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孩子营养是否达标
判断孩子营养是否达标
如何判断宝宝营养过剩
妈妈可以判断的依据有以下两点:
1.宝宝的体重和身高。宝宝的体重和身高需要经常测量,从这两点上可以判断出宝宝营养是否充足,一般如果宝宝的体重低于平均值15%,就可以视为轻度营养不足,需要多摄入蛋白质和热量,而判断营养过剩,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公式可以作为依据,如下:
标准体重(克)=出身体重(克)+月龄x500
如果,宝宝的体重超出标准体重的10%-19%,就可以说是超重了,有些营养过剩,需要减少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
2.皮下脂肪厚度。妈妈可以用中指和食指相隔3厘米放到宝宝的腹部,按下后捏起皮肤,用尺子测量,1厘米左右为正常,如果超出太多,就有可能是营养过剩了。
如何判断宝宝营养比例不当
营养如果摄入不当,宝宝在身体和情绪上会有相应的表现,妈妈需要注意:
1.宝宝情绪变化:宝宝如果缺铁会反应迟钝、表情麻木,可以适当多吃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食品;如果缺维生素B会惊恐不安,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马铃薯等维生素B对宝宝很有好处;如果情绪烦躁多变,有可能是吃甜食过度,应适当减少甜食的摄入;如果宝宝固执胆小,难以安抚,有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或者缺钙,可以适当多吃动物肝、鱼、虾、奶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2.宝宝行为异常:宝宝如果不喜欢与人交流,动作笨拙,有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在食物中适当添加富含此类维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苹果、白菜与莴苣可以补充宝宝所缺;如果宝宝夜间磨牙、易惊醒,往往是缺钙,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肉松、虾皮等;如果宝宝的情商发育滞后,行为较同龄宝宝幼稚,有可能是体内氨基酸缺乏,可以多吃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蛋。
过度肥胖不等于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会导致宝宝肥胖,但并不是所有的肥胖宝宝都是营养过剩,有一部分宝宝肥胖是体内某种营养素缺乏导致的。当宝宝偏食、挑食或妈妈喂养不当时,宝宝的某些微量元素就会缺乏。这些微量元素的不足,会使体内脂肪不能正常代谢为热量排出,从而储存下来,变成了脂肪囤积。因此,宝宝肥胖的时候,妈妈不要单纯给宝宝节食减肥,还应该为宝宝做营养测定,以明确宝宝肥胖的真正原因。
怎判断孩子是否营养不良
一、相关检验
1.血总蛋白:轻、中度营养不良时血中总蛋白含量略下降,重度伴水肿时可明显下降,同时清蛋白也下降。
2.维生素检查:可查出孩子体内各种维生素是否缺乏。
3.电解质测定和微量元素测定:营养不良时,常见血清铜、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降低,血清镁在保佑腹泻、吸收不良时下降,血清钙、血清磷在伴有佝偻病时减少。
4.生长激素测定:营养不良时表现为升高。
5。血液一般检查:营养不良时常有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计数降低。
二、相关检查
1.心电图检查:营养不良时表现为低电压。
2.X线检查:严重时出现胸腔积液。
3.B超检查:可即使发现胸腔积液、腹水。
4.脂肪检查:了解脂肪的分布及厚薄。
提示:以上检查项目并不是全部都必须做,得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进行选择,但一般来讲,体重、血常规、血液中各种蛋白以及各种维生素是必查项目。
六岁宝宝养育提示
◎ 生理指标: 满六岁时,男孩的体重达16.0~29.9公斤,身长106.4~125.8厘米。女孩体 重15.0~26.2公斤,身长104.8~124.5厘米。
◎ 养育要点: 饮食: 牛奶200~400毫升,鸡蛋一个.其他主副食酌量。 不要让孩子养成吃炸、腌、熏制食品习惯。 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保证营养的均衡。 制作时,尽量减少食物中营养流失,如蔬菜不宜炒得过久,面食以做大 饼营养流失最少。 冷饮不宜喝得过多。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适当加一些零食。 给孩子喝足够的水。 起居: 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 衣着要舒适,便于运动、穿脱。 讲究卫生,每天早晚刷牙,尽量每天洗澡。 居室要通风,被褥经常日晒,保持清洁。
◎ 教育策略: 为孩子创造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 培养孩子倾听别人说话的技巧,这是孩子具有良好修养和个性品质的表 现。 培养孩子对表演的兴趣,挖掘孩子的意识潜能,使其具有良好的艺术修 养和品质。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情。
多给孩子读现象力丰富的故事,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对孩子的奇思 异想不要泼冷水。 重视孩子的道德意识培养。在生活中,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 是错的,使孩子逐形成对公德的认识。帮助孩子分析已经发生的事,让 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让孩子注意观察,学会自我判断是与非,好 与恶。 称赞孩子不要过分。过多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无法辨认真假、好坏、成功 与失败。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做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
◎ 发展指标: 知道一周有几天,能认识时钟日历; 能辨认3-5种几何体以及了解面与体的关系; 能发现简单事物的因果关系,会判断推理,形成守恒概念; 会推测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想法; 能为了别人、集体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愿望; 性格活泼大方、开朗、自信、敢于竞争; 会做一些简单性的劳动。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是否消退
想知道黄疸是否消退,首先我们要知道黄疸出现时会有哪些症状,一般情况下,黄疸多发生在孩子的面部以及颈部,很少会累及到躯干,黄疸出现时,孩子身上患病部位会有深黄色出现,通常边缘不明显,同时还可观察到黄斑部位有嫩红色出现,常常呈现黄里透红的症状。
同时,部分婴儿还会出现厌食,甚至出现,高声尖叫啼哭等症状,有些孩子情况比较严重,甚至会出现水肿,心衰等症状表现,由于婴儿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所以所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当前症状表现是否有减轻,来判断孩子的黄疸是否消退。
简单的说,当以上症状出现逐渐消退的情况时,如黄疸面积缩小,或者是黄疸颜色变淡,孩子的厌食症状没那么严重,啼哭量减少等,都是黄疸症状减轻的主要表现。通常来说,只要判断孩子皮肤表面的黄疸是否有减退,就可判断孩子的病情是否有好转了。
判断宝宝营养是否达标
妈妈可以判断的依据有以下两点:
1.宝宝的体重和身高。宝宝的体重和身高需要经常测量,从这两点上可以判断出宝宝营养是否充足,一般如果宝宝的体重低于平均值15%,就可以视为轻度营养不足,需要多摄入蛋白质和热量,而判断营养过剩,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公式可以作为依据,如下:
标准体重(克)=出身体重(克)+月龄x500
如果,宝宝的体重超出标准体重的10%-19%,就可以说是超重了,有些营养过剩,需要减少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
2.皮下脂肪厚度。妈妈可以用中指和食指相隔3厘米放到宝宝的腹部,按下后捏起皮肤,用尺子测量,1厘米左右为正常,如果超出太多,就有可能是营养过剩了。
你的孩子不一定需要补钙!
枕秃不一定是缺钙
民间有许多判断孩子是否缺钙的“指标”:如孩子夜间睡眠不好、多汗、烦躁,常被认为与缺钙有关。孩子头顶一圈头发稀少—枕秃,在民间甚至直接被叫做“缺钙圈”。刘倩筠说,这些判断方法都不科学,佝偻病的早期症状确实会出现多汗、烦躁、枕秃等,但这些症状是非特异性的,比如夏天天气热,孩子睡觉时也会出汗,因为烦躁他会来回蹭头,而出现枕秃。
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钙?是化验血钙吗?人体的钙主要是储存在骨骼里,化验血液中的钙来判断是否缺钙并不准确,血钙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波动性强,可能一个人早晚两次验出来的值也不一样,刚吃完奶也不同,还有一些激素会影响血钙的浓度。
有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抽血,提出化验头发来查钙。刘医生说,头发检查更不准确,不代表孩子即时的情况,会受环境污染、洗发水等影响。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检测血“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筛查是否缺钙。如果骨骼中钙不足的话,此酶就会升高。这个检查不需要抽血,只需扎手指即可。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带孩子去做骨密度检查。是否需要补钙,要补多少,除了以上的指标外,还要依据孩子生长发育及饮食结构综合考虑。
钙多了可能影响锌铁吸收
不需要补钙的孩子过多补钙反而会有害处。刘医生提醒家长,补钙过度可能会导致孩子便秘、影响食欲,此外还将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她解释,因为钙、铁、锌等营养元素是竞争吸收的,有些家长看见孩子瘦小就补钙,往往个头小的孩子不缺钙,反倒是缺锌、缺铁,经常补钙反而使得缺锌加重食欲下降,可导致营养不良,缺铁导致孩子贫血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乱补微量元素会使宝宝早熟
误区1:别人补啥我补啥
调查显示,92%的父母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D或多种维生素,80%的父母给孩子补钙剂。
对“婴幼儿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是什么”和“什么食物含铁最丰富”两个问题,7成左右父母给出了正确的回答。调查发现,父母在微量元素的补充依据方面则显得缺乏理性,超过30%的父母凭自己的判断或者看别的孩子补,就自己决定给孩子补。
专家说,微量元素是很重要,少了会影响孩子健康发育,但是多了也不好,所以补微量元素最好由专业医生检查后再决定该怎么补。专家表示,目前许多父母把视线过多集中在了微量营养素上,而一个孩子生长发育需要全面的营养素。需要提醒父母们注意的是,在关注孩子微营养素状况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膳食的全面合理。
误区2:过度补锌导致性早熟
从“孩子厌食挑食都是缺锌”,到“最近我的孩子不爱吃饭,注意力也不集中,原来是缺锌”,爸爸妈妈们耳朵里广告听多了,也开始落实到行动上。甚至有些父母直接买来各种锌剂给孩子吃。
专家曾接诊过一个10个月的婴儿,其体重相当于一个3岁半孩子的正常体重,该婴儿还被诊断为脂肪肝,这和父母每天定时给她补锌、补钙、补铁,服用氨基酸等营养品有关。而重庆一位女士给9岁多的儿子补锌,竟补出了性早熟。
那孩子到底该不该常规补锌?医学专家表示在没有诊断锌缺乏病之前,不需要预防性补充锌剂。最重要的是注重合理膳食结构,及时给宝宝添加辅助食物,食补永远是最佳的选择,蛋黄、瘦肉、鱼、动物内脏、豆类和坚果类含锌较丰富,从辅食中婴儿也能摄取锌。
专家表示,很多父母为了避免孩子出现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问题纷纷给孩子补锌。但是如果补锌过多,可能就会影响铁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身体需要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一定要均衡,缺乏任何一种都可能引起病症。
温馨贴士:三招判断孩子营养状况
儿科营养专家提供了3个简易方法帮你判断孩子的营养状况。
首先是通过生长发育曲线来检测。每个月为孩子量一次身高、体重和头围,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曲线表上,观察宝宝的生长曲线是否一直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是匀速顺时增长。
其次,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否愉快、平静。
最后,看一看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在同样的状况下,孩子不容易生病,或生病后很快自愈,就说明孩子的营养状况比较好。
心理健康孩子的判断标准
31你想翻天
有一次,老师让小朋友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彩纸叠三个纸青蛙。回到家,张倩不敢和看报纸的爸爸说,也不敢和正在做饭的妈妈说,有几次,她鼓起勇气想说却又咽了回去。吃过晚饭,要睡觉了,她却一直不肯回自己的房间。
“还不睡觉去你这孩子,想翻天呀?” 爸爸训斥她。张倩被爸爸突然的训斥吓哭了,这才说出原委:“老师说,要你们帮我做纸青蛙。”听了张倩的回答,爸爸愣了一下,看看墙上的钟:“现在到哪儿去买彩纸?明天再说!”张倩想争辩一下,说邻居张爷爷家有彩纸,却没敢说。就这样,张倩的纸工作业没有完成,最后,还是妈妈答应,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幼儿园向老师解释,她才安心地睡了。
没想到,第二天妈妈单位临时安排她出差,她把张倩送到幼儿园门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10时左右,妈妈在出差的车上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张倩没到幼儿园。妈妈忙给爸爸打电话。中午,焦急万分的妈妈终于接到爸爸的电话,说张倩找到了,原来,她怕老师批评她没完成作业,所以没敢进幼儿园,就在不远处的一个街心花园里哭呢。妈妈这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孩子很乖,可就是太乖了……
其实,张倩妈妈除了叹息,并没有深入地寻找孩子这种行为的心理根由。
张倩原本并不是这样的,两三岁的时候,她非常好奇,也喜欢冒险。但每当她要淘气或和大人辩驳时,妈妈就会骂她、说她:“你想翻天?”爸爸甚至还打过她两巴掌。慢慢地,在父母的管束下,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乖巧。这也简单,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大人们是喜欢了,可是,由此孩子也添了毛病:遇事没有主见,独立性差,而且胆小怕事。
这样“乖巧”的孩子常见的特点:有问题提不出来或不敢提出来,大人说东他往东,说西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满意,也会适应、服从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对长辈,无论说的是对还是错,都不敢与之辩论,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自己是个乖巧的好孩子。这样“乖巧”的孩子,有的是遵从、礼貌、对赞美的追求,遇事不敢说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孩子,性格已经被扭曲,被父母教育出了一种“奴性”的心理。
这样的孩子,不由令人想到猎鹰。猎人捕到鹰后,不给它吃,不给它喝,在它反抗时,就打它的头,“扇”掉它的野性和傲气。直到最后,鹰屈服了,顺从了,由搏击长空的鹰变成了捕兔的猎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然而遗憾的是,多数父母还是把这样的孩子当成好孩子,把培养乖孩子的方法称之为成功的教子方案,争相效仿。其实,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有一定的判断标准,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象力丰富,善于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具体表现为:
•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热爱劳动,爱惜物品。
•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跌跤或受点儿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
•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
•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东西。
•服从约束,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过分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
•能自己到商店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孩子瘦是营养不良吗
孩子瘦不一定是营养不良。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太瘦是因为营养不良所造成的,所以就会给孩子吃各种食物来给其进补。但是这样做是错的,要知道宝宝瘦,原因不一定就是营养不良。孩子胖瘦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家长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更不要随便给孩子补充营养。要知道每个孩子的体质都是不一样,所以胖瘦也就不能判断孩子是否是营养不良。
与肉眼相比,生长曲线更能帮助家长判断孩子胖与瘦。家长们最好学会给宝宝绘制生长曲线。通过生长曲线,家长可以知道宝宝生长发育情况,一旦有问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比如改善孩子的饮食。
孩子长不胖的原因营养摄入不足
如果孩子食物成分中主要营养素含量不足,例如蛋白质、脂肪含量偏低,长期如此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体重增长缓慢。
孩子的活动量大
吃的多,但消耗的更多,人不敷出,总热能不够,孩子不可能长胖。这种情况如果孩子长得壮没病,就不用着急。
孩子体内有虫
如果孩子消化道内有寄生虫,比如蛔虫、钩虫、绦虫等,这些坏家伙会摄取和消耗孩子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孩子自然很难长胖。
消化功能不良
有些孩子存在糖吸收不良、蛋白质吸收不良或脂肪吸收不良等病理表现,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哪怕吃了很多食物也很难吸收到足够的营养,很容易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儿童多久体检一次最好
儿童多久体检一次
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的父母总是凭经验、凭肉眼观察判断孩子是否健康,认为只要欢蹦乱跳就没毛病,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
比如有的家长凭经验认为自己的孩子营养充足,可体检时,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年龄与相对身高”、“年龄与体重”、“身高与体重”3项标准衡量,这个孩子就有可能是营养不良。因此,0至18岁的孩子定期体检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1-2周作一次检查,6月龄以内的婴儿每月1次,6月龄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每2月1次,1-3岁幼儿半年1次,3-18岁每年1次。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生长发育迟缓呢
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迟缓呢,分两个方面:
一个是我们的家长自己的一个判断,还有一个是医生的判断。
作为爸爸妈妈来讲,主要是根据孩子在他同龄的孩子当中的一个排位情况。即:如果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他在班级里面是倒数第一名的,或者是在同一个年级里面,已经是倒数的三到五名的,那么可能我的孩子就会出现一个生长迟缓了。
如果还有一些家长如果是比较细心的,会每一年帮孩子量身高量体重,那么我可以建议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去翻一下孩子的生长记录,如果是发现这个孩子每一年的生长速度非常慢,所谓的慢,在医学上来讲就是不超过4-5公分,那就提示我们的孩子可能出现了一个生长迟缓了。
举个例子,比如说今年暑假的时候量过孩子是110cm,但去年暑假时已经有108cm了,说明这一年孩子的生长是出了问题的。当然,不同的年龄会有一个不同的判断标准,我刚才讲的4-5公分是儿童期的标准,如果孩子只有1岁到2岁,那么要求他的身高是一年要增长7-10公分的;如果孩子是在青春期,一年的生长速度也要8-10公分。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生长速度,就说明孩子的生长有障碍或者发生生长迟缓。这时就建议你到医院找医生,医生会按按标准曲线来判断。
如果这个孩子低于,我们叫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负两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这是非常绕口的一个医学名词,那么我们也可以告诉家长,你的孩子可能出现了生长迟缓。
父母身高偏矮孩子能长高吗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身高,特别自身身高不是很高的家长,更是担心孩子会因为遗传而长不高,希望能尽力帮助孩子长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朱顺叶副主任医师表示,人的身高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遗传所起的作用占70%,一般情况下父母的身高对孩子的成年终身高有影响,营养、运动、睡眠、生活环境等后天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如果父母身高偏矮,孩子先天不足,家长就应从后天因素上努力。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生长缓慢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属于生长缓慢?朱主任表示,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为:出生时50厘米左右,在1岁以内全年身高将增长24-25厘米;1-2岁增长10-12厘米;2-3岁增长8-10厘米;3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增长幅度约5-8厘米。家长可通过以下情况可判断孩子是否是长得慢:孩子在同年龄、同性别的百名孩子中按高矮顺序排到了后3位;2周岁以后每年生长速度小于4厘米;还可按公式:身高=年龄×7+70(厘米)计算。
如果发现孩子身高发育缓慢,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务人员对宝宝进行体格检查、骨龄测定、必要的内分泌功能检测,个别患儿还需进行遗传学分析和影像学(B超、MRI)检查,以明确导致矮身材的原因,如果为特发性矮小,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影响孩子的长高的还有其他因素,所以就算是父母身高不是很高,但孩子也是有可能会长高的。但是这样就需要多给孩子在后天的时候多补充营养品,还有就是要让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身高不受父母的影响,让身高长的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