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会引发什么疾病
痢疾会引发什么疾病
常见的并发症有:
1.在恢复期或急性期偶可有多发生、渗出性大关节炎,关节红肿,数周内自行消退。
2.孕妇重症患者可致流产或早产。
3.慢性菌痢有溃疡结肠病变者,可并发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及神经官能症。
4.尚可引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Reiter综合征、类白血病反应等。儿童患者可并发中耳炎、口角炎、脱肛。
5.并发败血症者罕见,具有菌痢和败血症的双重表现,但病情较为凶险,病死率高,年龄在1岁以内婴儿更高。
痢疾会反复发作吗 怎么避免痢疾反复发作
要想避免好痢疾反复发作的现象,必须控制好再次受到痢疾杆菌的传染,其避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接触带有痢疾杆菌的人群或生活用品以及避免使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品。
2、避免使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质,甚至避免使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洗脸、漱口。
3、苍蝇也是传播痢疾杆菌的途径之一,尽量避免被苍蝇吸食过的食物。
痢疾会反复发作吗 什么是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
小儿细菌性痢疾会引发什么疾病
急性菌痢患儿如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并发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等)。慢性菌痢发生并发症较多,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最常见的有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表现为干燥性眼病、营养不良性贫血、佝偻病,严重者可出现脚气病及坏血病。后者在我国已很少见到。
肠部溃疡深者可致大量肠出血,腹泻频繁者可致脱肛,用抗生素过久可致肠道菌群紊乱或合并真菌感染。个别严重营养不良患儿肠道溃疡长久不能修复,可发生肠穿孔。
多食海苔会引发疾病
海苔确实在营养的角度上讲比较好,因为其中青少年容易缺乏的碘、铁、锌的含量都比较不错,但是我们从配料表上可以直观的看到盐、酱油这些附加调味品,而这些配料使得海苔的味道很咸,而孩子吃多了这样的食物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的饮食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如果过早的开始吃这样味道比较重的食物,会伴随孩子一生,而我们都知道盐的摄入过多会造成高血压及相关疾病。
而且海产品中的碘含量也非常丰富。发病率日渐升高的甲状腺癌就和碘的摄入量有一定关系。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说,海苔是许多年轻女性非常喜欢的零食,但是这个喜好包含了甲状腺癌的两大诱因:碘和雌激素。
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这样的零食时尽量选择低钠、无盐或者选择做紫菜包饭、紫菜汤来摄取营养减少盐的摄入量,并且要控制零食的量,请勿贪嘴。
痢疾为什么反复发作 痢疾会反复发作吗
会
痢疾属于传染性疾病,如果在治疗期间没有有效的控制好传播途径,是有可能反复发作的。另外,如果对于痢疾杆菌的治疗没有达到彻底杀灭的效果,也是可能反复发作的。
痢疾分型 轻型痢疾
轻型痢疾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
注意:由于轻型痢疾的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痢疾会不会传染 痢疾传染后的症状
一旦被痢疾感染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伴有发热。其余不同的症状具体要根据痢疾的分型而定,其主要分型包括轻型痢疾、普通痢疾、重型痢疾、中毒性痢疾。
痢疾疾病病因
急性细菌性疾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痢疾杆菌分四种类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同,有的加 热至60℃分钟或100℃1分钟死亡,对常用的消毒剂很敏感。但在阴暗、潮湿、冰冻条件下能生存数周,在蔬菜、瓜果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
急性菌痢是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传播等方式经口感染,这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另外,痢疾杆菌也可在动物性食品和一些熟蔬菜、凉粉等植物性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散发;由于水源保护不当,而导 致经口传播。如不注意水源的选择和水的消毒时,更易发生水源传播,引起暴发流行。苍蝇生活于粪便与污染物,蝇体带菌率可达8%~30%。在卫生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可通过苍蝇污染饮食
Graves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1.甲状腺机能减退:这是131碘治疗后较为突出的并发平。据国外一系列的研究,常量组,即每克甲状腺投131 碘3.7MBq(100μCi)治疗后第一年甲减发生率约5%~10%,此后每年增加2%~3%至治后10年以上可达30%~70%。近年来国内随访较长期的资料中,甲减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开展了血清TSH放射免疫测定后,对甲减的诊断灵敏度提高所致。根据我院随访958~1980年间64 例,131碘治疗后期甲减发生率2~5年为25%,6~10年为50%,16~20年为83.5%,总的甲减发生率52.08%。
甲减的可能原因有三种推测:一是131碘治疗剂量过大,破坏甲状腺组织过多。第二种推测可能是电离辐射使细胞核受到了损伤,以致不能分裂再生,时间越长,甲状腺功能越减退。第三种认为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2.致癌问题:临床应用本疗法约30余年来,白血病和甲状腺和甲状腺癌变的发生率与该二种病的自然发生率相比,并不增高。有人分析三种疗法的甲状腺癌发生率,131碘治疗组(22714例)为0.1%、外科手术组(11732例)为0.5%、抗甲状腺药物(1238例)为.3%。另有一组报告131碘治疗60 000例中有18例白血病发生,这个数字并不比一般居民白血病的自然发生率高。国内131碘治疗甲亢迄今已约有5万余例,仅有2例白血病报告,其发生率也并不高于一般居民的自然发病率。且此二例均在131碘治疗后1年左右发生,发病时间均较短,是否与131碘治疗直接有关,也尚有疑问。由于年轻患者对民离辐射敏感,有人报告婴儿和儿童时期颈部接受过X线治疗者,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高,所以为慎重起见,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应选择其他治疗方法为宜。
3.遗传效应:甲亢病人经131碘治疗后其生育力不受影响,生育的后代先天性畸形、死胎及早产儿的发生率未见增加,不育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居民无显著差别。国内外的资料表明,许多131碘治疗过的病人均生育了健康的子女,甚至有些女性患者原来因甲亢存在在内分泌失调而不育者经治疗后反而生育了子女。当然也有人观察到131碘治疗后染色体有变异,但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因而131碘治疗后引起染色体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意义仍有待深入探讨。尽管目前认为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131碘治疗增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危险性是很小的,但考虑到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遗传效应也需要长期随访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为了保障下一代及隔代子女的健康,将妊娠期列为131碘治疗的禁忌证是合理的。
4.突眼症加重:仅见于小部分病人。大多数患者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