肝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干涩等;肾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滋补肝肾,给以滋阴汤:知母20克,黄柏12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20克,山药15克,云苓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龟板10克,鳖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火郁型
五心烦热,胸闷,口臭,牙龈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等。多因饮食不节,致胃阳被郁,不得泄越,发为五心烦热。治宜清泄肝胆、脾胃,给予解郁泄热汤:柴胡15克,郁金12克,龙胆草12克,黄芩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元参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泻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虚型
午后自觉五心烦热,稍微劳作就会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与肝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全身血液。肝为藏血之脏,调节全身血液供应量。肝脾受损,生血、统血、藏血失职,遂至血虚,血虚不能制阳,导致五心烦热。治宜健脾益气、养肝补血,给予生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30克,杭芍20克,丹参20克,黄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龟板20克,鳖甲15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益髓丸、固元丸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