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宝宝耳朵发热怎么回事 冬季气候导致
冬天宝宝耳朵发热怎么回事 冬季气候导致
冬季马上就要到来,尤其是北方,现在已经很多地方都开始下雪了,家长们会发现小孩进入冬天后耳朵有时候会发热发红,这是怎么回事?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冬季寒冷气候导致的:
1、如果是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造成的耳朵发热,那属于人体自然的反应,无需过虑。
2、因为耳朵的皮肤下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在寒冷的室外手冷收缩血流减慢。
3、但是回到室内温度升高后,血管会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导致出现耳朵发红发热的现象。
打耳洞容易发炎怎么办 夏冬季节打耳洞容易发炎
关于打耳洞的季节,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现在正是热情如火的夏季,夏季是不适合打耳洞的,因为打完耳洞,耳朵不能沾水,而夏季比较炎热,出汗多,基本上每天都要洗澡、洗头发,这样难免令耳朵沾上水,导致发炎。
除了夏季以外,冬季也不适合打耳洞,因为冬天气温较低,耳朵是常年裸露在外面的一个部位,受低温刺激,容易产生冻疮。夏冬季节打耳洞都容易发炎,而且恢复的慢。
宝宝耳朵进水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宝宝在洗澡或游泳时,导致耳朵进了水,使液体常在中耳积聚,就有可能导致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以婴儿及幼童在冬季多发,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失聪。中耳的感染性炎症有三种类型:急性、慢性分泌性和慢性化脓性。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侵入途径有三条,经咽鼓管、外耳道或中耳。少数病例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有一部分可能转为分泌物更多的慢性中耳炎,并导致失聪及耳痛。
我们通常熟知的“耳道进水会引起中耳炎”的说法,实质上说的是不干净的水进入外耳道,使得耳内的耳屎软化、膨胀,引发耳道堵塞、流水,发生外耳道炎;或者是脏水中的细菌留存在耳道内,增加耳朵发生感染的几率。因此,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耳朵只要进水就会发炎。耳部健全、正常的人,在洗澡的时候进入一点水是没有关系的。
宝宝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当水流入宝宝耳朵,应立即将宝宝头部向入水一侧倾斜,用消毒棉球(棍)轻轻将水吸出,并擦干净,一般棉签只能擦到耳朵外周,做这些动作时要小心轻柔,以免捅伤鼓膜;如果洗澡过程中耳朵进水,大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排出;一旦内耳有积水,应立即去医院进行专门处理。
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宝宝不能配合,请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
宝宝耳朵痒湿疹如何治疗 毛巾热敷
一旦发现宝宝耳朵发生湿疹的时候,除了注意日常对宝宝耳部的清洁外,还可以食用热毛巾对宝宝的耳部进行热敷,这样有利于促进患处尽快自己化脓破溃,早点愈合。需要注意的是,当宝宝的患处化脓,一定注意不要让宝宝去抓,还要随时注意此处的卫生。
为何冬季宝宝湿疹会高发 宝宝得了湿疹怎么办
冬季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尤其是有暖气的家庭一定要注意每天开窗通风换气,否则会使宝宝湿疹瘙痒感加重。宝宝出汗后,应及时擦干汗水,勤换衣物;天冷干燥时,应替宝宝涂抹防过敏的非油性润肤霜。
另外,宝宝湿疹严重时不要洗澡,特别是洗头和洗脸。宝宝的用具要单放,洗尿布和衣服的盆要分开。
宝宝的贴身衣服最好是棉质的,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也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让宝宝避免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
冬季保暖固然重要,但过热和汗液都会危害到宝宝娇嫩肌肤。很多长辈常以自己的体感温度来给宝宝穿衣服,一到秋冬,宝宝就被裹成了大肉粽,又热又不透气,要知道宝宝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即使是冬天也可能因为出汗刺激到皮肤而长痱子。因此,家长切勿以宝宝手脚温度来判断宝宝的冷暖,可以摸摸宝宝的后颈部或背部,以温热无汗为佳。
外出时,如果室外温度非常低而且有风,请给宝宝戴上能够遮住耳朵的帽子和手套,防止冻伤。但在室内不要给宝宝戴帽子,除非室内温度非常低,与室外温度基本一样。因为头顶有很大的表面积,可以帮助宝宝调节体温,小宝宝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汗腺少,散热不好,在室内没有任何必要戴帽子。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给宝宝戴帽子的习俗,如果不可避免一定要戴,请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宝宝过热。
由于宝宝患了湿疹后会有瘙痒感,导致宝宝经常会不自觉地抓挠,因此家长一定要经常给宝宝修剪指甲(但也不要剪的过于短),减少抓伤的机会。
宝宝夏季护理的3大误区
误区1:夏天尽量别剃光头
夏天宝宝的头发不宜留得过长,因为除了通过呼吸排出人体部分热量外;皮肤排汗是排出热量的主要途径,但给宝宝剃太短的头发或剃光头并不可取。
误区2:夏天不宜给宝宝断奶
夏季,特别是7、8月份,天气炎热,导致婴儿食欲减退,而且会使食物中的细菌相应增多,出现消化道感染。另外,高温有利于苍蝇的繁衍,这增加了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机会,容易出现腹泻,因而影响婴儿健康,所以夏季不宜断奶。
误区3:夏天不能经常给宝宝掏耳朵
现在天气炎热,宝宝出汗较多,真菌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如果家长三天两头给孩子掏耳朵,容易造成细菌侵入,感染外耳道炎。建议每半年给孩子耳朵清洁一次。
冬天宝宝耳朵发热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食物导致的耳朵发热怎么做
从食物的源头查找耳朵发热的原因。从前面也有讲解过,耳朵发热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皮下血管的扩张造成的。
那么如果我们要避免出现冬天耳朵经常发热的状况,就要少吃容易引起耳朵血管扩张的食物。
常见的比如辛辣食物和富含咖啡因的咖啡、可乐以及茶等,都可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造成耳朵发热,应当减少日常摄入。
秋冬季宝宝皮肤护理方法
在秋冬季节,给宝宝穿对衣服,也等于是做好了宝宝皮肤护理的第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在比较冷的时候,给宝宝带上手套和能遮住的耳朵的帽子,这样是可以预防宝宝长冻疮的。
还有就是,很多家长觉的,冬天这么冷,可不能让宝宝给冻感冒了,所以给宝宝穿的非常厚,但是小编要跟你说的是,这样是会容易出现皮肤问题的,比如痱子。
所以冬天给宝宝穿衣服,并不是在于多,而最重要的是你们要懂得如果判断宝宝是冷还是热,合理的给宝宝增减衣服。
宝宝脸上的冻疮应如何预防和处理
冬天,由于户外天气寒冷,宝宝大多停留在室内,因此活动量减少,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热量减少,很容易发生冻疮。因此,在冬天到来之即,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寒冷的时候不要让宝宝在户外玩耍时间过长,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经常按摩面部、耳朵、年龄越小体质越虚弱的宝宝更要加以注意。不要在冷风里站立不动,要活动手脚;要注意给宝宝保暖是否得当,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别是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的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
冬季宝宝出现的皮肤问题
①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容易出现皮肤湿疹问题。
秋冬季是湿疹的高发季节,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有说法称可能与天气干燥或尘螨有关。
宝宝皮肤出现对称性红斑、脱屑、干燥和瘙痒。进入秋冬季节瘙痒常会加重,往往因搔抓导致皮肤出现潮红、丘疹、脱屑、结痂或粗糙增厚;面部皮肤潮红加重;
头顶部甚至出现较厚的黄痂。皮肤瘙痒难忍,宝宝只会以哭闹来表示自己的不适,或在怀抱他们的大人身上磨蹭;稍大些的宝宝会自己搔抓,皮肤容易破损糜烂,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感染。
早期湿疹时应外用润肤乳;干燥脱屑的话可以外用润肤霜;若皮肤发生破损糜烂、继发感染时,则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②冬季寒冷,导致血液不循环,出现皮肤冻疮问题。
冬季天气寒冷,宝宝穿着过少,或没戴手套保暖;在室外玩耍的时间过长,鞋或袜子受潮没有及时更换;衣服、鞋太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都容易诱发冻疮。
主要表现为宝宝的手脚冰冷,并在宝宝的手指、手掌侧缘、足趾、足跟、足外侧缘或耳廓等部位出现一块块的紫红色水肿性斑块,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受热后瘙痒加剧。重者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疼痛明显,继发感染可致化脓。
防治冻疮首先应注意保暖,外出要戴帽子、口罩和手套;保持鞋袜的干燥。发生冻疮后可先外用防护冻疮的膏霜紧急处理,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③冬季寒冷,由于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少,出现皮肤皴裂问题。
在寒冷的冬季,宝宝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汗腺分泌减少,尤其是手足部位没有皮脂腺滋润保护,致使皮肤干燥、脱屑、或增厚,从而失去弹性、产生皴裂。
受寒冷和西北风的影响,宝宝的暴露部位,如面部、耳、手、足部皮肤容易出现干燥、脱屑或脱皮的现象,俗称“开皴”。严重时顺皮纹的方向会出现一些裂口,其深浅、长短不一,有时会伴随出现血丝和触痛。
所以应经常使用润肤乳或润肤霜,每天早晚、每次洗手清洁后都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