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天宝宝耳朵发热怎么回事 冬季气候导致

冬天宝宝耳朵发热怎么回事 冬季气候导致

冬季马上就要到来,尤其是北方,现在已经很多地方都开始下雪了,家长们会发现小孩进入冬天后耳朵有时候会发热发红,这是怎么回事?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冬季寒冷气候导致的:

1、如果是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造成的耳朵发热,那属于人体自然的反应,无需过虑。

2、因为耳朵的皮肤下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在寒冷的室外手冷收缩血流减慢。

3、但是回到室内温度升高后,血管会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导致出现耳朵发红发热的现象。

打耳洞容易发炎怎么办 夏冬季节打耳洞容易发炎

关于打耳洞的季节,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现在正是热情如火的夏季,夏季是不适合打耳洞的,因为打完耳洞,耳朵不能沾水,而夏季比较炎热,出汗多,基本上每天都要洗澡、洗头发,这样难免令耳朵沾上水,导致发炎。

除了夏季以外,冬季也不适合打耳洞,因为冬天气温较低,耳朵是常年裸露在外面的一个部位,受低温刺激,容易产生冻疮。夏冬季节打耳洞都容易发炎,而且恢复的慢。

宝宝耳朵进水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宝宝在洗澡或游泳时,导致耳朵进了水,使液体常在中耳积聚,就有可能导致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以婴儿及幼童在冬季多发,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失聪。中耳的感染性炎症有三种类型:急性、慢性分泌性和慢性化脓性。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侵入途径有三条,经咽鼓管、外耳道或中耳。少数病例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有一部分可能转为分泌物更多的慢性中耳炎,并导致失聪及耳痛。

我们通常熟知的“耳道进水会引起中耳炎”的说法,实质上说的是不干净的水进入外耳道,使得耳内的耳屎软化、膨胀,引发耳道堵塞、流水,发生外耳道炎;或者是脏水中的细菌留存在耳道内,增加耳朵发生感染的几率。因此,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耳朵只要进水就会发炎。耳部健全、正常的人,在洗澡的时候进入一点水是没有关系的。

宝宝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当水流入宝宝耳朵,应立即将宝宝头部向入水一侧倾斜,用消毒棉球(棍)轻轻将水吸出,并擦干净,一般棉签只能擦到耳朵外周,做这些动作时要小心轻柔,以免捅伤鼓膜;如果洗澡过程中耳朵进水,大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排出;一旦内耳有积水,应立即去医院进行专门处理。

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宝宝不能配合,请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

宝宝耳朵痒湿疹如何治疗 毛巾热敷

一旦发现宝宝耳朵发生湿疹的时候,除了注意日常对宝宝耳部的清洁外,还可以食用热毛巾对宝宝的耳部进行热敷,这样有利于促进患处尽快自己化脓破溃,早点愈合。需要注意的是,当宝宝的患处化脓,一定注意不要让宝宝去抓,还要随时注意此处的卫生。

为何冬季宝宝湿疹会高发 宝宝得了湿疹怎么办

冬季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尤其是有暖气的家庭一定要注意每天开窗通风换气,否则会使宝宝湿疹瘙痒感加重。宝宝出汗后,应及时擦干汗水,勤换衣物;天冷干燥时,应替宝宝涂抹防过敏的非油性润肤霜。

另外,宝宝湿疹严重时不要洗澡,特别是洗头和洗脸。宝宝的用具要单放,洗尿布和衣服的盆要分开。

宝宝的贴身衣服最好是棉质的,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也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让宝宝避免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

冬季保暖固然重要,但过热和汗液都会危害到宝宝娇嫩肌肤。很多长辈常以自己的体感温度来给宝宝穿衣服,一到秋冬,宝宝就被裹成了大肉粽,又热又不透气,要知道宝宝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即使是冬天也可能因为出汗刺激到皮肤而长痱子。因此,家长切勿以宝宝手脚温度来判断宝宝的冷暖,可以摸摸宝宝的后颈部或背部,以温热无汗为佳。

外出时,如果室外温度非常低而且有风,请给宝宝戴上能够遮住耳朵的帽子和手套,防止冻伤。但在室内不要给宝宝戴帽子,除非室内温度非常低,与室外温度基本一样。因为头顶有很大的表面积,可以帮助宝宝调节体温,小宝宝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汗腺少,散热不好,在室内没有任何必要戴帽子。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给宝宝戴帽子的习俗,如果不可避免一定要戴,请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宝宝过热。

由于宝宝患了湿疹后会有瘙痒感,导致宝宝经常会不自觉地抓挠,因此家长一定要经常给宝宝修剪指甲(但也不要剪的过于短),减少抓伤的机会。

宝宝夏季护理的3大误区

误区1:夏天尽量别剃光头

夏天宝宝的头发不宜留得过长,因为除了通过呼吸排出人体部分热量外;皮肤排汗是排出热量的主要途径,但给宝宝剃太短的头发或剃光头并不可取。

误区2:夏天不宜给宝宝断奶

夏季,特别是7、8月份,天气炎热,导致婴儿食欲减退,而且会使食物中的细菌相应增多,出现消化道感染。另外,高温有利于苍蝇的繁衍,这增加了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机会,容易出现腹泻,因而影响婴儿健康,所以夏季不宜断奶。

误区3:夏天不能经常给宝宝掏耳朵

现在天气炎热,宝宝出汗较多,真菌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如果家长三天两头给孩子掏耳朵,容易造成细菌侵入,感染外耳道炎。建议每半年给孩子耳朵清洁一次。

冬天宝宝耳朵发热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食物导致的耳朵发热怎么做

从食物的源头查找耳朵发热的原因。从前面也有讲解过,耳朵发热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皮下血管的扩张造成的。

那么如果我们要避免出现冬天耳朵经常发热的状况,就要少吃容易引起耳朵血管扩张的食物。

常见的比如辛辣食物和富含咖啡因的咖啡、可乐以及茶等,都可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造成耳朵发热,应当减少日常摄入。

秋冬季宝宝皮肤护理方法

在秋冬季节,给宝宝穿对衣服,也等于是做好了宝宝皮肤护理的第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在比较冷的时候,给宝宝带上手套和能遮住的耳朵的帽子,这样是可以预防宝宝长冻疮的。

还有就是,很多家长觉的,冬天这么冷,可不能让宝宝给冻感冒了,所以给宝宝穿的非常厚,但是小编要跟你说的是,这样是会容易出现皮肤问题的,比如痱子。

所以冬天给宝宝穿衣服,并不是在于多,而最重要的是你们要懂得如果判断宝宝是冷还是热,合理的给宝宝增减衣服。

宝宝脸上的冻疮应如何预防和处理

冬天,由于户外天气寒冷,宝宝大多停留在室内,因此活动量减少,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热量减少,很容易发生冻疮。因此,在冬天到来之即,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寒冷的时候不要让宝宝在户外玩耍时间过长,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经常按摩面部、耳朵、年龄越小体质越虚弱的宝宝更要加以注意。不要在冷风里站立不动,要活动手脚;要注意给宝宝保暖是否得当,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别是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的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

冬季宝宝出现的皮肤问题

①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容易出现皮肤湿疹问题。

秋冬季是湿疹的高发季节,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有说法称可能与天气干燥或尘螨有关。

宝宝皮肤出现对称性红斑、脱屑、干燥和瘙痒。进入秋冬季节瘙痒常会加重,往往因搔抓导致皮肤出现潮红、丘疹、脱屑、结痂或粗糙增厚;面部皮肤潮红加重;

头顶部甚至出现较厚的黄痂。皮肤瘙痒难忍,宝宝只会以哭闹来表示自己的不适,或在怀抱他们的大人身上磨蹭;稍大些的宝宝会自己搔抓,皮肤容易破损糜烂,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感染。

早期湿疹时应外用润肤乳;干燥脱屑的话可以外用润肤霜;若皮肤发生破损糜烂、继发感染时,则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②冬季寒冷,导致血液不循环,出现皮肤冻疮问题。

冬季天气寒冷,宝宝穿着过少,或没戴手套保暖;在室外玩耍的时间过长,鞋或袜子受潮没有及时更换;衣服、鞋太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都容易诱发冻疮。

主要表现为宝宝的手脚冰冷,并在宝宝的手指、手掌侧缘、足趾、足跟、足外侧缘或耳廓等部位出现一块块的紫红色水肿性斑块,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受热后瘙痒加剧。重者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疼痛明显,继发感染可致化脓。

防治冻疮首先应注意保暖,外出要戴帽子、口罩和手套;保持鞋袜的干燥。发生冻疮后可先外用防护冻疮的膏霜紧急处理,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③冬季寒冷,由于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少,出现皮肤皴裂问题。

在寒冷的冬季,宝宝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汗腺分泌减少,尤其是手足部位没有皮脂腺滋润保护,致使皮肤干燥、脱屑、或增厚,从而失去弹性、产生皴裂。

受寒冷和西北风的影响,宝宝的暴露部位,如面部、耳、手、足部皮肤容易出现干燥、脱屑或脱皮的现象,俗称“开皴”。严重时顺皮纹的方向会出现一些裂口,其深浅、长短不一,有时会伴随出现血丝和触痛。

所以应经常使用润肤乳或润肤霜,每天早晚、每次洗手清洁后都不能忘记。

相关推荐

预防宝宝长冻疮方法大全

合理穿衣保暖。 冬天来了,天气变冷了,很多妈妈们为了不让宝宝冻着,就会给宝宝穿很多的衣服,包的严严实实的。其实,这里笔者想要说的就是穿衣要合理,不要太多,能让宝宝穿得暖,同时也不要太紧,让宝宝能够自由的活动,稍微宽松点。 注意鞋袜合适。 宝宝的鞋子也要特别注意,我们一般都会给宝宝的鞋子买大一码的,因为宝宝的脚长得快,注意也就宽松点,所以千万不能太小,穿起来太紧太硬的鞋子。这样会影响宝宝脚的血液循环,冬天一冷,血液循环不畅,就特别容易生冻疮。同时,袜子也一样,最好采用纯棉的袜子,宝宝平常好动,冬天里也会出汗

立冬习俗吃什么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饮食习俗。 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在京津地区,人们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有的还讲究吃“倭瓜”馅的饺子。“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在福建、潮汕,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因此冬

冬天宝宝生病饮食注意8要点

1.提供足够的能量 冬季寒冷,为了抵抗寒冷,我们需要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需要给宝宝提供含有充足热量的食物供给宝宝身体消耗。各种肉、蛋、奶制品、豆制品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能够给宝宝提供较多的热量,妈妈在冬季可多给宝宝提供这类食物。 2.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宝宝冬天的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接受室外阳光照射时间也短,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这就需要妈妈定期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每周2-3次,每次400单位。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快了,维生素B1、B2代谢也明显加快,饮食中要注意及时补充。维生素A能增强

哪些器官最怕过冬

寒冷的冬天一来临,对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面对这个气温骤降、风大干燥的季节,我们身体里的有些器官能抗寒,有些却特别怕冷,甚至因此患 病。其中,血管会热胀冷缩,前列腺着凉了容易感冒,耳朵是五官里最怕冷的器官……为它们做好额外的保暖工作,对于冬季保健格外重要。 前列腺:也会得“感冒”。前列腺是男性的“娇嫩”器官,受凉是诱发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郭军表示,前列腺中有丰富的 肾上腺能受体,受凉时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腺体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慢性充血;同时使尿道内压增

警惕冬季宝宝四大常见疾病

NO﹒1 冬中暑 冬季婴儿闷热综合征,俗称冬中暑。多发生于2~10个月大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重则可以发生昏迷、休克。患病宝宝一般会先出现过高热,体温一般在40℃以上,最高可达42℃以上,伴有大汗淋漓,衣服和被子湿透,有脱水表现(眼窝下陷,囟门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很快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快慢不一)或呼吸暂时停止,口唇、指甲青紫,精神极差,哭声低弱,反应迟钝,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 宝宝易发生冬季中暑的原因与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

冬季孕妈保暖要慎重以免引起胎儿畸形

孕妈冬天保暖“两大”不用 孕妈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等易引起胎儿畸形 自从有了暖宝宝、保暖贴、热水袋……冬天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冷到了。可是作为准妈妈的你,冬天最好还是少用这些过热的保暖用品。很多孕妈都知道,在怀孕期间要少接触寒凉的物质,避免胎儿受到寒气的影响。可是事实上,在怀孕期间,过寒过热的物质都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 一些孕妈生怕胎儿受到冬季寒气的影响,会使用暖宝宝来保暖。而孕妈不知道的是,暖宝宝如果使用不恰当,贴的部位正对着子宫,非常容易导致子宫收缩,影响胎儿的健康。孕早期胎儿对高温极为敏感,高温甚至有

宝宝冬天保暖全攻略

宝宝皮肤薄,脏器稚嫩,身体各项发育不完全,因此极易受到寒冷气候条件的影响,一个不小心就着凉感冒,尤其是一些身体平时教弱的宝宝,在冬天家长要注意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来做好保暖工作。 穿衣保暖:贴身小背心很有用 毫无疑问,穿衣是最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穿得太少宝宝容易着凉,穿得太多宝宝也容易着凉,最好得穿衣原则是刚刚好,而且要随机应变。一般来说,可以参考以下几个穿衣准则: 一是肚子要保暖,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肚子是脾胃之所,当冷空气刺激腹部时,孩子就会肚子疼,使脾胃不能正常运作,因此保持肚子温暖即是保护脾胃,可防止感冒

宝宝老是打嗝是怎么回事

刚出生的宝宝呼吸主要是以腹式呼吸为主,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膈肌就被作为婴儿呼吸肌的一部分,所以某些原因使得植物神经受到刺激,导致膈肌发生突然的收缩,引起迅速的吸气发出嗝的声音,所以宝宝打嗝了。 导致宝宝打嗝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新爸爸新妈妈护理不当所致,如果宝宝没有其他疾病,但是宝宝会突然打嗝,打嗝的声音高亢而有力且连续,这就是因为家长的护理不当,让宝宝受凉了,而使得寒热之气逆而不顺,导致打嗝。 二是新爸爸新妈妈喂养不当所致,喂养姿势,喂宝宝太多的奶水,喂食过量生冷奶水或是给宝宝过量的服用含量的药物,都会导致

预防小宝宝皮肤皲裂黄金法则

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冷,也逐渐变得干燥,在这个季节容易出现皮肤皲裂等宝宝皮肤问题。预防冬季宝宝皮肤问题,专家提出三大黄金法则。 冬季宝宝皮肤皲裂问题一般是由于干燥和缺水两个因素导致的。当然,宝宝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容易引起宝宝皮肤问题。三岁以下的宝宝的不良习惯一般有:舔嘴唇、吮手指、吃零食和咬铅笔等,这些习惯会导致宝宝分泌更多的唾液,唾液从口角溢出后会温暖潮湿宝宝的口角,并生长繁殖出大量的霉菌,从而导致宝宝出现损害宝宝娇嫩皮肤的霉菌性口角炎。 此外,维生素B2的摄入量不够,也会导致出现口角炎、唇炎和舌炎等病症

冬季宝宝五官护理大全

一、小眼睛:又长眼屎了 许多宝宝一到冬季,眼睛的分泌物就会明显增多,伴有眼角发红,甚至一觉醒来眼屎几乎把眼睛都封住了。 清洁技巧: 1、先把消毒过的温毛巾放在宝宝眼睛上捂10多秒钟,然后用蘸过温水的棉签轻轻擦掉眼垢。 2、宝宝应有专用的毛巾和脸盆,流水洗脸更好,以防感染眼病。不要用手直接触摸宝宝的眼睛。 3、如果宝宝连续3天眼屎分泌增多,或者整个眼睛都变红了,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 4、不要把婴儿床放在有强光照射处;未满月的婴儿在拍照时最好不要使用闪光灯;洗澡时,要避开浴霸的强光。 二、小耳朵,又冻伤了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