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俞的作用 肾俞穴位层次解剖

肾俞的作用 肾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此层筋膜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浅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腱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见前)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此层筋膜深面有由第1,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的臀上皮神经通过,若刺及该神经丛,可产生向臀部及大腿前内侧放射的 触电感,腹腔内对应的器官为肾。

针灸三焦俞的作用与功效 三焦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浅层布有第2,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2.3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针刺肾俞注意事项 肾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此层筋膜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浅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腱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此层筋膜深面有由第1,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的臀上皮神经通过;若刺及该神经丛,可产生向臀部及大腿前内侧放射的触电感,腹腔内对应的器官为肾。

肩中俞的作用 肩中俞穴位解剖

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中膂俞的功能主治及作用 中膂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骶结节韧带。浅层布有臀中皮神经,深层布有臀上,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及臀下神经的属支。

大肠俞的按摩手法 大肠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4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支配。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胸腰筋膜浅层:该筋膜在此处比较强厚。

4.骶脊肌:针在该肌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穿过,它由脊神经后支的肌支支配。

肺俞针刺手法 肺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斜方肌:该肌由副神经和第3,第4颈神经支配。

4.菱形肌:该肌由肩胛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第5颈神经组成。

5.上后锯肌腱膜:上后锯肌由第1,第2,第3,第4肋间神经支配。

6.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3,第4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竖脊肌的深面有横突棘肌等背深部小肌肉。

厥阴俞部位疼痛怎么办 厥阴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深层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肾俞穴的准确位置

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异常,水肿,耳鸣,耳聋,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外散肾脏之热。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配伍

配太溪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5~l寸。

穴位养生

1、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2、按摩肾俞穴提高性欲增强性功能。两手的大拇指按于肾俞穴。其余手指包住腰部。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减压;5秒之后再按压,反复按摩20次。

3、擦肾俞穴有强肾壮腰的作用。每晚临睡前,坐在床边,两腿自然下垂,用双手搓擦两侧肾俞穴(第二腰椎下,旁开1.5寸处)120下。

相关推荐

支正的作用 支正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属支。深层有尺动,静脉和尺神经。

胆俞针灸向哪个方向刺 胆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斜方肌下缘:斜方肌由副神经和第3,第4颈神经前支支配。 4.背阔肌:该肌由胸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5.竖脊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10,第1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针刺 阳池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后皮神经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和贵要静脉通过。 3.在指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之间通过:前者排列在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块肌肉均有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深层有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

按揉鼻炎穴可以治疗鼻炎

鼻炎穴怎么找 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歌诀 鼻炎穴位颧下缘,交叉下颌面神经,进针方向透鼻翼,三叉鼻炎与面瘫,面肌痉挛后遗症,感冒过敏下颌炎。 取穴方法 交叉取穴。 穴位解剖 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下颌神经。 功用 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 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穴位配伍 1、鼻通组穴:鼻通(经验穴)、合谷、迎香、命门、上星、肾俞。 2、下迎香组

腰俞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腰俞穴穴位解剖

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腰间盘突出针灸哪里

气滞血瘀型 治则: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阿是穴点刺后加拔火罐,吸去瘀血。 治疗功效:肾俞,大肠俞为膀胱经腧穴,可结合腰部阿是穴,疏通腰部经气,活血祛瘀;委中为血之郄穴,用三棱针点刺,可收祛瘀生新之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寒湿型 治则: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针灸部位: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或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肾俞,针灸并用可祛寒除湿;腰阳关为局部取穴,

月经期间艾灸灸哪里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气滞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 取气海,归来穴理气活血,调和冲任。太冲为肝经原穴,

小儿遗尿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温肾固涩。虚证辅以健脾益气,实证佐以疏肝清热。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肾水300次;用全掌摩全腹,尤以下腹部为主,约5~8分钟;按揉气海、丹田、中极、三阴交,每穴约半分钟。 (2)患儿取俯卧位: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擦命门、肾俞、八髎,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下元虚寒:补肾水300次,揉肾顶3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用较为轻柔的手法逆时针方向摩全腹延长到10~15

腰疼按摩哪个部位最快 常见反射区按摩缓解腰痛

有效穴位:后溪,合谷,威灵,精灵等。 按摩手法:点按后溪,合谷各50-100次;掐按威灵,精灵各50-100次,也可以用拇指指甲切按20-30次。 有效反射区:腰椎,骶骨,尾骨,肾,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膀胱,输尿管,甲状腺等。 按摩手法:按揉腰椎,骶骨,肾,肾上腺反射区各100-150次;推按腹腔神经丛,输尿管等反射区各50-100次。 有效穴位:阳陵泉,足三里,大敦,隐白,委中,承山,昆仑,涌泉等穴位。 按摩手法:按揉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昆仑各穴30-5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掐大敦,隐白各穴30

肾虚腰疼按摩有用吗

有用。 通过对相关穴位或部位的推拿,可以起到补肾、固精、壮腰膝、通经络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肾虚腰疼症状。 常用按摩方法如下: 治则:补益肝肾,温通经络。 取穴:肾俞,命门,大肠俞,八髎,中脘,气海,太溪,涌泉穴。 按摩方法: 1.患者俯卧位,按摩者施四指法推法于肾俞,命门,大肠俞,八髎诸穴约3分钟,接着按揉肾俞穴,以酸胀为度。 2.患者仰卧位,按摩者施摩法于中脘,气海约5分钟,接着按揉太溪穴和涌泉穴。 3.患者坐位,按摩者施擦法于肾俞,命门,大肠俞和八髎诸穴,横擦自上而下,以透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