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是种什么病
脑积水是种什么病
脑积水是因脑脊液循环障碍,分泌过多或吸收不良所致脑脊液容量增加,颅内压增高的一种疾病。该病可在任何年龄出现,但多数发生于出生后6个月内。临床以头颅异常增大且增长速度快,叩之呈“破壶声”,目珠下垂犹如“落日状”及智力不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祖国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入“解颅”、“囟填”等症的范畴。
脑脊液的生理作用
脑积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及毛细血管产生,每日约产生400-500mL左右,具有维持脑组织渗透压和颅腔压恒定的作用,其次还在脑组织代谢方面起淋巴液的作用,并具有缓冲外力、减少震荡的保护功能。
脑脊液的生理循环
脑脊液由脉络丛及毛细血管产生经左右脑室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腔-上矢状窦,部分渗入椎内静脉丛。
脑积水的临床分型
绝大多数脑积水是由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故临床分型依据脑脊液循环障碍发生的部位分为两型。障碍发生于第四脑室孔以上,就称为阻塞性脑积水,若障碍发生于第四脑室以下就称为交通性(通行性)脑积水。
脑脊液循环障碍的原因
(1)先天畸形:较多见的是脊柱裂,大脑导水管畸形或脑血管畸形等。
(2)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或结核性脑膜炎未能及早适当地治疗,增生的纤维组织阻塞了脑脊液循环孔道,特别是第四脑室孔及脑底部的蛛网膜下腔的粘连。
(3)出血:颅内出血后的纤维增生可引起脑积水。
(4)肿瘤:颅内肿瘤可阻塞脑脊液循环的任一部分,多见于第四脑室附近。
(5)维生素A缺乏也可致脑脊液容量增加,从而产生颅内高压的症状。
脑积水的中医偏方有哪些
中医认为脑积水是由瘀热、积水、瘀血引起的。中医治疗脑积水的原则为清热泻火、解毒定惊、通窍活血排水。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治疗脑积水的偏方。
偏方一,通窍活血利水汤内服。药物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丹参、黄芪、地龙、全蝎、车前子、川菖蒲各3~9克,葱白1根,大枣3枚。水煎服用。
偏方二,脑积水丸内服。药物组成:熟地、山药、鹿角胶、牛膝、茯苓、黄精、茺蔚子、猪苓、丹皮、车前子、肉苁蓉各10克,当归6克。将上述药物制成蜜丸服用。
偏方三,加味五苓散内服。药物组成:茯苓、大腹皮各15克,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克,白术5克,桂枝2克。水煎服用。
以上三个偏方对治疗脑积水非常疗效。根据临床研究的数据表明,使用以上偏方治疗脑积水,治愈率很高。服用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小,而且能输患者的颅压正常。因此中医治疗脑积水是可行的。
脑积水的分类
依据病理分类
⑴梗阻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又称非交通性脑积水或称脑室内型梗阻性脑积水,是指病变位于脑室系统内或附近,阻塞脑室系统脑脊液循环而形成。即第四室出口以上部位发生阻塞造成的脑积水,是脑积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常见于蛛网膜囊肿,导水管闭锁或狭窄,正中孔或室间孔发育不良。Chiari畸形,颅咽管瘤等。
⑵交通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室外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或吸收障碍所致的脑积水,也有产生过多的脑脊液而致脑积水(乳头状瘤)。
依据病因分类
⑴创伤性脑积水;
⑵耳源性脑积水;
⑶感染性脑积水;
⑷占位性脑积水;
⑸出血性脑积水。
依据发病速度
⑴急性脑积水;
⑵慢性脑积水;
⑶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⑷静止性脑积水。
依据年龄分类
婴幼儿脑积水:婴幼儿期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脑脊液积聚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脑功能障碍。其发生率为3‰至5‰。
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
婴儿脑积水能治好吗
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中发生障碍导致的脑脊液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在的空间,从而继发颅压增高,脑室扩大的总称。先天性脑积水也称为婴儿脑积水,多数在出生后数周或数月的时候出现,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宝宝的脑积水一般是可以临床治愈的。但是脑积水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如头围增大、智力低下等有可能会遗留下来,并且脑积水有一定的复发率,要遵医嘱定期的复查,还有脑积水的话有可能是一些颅内的病变导致的,如果长期的脑积水,颅内病变没有根除的话,也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后的智力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什么原因患脑瘤就会诱发脑积水
所谓脑积水,就是指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而引起脑室扩大的一种疾病。在正常的情况下,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都是处于动态的,但是在病态的情况下,脑室系统内或蛛网膜下腔内会积存过多的脑脊液,导致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积水,脑脊液循环系统在任何一个部位发生梗阻时,都会出现脑积水,而脑瘤引起的脑积水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科专家还给大家总结出了三个部位脑瘤易发脑积水。
怎么预防脑积水
怎么预防脑积水,脑积水是指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除神经体征外,常有精神衰退或痴呆。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如发现疾病一定要及早治疗,下面我们看下怎么预防脑积水!
怎么预防脑积水:
1、加强产前早期诊断及早终止妊娠,预防脑积水儿的出生。脑积水儿的产前早期诊断是预防脑积水儿出生的重要途径。由于明显的脑积水,在孕12-18周即可通过B超查出,所以要加强B超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早终止妊娠,预防脑积水儿的出生,降低先天性脑积水的出生率。
2、宣传优生知识,减少胎次。据有关资料表明,胎儿患脑积水的危险度可因孕妇产次增加而升高。两胎以上者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宣传优生知识,减少胎次,是防止脑积水儿的途径之一。
3、提倡适当年龄生育从有关资料显示,脑积水畸胎的发生率有随孕妇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一般25—29岁组发生率最低,但差异无显著性,30岁以后发生率就有递增趋势。因此,提倡适当年龄生育,对预防脑积水儿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4、加强优生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据有关统计资料提示,脑积水儿的发生与孕妇文化程度有关,孕妇文化程度越低发生率越高,文盲与半文盲者后代的患病率最高。所以要提高人口的健康素质,首先应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以增强群众对优生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
外部性脑积水
外部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头围异常增大,影像学检查以蛛网膜下腔增宽,前半部球间裂隙增宽,伴有或不伴有轻度脑室扩大为其特征。国外文献又称其为 “假性脑积水”。临床可分为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和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1、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抽搐或(和)头围异常增大,CT改变符合外部性脑积水特征。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原因还尚不清楚,可能与蛛网膜颗粒的发育滞后、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有关。
2、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继发于脑缺氧、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以及颅脑外伤后具备上述特征者。
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机理目前亦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蛛网膜颗粒发育迟缓,吸收脑脊液的功能发生障碍有关。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主要是因脑膜炎、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使蛛网膜发生粘连、肥厚、增生,形成蛛网膜机械性梗阻或炎症性改变而影响脑脊液的吸收。
脑积水导致头痛
脑积水是指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除神经体征外,常有精神衰退或痴呆。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顽症,属中医“解颅”的范畴。
一、头痛的特点
早期头痛不明现,随着脑积水的的加重头痛明显。以钝痛为主,通常在卧床休息较久时加重,早上头痛起床后消失。成人头痛往往伴有其他症状如智能改变、记忆力减退等。当然肿瘤引起的脑积水也具有肿瘤的头痛特点。
孕期胎儿脑积水能不能要
01关于胎儿脑积水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脑积水,那么引发脑积水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脑积水是指由于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平衡障碍引起的脑室系统的扩张,引起脑积水的主要原因就是遗传因素,可能是孩子颅脊部患有先天性的疾病或者存在先天性的畸形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收到某些病毒的感染会造成胎儿脑积水。
02很多家长在查处来胎儿脑积水的时候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有一个脑积水的胎儿,那么这个孩子还能不能要呢?对于这问题答案是不一定的,如果只是轻微的脑积水现象,可能是因为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的,随着孕周的增加,孩子可能会将积水吸收掉,这样的话在出生之后对孩子没有影响的,如果严重脑积水的话就说明孩子存在先天缺陷,这样的情况多数医生都会建议终止妊娠,避免脑积水儿的出生,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颅内积水少于15mm的情况多数是可以吸收掉的。
03脑积水儿如果出生的话会对家庭跟胎儿自身健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脑积水儿的出生,在怀孕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原理不良环境的影响,避免接触放射性跟有毒有害的物质,在怀孕期间也不要滥用药物,如有必要的话需要咨询医生才可使用。
大头娃娃是脑脊液过多
问:脑积水是一种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脑积水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顽症。在胎儿时期,脑积水可致死胎;出生后患儿的头颅会在数周或数月后快速、进行性增大,很快成为一个大头娃娃。大头娃娃不仅是外观上和正常儿童不一样,而且因为脑内的积液压迫脑组织,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小儿脑积水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先天性脑积水,如导水管狭窄或闭锁;后天性脑积水可以是自发性脑出血或外伤性脑出血导致,或为脑炎后遗症;也有一些为肿瘤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所致。当然还有一部分患者找不到原因。
问:这个病很危险吗?会影响智力吗?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它是治疗效果最好的疾病,但也可能会致命。因为,脑积水急性发病会在几分钟内致人死地,但它也可以是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有些单纯脑积水的病人弱智,不过也有一半的病人智商如常甚至高于普通人,因此脑积水是神经外科最有治疗意义的疾病之一。
脑积水治疗
脑积水是一种严重脑病,不及时治疗的话,是会危及到生命的,同时治疗不当可导致出现更多的并发症或是后遗症,对于一些先天性脑积水患儿,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是很高的。那么对于脑积水要怎么治疗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的脑积水患者或是病情较轻,发展慢的,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主要就是通过治疗来减少脑脊液的分泌或增加机体的水分排出,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A:选择利尿剂治疗,这类药物有不少,如 双氢克尿塞、甘露醇等。
B:进行穿刺放液:如可在前囟或腰椎反复穿刺,以把液体放出。
二、手术治疗,对于脑室内压力较高的患者,或是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还有就是严重脑积水或是已合并有严重功能障碍及畸形者等,要考虑手术治疗,不过手术效果也不一定好的。
手术治疗脑积水的方式有多种,如:
⑴ 解除梗阻手术,也就是进行病因治疗,这是脑积水的首选疗法,尤其是对阻塞性脑积水 患者解除梗阻是最好的疗法,可根据情况选择室间孔穿通术、导水管重建术 、枕大孔减压术等。
⑵ 减少脑脊液形成:对于交通性脑积水,可采用侧脑室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治疗。
⑶ 脑脊液分流术,有多种方式,如:
① 脑室与脑池分流 ;②脑室体腔分流 ;③脑室胸腔分流术;④脑脊液体外引流术 ;⑤脑室与输尿管分流术;⑥脑脊液引入心血管系统, ;⑦脑室颈内静脉分流术; ⑧侧脑室一心房分流术;⑨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
以上就是一些脑积水的治疗方法,主要就是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疗法,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以争取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什么是脑积水
什么是脑积水,脑积水是指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除神经体征外,常有精神衰退或痴呆。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如发现疾病一定要及早治疗,下面我们看下什么是脑积水!
什么是脑积水
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指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除神经体征外,常有精神衰退或痴呆。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顽症,属中医“解颅”的范畴。临床小儿多见头颅增大、囟门扩大、紧张饱满、颅缝开裂愈期不合、落日目、呕吐、抽搐、语言及运动障碍,智力低下;成人多见间断性头痛、头胀、头沉、头晕、耳鸣耳堵、视力下降、四肢无力等。
脑积水如何分类
对脑积水的分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一、依据病理分类
依据病理分类,一般可划分为: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外部性脑积水三大类。
(一)梗阻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是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使脑脊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小脑延髓池)的通路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其特征是脑脊液过多的积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可伴随继发性脑实质萎缩。
在梗阻性脑积水中,可见先天性病理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改变及后天性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先天性病理形态学改变常见有:①中脑导水管畸型(如真正狭窄、间隔、分叉等);②dandy-walker综合性(路氏孔与马氏孔缩窄);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血管畸形);④arnold—chiari畸形。
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期间,感染源在脑实质和室管膜内,或有部分在脑膜内形成炎性浸润,致使脑脊液从脑室流向基底池的通路障碍(孔道狭窄或闭锁),或在妊娠期患维生素缺乏,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以及其它有害因素影响,致使胚胎在发育形成过程中出现异常。根据原苏联学者的研究,在胚胎发育4个月前就存有生理性脑积水,缺乏马氏孔和路氏孔。当胚胎发育到4个月以后,上述孔道的开放,使除侧脑室外其它脑室的生理性积水很快消失,由于脑脊液从侧脑室流入第三脑室较为困难,侧脑室的生理性积水消除缓慢,因此,梗阻性脑积水可能在以下情况下发展起来:①生长发育过程停滞,或正中孔和侧孔缺损;②中脑导水管内的室管膜层生长过度,阻塞了它的腔隙;③透明中隔退化停滞或停止,掩盖了室间孔,这种先天性脑积水往往伴随各种各样的发育缺陷,如胼胝体缺如、小脑发育不全、巨脑回等。在后天性病变中常见有:①中脑导水管狭窄(如胶质增生);②脑室炎性病变(如脑室炎);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脑室和中脑导水管室管膜的炎症而发生脑脊液通路被肿瘤、结核、囊尾蚴、包虫囊肿、外伤性或炎症性瘢痕、动静脉瘤、出血性小脑浸润压迫阻塞所致。在颅脑损伤的急性期,脑脊液循环受阻及伴随而来的脑积水,有时是因凝血块(由于脑室的严重出血或脑内出血灶的血块破溃)所引起的,此种病例常有中脑导水管受阻致大脑半球脑水肿逐渐加重。
梗阻性脑积水常常伴发积水性脑水肿,这种类型的脑水肿实质上是由于脑室来的大量脑脊液浸润萎缩的脑组织,使之含有过量的组织液所致。梗阻性脑积水可呈急性经过,也可发展为渐进型。同时,按其病理过程亦可区分为进行期和稳定期。
(二)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吸收不良或分泌过多及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在交通性脑积水中,也有先天性的病理改变和后天性的病理学改变。先天性病理改变常见有:①arnold-chiari畸形;②脑膨出;③软脑膜炎;④蛛网膜颗粒先天缺如;⑤蛛网膜颗粒发育迟滞。后天性病理改变常见有:①软脑膜炎;②脑出血;③占位性病变(如囊肿、肿瘤,尤其是累及软脑膜者);④扁平颅底。
交通性脑积水中脑脊液流动阻滞发生于脑室之外,无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流通的机械性障碍,脑室系统与蛛网膜下腔可以自由交通,但脑脊液的吸收率远远低于生成率,故常将交通性脑积水又称功能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常见的原因是脑脊液吸收过少,如颈静脉血栓、硬膜窦血栓形成、上腔静脉阻塞、高流型avm、乙状窦狭窄、颈静脉孔狭窄、颅底畸形、上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发育不良、蛛网膜颗粒重吸收能力下降,或arnold—chiari畸形,以及白血病、淋巴瘤、髓母细胞瘤引起弥漫性脑膜浸润,均会导致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在交通性脑积水中,脑脊液生成过多比较少见,若发生者,多因脉络丛增生、脉络膜乳头状瘤等所致。
(三)外部性脑积水
外部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年龄依赖性和自限性病症,临床以不明原因的抽搐或(和)头围异常增大,影像学检查以蛛网膜下腔增宽,前半部球间裂隙增宽,伴有或不伴有轻度脑室扩大为其特征。国外文献又称其为 “假性脑积水”。临床可分为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和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1.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抽搐或(和)头围异常增大,ct改变符合外部性脑积水特征。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原因还尚不清楚,可能与蛛网膜颗粒的发育滞后、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有关。
2.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 继发于脑缺氧、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以及颅脑外伤后具备上述特征者。
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机理目前亦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蛛网膜颗粒发育迟缓,吸收脑脊液的功能发生障碍有关。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主要是因脑膜炎、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使蛛网膜发生粘连、肥厚、增生,形成蛛网膜机械性梗阻或炎症性改变而影响脑脊液的吸收。
二、依据病因分类
依据病因分类可划分为创伤性脑积水,耳源性脑积水,感染性脑积水,占位性脑积水,出血性脑积水等。
(一)创伤性脑积水
创伤性脑积水系指患者颅脑外伤后,颅内异物及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通路或蛛网膜下腔受损引起的脑积水。此型脑积水均发生在严重脑创伤之后,有急、慢性之分,发生率为0.7%~8%。急性型见于伤后2周之内,最快发生在伤后1~3天内,是由于血凝块堵塞脑脊液循环通道,如室间孔、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出口、基底池等(阻塞性脑积水),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粘连及纤维变性,妨碍脑脊液吸收(交通性脑积水)所致。慢性型多见于伤后3~6周,或迟至6~12个月,迟至1年以上者少见。
(二)耳源性脑积水
耳源性脑积水,顾名思义是指耳部疾病引起的脑积水。耳源性脑积水多发生于6~14岁儿童,成人偶有发生。耳源性脑积水常有以下临床特征作为诊断依据:①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史;②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但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③眼底改变:视神经乳头水肿,常伴有出血渗出;④脑脊液变化:压力增高,可高达300毫米水柱。常规检查及生化测定正常;⑤脑室造影术:可以排除脑脓肿;⑥脑穿: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近年来临床越来越不典型,所以凡是有脑脓肿可疑的均应试行脑穿。根据临床特征,诊断是不难的,但应与脑膜炎、脑脓肿相鉴别。
(三)感染性脑积水
感染性脑积水常见有颅内结核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临床上常见的有结核性脑积水和寄生虫性脑积水。
1.结核性脑积水 结核性脑积水是结核性脑膜炎的晚期合并症。本病各年龄段均可见到,最常发生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一旦发生脑积水,多提示已进入结核性脑膜炎晚期,呈现明显颅压增高及脑积水现象:呼吸不整或变慢,弛张热,前囟膨隆,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怒张,喉痉挛,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因颅底粘连,可出现颅神经症状,如动眼神经麻痹等。如果不积极治疗终止发展,最后四肢松弛、瘫痪、尿潴留,一切反射消失,或呈去大脑强直,临危时可体温骤增,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出现陈-施氏呼吸,终因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自卡介苗普遍接种及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降低,但如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2.寄生虫性脑积水 寄生虫性脑积水是由颅内寄生虫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形成的脑积水。在寄生虫性脑积水中,脑囊虫所致者较为多见。虫体常飘浮在脑室内,如若虫体阻塞室间孔或中脑导水管时,便会形成机械性梗阻,脑脊液循环受到障碍而形成脑积水,随着患者体位的变化,若虫体离开堵塞的部位,梗阻自然解除,脑脊液循环恢复。如此反复,虫体呈“离合样活塞”,使脑积水反复发作。
(四)占位性脑积水
占位性脑积水是指由于颅内占位性病变造成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循环障碍而形成的脑积水。
一般来说,脉络丛乳头状瘤刺激脉络丛,使脑脊液分泌过多,出现占位性交通性脑积水。而其它部位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大多造成脑脊液循环梗阻,出现占位性梗阻性脑积水。
(五)出血性脑积水
出血性脑积水是指颅内出血造成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而形成的脑积水。多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①新生儿早发性(产后1周内)及晚发性(满月前后)维生素k缺乏而造成的颅内出血;②早产、产伤、产后窒息等造成颅内出血、渗血;③脑血管畸形(血管瘤)破裂出血;④中风后颅内出血;⑤外伤后颅内出血等。
三、依据脑积水的发展速度分类
依据脑积水发展速度,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脑积水、慢性脑积水、正常颅内压脑积水、静止性脑积水。
(一)急性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发病快,一般而言,最快者可在数小时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的可出现短暂或持久视力障碍。急性发作期,颅内的代偿能力差,较易出现意识障碍,若不及时抢救可发生脑疝而死亡。
(二)慢性脑积水
脑积水发生的速度较缓慢,因颅内尚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同时因骨缝分离、脑组织的退缩和脑室系统的扩大,使颅内容纳更多未被吸收的脑脊液。随着脑室的进行性扩张,使脑室周围的皮层脊髓束的传导纤维牵拉受损,出现步态和运动功能障碍。
(三)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一个临床病理综合征,属于慢性脑积水的一种状态,虽然多数系交通性脑积水,但也包括一些不全梗阻性脑积水,如中脑导水管粘连、狭窄与后颅窝粘连等。其特点是脑脊液压力已恢复至正常的范围,但脑室和脑实质之间继续存在着轻度的压力梯度(压力差),这种压力梯度可使脑室继续扩大并导致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损害。正常压力脑积水实际上是一种间歇性高颅压性脑积水。颅内压在病程中时有波动,或加重,或缓解。
儿童也可发生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致脑室进行性扩大,脑白质逐渐受损,但一般无颅高压征象,本病后期则呈代偿性脑积水,脑室停止扩大。
(四) 静止性脑积水
是脑积水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动静止的一种状态。主要特点是脑脊液的分泌与吸收趋于平衡,脑室和
脑实质之间的压力梯度已消失,脑室的容积保持稳定或缩小,未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
四、依据年龄分类依据年龄特点,临床上常将脑积水分为婴幼儿脑积水、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3岁以内发生的脑积水为婴幼儿脑积水,3岁以后发生的脑积水,可归属为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
脑积水好发于婴幼儿
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生成增多或循环吸收障碍而致脑脊液过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脑脊液所占空间扩大,继而引起颅压增高、脑室扩大的一种综合症。在临床上,脑积水好发于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专家提醒,要加强产前宣教,提倡优生优育,及早诊断及早终止妊娠。
脑积水为什么好发于婴幼儿呢?脑积水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数见于六个月以内。由于这种患儿的骨缝尚未结合,头颅容易扩大,所以随着颅内脑脊液的增多,头颅增长的速度很快,同时骨缝开裂,前囟扩大而饱满,头皮静脉扩张,颅骨叩诊可有破罐声。引起脑积水的原因有三:(1)脑脊液分泌过多;(2)脑脊液被吸收太慢;(3)脑脊液运行不畅。前两种情况少见,绝大多数是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先天畸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结核性脑膜炎等炎症后的纤维增生,外伤颅内出血吸收不良,或因肿瘤等,都可阻碍脑脊液的循环,使之不能正常地从分泌处流到吸收处,停聚颅内,故液体越积越多。
专家提醒,预防婴幼儿脑积水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要加强产前早期诊断及早终止妊娠。脑积水儿的产前早期诊断是预防脑积水儿出生的重要途径。由于明显的脑积水,在孕12-18周即可通过b超查出,所以要加强b超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早终止妊娠,预防脑积水儿的出生,降低先天性脑积水的出生率。
其次,要加强宣传优生知识,减少胎次。据有关资料表明,胎儿患脑积水的危险度可因孕妇产次增加而升高。两胎以上者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宣传优生知识,减少胎次,是防止脑积水儿的途径之一。
第三,提倡适当年龄生育。有关研究资料显示,脑积水畸胎的发生率有随孕妇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一般25—29岁组发生率最低,但差异无显著性,30岁以后发生率就有递增趋势。因此,提倡适当年龄生育,对预防脑积水儿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第四,加强优生教育。据有关统计资料提示,脑积水儿的发生与孕妇文化程度有关,孕妇文化程度越低发生率越高,文盲与半文盲者后代的患病率最高。所以要提高人口的健康素质,首先应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以增强群众对优生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
综上所述,脑积水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要加强诊断,预防脑积水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产前宣教,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