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脾俞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脾俞的针灸方法

脾俞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脾俞的针灸方法

先找到脾俞穴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然后向穴位处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麻、胀感,进针时不宜过深,以防造成气胸或刺伤肝脏。

针刺脾俞的作用 脾俞常用配伍疗法

1.配胃俞,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公孙,针刺补泻兼施,脾俞,中脘可灸,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治疗脾胃虚寒之呕吐,呃逆,吞酸,胃痛,腹痛等。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补益脾胃,如配中脘,关元俞,天枢,足三里,太白,治疗脾虚泄泻,完谷不化;配中极,天枢,中脘,治疗脾虚邪留肠胃之痰饮;配足三里,四缝,太白,治疗脾虚食积之小儿疳积。

3.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可灸,温补脾肾,如配肾俞,关元,水分,足三里,太溪,治疗脾肾阳虚之水肿,鼓胀;配肾俞,关元,天枢,上巨虚,太溪,治疗脾肾阳虚之泄泻;配胃俞,肾俞,关元,复溜,治疗气虚阳微之噎膈;配肾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治疗脾肾亏虚之劳淋。

4.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补益肺脾,如配肺俞,太白,太渊,治疗脾肺两虚之咳嗽,气喘;配肺俞,气海,足三里,治疗脾肺气虚之小儿遗尿。

5.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益气养血,如配胃俞,足三里,治疗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头之头痛,眩晕;配膈俞,肝俞,关元,三阴交,治疗血枯经闭;配膻中,乳根,足三里,治疗气虚血少之乳汁不足;配大肠俞,胃俞,天枢,足三里,治疗气血不足之便秘。

6.配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中脘可灸,温中化湿,治疗寒湿阻遏之阴黄。

7.配心俞,足三里,三阴交,神门,针刺补法,补益心脾,治疗心脾两虚之健忘,失眠,心悸,眩晕等。

8.配关元,归来,三阴交,隐白,针刺补法,益气止崩,治疗气虚崩漏。

9.配肝郁,膈俞,太冲,针刺泻法,行气化瘀,治疗气结之癥瘕积聚。

10.配膀胱俞,小肠俞,中极,三阴交,针刺泻法,清热利湿固精,治疗湿热下注之遗精。

针灸对面瘫有用吗 面瘫辩证施治针灸法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用补法,针灸并施。

针刺处方:合谷,颊车,足三里,翳风。

治法:活血通络,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合谷,曲池,风池,太冲,足三里。

配穴:眼睑闭合不全配太阳,鱼腰,四白;面肌松弛配下关,颧髎,迎香,口角下垂加地仓,承浆;并可用艾条温灸风门,肝俞,大椎,脾俞,膈俞,足三里等穴(每次选2-3穴,温灸15-20分钟),或用梅花针在患侧眼,面部轻叩刺。

治疗功效:补刺合谷,足三里,能旺盛阳明经气血而祛风寒;刺颊车,翳风,能疏通面部经络;平泻曲池能活血;刺风池,太冲能调和肝胆经气血;温灸风门,大椎,能温散风邪与清阳;灸肝俞,脾俞,膈俞,足三里,能补血益气,随证局部配穴及患处梅花针叩刺,属循经近部取穴,有疏通患部经络气血,加速病变部功能康复的作用。

怎么治失眠 针灸

功效:宁心安神,清心除烦。

心脾两虚者补益心脾,心胆气虚者补心壮胆,均针灸并用,补法;阴虚火旺者育阴潜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法;肝郁化火者平肝降火,痰热内扰者清热化痰,均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

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者加心俞、胆俞、丘墟;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太冲、涌泉;肝郁化火者加行间、太冲、风池;痰热内扰者加中脘、丰隆、内庭。

操作:按个穴位针灸常规操作。以唾前2小时、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治疗效果最好。

针灸治疗胃癌的方法都有哪些

1)体针主穴:中脘RN12、章门LR13及其相应的背俞。配穴: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膈俞BLL?、脾俞BL20、行间LR2、丰隆ST40、公孙SP4。作用原理: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功能。取胃募中脘RN12、脾募章门LR13补其元气;胃经合穴足三里ST36培土御木,配肝经荥穴行间泄木安土治肝胃不和;足三里ST36、三阴交SD6、隔俞BL17、脾俞和胃健脾,滋阴补血,升清降浊,扶正抗癌,故可用于气血双亏;丰隆ST40、公孙SP4化痰散结,健脾运湿,可用于湿积聚;脾肾阳虚怕冷者,灸背部俞穴;耳针镇痛安神,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躯体内脏功能。操作:体针得气后进行提插捻转补泻,令针感传向病所或沿经络上下传导,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2次,或用6805治疗仪通电20分钟。耳针进针后略加捻转3分钟,留针4~8小时。隔日治疗1次,20次为1疗程。[按]对于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不能耐受化疗者,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具有治疗和延长生命的作用。2)针加灸主穴:第一阶段分6组:①大椎DU14、身柱DU12;②神道DULL、灵台 DU10;⑥八椎旁夹脊;④脾俞BL20;⑤胃俞BL21;⑥足三里ST36。第二阶段分2组:①公孙SP4、丰隆ST40、照海KI6、手三里LI10、足三里ST36、内关、列缺;②上脘RN13、中脘RN12、下脘RN10。第三阶段;胸11~12。配穴:滴水不入,加金津EX-HN12、玉液EX-HN13、天突RN22;发高热,加曲池LILL、外关SJ5;吐血,加血海SP10、膈俞BL17、尺泽LU5。作用原理:挟正,温阳,散结,活血化瘀。操作:第1阶段为麦粒灸(化脓灸),每次1组,每穴7~9壮,隔日灸1次,每次灸毕,用灸疮膏贴在灸穴上,使之化脓,在化脓期进入第2阶段。第2阶段针、灸并用,第1组针刺用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每周针3次,15次为1疗程;第2组隔饼灸,药饼下垫丁桂散少许,每次灸3~5壮,直到背部灸穴化脓净,结痂脱落。药饼制法: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乌、草乌各等份,共研细粉加蜂蜜、葱水调制,捏成药饼,如五分硬币大,约7MM厚,上穿数小孔。第3阶段为华佗夹脊刺。配穴用于第3阶段,据症选用。

脾俞的作用与功效

1.缓解治疗消化性溃疡、脘腹胀痛、 胃下垂、胃炎、胃出血、消化不良、泄泻、痢疾、肝炎等。

2.缓解治疗胸胁支满、呕吐噎膈、便血、带下、糖尿病、贫血、月经不调、肾炎等。

3.作用功效: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脾俞怎么找最简单 艾灸脾俞的功效

脾俞在背部的中部,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脾脏具有运化五谷经气及输布津液于全身的功能,是供给五脏六腑应用的圆圈,艾灸脾俞具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统血之功效。

抑郁症针灸可以吗

1.传统中医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效果好,治疗抑郁症的传统方式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其实,中医治疗抑郁症也有它独特的疗效。比如传统中医针灸疗法,针灸治病具有应用广泛、疗效确定的特点,因此对抑郁症及其伴发的或继发的躯体疾病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但是,针灸治病也要以患者的症状结合舌象、脉象等,经过辨证才能决定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抑郁症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通过经络调理来调节人的神经功能,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显著。

2.治疗抑郁症中医针灸疗法的具体内容。 在一般情况下,中医认为抑郁症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病位在脑,涉及肝、心、脾、肾等脏腑,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气机失调,导致气机郁滞、痰瘀内阻、扰及脑神,脑失调控,或病久气血精微不能上荣于脑,脑失调控,而出现心境低落等情志症状及能力下降表现;七情失制,使五脏气机失调,痰瘀阻滞经络,而出现各种躯体症状。治疗时应根据主症辨证论治,针灸治疗本病的根本原则是调神理气,取督脉经穴以健脑调神,取肝经穴以疏肝解郁调情志。

本病治疗上重在疏肝调气,应用百会、印堂穴、四关(太冲、合谷)、神庭、安眠、神门、三阴交。严重者隔日针灸一次,轻者一周1--2次。因此在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这些脏腑的状况进行辨证分析,选择治疗穴位,常见穴位有以下两组。因此在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这些脏腑的状况进行辨证,再进一步确立治疗方案。

第一组穴位是:五脏俞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及膈俞。应用这组穴位的理由是,抑郁症波及的脏腑是心、肝、脾、肺、肾,并由于抑郁症多是情志不畅导致的气血瘀阻,从而伴有瘀的证候。膈俞是血的会穴,用之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而选用五脏俞会达到静心安神、补肾健脾、平肝疏气的作用,而使五脏气机调和,脏腑功能逐渐趋于正常。

第二组穴位是:神庭、百会、安眠、 神门、三阴交,如果患者的情绪不稳或低沉郁闷,可加合谷、太冲穴;如果患者感到腹中有气上下窜动或腹胀,加气海、中脘、内关、璇玑以起到行气、宽胸、止胀的作用。

在治疗中,这两组穴位可以交替使用,患者可以得到平心清脑、安神定志的作用。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症状,也可以加选其他相应的穴位治疗。很多人还意识不到抑郁症的严重性,早发现早治疗,针灸针对人体肝脏有效治疗抑郁症。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外散胃腑热。

艾灸脾俞的作用和功效 脾俞艾灸保健灸法

1.艾条悬起灸:每次温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3个月。

2.艾炷直接灸:每次5-7壮,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2个月。

3.隔姜灸:每次5-7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个月。

针灸催乳穴位有效果吗

一、基本治疗的方法是:

治法:调理气血,疏通乳络。以足阳明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乳根 膻中 少泽 。

配穴: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脾俞、胃俞;肝气郁结者,加太冲、内关;食少便溏者,加中脘、天枢;失血过多者,加肝俞、膈俞;胸胁胀满者,加期门;胃脘胀满者,加中脘、足三里。

操作:少泽点刺出血,其余主穴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乳根可调理阳明气血,疏通乳络。膻中为气会,功在调气通络。少泽为通乳的经验效穴。

二、其他治疗

(1)皮肤针 背部从肺俞至三焦俞及乳房周围,叩刺强度根据证候的虚实决定轻重,一般多用轻刺激或中等刺激。背部从上而下每隔2厘米叩打一处,并可沿肋间向左右两侧斜行叩刺,乳房周围作放射状叩刺,乳晕部作环形叩刺,每次叩刺1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法 选胸、内分泌、交感、肝、脾。毫针用中等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穴位注射法 选乳根、膻中、肝俞、脾俞。用维生素B1、维生素C注射液各100毫升混合,每穴注入1~2毫升,每日1次。

据临床实验,针灸治疗产后少乳效果较好,但一般不可超过一周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当然,这个针灸疗法不是万能的,产妇也要注意自身的营养吸收,充足的睡眠,辅以按摩治疗,全方面一起进行,才可让乳汁分泌的更多更好。

通过以上对于针灸催乳穴位的方法和针灸的效果的祥细介绍。相信大家已有所了解了。对于想通过针灸来催乳的人来说,不妨可以尝试下效果。但需要注意,一定要去专业的机构或是由专业人的来针灸,不可擅自针灸,避免针灸错部位,伤害到身体。

针灸对乳腺增生有用吗

针灸对乳腺增生有用。

乳腺增生病机主要是肝气不舒,胃经经气不舒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所致,在治疗上虚针以滋肝肾之阴和补益气血为主,针灸刺激可帮助理气化痰散结,调理冲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部位

选穴:屋翳,乳根,合谷均双侧。

配穴:天宗,肩井,肝俞均双侧。

加减用穴:肝火去合谷加太冲,侠溪;肝郁加阳陵;肝肾阴虚去肝俞,合谷加脾俞,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去合谷加三阴交;胸闷肩困去合谷加外关。

针灸功效:本病病因在肝,因肝气不舒常导致胃经经气不舒,乳房为胃脉所遇,气血凝滞则结块且痛,故选屋翳,乳根以畅乳部的经气而活血;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二穴合用加强疏导上下阳明经气的作用,并有健脾养胃之功;脾胃为后天之本,如脾胃健运,气血充盈,不但可以加强抗病能力而且可以防止肝火犯胃;取肝俞以疏肝气;选太冲而泻肝火;肝胆互为表里,肝火旺胆火易灼,故用肩井以疏胆气,侠溪以泻胆火;若肝胆气郁,三焦之气亦不畅,则肋胀胀痛,并有腋肩部不适,用阳陵,外关疏导少阳经之气;天宗虽为小肠之穴,但以治疗乳病而功著;脾俞健脾,以补后天之脾土,使气血旺盛;肾俞,太溪以滋肾水,肾水足,肝阴得其充。

相关推荐

脾俞功效作用什么 脾俞的准确位置图

脾俞解剖位置位于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11肋间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具体位置如下图: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系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灸治疗本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0余年。 1.2 治疗方法 1.2.1 取穴 肺俞、大椎、大杼、肾俞、脾俞、印堂。 1.2.2 手法 患者取侧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肺俞、大椎、大杼、肾俞、脾俞,用28号毫针,进针1~1.5寸,施以较轻刺激,有酸胀或麻胀感为止,印堂用28号毫针,左手拇食二指将患者印堂穴皮肤捏

闭经艾灸哪里最快

血枯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补气血,益冲任为主,佐以养血,滋阴,健中。 艾灸取穴:膈俞,肝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虚者,加灸胃俞,中脘;肝肾虚者,加灸命门,阴谷,腰夹脊,膏肓,内关,神门。 艾灸方义:血之会穴膈俞,脾,肝,肾三俞,调益三阴经之精血,关元填精培元,足三里健中斡旋,脾肾复健,精血得复,血盈海充,时自溢下,闭自开,枯自解矣。 艾灸方法:除背俞穴须让他人帮助外,腹部和下肢穴均可自行灸疗,每穴艾条悬灸15-30分钟。 血滞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理气活血,祛痰化瘀。 艾灸取穴:中极,合谷,

白血球减少症可尝试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 方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并将背腰部充分暴露,在膈俞、膏肓俞、大椎、脾俞、肾俞穴上各放一约5毫米厚、直径约4厘米中间用针刺有10余个针眼的鲜姜片,接着将做成如半粒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柱放于鲜姜片上,用线香于艾柱上端点燃令其自燃至成艾灰后鲜姜片不动只去艾灰,再如前法施灸至患者有温热感向局部肌肉内渗透、但不致灼痛、烫伤为度。达到预期效果后将鲜姜片拿掉令

如何用艾灸戒烟养生

1.艾条温和灸 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直到戒断为止。烟瘾发作时,可随时灸戒烟穴。 2.瘢痕灸 肺俞、心俞可采用瘢痕灸,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 3.艾炷隔姜灸 每次灸5-10壮,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 吸烟的危害大家都知道的,就不抽烟的人也知道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吸烟会伤害我们的牙齿和肺部,二手烟的危害一点也不低于一手的。但要想让老烟民戒烟,这真难于上青天,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艾灸戒烟法,戒烟困难户们不妨来试

脾肾阳虚针灸什么穴位

可以艾灸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命门、中脘、足三里、天枢、太溪、照海、阴陵泉。 针对湿气重的可艾灸,丰隆、阴陵泉;艾灸的时间要根据灸量来定,时间一般在15到2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有热证表现的可暂停使用,多喝水,等热证表现消退后再灸。3天一次。 可以选取涌泉、足三里、关元、内关(取内关穴的原因因为你还有失眠健忘的症状)四个穴位,每天艾灸30到4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当会显着。 艾灸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也不会影响药效,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神阙穴,即肚脐,人体任脉上

治疗抑郁症可用中医针灸疗法

抑郁症的一般症状 得抑郁症的患者时常性格内向适应能力差、抗压能力差。工作生活上的问题不善解决,也不善与人沟通,时常内心压抑,对生活失去了乐趣,茶饭不香,焦躁不安,还不与人说,全部憋闷在心里。 抑郁症在中医上七情病的一种,我们常说的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不顺,经常忧思、郁闷,以致于肝气郁结,导致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中医上五脏对应五行,肝属木,脾胃属土,抑郁症病人多见于肝木克脾土,肝气郁结导致肝火旺盛,进而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饱胀没食欲、吃饭味同嚼蜡。中医又认为,肝属木,心属火,木

气虚脾虚怎么调理

脾气虚证的治疗应以益气健脾为法,可在医生的医嘱下根据自身情况服药调理,或者也可以采取外用针灸的方法调理。取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建里等穴位,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轮流取穴,用艾条或隔姜灸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胃俞、脾俞等穴位每日1次也能有不错的调理效果。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

(1)经早 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 关元 三阴交 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

艾灸可以抗衰老吗

艾灸可以抗衰老。 中医认为,人体开始衰老的主要原因跟肾气亏虚有关,用艾灸疗法调理,既能补虚益肾,又能活血化瘀,温通经脉,通过对相关穴位施灸,可以扶助正气,调节人体功能,抵御致衰老因素对机体的荥穴,以延缓衰老的发生。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灸疗法则:补肾填精,调理气血,益养脏腑,抗老防衰。 取穴: 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百会: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交会,前发际5寸处。 脾俞:背部第11胸椎下旁开1.5寸处。 肾俞:腰部第2腰椎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外侧旁开1中指宽。 三阴交: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