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的分级及肌力减退的意义是什么
肌力的分级及肌力减退的意义是什么
肌力的分级及肌力减退的意义是: (1)肌力的分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I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 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IV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2) 肌力减退的意义: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以分为完全瘫痪和不完全瘫痪(轻瘫)。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瘫痪可分别命名为:①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一侧颅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损害或脑卒中。③交叉性偏瘫。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颅神经损害,多见于脑干病变。④截瘫。为双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多见于脊髓外伤,炎症。
老年久病卧床有哪些症状
1.躯体表现
长期卧床可发生各种并发症,使病情恶化,由于长期卧床和制动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失用性综合征或运动不足综合征,老年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难以摆脱。
(1)神经系统:
①感觉改变:长期卧床的老年常伴有感觉异常和痛阈降低,当瘫痪患者累及感觉传入神经纤维时,很快表现出来在损伤水平以下的。
②运动功能减退:长期卧床病人所有运动均低于每天进行日常活动久坐的人,这种情况在弛缓性瘫痪引起的运动受限者更为明显。
③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长期卧床的老年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过度或活动不足,结果很难维持自主活动的平衡状态,因而病人不能适应姿势变更等日常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2)肌肉系统:
①肌力,耐力减退:卧床1周以后,肌力可丧失20%,以后每卧床1周将使剩余肌力减弱20%;在无任何运动神经受损时人的优势侧握力如果是50kg,制动1周以后只有40kg,2周以后为32kg,3周以后则为25kg,依此类推,而肌力恢复的速度则要缓慢得多,按每天以最大肌力参加锻炼计划的人计算,每周只增加原有肌力的10%,耐力丧失是肌力减退的结果,其发生速度与肌力减退一致。
②失用性肌萎缩:肌肉体积缩小是长期卧床最明显的征象之一,也是肌力耐力减退的原因,在弛缓性瘫痪患者中,因下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消失,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丧失了收缩能力,逐渐产生肌肉萎缩,在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的痉挛性瘫痪病人或是夹板固定的病人,肌肉萎缩可以只有正常体积的30%~35%。
③协调不良与肌肉挛缩: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及耐力受限等因素引起动作协调不良,表现在上下肢体严重地影响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人出现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影响运动单位或更高级中枢的病变,但卧床本身也是起一定作用,肌肉萎缩常伴有肌肉挛缩,多见于膝屈肌和伸肌,给站立和行走带来严重的障碍。
肌无力的分级
分为六级!是0-5级!
0级:瘫痪!不能动了!
1级:肌肉可以产生颤动,但是不足以产生肢体的动作!
2级:肢体可以产生水平的动作,但是没有办法克服重力完成动作.
3级:肢体可以克服重力完成动作,但是外加阻力后,不能对抗阻力完成动作.
4级:肢体可以克服重力完成动作,稍能对抗外加阻力,但是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通常,只要下肢有4级以上的肌力,都是可以完成走路动作的(可能要借助工具:如拐棍
低血糖导致意识障碍
例1:患者,男,65岁,因言语混乱、狂躁、左侧下肢活动障碍1h来诊。患者于晨起被发现狂躁,不能辨认家属,左肢活动不利,急来诊。既往有糖尿病史,长期服用优降糖2.5mg,3次/日并控制饮食,未定期监测血糖。查体:血压135/82mmHg;狂躁,欲抬手打人,皮肤潮湿,左侧鼻唇沟变浅,颈无抵抗,左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减弱,左巴氏征(+)。急查头颅CT正常,甘露醇静点1h,症状加重,急查血糖2.6mmol/L,予10%葡萄糖液250ml静点,患者渐清醒,狂躁停止,四肢活动自如。
例2:患者,女,68岁,因昏睡、右侧肢体无力2h来诊。既往有糖尿病史,一直服用优降糖5.0mg,3次/日,并控制饮食。就诊前一天因招待客人进食少,仍服用降糖药,次晨家人发现患者昏睡、呼之不应急送我院。查体:血压150/90mmHg;昏睡,右鼻唇沟变浅,颈无抵抗,心肺未闻及异常,右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减弱,巴氏征(+);左侧肢体未见异常。急查头颅CT正常,予甘露醇静点后,意识不清加重。急查血糖2.0mmol/L,诊断低血糖反应,予50%葡萄糖液40ml静注,继以10%葡萄糖液静点,病人意识渐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
讨论:上述2例提示我们对偏瘫及意识不清病人除首先考虑脑血管病外,都应同时除外低血糖反应,并进行血糖监测。使用优降糖等磺脲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因它不但可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且患者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缺陷可增加靶细胞的敏感性,故用药不当或过量极易发生低血糖。另外,老年人反调节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不足不能及时升高血糖,有肝、肾合并症的患者降糖药物在体内蓄积,也是低血糖易发的因素。再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植物神经病变,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等缺乏,容易产生严重低血糖。这种由低血糖而致的暂时性意识障碍、偏瘫,头颅CT大多正常。其治疗如 及时给予葡萄糖静注或静点,症状、体征可缓解,应注意维持液体静点,并复查血糖,以调整用药,预防低血糖反复发生。低血糖引起的脑损害,如能及时纠正,多能恢复。低血糖出现的症状及其程度和时间相关,如低血糖持续时间长,则患者预后较差。
总之,充分认识老年糖尿病尤其低血糖的特点,非常重要。对于突然意识不清、偏瘫者,除考虑脑血管病外,应详细询问病史,常规查血糖,以免延误诊断,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对糖尿病患者强调系统规范治疗,并做好用药知识教育,定期监测血糖,合理调整饮食及降糖药物。
颈椎病诊疗手册
颈3神经根
由于颈3神经根后根神经节靠近硬膜囊,易受增生肥大的颈3钩突和上关节突压迫,而颈2~3椎间盘突出则不易对神经根形成压迫。疼痛剧烈、表浅,由颈部向耳廓、眼及颞部放射,患侧头部、耳及下颌可有烧灼、麻木感。体检有时可发现颈后、耳周及下颌部感觉障碍。无明显肌力减退。
颈4神经根
常见,以疼痛症状为主,疼痛由颈后向肩胛区及胸前区放射,颈椎后伸可使疼痛加剧。体检时可见上提肩胛力量减弱。
颈5神经根
感觉障碍区位于肩部及上臂外侧,相当于肩章所在部位。主诉多为肩部疼痛、麻木、上肢上举困难,难以完成穿衣、吃饭、梳头等动作。体检时可发现三角肌肌力减退,其他肌肉如冈下肌、冈上肌及部分屈肘肌也可受累,但体检时难以发现。肱二头肌反射也可减弱。
颈6神经根
常见,仅次于颈7神经根受累。疼痛由颈部沿肱二头肌放射至前臂外侧、手背侧(拇指与食指之间)及指尖。早期即可出现肱二头肌肌力减退及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其他肌肉如冈上肌、冈下肌、前锯肌、旋后肌、拇伸肌及桡侧腕伸肌等也可受累。感觉障碍区位于前臂外侧及手背“虎口区”。
颈7神经根
最为常见。患者主诉疼痛由颈部沿肩后、肱三头肌放射至前臂后外侧及中指,肱三头肌肌力在早期即可减弱,但常不被注意,偶尔在用力伸肘时方可察觉。有时胸大肌受累并发生萎缩,其他可能受累的肌肉有旋前肌、腕伸肌、指伸肌及背阔肌等。感觉障碍区位于中指末节。
颈8神经根
感觉障碍主要发生于环指及小指尺侧,患者主诉该区麻木感,但很少超过腕部以下部位。疼痛症状常不明显,体检时可发现手内在肌肌力减退。
脑外伤偏瘫怎么治疗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
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不要局限于临床及药物治疗,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如果患者受伤时间未超过6个月的话,康复疗效会比较理想的。脑外伤引起的偏瘫,总体上康复疗效比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康复效果要好,康复效果应更理想些。
目前全国各地地市级以上的医院很多已经开设了康复医学科,条件好的康复医学科还可以同时对患者的失语症进行康复治疗。
盆底肌疲劳度怎么看
在进行系统的盆底康复治疗前,专家会先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评估,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测量评估是测量盆底肌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动态压力、收缩速度、放松速度、静压力、反射压、平均压的程序。其中Ⅰ、Ⅱ类肌纤维肌力,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动态压力这五项称为五大常规。五大常规检查正常数值:阴道动态压力(大于100cmH20),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5级),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5级),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
在盆底肌肌力的评估中,如果大于或等于5S,则Ⅰ类肌纤维肌力为5级,持续0S肌力为0级,持续1S肌力为1级,持续2S肌力为2级,持续3S肌力为3级,持续4S肌力为4级。肌力4级以下为异常,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肌力越低,疗程越长。
肌纤维疲劳度出现变化要早于肌力下降。在诱因持续存在情况下,首先是盆底肌肉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代表盆底功能出现障碍开始,临床表现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然后出现盆底肌肉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临床表现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加,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轻度脱垂、负压突然增加时尿失禁等等。
对于这些知识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家还是多了解些比较好,不要被知识中一些专业术语所震慑到了。经常接触这些,你就会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根本不影响你的阅读和扩展你的知识。接触更多只会让你认识更多,多了解医学知识对你百利而无害。
骨折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骨折基本愈合,外固定解除后称为恢复期。
1、肌力练习: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练习计划,肌力≤3级者,以助力练习、摆动练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动练习为主。肌力>3级者,以渐进的抗阻练习为主。
2、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可利用器械进行被动运动或徒手行主动运动,以牵伸受累关节内外痉挛与粘连的组织为主,关节各轴位依次进行。
四肢麻木,肌力减退,伴抽搐,该咋办
这是要积极的进行补充治疗,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富钾食品,特别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含钾丰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药、毛豆、苋菜、大葱等蔬菜中含钾也比较丰富,黄豆、绿豆、蚕豆、海带、紫菜、黄鱼、鸡肉、牛奶、玉米面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钾。各种果汁,特别是橙汁,也含有丰富的钾,而且能补充水分和能量
盆底肌疲劳度怎么看
骨骼中有盆骨,一对盆骨可以组成盆腔,男女盆腔角度和大小都不一样,女性通常比男性大,更容易生宝宝。盆骨周围围绕有很多肌肉,盆底肌就是其中之一,肌肉如果受损伤很容易出现疲劳或松弛的症状,那么盆底肌疲劳会怎么样呢?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我们该如何治疗呢?
在进行系统的盆底康复治疗前,专家会先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评估,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测量评估是测量盆底肌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动态压力、收缩速度、放松速度、静压力、反射压、平均压的程序。其中Ⅰ、Ⅱ类肌纤维肌力,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动态压力这五项称为五大常规。五大常规检查正常数值:阴道动态压力(大于100cmH20),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5级),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5级),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
在盆底肌肌力的评估中,如果大于或等于5S,则Ⅰ类肌纤维肌力为5级,持续0S肌力为0级,持续1S肌力为1级,持续2S肌力为2级,持续3S肌力为3级,持续4S肌力为4级。肌力4级以下为异常,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肌力越低,疗程越长。
肌纤维疲劳度出现变化要早于肌力下降。在诱因持续存在情况下,首先是盆底肌肉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代表盆底功能出现障碍开始,临床表现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然后出现盆底肌肉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临床表现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加,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轻度脱垂、负压突然增加时尿失禁等等。
对于这些知识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家还是多了解些比较好,不要被知识中一些专业术语所震慑到了。经常接触这些,你就会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根本不影响你的阅读和扩展你的知识。接触更多只会让你认识更多,多了解医学知识对你百利而无害。
肌肉萎缩症是什么 肌肉萎缩症分级
肌肉萎缩症是一种由复杂多样病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把肌肉的力量情况分级用来判断肌肉萎缩的严重程度。Ⅰ级:完全瘫痪,肢体运动时,可见肌肉轻微萎缩,但肌体不能移动。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引力,能抬离桌面。Ⅳ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肌力正常,行动自如。
肌肉萎缩的表现
1.大腿肌肉萎缩
以股四头肌萎缩为主,股骨头坏死患者及下肢制动者出现大腿肌肉萎缩是普通现象,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都有患肢大腿肌肉萎缩现象,肌肉萎缩的轻重各有不同,大部分废用性的大腿肌肉萎缩都能恢复,少数股骨头坏死病例的大腿肌肉萎缩终身不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距离和生活质量。
2.小腿肌肉萎缩
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3.肩胛带肌肉萎缩
是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常为肌源性萎缩,以四肢的近端及躯干肌明显,常表现为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萎缩和无力。
4.肌源性面部肌肉萎缩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5.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
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肌束颤动常见,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广泛存在,用手拍打,较易诱发。少数肌萎缩肌无力可从下肢的胫前肌和腓骨肌或从颈部的伸肌开始,个别也可从上下肢的近端肌肉开始。
6.肌肉萎缩肌力分级
(1)0级:完全瘫痪,不能做任何自由无能无力。
(2)Ⅰ级:完全瘫痪,肢体运动时,可见肌肉轻微萎缩,但肌体不能移动。
(3)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4)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引力,能抬离桌面。
(5)Ⅳ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6)Ⅴ级:肌力正常,行动自如。
脑出血后遗症的几种危害
1、脑出血后遗症病人需要照顾,重度病人有三分之一需要别人照顾,所以给家属造成很大的负担。
2、偏瘫是脑出血后遗症中最常见的一个表现,主要包括一侧肢体肌力减弱,活动不便或是不能完全自如活动,经常出现同侧肢体感觉障碍如冷热,疼痛等感觉轻微或完全不知,还可能伴有同侧的视力障碍。
3、脑出血后遗症还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恶心、呕吐、注意力分散、耳鸣、眼花、多汗、走路不稳、颈项酸疲乏、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痴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