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几个月会抬头
婴儿几个月会抬头
每个宝宝都遵循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身体运动发育规律。其中,抬头是宝宝最早学会的动作。通常,宝宝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但1个月内的婴儿俯卧还不能自己主动抬起头,只能本能地挣扎,使面部转向一侧,到两个月时能稍稍抬起头和前胸部,3个月时头能抬得很稳。
当然,也有少数宝宝由于体质和发育的原因,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抬头。通常宝宝抬头的动作会从最初抬起头与床面成45度开始到3个月时能稳定地抬起90度。这个过程中,宝宝的运动发育是连续性的,颈部肌肉和双臂的力量都在增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爸爸妈妈对宝宝进行抬头训练。
婴儿几个月长牙
宝宝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根据宝宝不同体质,有的宝宝在4、5个月的时候已经开始长牙,有的宝宝要在1岁左右才开始长牙,妈妈不用担心,宝宝在一周岁长牙也是正常的。
宝宝长牙时,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长牙,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
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宝宝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
因此当宝宝长牙开始时,妈妈要将宝宝的牙齿护理好,这样才会让宝宝牙齿更健康。
婴幼儿动作发育有何规律
小儿的动作发育有一定的规律,由上到下:
2个月俯卧时能抬头;
3个月仰卧位能变侧卧位;
4个月扶着髋部能坐;
5个月扶腋下能站立;
6个月能翻身;
7个月会爬;
8个月会独坐;
9个月能扶站;
10~11个月能自己扶着站;
12个月以后会走等。
如小儿先会抬头,扶坐,后会翻身、爬、站及走、跑。由不协调到协调,新生儿运动无规律而且不协调,
3个月时只会用手模东西,
4~5个月会推玩具,
5个月后眼与手动作开始趋于协调。
由粗糙到精细:
5个月时用手掌一把抓住物体,
9~10个月时则可用拇指与食指捏取细小物体,
15个月会搭摆积木。
中医学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早就有记述,如唐“孙思邀《干金方》中就有:“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和人;百日任脉成,能自反复:百八十日尻骨成,一百七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骸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民间谚语把婴儿的运动发育归纳为: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中国古代中医记载的发育标准与上述小儿的生长发育是相符的。
婴儿几个月长牙
大部分婴儿是在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长牙齿的,但这个时间并不是绝对的。由于宝宝的体质不同,有的宝宝在四五个月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了。同样,长牙比较晚的宝宝可能要到1周岁时才长牙齿。宝宝长牙齿是早是晚都是很正常的,家长不必过多担心,只要宝宝身体不出现其他问题即可。
另外,一些宝宝在1周岁以内,如果全身或局部出现过紊乱疾病,宝宝的乳牙釉质可能会发育不良,甚至产生牙齿上的缺陷,比如患龋齿等。因此,在婴儿长牙的阶段,家长要尤为注意宝宝牙齿的爱护,避免宝宝出现长牙的异常症状出现。
婴幼儿动作发育有何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育有何规律?
小儿的动作发育有一定的规律,由上到下:
2个月俯卧时能抬头;
3个月仰卧位能变侧卧位;
4个月扶着髋部能坐;
5个月扶腋下能站立;
6个月能翻身;
7个月会爬;
8个月会独坐;
9个月能扶站;
10~11个月能自己扶着站;
12个月以后会走等。
如小儿先会抬头,扶坐,后会翻身、爬、站及走、跑。由不协调到协调,新生儿运动无规律而且不协调,
3个月时只会用手模东西,
4~5个月会推玩具,
5个月后眼与手动作开始趋于协调。
由粗糙到精细:
5个月时用手掌一把抓住物体,
9~10个月时则可用拇指与食指捏取细小物体,
15个月会搭摆积木。
中医学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早就有记述,如唐“孙思邀《干金方》中就有:“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和人;百日任脉成,能自反复:百八十日尻骨成,一百七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骸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民间谚语把婴儿的运动发育归纳为: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中国古代中医记载的发育标准与上述小儿的生长发育是相符的。
新生儿需要枕头吗
婴儿(3-12个月)
当宝宝长到3~4个月会抬头时,颈部脊柱开始向前弯曲,这时睡觉时可枕1cm高的枕头。
长到7~8个月开始学坐时,婴儿胸部脊柱开始向后弯曲,肩也发育增宽,这时孩子睡觉时应枕3cm高左右的枕头。
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睡眠和身体正常发育,常枕高枕头容易形成驼背,还会影响呼吸通畅和颈部的血液循环,影响睡眠的质量和白天的精神状态。
幼儿(1-3周岁)
对于一到三周岁的宝宝来会所,他们枕头的高度为六到九里面比较好,这个时候的宝宝的脊椎以及基本成型了。
脑瘫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吗
其实,小儿脑瘫如果在早期得到确诊,通过科学的康复治疗,这些患儿儿将来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做到早期识别脑瘫儿。早期僵硬和松软症状可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其他一些症状,可能需要几个月后才显现。当年轻父母怀疑自己的孩子患脑瘫时,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检查。
下面的症状如果经常发生则要引起注意。
1、突然僵硬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感到困难。
2、松软婴儿的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将他悬空抱时,他的四肢下垂。婴儿很少活动。
3、发育迟缓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却迟于同龄孩子,可能用身体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儿常用一只手而不用双手。
4、进食差吸食和吞咽差,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闭嘴困难。
5、异常行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抬头。
婴儿8种异常行为需看紧急就医
婴儿8种异常行为需看医生
俗话说“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意思是小婴儿2个月时会抬头,4个月时会翻身,6个月会坐,7个月会来回滚,8个月会爬,一岁会走。尽管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不一样,但绝大多数的孩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是符合这条经典的育儿口诀的。可是,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孩子的生长发育似乎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孩子,比如孩子已经4个月了还不会抬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治医师赵喆提醒家长,务必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发展,最好是定期做保健,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婴儿8种异常行为需要看医生
婴儿出生之后的一年时间里,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惊人的,无论是身高体重的快速增加,还是大运动发育的快速发展,或是精细动作的不断变化等,都会让爸爸妈妈觉得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对于细心的妈妈来说,宝宝的生长发育口诀恐怕是滚瓜烂熟,并时刻检测孩子的生长发育,稍有一点跟不上就揪心不已,这类妈妈需要认清究竟哪一种异常才需要引起关注。而粗心的妈妈要是看见这篇文章可千万得开始注意孩子的生长发育了。
那么,宝宝出现什么情况才算是行为发育异常呢?赵喆指出以下8种情况可能预示着宝宝神经行为异常:
(1)3个月以内整天昏昏欲睡,不容易唤醒;吸吮能力差;哭声异常,表现为哭声无力或发直,有时为尖叫。
(2)3个月以后俯卧不能抬头,双手总是握拳状。
(3)3个月后还不会微笑,对周围不关心,不看周围物品或对周围声音无反应。
(4)4-5个月时仍不会将手放入口中,“注视手”的动作持续存在,6个月以后也不消失。
(5)7个月仍不会咀嚼或吞咽困难。
(6)8-9个月仍不能坐稳。
(7)9个月时双手仍会不能在胸前握在一起玩。
(8)9个月后仍对周围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对玩具的兴趣也很短暂,不会玩玩具。
赵喆介绍,婴儿神经心理行为异常可能跟遗传、社会环境和教养、营养、疾病等因素有关,如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科学的筛查来进行诊断。
宝宝行为发育 家长训练少不了
虽说孩子的很多技能是天生的,但如果家长不给予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如就让孩子一整天睡在床上不让孩子出来活动,那么孩子的生长发育恐怕也是会滞后的。赵喆建议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帮助宝宝进行训练,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大运动训练:0-3个月帮助孩子练习抬头;3-6个月练习侧身、扶着宝宝站在怀里跳跃;7-9个月练习独坐、爬行;10个月练习扶栏杆站起、坐下和横走;12-15个月练习独自走路;
精细动作训练:5-6个月让孩子练习伸出手抓面前的玩具;6-9个月练习两手传递玩具,拿2块积木对敲;10-12个月的孩子用手指捏豆子、小娃娃等小物品(注意安全);1-2岁在家长陪同下练习搭积木、把豆子装入瓶中。
婴儿几个月会坐
按婴儿正常发育规律,若宝宝没有缺钙或是发育晚的情况下,六个月至六个半月的婴儿,开始学会独立的坐姿,但是如果倾倒了,就无法自己恢复坐姿,一直要到八至九个月大时才能不须任何扶助,自己也能坐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