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六大原因
小儿腹痛六大原因
1、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在幼儿中最常见。
症状这种疼痛常一阵阵发作,没有腹肌紧张,肚子摸着是软的。这种腹痛,大都伴有舌苔厚腻、不想吃饭等症状。
医师建议:疼痛不厉害时,可服鸡内金、穿山甲等消食药。症状严重时可用解痉药。对于这种腹痛,家长不必紧张,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即可。每日饮食的量和次数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多吃青菜、水果。
2、肠痉挛症
有些婴幼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健全,一旦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肠管蠕动失去正常节律,肠壁肌肉就会发生痉挛,导致肠绞痛,有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症状疼痛与吃东西和活动无明显关系,常骤然发作又很快消失,无规律性。腹痛部位多在脐周,腹部检查仅稍有紧张感,肠鸣音较活跃,无固定位置压痛,脐周压痛也不明显。这类小儿还常有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如流涎、夜间磨牙、多汗或遗尿等。
医师建议:无需特殊治疗,发作时可局部热敷,也可酌情给予解痉、镇痛等对症治疗。
3、肠道蛔虫症
肠道蛔虫病可引起婴幼儿腹痛。
症状疼痛部位不固定,同时伴有消瘦、营养不良和贫血等症状。当蛔虫进入胆道时,会出现右上腹肋沿下剧烈绞痛,面色苍白,甚至休克。
医师建议:怀疑孩子是否有肠道寄生虫,主要是查大便。如大便中查到虫卵时,需及时进行驱虫、镇静、抗过敏等综合治疗。预防上主要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4、结肠过敏
容易发生结肠过敏的婴幼儿,基本上都有便秘倾向。
由于胃结肠反射可引起较强的便意感,结肠的紧张性痉挛造成结肠内的食物残渣堆积,导致结肠膨胀,从而引起腹痛发生。
症状腹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表现为腹部不适,有的表现为钝痛,甚至绞痛。腹痛多发生在清晨醒来时或便前发生,有时在进食物后不久发生,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伴有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
医师建议:无需特殊治疗,发作时可局部热敷,也可酌情给予镇静、解痉等对症治疗。
5、便秘
有些婴幼儿由于长期的娇生惯养,造成严重的偏食习惯,平时只吃肉类,蔬菜几乎一点不沾。由于结肠内潴积的大量秘结粪块激惹近端肠壁肌肉,会引起强力收缩造成结肠内高压。
或由于气体及粪块所致的近端结肠扩张,诱发阵发性腹痛。间歇期因肠壁肌肉松弛,故而腹痛也就随之缓解。
症状大便经常3~5天,甚至多天才解一次。
医师建议:因便秘引起者,经矫正偏食,多吃富含纤维素、果胶的蔬菜和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腹痛就会随便秘的解除渐渐消失。
6、上呼吸道感染
这与感染后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家长不必惊慌失措。
症状当婴幼儿感冒发烧时,有时不仅有嗓子痛、流清鼻涕等症状,也会出现腹痛、呕吐等腹部症状。还有一种胃肠型感冒,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要,只要控制了感冒,症状就会消失。
医师建议:这种腹痛症状一般较轻,用热水袋外敷效果不错。
小儿腹痛常见原因
1.肠道蛔虫: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可发生轻微的腹痛,如果蛔虫太多,在肠道内集结成团,造成肠道梗阻,这时就会发生剧烈的持续性腹痛,伴有呕吐。若患儿平素有食欲不佳,面部皮肤花斑样,有慢性绞痛史,需要怀疑肠道蛔虫,患儿在3-5岁时应每年或者每两年常规驱虫。
2.胆道蛔虫:蛔虫有钻孔的习惯,有时窜到胆道内,小儿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在床上或地上翻滚、哭叫。胆道蛔虫患儿时有间断黄疸厌食厌油。
3.肠痉挛: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等。本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4.阑尾炎:腹痛的特点是从上腹部或肚脐周围开始,逐渐转移到右下腹,腹痛拒按,此为最特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并非所有患儿都发热,尤其是在病程早期,并无发热及消化道症状,但典型的转移性有下腹疼痛,仍可提示阑尾炎。
5.嵌顿疝:小儿有先天疝气病史,嵌顿于外环处或阴囊内,小儿哭闹不安,常伴有呕吐症状。可以发现腹股沟阴囊区肿胀,有一包块,质地较硬。急性嵌顿疝需要急诊手术,少数患儿入睡后疝囊可自行回到腹腔。
6.婴儿肠胀气:表现为婴儿突然大声啼哭,腹部膨胀,两拳紧捏,两腿间及腹部蜷曲。多见于一岁内的小婴儿,因过食奶类、糖类或腹内吞入了大量气体产生腹胀而导致腹痛。
7.肠套叠:肠套叠患儿发病前可有腹泻、肠炎诱因,少数患儿有回盲部器质性病变,有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呕吐,最大特征是大便带血或呈果酱色。阵发性哭闹,间隙时入睡。
8.肠系膜淋巴结炎:一周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儿发病时多有高热,39度以上,腹痛部位不明确,多为弥漫性,全腹柔软。部分病人有呕吐腹泻病史。行B超检查多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9.细菌性痢疾: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应以送至医院治疗为宜。
10.急性胃肠炎:小儿除腹痛外有呕吐、腹泻。大便为稀水或稀糊状,常伴有发热。有饮食不洁史。
小儿腹痛原因多不可盲目揉
小儿腹痛是相当常见的,有时是胀痛,有时是绞痛,但是疼痛与病情的轻重程度并不一致。别看有些疼痛相当剧烈,小儿哭闹不止,但一段时间以后,小儿又完好如初了。这是因为小儿得了肠道痉挛,痉挛一旦解除,疼痛即刻缓解,所以孩子又开始蹦蹦跳跳了。
还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嚷肚子疼,就找来热水袋给孩子热敷。这种做法对胃肠道痉挛引起的胃肠绞痛,特别是因受寒、饭食过多引起的胃部胀痛有效,能缓解胃肠痉挛,减轻疼痛。
但有些疼痛就不那么简单了,按揉和热敷反而会加重病情,引发危险。比如肠虫症,这也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当某种因素刺激虫体时,可使蛔虫窜上窜下地蠕动,刺激肠道引起痉挛疼痛。此时按揉腹部,只会刺激虫体,甚至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还可能穿破幼儿娇嫩的肠壁,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在儿童中也较多见。儿童阑尾炎在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可能肚脐周围有轻微疼痛,有时有呕吐、腹泻,按压时疼痛并不明显。儿童的免疫功能较差,患阑尾炎时很容易发生穿孔。如果家长此时按揉儿童肚子,或做局部热敷,就可能促进炎症化脓处破溃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再有就是肠套叠。多见于年幼、特别是肥胖儿童,由于被套入的肠子血液供应受到阻碍,引起疼痛,时间久了发生坏死。如果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套入部位加深,加重病情。
鉴于小儿腹痛病因复杂,所以家长不应以疼痛的程度来推测病情,不要自己动手给孩子按揉,最好的办法是尽早带孩子去就医。
不明原因的腹痛怎么护理
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较多见的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消化紊乱、肠炎、肠寄虫或大便秘结等引起,但有时也可能是有严重疾病的一种表现,如患胰腺炎、泌尿道结石、肠梗阻(包括嵌顿疝)、肠套叠等病时都会有腹痛表现,而这些疾病往往需要紧急外科手术。
所以小儿腹痛,在没有弄清原因之前,不要随便给服止痛药,因为止痛工一有可能掩盖疾病的本质,以致贻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小儿的腹痛,家长不要惊慌,如痛得不太严重,不妨先问问孩子大便的情况,若已有多天没有大便的,可用开塞露通便;有轻度腹泻时可给服上泻药;怀疑有蛔虫的,则可驱蛔。
腹痛比较剧烈或者时间比较长者应及时去医院求诊。去医院前可先用拇指间歇地重按两侧足三里穴(或加合穴)数分钟。足三里穴的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合谷穴在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的中点。
中医解读小儿腹胀的原因
小儿腹胀的原因有很多,本文是中医解读小儿腹胀的原因,希望您能从中医的角度找到宝宝腹胀的病因,从而更好的防治小儿腹胀。
小儿腹胀原因一、脾胃损伤 由于小儿乳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营养不良,均会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升降失节,气滞不能正常运行而致脘腹胀满。
小儿腹胀原因二、情志因素 由于娇惯小儿多有任性,所欲不遂,情志不舒畅,肝气因而郁结,气机失调,可致气急腹胀。
小儿腹胀原因三、湿热蕴结 夏秋季节外感湿热之邪,不得宣化,壅滞于中焦,气机郁阻,使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以致胸闷腹胀。
小儿腹胀原因三、中寒 小儿多食冷饮或衣被过薄,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脾胃,使脾阳不振,不能温化水湿,水谷精微物质不能输布,壅积于中焦而成腹胀。
由上,我们知道了小儿腹胀原因,此外,肝伤则气血凝滞,脉络阻塞,形成积聚。病久伤肾,肾阳不足,无以温养脾土,蒸化水湿,肾阴亏损,肝失滋养,均可导致小儿腹胀。
小儿感冒腹痛原因
小儿感冒时常有腹痛,这是小儿感冒的一个特点。
腹痛往往在病的早期出现,疼痛可轻可重,一般在脐周或右下腹,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无明显压痛,发生腹痛的原因有两方面:
1、小儿常有蛔虫寄生,体温高时肠道温度也高,蛔虫受刺激在肠内骚动而引起腹痛。
2、小儿淋巴组织比较发达,感冒时淋巴系统对入侵病毒或细菌反应强烈,引起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也可肿大,就可能发生腹痛。
上感并有腹痛时,腹部一般柔软不紧张,如果发现腹部疼痛有拒按时,要及时请医生检查,排除急性阑尾炎或腹膜炎的可能,以免延误诊断。
小儿腹痛偏验方
腹痛为小儿常见的临床证候,以腹部胃脘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统称腹痛。腹痛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出现腹痛症状。
本节主要是指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腹痛,这类腹痛以感受外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气滞血瘀为发痛因素。
验方组成:柑子皮1个 枫树叶1撮 油菜子1杓 四季葱头2个 香附子1杓。
功能主治:小儿腹痛。
用法用量:共捣烂调盐水炒热敷肚脐
分享到:
引起腹痛原因多
一、急性下腹部疼痛
可由下开原因引起:盆腔脏器的急性炎症,如子宫附件炎,局限性肠炎盆,腹部脏器的穿孔或破裂,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阑尾炎,胆囊穿孔以及阑尾脓肿破裂,其中以异位妊娠破裂及阑尾穿孔脓肿常见。另外还有急性肠梗阻,腹部脏器的结石,盆腔部脏器的急性血运障碍,如卵巢瘤蒂扭转,输卵管积水扭转,肠扭转等,以及寄生虫,痛经,盆腹部外伤均可引起急性下腹部疼痛。
有的腹痛就在病灶部位或其附近,有的则与病灶部位不符合,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腹痛的部位又有转变。腹痛又分为两种类型:
1.痛觉所在部位即在病变脏器本身的脏器痛。
2.向体壁放散的牵涉痛。前者亦可转为后者。妇科方面的急腹症多表现为脏器痛,如卵巢瘤蒂扭转,输卵管积水扭转。但也有先感觉腹痛在患部,以后病情发展又有变化者,所以应特别重视牵涉性疼痛。
二、慢性腹痛
以下腹钝痛及骶部疼痛为主:多为慢性子宫颈炎,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淤血症,子宫后位,子宫肥大症,子宫脱垂等所致。下腹钝痛,下坠感,腰酸等症状多在劳累后,久站,性交后及月经期加重。
相当一大部分慢性腰部疼痛与妇科病无关,例如骶骼关节劳损,腰肌劳损,椎间盘脱出及其他病变。应注意疼痛起始时间,强度,持续或间断情况,疼痛开始部位以后有无转变,扩大,拒按还是喜按,有无合并症状,如畏寒,发烧,恶心,呕吐,便秘,排气多,停经或月经紊乱及有无包块等。
腹痛心理行为变化在临床上发现没有器质性病变或组织损害的腹痛逐渐增多,人们称为“心源性腹痛”,或叫精神因素腹痛,实际上是中枢神经兴奋所致,但与一般主观因素(人格、情绪、态度、经验、精神异常等)和客观因素(环境、社会文化、种族、性别、年龄、职业、暗示等)都有关系。内向人对疼痛耐受差,外向人对疼痛耐受强。精神异常者如精神媲症、神经官能症、精神抑郁症等患者雕有腹痛,躯体元器质性病变,是心理性腹痛,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
引起腹痛的原因就是以上这些,不知道您都了解清楚了吗?在生活中,很多人的饮食不规律、生活方式错误,导致很多人患上腹痛疾病,但是只要找到了疾病的原因,对症治疗,患者的疾病就会好得很快。但是一定要准确的判断疾病,避免误诊。
宝宝腹痛是什么原因 小儿腹痛
由于宝宝肠子发育尚未成熟,容易有胀气、肠胃不适问题,此外,幼儿习惯以嘴巴探索世界,像是将玩具或物品放入口中舔咬,也可能导致病从口入,引起肠胃炎等疾病。
当孩子出现腹痛情形,家长们往往十分担心。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腹痛原因,都是腹部疾病所引致,只有少数是由其他生理疾病引起,因此必须找出真正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治疗改善。
年幼孩子因不擅长表达,无法明确说明腹痛情况,而1岁以下的宝宝,则常以哭闹方式表现,如此一来,容易造成家长们无法辨别腹痛原因,假如发生肠套叠、盲肠炎等疾病,一旦延误就医治疗,便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当孩子出现腹痛症状时,家长可依循下列观察要点,确认腹痛症状、位置、有无并发症等,并给予妥善处置。
当孩子出现腹痛状况时,家长可以观察腹痛发作情形,包括腹痛频率、持续时间长短等,原则上,如果是突然发生严重的腹痛症状,很可能是急性肠胃炎、肠套叠或盲肠炎等疾病所引发。
父母应提高警觉留意孩子生理状况,并尽快寻求专科医师协助治疗。倘若腹痛情形持续数周,甚至是数个月,在医学上便称为反覆性或慢性腹痛,这种腹痛是因为肠胃功能不佳所引起。
像是肠胃蠕动功能不好或消化不良等,都是属于良性腹痛,只有少数腹痛是由疾病所引起。
家长观察孩子的腹痛情形时,需留意有无合并其他症状,除了腹痛之外,像是发烧、腹泻甚至是呕吐,也是相当重要的观察依据,例如:腹痛合并发烧、呕吐及腹泻症状,便可能是急性肠胃炎。
假如呕吐物的颜色及内容物是红色、咖啡色的液体或墨绿色的胆汁,即表示肠胃有出血状况或阻塞情形,需要多加注意。
由上述生理征兆,进而协助医师判断病情,及早治疗改善腹痛问题。
针对年纪较大的孩子,可向孩子询问腹痛位置,一般来说,如果是靠近肚脐周围的疼痛,通常是肠子蠕动、消化问题,较无迫切危险性;
倘若是远离肚脐的疼痛,便需要特别注意,像是腹部右下方疼痛可能是盲肠炎引起,而右上方疼痛则可能是肝胆、胃溃疡等问题,藉由确认腹痛位置,也可做为协助诊断依据之一。
有时孩子因腹痛导致半夜啼哭不休,若是孩子因腹痛而影响睡眠状况,皆属于不正常的现象。此外,若出现精神、食欲不振等情形,父母也应该提高警觉注意,并尽快带孩子前往医院就医。
小儿腹痛汤药
高良姜9g 乌 药9g 炮 姜9g 茴 香6g
白 芍9g 炙甘草9g 陈 皮9g 木 香9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脾胃虚寒是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较快,脾胃功能相对较弱,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所以有“小儿脾常不足”之说。脾胃虚则易生内寒。主要症状为: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常反复发作,持续数日,面色晄白,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中成药可选用启脾九、小儿健脾丸治疗。汤药可用经验方:
党 参9g 茯 苓9g 白 术9g 乌 药9g
炮 姜9g 陈 皮9g 木 香9g 高良姜9g
白 芍9g 生甘草9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食积腹痛,可由小儿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气滞中焦,食积脾胃,不通则痛。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且胀,按之痛甚,口气酸臭,不思饮食,大便秽臭,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或有呕吐。中成药可选用保和丸、健脾消食丸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山 楂9g 神 曲9g 半 夏9g 陈 皮9g
枳 壳9g 炒莱菔子9g 焦三仙30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i。
外治法:可取丁香、川椒、干姜等分,研末,每次1g冲服。配合外用药,可将葱白、生姜、 豆豉、食盐适量捣烂,置于脐上神阙穴胶布固定。还可以让家长按揉患儿手上合谷穴,腿上足三里穴或腹中神阙穴疗效颇佳。
急性的腹痛原因
(1)腹腔内脏器疾病:
①腹腔脏器急性炎症:急性胃肠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管炎等。
②腹部脏器穿孔或破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伤寒肠穿孔、肝脏破裂、脾脏破裂、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卵巢破裂等。
③腹腔脏器阻塞或扩张: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肠梗阻、腹股沟疝嵌顿、肠套叠、胆道蛔虫病、胆石症、肾与输尿管结石等。
④腹腔脏器扭转:急性胃扭转、卵巢囊肿扭转、大网膜扭转、肠扭转等。
⑤腹腔内血管阻塞:肠系膜动脉急性阻塞,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夹层腹主动脉瘤等。
(2)腹壁疾病:腹壁挫伤、腹壁脓肿及腹壁带状疮疹等。
(3)胸腔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心绞痛、肺炎及肺梗死等。
(4)全身性疾病及其他:风湿热、尿毒症、急性铅中毒、血卟啉病、腹型过敏性紫癜、腹型癫痫等
小儿腹痛家长应怎样检查小儿腹部
小儿腹痛家长应怎样检查小儿腹部
父母可通过检查小儿腹部来判断有无压痛。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小儿平卧,两下肢屈曲;
(2)用讲故事或谈话的办法分散小儿的注意力;
(3)检查的手保持暖和,手指手掌要平按,不能用指尖按;
(4)检查可先从左下腹开始,其后依次为左上腹、脐周、右上腹,最后是右下腹。同时观察小儿反应,如按压右下腹时有固定性压痛,小儿有皱眉、哭吵、挣扎等现象,这对诊断急性阑尾炎意义很大。
父母自行早期确诊婴幼儿阑尾炎是有困难的,但只要重视小儿腹痛,及时送医院诊治,就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小孩子肚子疼怎么办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病症,但是由于引起腹痛的原因较多,家长在送孩子就诊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止痛药,否则就会掩盖发病时的症状,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观察,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如果孩子出现下面这些常见的腹痛症状,家长应该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并且尽快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蛔虫病
腹痛特点
当环境改变或孩子发烧、腹泻、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最为严重。常伴有呕吐,甚至可吐出蛔虫。有时腹痛能自行缓解甚至消失,孩子则显得疲惫,等完全恢复后又可以照常玩耍。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隔天发作,也可能每天发作数次。
腹痛原因
蛔虫的幼虫在小肠发育为成虫后,对小肠有毒性作用和机械刺激作用,使人发生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当成虫的数目多达数十条或数百条时,虫体可以互相扭结成团,引起肠梗阻。且蛔虫有钻孔习性,常钻入阑尾、胆道引起阑尾炎和胆道蛔虫症,从而出现腹痛。
急性阑尾炎
腹痛特点
开始时孩子感觉胃疼或肚脐周围疼,数小时后才转为右下腹部疼痛。用手按小儿右下腹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孩子还常伴有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然后出现发烧,体温可升高达39℃左右。
腹痛一般不太剧烈,但孩子常常蜷曲着右腿卧床或弯着腰走路,如果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疼痛的话,他的哭闹也与平时不一样,会蜷缩着身体,并且出冷汗。哭闹如果超过3小时以上,家长应怀疑是否有患阑尾炎的可能。
伴随症状
小儿各年龄均可以得急性阑尾炎,而且比较常见。除了腹痛,还会伴有以下症状:
1、恶心、呕吐:大多数孩子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
2、发烧:大多数患儿在腹痛出现后不久开始发烧,也有表现为哭闹与发烧同时出现。
3、怕揉肚子:患儿怕家长或医生用力按压右下腹,该处腹壁肌肉发紧,孩子拒绝大人揉按腹部。也有些患儿症状不典型,如有的患儿一开始就腹泻,很像肠炎。
嵌顿疝
腹痛特点
孩子阵发性哭闹、腹痛、腹胀和呕吐,在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腹股沟内侧出现一肿胀物,或仅表现为一侧阴囊增大。经医生治疗后,这种情况还可能反复发生。
腹痛原因
由于小儿哭泣、咳嗽、大笑、打喷嚏、用力(比如解大便时)等原因引起腹压增加,从而使肠子进入腹股沟或阴囊进而造成腹痛。小儿疝气以脐疝和腹股沟疝为多见。脐疝发生嵌顿的机会很少,多数由于腹股沟疝发生嵌顿而造成腹痛。
小儿胃肠生长痛
腹痛特点
有些孩子会莫名其妙地发生阵发性腹痛,多方检查又找不到原因,服治疗肠痉挛和驱虫的药也无效。其实,这种腹痛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小儿胃肠生长痛”。
小儿胃肠生长痛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腹痛部位以腹周为主,其次是上腹部。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时可令孩子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整个腹部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疼痛无一定规律性,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轻的仅为腹部不舒适感,重则为肠绞痛,孩子疼痛难忍,还可听到“咕噜”的肠鸣音。但这种疼痛可很快缓解,缓解后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及活动即恢复正常。
腹痛原因
小儿胃肠生长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等。这种腹痛多见于3~12岁儿童。其机理是由于孩子生长发育快,机体的血液供给一时间相对不足,肠道在暂时缺血状态下,出现痉挛性收缩引起疼痛。另外,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肠壁神经兴奋与抑制作用的不协调,引起肠管平滑肌强烈收缩也会出现疼痛,所以医学上又称之为“小儿肠痉挛”。
腹痛特点
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
腹痛原因
缺钙性小儿腹痛的饮食护理
我相信,知道缺钙可致小儿佝偻的人不少,而知道缺钙还可引起小儿腹痛的人却不多。缺钙(钙食品)所致的小儿痉挛性腹痛往往被误认为小儿生长痛。
小儿体内的钙有99%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只有1%的钙存在于软组织和细胞外液内,这部分钙数量虽少,但作用却很大。它可帮助血液凝固,加强细胞间结合。特别重要的是,它能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如果血液中游离钙离子减少,就会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这时候,肠道的平滑肌只要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发生强烈痉挛,引起腹痛,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缓解。
小儿缺钙的根本原因在于膳食供给欠科学。专家建议,防治缺钙性小儿腹痛关键在于纠正小儿缺钙状态。
除常晒太阳(冬天增加户外活动)外,还应补充维生素(维生素食品)D和多吃富含钙、钙磷比例合适的食物,如牛奶、糖醋排骨、乳制品、虾皮、鱼松、牡蛎、香菇(香菇食品)、黑木耳、淡菜、花椰菜、荠菜、甜杏仁、葡萄(葡萄食品)干和红枣、莲子等。
腹痛原因
1、排卵性腹痛。月经来潮前两周左右正好是排卵期。此时卵泡破裂,卵泡液会刺激腹膜,因此女性会出现左右交替、每月一次的轻微腹痛。多表现为一侧隐痛、钝痛或坠胀样疼痛
2、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引起的下腹痛一般在劳累、性生活后及月经前后加重,有些人会感到疲乏、失眠,需要进行检查及治疗。。短则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天。这种疼痛属于生理性问题,不需处理。
3、痛经。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前者常见于未婚少女,与体内前列腺素水平有关,结婚生子后会有所缓解。如果婚后痛经越发严重,就要当心妇科疾病了。
4、节育环嵌顿。40岁后,女性宫颈、宫体逐渐萎缩,而节育环的大小不变,就会卡在子宫里,甚至出现异位,伴有腰痛、腹痛、小腹下坠或不规则流血等。这被称为节育环嵌顿,绝经时间越长,节育环嵌顿的几率越高,取出困难也就越大。
5、卵巢黄体破裂。这是因黄体内出血较多所致,伴有突然发作的小腹部或一侧的腹痛,严重时还可出现休克。卵巢黄体破裂绝大部分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20-26天,发病时可出现小腹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