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病因到底有什么
多发性肌炎病因到底有什么
1、肿瘤:恶性肿瘤能导致免疫失调。肿瘤性免疫复合物与(或)抗肌肉反应等都会引发肌炎。
2、药物:导致PM和DM的药物等。在药物停用后肌炎常常得以好转。
3、病毒:和肌炎可能有联系的病毒有小核糖核酸病毒(包含柯萨奇、ECHO、脊髓灰质炎等肠道病毒),流感病毒,逆转录病毒(包含HIV、HTCLV-1)等。有关专家指出:这些病毒的感染自身会导致肌炎,但是这种肌炎是自限的和慢性肌炎并不一样。
4、遗传基础:在西方资料调查中认为HLA-B8、DR3、DRW52和PM一样,就是它们在PM病人中的频率比对比人群高。HLA-DR1就和包涵体肌炎有联系。有关专家解析:在白人,HLADR3的肌炎病人的抗JO-1抗体阳性率较非DR3者为高,有DRW52者亦然。说明抗JO-1抗体的阳性率是和HLA相关的。故患者的肌炎的易感性可能是以HLA为基础的,易感者在某些病毒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察觉肌炎病变。
5、其他:这种病的确切原因还不够清楚,可能和感染、机体免疫异常、血管病变、遗传因素等有联系。肌肉活检标本发觉有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与炎性细胞浸润;血中免疫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J0—1等自身抗体阳性等都表明该病的发病和免疫异常有联系。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多种感染可能和这种病发病有联系,主要是病毒感染可带来机体内免疫凋节反应的紊乱,产生皮肤、肌肉还有内脏病变。
风湿病是怎么分类的
(1)类风湿关节炎。
(2)幼年型关节炎:a、系统性起病;b、多关节起病;c、少关节起病。
(3)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系统性、药物性。
(4)硬皮病:a、局部型、线状、斑状;b、系统性硬化症:弥漫型硬皮病、crest综合症、化学物(或药物)所致。
风湿病因中的弥漫性结缔组织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这些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
(1)弥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2)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恶性肿瘤相关、儿童期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血管病相关。
(3)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型的血管病变: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超敏性血管炎。
多发性肌炎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1、长期“不明原因”的多发性肌炎发烧:主要原因有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三大类。
(1)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与播散性结核;伤寒与副伤寒;败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脓肿;胆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腹腔内脓肿等。
(2)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肺癌、肾癌、结肠癌等。对于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不能忽略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尤其是合并近段时间消瘦史的时候。
(3)结缔组织病:成人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变应性亚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
(4)其他:肉芽肿性肝炎、药物热、假热、体腔积血等,及一些内分泌性疾病,如甲亢。
2、超高热:是指发热超过41°C以上,主要见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如:中暑或日射病;脑部疾病、输血、输血污染引起严重热原反应与败血症;麻醉药引起的恶性高热;临终前超高热等。
3、反复发热:几乎所有引起感染的疾病都可引起多发性肌炎发烧,主要传染病(疟疾、回归热、黑热病、布氏杆菌病、伤寒复发等)、细菌性感染(间歇性胆管热、泌尿道感染、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肿瘤(淋巴瘤引起反复发热与周期热)等。
多发性肌炎的症状表现
1、肌肉病变
表现为对称性的上下肢近端肌肉逐渐加重的肌无力。下肢骨盆带肌肉受累时,病人常常上楼困难,需扶梯而行,下蹲后站立或从坐位到立位时,需借助双臂的力量协助,步态缓慢,摇摆不稳,甚至呈鸭步等。上肢肩胛带肌肉受累,则出现举臂、穿衣和梳头困难。颈肌受累,病人平卧时头部不能抬离枕头或从平卧位自行坐起,严重者不能翻身,坐立时头不能竖直。当咽喉肌和食管肌受累时,出现声哑、鼻音、发音含糊和吞咽困难。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呼吸急促、表浅和无力。但面部和眼部肌肉几乎从不受累,这是与重症肌无力不同之处。
2、皮肤病变
皮肤病变可出现在肌肉病变之前或之后,或与肌肉病变同时出现。皮肌炎的皮疹包括:
①向阳性皮疹:出现在双侧的上眼睑,往往伴有水肿。病变可延及眼眶周围,甚至累及整个颜面。呈淡紫色或暗紫红色,是多发性肌炎特征性皮疹。②“高雪”斑丘疹:在掌指关节和近指关节处皮肤有红紫色的魔丘疹,顶面扁平,伴少许脱屑,久后皮肤萎缩,色素减退,是皮肌炎另一特征性皮疹。③皮肤异色病:在肩背部、颈前部、前胸V形区有弥漫性暗紫红色斑疹,皮肤可呈片状萎缩,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形成的斑点。④技工手:在手指伸侧或两边交替出现暗黑色或污后样皮疹,似长期进行油污操作的手。⑤其他:有指缘皮肤充血、脱屑、粗糙、甲床增厚、甲周红斑及瘢痕等。
3、关节病变
多发性肌炎症状有哪些?40%一60%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病人可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伴有晨僵。受累的关节有手指、腕、膝、踝、肩。偶有关节畸形出现;由于肌肉痉挛造成,X线并不出现骨关节的破坏。
4、肺部病变
①肺间质病变:病人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肺部少许罗音及X线检查有肺间质病变。②吸人性肺炎:由于呼吸肌麻痹和咽部肌肉无力而引起。③胸膜炎:常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其他肺部病变包括继发感染、肺不张及肺气肿等。
5、心脏病变
半数病人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及呼吸困难等。可有心律失常、传导障碍、二尖瓣脱垂、心脏病和心包积液等。
6、消化道病变
可出现吞咽困难、食管反流及经鼻反流等,在重症病人更多见。少数病人可出现胃肠道溃疡和出血。另外可出现腹泻、便秘及肠吸收不良等。
小儿心肌炎的病因
常见病因(45%):
心肌炎常见病因,有感染、风湿、免疫、中毒等,小儿心肌炎中多见于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
其他病因(35%):
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序列,提高了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曾报道疑为病毒性心肌炎58例,患儿年龄2天~13岁,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人类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8%,其中4例进行斑点杂交,确定为柯萨奇B3病毒,以往由于病因诊断不明,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或间质性心肌炎,其中部分病例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
多发性神经炎病因
化学因素(15%):
1、药物:呋喃类药物,异烟肼,苯妥英钠,磺胺类,长春新碱,氯喹,乙胺丁醇,阿糖胞苷等。
2、化学:一氧化碳,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及其衍生物(苯胺,二硝基苯等),甲醇,溴甲烷,正已烷,丙酮,氯仿,氯丙烯,氯丁醇,三氯乙烯,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敌敌畏,1605,1059)等。
3、重金属:砷,铅,汞,锑,铊等。
感染性疾病(5%):
1、周围神经的直接感染如麻风,带状疱疹。
2、伴发或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等。
3、细菌分泌的毒素对周围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如白喉,破伤风,菌痢等。
其他因素
1、结缔组织疾病:如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遗传:如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Refsum病),进行性肥大性多发性神经炎等。
3、其他原因: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癌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4、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或复发性多发性神经炎。
多发性肌炎吃什么好
适宜食物
山药,土茯苓,冬虫夏草
忌吃食物
牛肉(肥瘦),羊肉(肥瘦),猪肉(肥瘦),芹菜
一、患者不宜吃什么?
忌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以免伤脾化湿。少吃精制糖、白面、腌制食品,牛、羊,猪肉以及饱和脂肪的食物;尽可能不进食海产品(鱼、虾、蟹)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葱、姜、蒜等);少食油腻性食物;勿饱食;不吃或少吃芹菜、黄花菜、香菇等增强光敏感或促进免疫功能的食物。
2、患者适宜多吃什么?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粗粮、脱脂牛奶、鱼及家禽。
临床药膳疗法通常以补益为主,健脾补肾,可作为饮食的药物有山药、薏苡仁、土茯苓、冬虫夏草、当归、枸杞子、阿胶、灵芝、紫河车等。
肌肉萎缩症的常见原因
在生活中,受多方面的影响,人们患上疾病的可能性很大。就如患上肌肉萎缩一样,肌肉萎缩症具体病因及症状有很多,肌肉萎缩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瘫痪等情况。那么,肌肉萎缩症具体病因及症状有哪些?
肌肉萎缩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的介绍:
1、神经源性肌肉萎缩的病因: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2、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病因: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是主要的肌肉萎缩的病因。
3、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肌源性肌肉萎缩的病因了。
4、其他肌肉萎缩的病因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也会是肌源性肌肉萎缩的病因。
多发性神经炎病因
1.中毒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物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
2.营养代谢障碍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3.感染常伴发或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结核、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少数可因病原体直接侵犯周围神经所致,如麻风神经炎等。
4.过敏、变态反应如血清治疗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