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添加蔗糖”就是无糖食品
不添加蔗糖”就是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是在生产过程中不再额外添加任何糖的食品,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蜂蜜等。厂家即使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蔗糖,但还可以添加其他的“糖”,因此“不添加蔗糖”不等于“无糖食品”,不要误解。糖尿病人最好选择血糖反应较低的主食原料,比如燕麦粥、红豆米饭、莜麦面等,少吃精、白、细、软、黏的主食,避免甜食和甜饮料;无论主食或果蔬都应选择富含纤维的天然食品,比如红薯、草莓、猕猴桃等。
很多“不添加蔗糖”的食品中,添加了由果糖和葡萄糖加工而成的果葡糖浆、淀粉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糖等,其让人长胖的效率和蔗糖相当,而升高血糖的效率甚至可能更高,如麦芽糖。还有一些添加安塞蜜、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木糖醇等高效合成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几百倍,既不升高血糖,也不变成热量。不过,为了食品重量不受影响,厂家往往额外添加淀粉、糊精等,它们同样会快速升高血糖。鉴于上述原因,专家并不推荐糖尿病人多吃“不添加蔗糖”食品。
市场上有无真正意义上的无糖食品呢?专家表示,按照相关法规,糖含量低于规定数值的食品可以叫做无糖食品,但这与是否有利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是否有利于肥胖人士减肥瘦身关系不大。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与其探讨食品究竟是否无糖,还不如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并关注所吃食物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豆奶粉种类
豆奶粉按口味分,常见的有: 原味豆奶粉;
黑芝麻香型口味豆奶粉;
红枣香型口味豆奶粉;
核桃香型口味豆奶粉等
豆奶粉按含糖分,常见的有:
有糖豆奶粉:添加蔗糖
无糖豆奶粉;不添加蔗糖,一般为木糖醇、山梨糖醇、 麦芽糖醇 、甘露醇、低聚糖等食糖替代品,
所以无糖食品也是甜的。
豆奶粉按人群分,常见有:
婴儿豆奶粉
学生豆奶粉
中老年豆奶粉等。
无糖食品就是健康食品了吗
健康食品、无糖食品,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人体非常重要的糖成了人们心中“不健康”的代表。这是糖与肥胖的联系导致的联想。可那并不完全是糖的关系。至于眼下的无糖食品,又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呢?
其实无糖食品的范围很广,例如无糖口香糖,无糖饼干,无糖月饼,无糖汤圆等等。今天大家就研究一下无糖食品是怎样无糖的。
1、为什么有的无糖食品依然有甜味?
一般甜味食品都会加入甜味料,来让食品变得更好吃。甜味的来源有很多,小于老师给他们分为:能量糖和无能量糖。详细说就是以白砂糖为主的,能给人提供碳水化合物(可升血糖)的糖和不能提供碳水化合物(不升血糖)的食品添加剂,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等。
一般无糖食品额外添加的不是白砂糖,而是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以此来维持食品的味道。例如汤圆、月饼等。
2、没有甜味的就是无糖食品吗?
一款食品吃起来没有甜味,淡淡的,或许你会说里面没有放糖,但事实却不一定是这样。就营养学来说,糖是碳水化合物的别名,一切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物质都可称之为糖类,相反上文提到过的甜味剂虽然有甜味,但却不属于糖类,属于食品添加剂。
例如一款号称“无糖”的饼干,它可能没有往里面加白砂糖,也没有加甜味剂,口感上淡淡的,即便如此这款饼干也不能被称为“无糖”。因为饼干的原料是面粉(含淀粉),面粉本质上就是碳水化合物,可以升高血糖。所以,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无糖食品没有糖,只能说含糖量比常规食品略低。
3、糖尿病人可以吃无糖食品吗?
无糖食品只是没有额外添加更多的“能量糖”,并非一点糖都不含,因为很多无糖食品本质上就是糖制成的,例如汤圆、月饼、饼干等等。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病情轻微,可以少量吃这一类的“无糖食品”,但是摄入量要包括在每日主食的摄入总量中。对于血糖波动很大,血糖值很高的患者,建议谨慎选择,最好不吃,因为即使“无糖食品”也只是没有额外添加糖,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无糖。
显然,“糖”这一次成为了“无糖食品”的噱头,再一次无辜中弹,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也无法让所有人都了解“糖”的冤屈,至少在这里,我能让大家了解一二。
无糖饮料为什么喝起来是甜的
因为里面添加了代糖。
无糖饮料甜蜜的来源是代糖,代糖就是一种具有甜味用来替代糖食用的添加剂产品,常见的代糖成分有:赤藓糖醇、三氯蔗糖、蔗糖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菊糖、甜蜜素、糖精钠等,这些代糖有的是白糖的百倍,但几乎热量都比较低,食用不易长胖,不过有的是安全的,有的过量使用对人体有害。
推荐赤藓糖醇,它副作用几乎没有,最常出现在无糖饮料中充当甜味剂,以及加在糖尿病人食物中食用。
无蔗糖酸奶的功效与作用 无蔗糖酸奶是无糖的吗
无蔗糖酸奶是指不额外添加蔗糖的酸奶,并无完全无糖。
市面上的无蔗糖酸奶虽然不加蔗糖,但却会添加结晶果糖、海藻糖、麦芽糖浆等糖类物质,有些糖类物质的热量、升糖效应比蔗糖还要高。
另外酸奶是由牛奶发酵而来,而每100克牛奶就自带4.2克乳糖,因此无蔗糖酸奶不可能无糖。
糖友患者常犯的五大饮食错误
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如果经常饿肚子,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过快,从而引起代谢紊乱。时间长了,很可能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易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目前,一些所谓的“无糖食品”或者“糖尿病食品”实质上只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用甜味剂代替蔗糖,其中一些成分通过消化吸收,最终还会变成葡萄糖。不少此类食品脂肪含量高,多吃无益。因此,食用量应与普通食品相当,不可“肆无忌惮”。
副食吃太多,主食吃太少。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摄入不足,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从而引起代谢紊乱,甚至诱发低血糖。如果主食吃得少,而摄入较多的副食,如瓜子、核桃、杏仁、饼干、桃酥等,其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也会变成血糖,还可能使血脂升高,反而不利。糖友每天应吃5~6两主食,运动量大的话可适当增加。
只吃素,不吃肉。肉食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容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不吃肉只吃素,没有了脂肪的饱腹感,患者饿得更快,这种饮食结构想要长期坚持也很难。
不敢吃水果。吃完水果血糖就上升,让很多糖友心有余悸。其实,水果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只要适量,糖友是完全可以吃水果。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吃,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可选择含糖量、升糖指数均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等,而在食用香蕉、菠萝、葡萄等升糖指数较高的水果时,需要更加控制好量。
糖尿病人能吃糖精吗
近年来,糖尿病是很多发的疾病,疾病的危害严重,治疗起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而对于糖尿病的饮食,是一定要做好的。现在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糖食品,无糖糖果也成为了很多糖尿病人喜爱糖果的代替。那么,糖尿病人能吃无糖糖果吗?
首先,专家指出,无糖食品糖尿病人也不可服用过多。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应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而有的无糖食品中虽然不含有蔗糖,但含有麦芽糖,这也不能叫无糖食品。因为不论是麦芽糖、葡萄糖还是能参与代谢的其他糖类,食用过量,就会造成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危害,无糖食品其中的甜味剂也会让血糖波动。
其次,有关部门抽查、检验的结果看,所谓的蛋白糖竟是糖精与糖配合制成。所以这类产品不能说是无糖食品,而在选择无糖食品的时候,最主要的是看清楚弄明白标签上的“甜味剂”究竟是何种替代品,食品中是否还含有其他糖类,如果说还有其他糖类,就不含蔗糖,那就失去了“无糖”的实际意义和食用价值。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于无糖糖果有所了解了。希望大家可以重视起来,糖尿病人不能多吃无糖糖果,因为无糖糖果并不就是没有糖的,也是会影响到病情的,一定要重视治疗。祝您身体健康。
给宝宝添辅食 无糖就是最好
含糖高的食物对婴幼儿的危害大
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食物之中,即为天然糖。宝宝每天除了摄入食物本身固有的天然糖以外,更多的糖来源于各种食品中添加蔗糖(白砂糖)。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认为,在辅食中添加蔗糖(白砂糖),会刺激宝宝的食欲。其实,这是宝宝喂养中的一个误区。新生的宝宝暂时还分辨不出味道,加蔗糖(白砂糖)并不能起到助长食欲的作用。
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他们的味觉才开始发育,但是此时吃含蔗糖(白砂糖)太多的食品会使他的味觉对甜度不敏感,以后食物中不加蔗糖(白砂糖)则不愿意吃。这种偏食的习惯持续下去,往往是后天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诱因。而此时,宝宝已开始萌生乳牙,来自食物中的糖被细菌分解而产生酸,频繁的糖摄入,含糖的食物存留在口腔内很长时间,极易造成牙齿的龋坏。
其实,对于宝宝来说,包括母乳、水果、蔬菜在内的自然食物中的天然糖,已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需求,基本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蔗糖(白砂糖)补充。因此,我们在为宝宝选择食品,尤其是辅食时,应尽量选择无糖的食品,即不含添加蔗糖(白砂糖)的食品。
其实,相对于自制辅食,婴幼儿米粉中所含有的营养元素会更加丰富合理。
食品无糖、低糖化已经是一种国际趋势,相比于成人,过量摄入蔗糖对婴幼儿产生的危害要更加明显。
警惕糖尿病饮食的五个误区
"无糖食品"其实是"无蔗糖食品"
"无糖"等于不含糖吗?按照国际的通用概念,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是,它可以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因此食品生产企业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来代替蔗糖。而中国大部分无糖产品都用的是高效甜味剂,特别是合成甜味剂,比如安塞蜜、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等。"所谓'无糖食品'其实玩了个概念,这种说法本身并不科学,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无蔗糖食品'。"区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为了保持口感,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基本上都是用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来代替蔗糖,这些添加剂只要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就是安全的。根据我国《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克)。
无糖产品吃多了小心血糖身高
南瓜汁饮料、无糖奶粉、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口香糖、无糖糖果等在超市能看到许多此类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食品。无糖食品不含蔗糖,而是使用了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虽然进食糖醇类食品后,对正常人血糖升高的幅度和速度都低于葡萄糖和蔗糖,但糖尿病病人一旦摄人多了,就会产生副作用,造成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注意的是,木糖醇和葡萄糖一样,由碳、氢、氧3种物质组成,在人体内氧化后可释放出热能。木糖醇在代谢初期,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但在代谢后期,则需要胰岛素的促进。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无糖食品。
选购时先看看配料表
长期吃无糖食品会不会造成血糖升高,其实要看食品的其他成分,比如淀粉。淀粉进入人体后同样会分解产生糖分,过多摄入就会导致血糖升高。像饼干、糕点里,一般都含有小麦粉、玉米淀粉等"糖基物质",依旧可以转化成葡萄糖。
因此,在选购无糖食品时,首先要看清楚包装上的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有的无糖食品虽标明不含蔗糖,配料表中却标有糊精、麦芽糖、玉米糖浆,这些物质都属于水解淀粉物,对于控制血糖都没有帮助,吃多了反而会成为"健康杀手"。以无糖麦片为例,其中往往添加糊精作为蔗糖的替代品,虽然糊精不甜,但作为淀粉的水解产物,它也能在人体中水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的速度甚至高于蔗糖。
对糖尿病人来说,如果想要降低血糖,最好选择杂粮、全麦等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而不是单纯的无糖食品。当然,即使是无糖食品也不能多吃,更不能将其作为主食。
相关知识:糖尿病饮食五个误区需注意
1、低脂无糖的都是健康食品。不少食品都标榜低脂,低糖或者无糖,但这并非就能和健康划等号。很多无糖食物是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去掉其本身含有的糖分,用对身体没有益处的甜味剂代替。
2、新鲜蔬菜比冷藏蔬菜更健康。我们看到的新鲜蔬菜未必就是从菜地里新鲜采摘的蔬菜,很可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储存,营养含量或许还不如一摘下来就超低温快速冷冻的蔬菜营养价值丰富。
3、自行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有益健康。营养元素不可以无限量摄入,某些综合维生素里的维生素、矿物质剂量,已经高到超过了安全值,反而会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应该在营养专家的指导下服用。
4、蛋黄胆固醇多得丢掉。很多人都不吃蛋黄,担心蛋黄中胆固醇多,吃了会使血脂增高,但蛋黄中的卵磷脂实际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除非有心血管疾病,否则每天吃一个蛋黄并不碍事。
5、使用了添加剂的食品都有害。实际上只要是国家规定的添加剂并适量使用,这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反而有些食物如果不添加一定的食品添加剂,其风味和保存都会受到影响。
代糖食品不代表“零糖”
爱甜食却要禁口,这如同“紧箍咒”牢牢拴住糖尿病人的胃。近几年,代糖食品的涌现,可谓戳中了糖尿病人的心事,甚至满足了肥胖人士“甜得健康”的诉求。
所谓的代糖食品,实际上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标示“无糖”字眼的食品。
目前,中国将无糖食品定义为一种特殊膳食用食品,是为满足糖尿病、肥胖等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的成分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
那么,“无糖”就是说没有一丁点糖了吗?其实不然。中国在《GB/T 13432-2004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标准文件中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 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无糖饼干、无糖月饼、无糖奶粉等,本身就含有淀粉、淀粉水解物或糊精之类的碳水化合物。一旦被人体吃进去,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内含的淀粉最终还是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实际上还是糖的来源之一。可见,光看无糖食品的外包装成分标签是否糖,也是不科学的。
无糖食品真的是无糖的吗
现在商场、超市里有很多无糖食品,标明不含蔗糖,不仅不会引起血糖升高,还能降血糖,对糖尿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少老年人或是糖尿病患者都选购这款食品。调查得知,所谓无糖食品是以木糖醇取代蔗糖做原料的,木糖醇就有降血糖的功效。
糖尿病专家表示,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与传统的蔗糖食品相比,木糖醇食品对血糖升高的影响可能不那么明显,但木糖醇无论如何也起不到降血糖的作用,能辅助治疗糖尿病更是无稽之谈,而且无糖食品也含有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都能转化为机体能量来升高血糖。
什么无糖或降糖的保健品全都是不可信的。全部都是商家为了卖钱偷换概念,无糖食品只不过是让血糖起伏不那么明显。所以,如果只是当作一种食品,首先无糖的,如果要把它当作保健品,真的起不到预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