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胰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B超检查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及在普查中的筛选方法。检查时应注意胰头的大小。如超声测量胰头部厚度大于30mm(绝大多数男性胰头超声值小于30mm,女性小于28mm),胰体厚度大于25mm者(正常男性小于22mm,女性小于20mm),应进一步追踪检查。可见低回声实性占位。胰体外形不规则,能发现2cm以上的肿瘤,还能发现胰管扩张、胆管(肝内或/和肝外)扩张、胆囊肿大以及肝内转移灶等。对3cm左右的胰癌阳性率可达80%。2.纤维胃镜的超声检查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查不受气体干扰,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率,可清晰地显示胰腺结构,发现早期病变。3.CT检查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若能增强扫描,或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得更加清楚,在增强的胰实质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不规则的病灶,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98%。4.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的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5.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除显示主胰管狭窄,充盈缺损和闭塞外,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胰管狭窄的形态改变。可检查出肿瘤小于2cm的胰管病变,是诊断小胰癌的有效方法。6.选择性血管造影(SAG)SAG是一种损伤检查,但在肿瘤1cm时即可做出诊断。能显示胰腺周围动脉的形态,对判断肿瘤有无血管侵犯重要意义。如动脉不规则狭窄、闭塞,并可根据异常的血管区域推测肿瘤的大小。还可根据SAG所见判断肿瘤手术的可能性和选择手术方式。判断手术能否切除很重要的就是有封锁动脉浸润。在平常影像学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时选用,准确率高于90%。7.子母胰管镜检查是最近研制和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其子镜(胰管镜)直径仅为1mm,不必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是由母镜(纤维十二指肠镜)插入胰管内,直接观察管内情况。胰腺癌时粘膜隆超、发红、狭窄、闭塞等。但该镜目前尚存在管径太细易折损,前端不能改变方向,不能取活检。但经过若干年后有可能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手段。
肿瘤的筛查要趁早
肺癌筛查:
首先要做一个气管镜,取病理。再做一个胸片检查,如果片中有病理改变,如有片状的阴影或者大片状的阴影,就要高度怀疑患有肺癌的可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肿瘤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胃癌筛查:
胃癌早期表现为食欲差、上腹部感觉不舒服,尤其夜间腹部有隐约作痛的感觉,有时吐酸水,出现反酸、嗳气、打嗝等,还会出现黑便,身体明显消瘦。
早期发现这些问题,首先要做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或做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筛查,都可以诊断胃癌。
胰腺癌筛查:
如果经常感到左上腹疼痛,或者系腰带的地方不舒服、难受,往往提示胰腺可能有问题了。胰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要查胰淀粉酶,再查胰腺免疫功能。另外,对肝功、肾功包括血脂等都要做综合性检查。通过十二指肠做胰导管造影,可以判断是癌症还是炎症。做腹部彩超、CT、核磁,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患有胰腺癌。
前列腺癌筛查:
前列腺癌的早期表现为腹部不适、有下坠感;有时腹部不适向大腿内测或睾丸辐射性地疼痛;排尿不通畅、尿等待等。目前筛查前列腺癌的最佳手段是做B超,如果前列腺有腺瘤、囊肿和节结,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40岁以上的男性一年要做两次检查,做B超或CT。还可以做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筛查,必要时做前列腺穿刺送病理检验,可以确诊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如何做胰腺癌筛查
胰腺癌筛查一般可以通过腹部的B超检查, 这是最主要的筛查手段。
还有就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主要是癌胚抗原CEA;还有就是CA19-9,CA19-9是对胰腺癌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比较高的一项肿瘤标志物。
所以在体检的时候,我们可以抽血查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如果是有CA19-9或者是CEA明显升高的时候,就要做胰腺的进一步的相关检查,B超或者是胰腺的CT等等,来发现胰腺是不是有肿瘤。
胰腺癌需要做哪些诊断检查
【诊断检查】
一、体征
病初常无阳性体征发现。典型胰腺癌可见消瘦,上腹压痛与黄疸。在有肝外胆汁淤积性黄胆者可扪到囊状、无压痛、表面江滑并可推移的肿大胆囊,称Courvoisier征,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证据。半数以上患者同时有肝肿大。癌肿腹膜转移可致血性腹水,癌肿压迫门静脉或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时有漏出性腹水。有时在中上腹可触及肿块,可能是腹膜转移包块或肿大的肝脏,晚期胰体尾癌可于左上腹深部触及坚硬的结节状癌块。
二、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1.血、尿和粪便有常规检查
可发现贫血、糖尿、胆红素尿.以及大便潜血或大便中有脂肪滴和不消化的肌肉纤维。血液化验主要检查阻塞性黄疸及肝脏受损情况。
2.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用于胰腺癌诊断和随访的肿瘤标记物有10余种,但对胰腺癌早期诊断价值不大,阳性率较低,而且特异性不强,因此有作者认为主要用于判断胰腺癌切除后是否有残余病灶以及复发的监测。
(1)CAl9-9、CA242、CA50、CAl25
若采用平行试验联合检测法,即4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临界值即为阳性,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90.2%)和阴性检测值(88.9%),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下降;相反,如采用系列试验,即4项指标全部≥临界值才算阳性,则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93.5%)和阳性预测值(83.3%),但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降低。因此,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再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胰腺癌的发现率,减少漏诊率。
有研究表明CAl9-9的水平与癌肿的大小呈正相关,并与癌肿分期有相关性,同时随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而呈进行性上升。因此,一般而言低水平者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较大。肿瘤切除后CAl9-9明显下降至正常的预后较好。
但是在肝、胆、胰良性疾病如肝硬化腹水、胆汁瘀积、胰腺炎患者中.CAl9-9、CA50水平也可升高,而CA242水平却很少或仅轻度升高。
(2)CA494
血清临界值为40kU/L,其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94%,优于CAl9-9,有助于区别胰腺瘤和慢性胰腺炎。用于检测CA494的抗体对I、Ⅱ级胰腺导管癌有高亲和力。
(3)CAMl7.1
一种IgM抗体,对胰液中的黏蛋白有很高的特异性.在胰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血清临界值为39U/L,其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91%,特别在无黄疸的胰腺癌患者中可分别高达89%和94%。因此是一种较有希望的肿瘤标志物。
(4)CEA(癌胚抗原)
CEA是从结肠腺癌中提取的肿瘤相关抗原,为一种肿瘤胚胎性抗原,也是一种糖蛋白。CE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
(5)胰胚胎抗原
有胰癌相关抗原(PCAA)、胰腺特异性抗原(PSA)、胰瘤胚胎抗原(POA)等对胰腺癌的诊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在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假阳性,有待临床继续研究。
3.葡萄糖耐量试验
30%以上患者,空腹或餐后血糖升高,葡萄糖耐量试验50%以上患者有异常曲线。
4.x线钡餐造影
可间接反映癌肿位置、大小及胃肠受压情况。胰头癌可见十二指肠曲扩大或十二指降段内侧呈反“弓”形等征象。
5.B型超声波检查
B超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为63%~93%,其主要的超声显像是:①胰腺局限性增大,轮廓不规则,回声强弱不均;②结节状回声暗区;⑧胰管阻塞所致的液性暗区;④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增粗;⑤胰管扩张。
6.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癌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有以下改变:小规则狭窄或梗阻,主要表现为主胰管或胆总管的截然中断,断端变钝或呈鼠尾状、杯口状等;狭窄段周围及其远端造影剂有时可呈斑点分布。它的实际确诊率为92%,较B超和CT为高,其主要缺点是检查时较痛苦,且有一定的并发症。
7.经皮肝旁胆管造影
ERCP插管失败或胆总管下段梗阻不能插入导管时可以通过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显示胆管系统。胰头癌累及胆总管,引起后者梗阻、扩张或阻塞,可见梗阻处呈偏心性压迫性狭窄,有时也可有不规则狭窄。
8.选择性腹腔血管造影
在胰腺癌时可见部分血管的突然中断、移位、弯曲、受压或见无血管区等。胰腺癌血管造影的典型表现为胰腺内和胰外动脉的局限性狭窄,边缘不规则,呈扭曲或锯齿状,常见于肝动脉或脾动脉等胰外大动脉及胰内小动脉。
9.CT检查
CT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可达75%-85%。诊断胰腺癌依据主要为胰腺局部增大、变形,亦可见胰腺弥漫性变形和增大,可见到胰管扩张。
10.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
可通过B超、CT、ERCP定位和引导下,也可在剖腹探查中用细针穿刺做细胞学或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率最高,无假阳性。
三、诊断
胰腺癌早期病人无特异的症状,首发症状极易与胃肠、肝胆疾病相混淆。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报告的360例胰腺癌中,首发症状为:腹痛60.8%,上腹不适28.6%,黄疸21.1%,食欲不振23.6%;住院时病人的主要症状为腹痛86.9%,食欲不振83.9%,上腹胀不适73.3%,消瘦70%,黄疸64.7%。由于胰腺位置深和对胰腺癌早期多样化症状认识不足,或者因为医生对病史收集不全、检查不详细、分析片面,早期常常被漏诊或误诊,胰头癌多在出现黄疸,而胰体尾部癌在腹部出现包块或腰背部疼痛时才被确诊,使多数病人失去了手术或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基于对胰腺病人首发症状的调查,我们认为: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腹泻,腰背痛,反复发作的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作实验检查,如血(尿)淀粉酶、弹力蛋白酶Ⅰ和磷脂酶A2等。对可疑的病人行胰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其中阳性率较高的有CA19-9.Span-1等。但肿瘤标志物对小胰癌诊断阳性率不高,以及有特异性不强和假阳性率高的不足。目前,多主张采用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提高其阳性率和诊断的可靠性。
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检查方法如B超、CT、ERCP、PTC、MRI以及EUS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的认识不断提高,使胰腺癌的确诊时间明显提前。令人可喜的是,已发现了一些较早或小的胰腺癌。
怎样检查胰腺癌
目前,对于胰腺癌病情的发展,比较常见的检查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方面。那么,诊断胰腺癌的方法有哪些呢?具体的介绍如下:
首先、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目的是检查有无肉眼可见的黄疸、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检查有关的一些症状,如肝大、胆囊肿大、上腹部肿块等。
其次、影像学检查
1B超
是疑为胰腺癌病人首选的检查方法,诊断胰腺癌的方法有哪些呢?本法可以早期发现胆道系统扩张,也可发现胰管扩张,对肿瘤直径在1cm以上者有可能发现,发现直径2cm的肿瘤可能性更大。本法的好处不仅安全无创、方便,而且可以反复多次追随检查。对于高危年龄组病人,有上腹不适、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和食欲减退者,即可用本法作筛选,发现可疑而不能肯定时,可进一步做CT检查。
2CT
诊断胰腺癌的方法有哪些呢?对疑为胰腺癌病人也可选用CT作为首选诊断工具,其诊断准确性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可达80%以上,所接受的X线剂量很小,是安全的方法。可以发现胰胆道扩张和直径在1cm以上的胰腺任何部位的肿瘤,且可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以及观察有无腹膜后癌肿浸润,有助于术前判断肿瘤可否切除,由于它有这些优点,虽检查费用较贵,仍为医师们所乐于采用。
对于诊断胰腺癌的方法有哪些呢?最后是实验室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胰头癌病例因胆道下端梗阻,血清胆红素可显著增高,主要为直接胆红素含量增高,其它如血清淀粉酶升高,空腹血糖升高等,但均无特异性。
最后,诊断胰腺癌的方法有哪些呢?特殊实验室检查: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努力寻找胰腺癌特异性抗原物质,如癌胚抗原CEA、胰胚抗原POA、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CA19-9、胰腺癌特异抗原PaA和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T等,其中以CA19-9阳性率较高。目前临床上所用的各种抗原对胰腺癌虽有一定阳性率,但都不具有特异性,仅能供临床参考。
介入治疗胰腺癌
对胰腺癌患者对其病情选择手术治疗的话,难度是比较大的,然而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而且正在不断的被肿瘤患者所接受。
各个时期的胰腺癌患者都适用介入治疗,如果手术切除治疗有困难,或者是随着病变比较多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或者是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或者是接受其他的治疗方法或者是术后的复发的患者,都是可以考虑介入的治疗的,其中,中晚期胰腺癌的患者,出现梗阻性的黄疸,肝转移等,剧烈的腰背部的疼痛患者也是可以考虑的。
胰腺癌的介入治疗和以往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大不相同。由于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且早期不易发现,所以治疗的是时候要慎重选择治疗方法。其中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希望有关胰腺癌介入治疗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胰腺癌的高发人群
年龄大于 40 岁,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 60 岁以上,缺少宗族史,无肥壮,很快构成胰岛素抵抗者。 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患有宗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者、具有胰腺癌宗族史者、缓慢胰腺炎患者。
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 20 年以上的人群。
胰腺癌的高危要素有吸烟、酗酒,以及长时间触摸有害化学物质等。
如果能够对胰腺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那么会极大程度的减轻这种病魔对于人们健康的危害。尤其是有胰腺癌早期症状,以及处于高发人群中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胰腺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血常规、腹部B超、CT、MRI病理细胞学诊断 出现顽固性上腹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间明显,仰卧时加重,而蜷曲或前倾坐位可使疼痛减轻等,则高度提示胰腺癌,需进一步做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B 超、CT、MRI、ERCP、PTCD、血管造影、腹腔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癌基因分析等,对胰腺癌确定诊断和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有相当大的帮助。一般情况下B超、CA19-9、CEA可作为筛选性检查,一旦怀疑胰腺癌,CT检查是必要的。病人有黄疸而且比较严重,经CT检查后不能确定诊断时,可选择 ERCP和PTCD检查。如置管引流成功,对严重黄疸患者可延迟手术1~2周。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 CT。对已确诊为胰腺癌但又无法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时,选择血管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是有临床意义的。对不能手术切除,也没有姑息手术指征的胰腺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拟行化疗和放疗时,行细针穿刺获取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对有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一般不行此检查。因为细针穿刺有可能导致癌细胞在腹腔内的播散。
胰腺癌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1)B超和CT检查最有用,可查出2~3厘米大小的肿瘤。
(2)磁共振胆胰管显像(MRCP)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3)上消化道钡透可发现胰头癌所致十二指肠变形,往往提示肿瘤已处于晚期。
(4)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可使胰头癌的早期诊断正确率大大提高。
(5)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将导管插入胰管或胆管内,注入造影剂后摄片。还可在胆管放置一内支架管,用于术前减黄,因为当血胆红素很高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高。
(6)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主要用于诊断阻塞性黄疸的病因和阻塞部位。还可通过穿刺针置人一导管于胆管内引流胆汁(PTCD),用于术前减黄。PTC的并发症有针道出血、胆汁漏和败血症。若同时行置管引流则并发症的发生率将增加。
(7)超声或CT引导细针穿刺细胞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且无并发症。
如何检查胰腺癌
1、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是胰腺癌普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超声的局限性是视野小,容易受胃、肠道内气体以及体型的影响。同时还应强调,超声受检查医生的水平、经验、观念以及所用设备的影响较大,有一定的主观性,必要时要结合增强CT、磁共振(MRI)以及化验检查等综合考虑。这是有效的胰腺癌的检查方法。
2、CT:CT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这种胰腺癌的检查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平扫可大致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也不利于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增强扫描则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CT能够较准确地判断有无肝转移及肿大淋巴结。
通过以上对胰腺癌的检查方法的介绍,你是否对胰腺癌的检查方法有所了解了呢?希望患者们都能保持一个好心态,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要对自己有信心,勇于与病魔作斗争。
胰腺癌发病率不高,但是恶性程度非常高,一般确诊多为晚期,生存期在6个月到1年左右,生存期短的患者甚至在确诊后预期时间不到3个月。
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放化疗均不太敏感。部分早中期病人施行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晚期多为一些针对黄疸等情况的对症处理。近年来,在胰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人参皂苷RH2能有效改善胰腺癌患者的腹胀、消瘦、疼痛、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并且应用患者突破医生预期生存期良好生存的越来越多。人参皂苷Rh2可以通过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和修复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损伤四大机制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并有效防止癌症复发转移。
胰腺癌的检查
出现顽固性上腹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间明显,仰卧时加重,而蜷曲或前倾坐位可使疼痛减轻等,则高度提示胰腺癌,需进一步做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B超、CT、MRI、ERCP、PTCD、血管造影、腹腔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癌基因分析等,对胰腺癌确定诊断和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有相当大的帮助。一般情况下B超、CA19-9、CEA可作为筛选性检查,一旦怀疑胰腺癌,CT检查是必要的。病人有黄疸而且比较严重,经CT检查后不能确定诊断时,可选择ERCP和PTCD检查。如置管引流成功,对严重黄疸患者可延迟手术1~2周。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CT。对已确诊为胰腺癌但又无法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时,选择血管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是有临床意义的。
对不能手术切除,也没有姑息手术指征的胰腺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拟行化疗和放疗时,行细针穿刺获取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对有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一般不行此检查。因为细针穿刺有可能导致癌细胞在腹腔内的播散。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是什么
如今胰腺癌的患者有很多,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胰腺癌的危害性也是大家不能忽视的。要治疗胰腺癌疾病,首先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因为胰腺癌的症状并不是特别明显,患者的发病部位也不固定。
1B超检查: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及在普查中的筛选方法。可显示胰体外形不规则,能发现2cm以上的肿瘤,还能发现胰管扩张、胆管肝内或/和肝外扩张、胆囊肿大以及肝内转移灶等。对3cm左右的胰癌阳性率可达80%。
2纤维胃镜的超声检查: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壁对胰腺做全面检查。此项检查不受气体干扰,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率,可清晰地显示胰腺结构发现早期病变.
3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若能增强扫描可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得更加清楚,在增强的胰实质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不规则的病灶借此检查。可以进行胰腺癌临床分期,以利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98%。
4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的范围,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l优于CT扫描,磁共振成像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胰腺癌患者一定要做出正确的诊断,才能够及早的发现疾病,如今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化疗、放疗、中医等治疗方法效果都是不错的,患者还应该树立信心,乐观积极的面对胰腺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