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怎么保护耳朵
游泳怎么保护耳朵
一、游泳怎么保护耳朵
1、引起发炎疼痛
患有中耳炎的人,如鼓膜有穿孔,脏水可直接进入中耳,能使中耳炎加重,因此,必须修补好穿孔,经医生检查同意才能游泳。
2、游泳后应及时把外耳道内的积水排净
排水时,头部歪向积水的一侧,用同侧的手掌轻轻托打头部,就可将水排出。如耳内发痒,可用75%酒精棉轻擦外耳道,禁用手挖。如感到疼痛应及时诊治,服用抗生素。另外,用蘸有几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可起保护作用。
3、鼻子呛水后,应按住一个鼻孔,轻轻将水擤出
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以免将水反压入中耳,回吸至口内吐出也行。
4、跳水时要注意姿势和方法
不要使耳朵直接受水面的拍击,以免震击鼓膜破裂。一旦发生鼓膜破裂,应及时排出外耳道及中耳腔的积水,服用抗生素和维生素C,防止感染并促进鼓膜生长。
婴儿游泳要注意什么 防止耳朵进水
婴儿游泳时,需有专人陪同,随时注意观察婴儿的面色及肤色变化,以确保婴儿的舒适程度。婴儿游泳时,严防婴儿口鼻呛水及耳朵进水。因为婴儿游泳时运动量很大,耳朵容易进水,容易引起中耳炎,所以家长要注意。游泳时监护人不可只抓住颈圈来移动水中的婴儿,而是要抓住婴儿的手来缓慢移动婴儿。
游泳耳朵不进水吗
1、游泳前要作好体格检查
游泳前要作好体格检查。外耳道有耵聍时应当取出,否则泡涨后容易引起疼痛发炎。患有中耳炎的人,如鼓膜有穿孔,脏水进入中耳,可使中耳炎加重。因此,中耳炎患者必须经医生同意后才能游泳。
2、游泳时塞住耳朵
游泳时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可起保护作用。
3、游泳要注意姿势
跳水要注意姿势和方法,不要使耳朵直接受水拍击,以免发生鼓膜外伤。万一还是进水了,就把头偏向进水的一侧,左耳进水就右脚单腿站着跳跳,右边反之. 同时用手盖住吸吸就好!
游泳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1、可能引起眼睛疾病
游泳的时候眼睛长时间与水直接接触,若水质不干净,难免有一些细菌、病毒和刺激性物质,眼睛一旦受到这些物质的感染,就容易引起结膜炎或者沙眼,所以游泳最好不要去水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游泳后用干净的水冲洗眼睛。
2、可能引起耳道疾病
当游泳后灌入耳朵内的水未能及时清除干净的时候,容易引起中耳炎,所以下水前可用橡皮耳塞或涂有凡士林的棉球塞进耳朵后再下水游泳,游泳后也需及时排出耳朵内残留的水。
3、可能引起鼻部不适
在游泳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鼻腔,注意用正确的游泳呼吸方法,避免呛水和鼻腔进水,引起鼻部不适。
游泳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游泳的时候眼睛长时间与水直接接触,若水质不干净,难免有一些细菌、病毒和刺激性物质,眼睛一旦受到这些物质的感染,就容易引起结膜炎或者沙眼,所以游泳最好不要去水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游泳后用干净的水冲洗眼睛。
当游泳后灌入耳朵内的水未能及时清除干净的时候,容易引起中耳炎,所以下水前可用橡皮耳塞或涂有凡士林的棉球塞进耳朵后再下水游泳,游泳后也需及时排出耳朵内残留的水。
在游泳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鼻腔,注意用正确的游泳呼吸方法,避免呛水和鼻腔进水,引起鼻部不适。
游泳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呢
1、游泳时间: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后游泳,保证体力及食物适度消化,不能在空腹饥饿状态下去游泳,容易导致体力不支及抽筋等;并且游泳时间不要过长,在一个小时以内比较合适,长时间泡在水里容易导致身体不适。
2、游泳物品:泳镜有利于保护眼睛,防止眼睛进水及感染,不会游泳者记得携带好游泳圈,能在关键时刻起作用,注意游泳的时候保护耳朵,防止水流入耳朵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在游泳的时候注意防止呛水而发生意外。
3、游泳准备工作:游泳前做一些准备活动,如伸展四肢、活动关节等,同时用水浇浇头部及胸部,使身体适应水温,避免抽筋。如果野外游泳,注意水温,注意下水前进行热身,也注意游泳地点的安全问题,不可鲁莽的直接跳入水中,导致身体过度反映,也防止被水底部尖锐物品划伤。
游泳进水易引发“游泳耳” 怎么办
“游泳耳”是一种因中耳感染而导致的疾病。耳咽管将将空气从鼻子和嘴巴送入中耳的通道,但是炎症会使细菌和病毒进入中耳,在耳鼓后产生脓液,从而引起压迫感以及疼痛症状。
根据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07年里,到访医院的人当中有240万的人是因为游泳导致耳炎,他们共花去了5亿美元的医疗保险。
游泳性中耳炎最容易“找”上游泳爱好者,因为他们通常会在水里待较长时间,并且将头潜入水底的时间也比较长。游泳的环境原本就温热潮湿,再加上有些人习惯在游泳后掏耳朵,此时细菌就极容易进入中耳,造成感染。有些人则是因为夏季热伤风未好,游泳时鼻腔的细菌进入中耳通道,引发“游泳耳”。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防治“游泳耳”呢?从小细节保养耳朵是非常重要的。
1.游泳前清理外耳
有些人因为外耳道分泌物较多,当它们遇水膨胀之后,就会诱发“游泳耳”。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耳屎”,可以有效避免“耳屎”被浸泡后引起疼痛发炎。
2.游泳后倾斜头部
游泳上岸后可以将头偏向一边,用手拉耳垂,并单腿跳跃,以便水能从耳朵里面流出来。
3.用电吹风将耳朵吹干
游泳耳塞有助于防止耳朵进水,但也难免有渗漏。“游泳后,将电吹风置于离耳朵十几英寸的地方,向耳朵内吹暖风,”洛杉矶家庭耳科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斯莱特里博士建议说,“但温度应当适宜,不能太热。”
4.别用东西掏耳朵
许多人觉得游泳后耳朵好像塞住了,就自己用“工具”,如铅笔、钥匙尖端、手指甲来掏耳朵。这样做极容易造成耳朵损伤,从而导致炎症。
游泳如何预防中耳炎
游泳爱好者如何预防中耳炎?
耳朵能感受大自然里的各种声音,欣赏美妙的音乐,聆听师长的教导,倾听爱人的心声,在危难时刻,耳朵还能帮助我们躲避灾难。那么,平时就要做到保护好你的耳朵。
一、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如跳水),避免呛水。
二、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
三、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及时清理外耳道耵聍(俗称耳屎),避免耵聍被泡涨后引起疼痛发炎。
四、游泳时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水的进入。
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指、发夹、火柴梗等挖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损伤,引发外耳道炎。掏耳屎可以使用耳道清洁液,快速软化、膨胀堵塞耳道的耳屎、污垢,疏通耳道。
六、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歪头扯耳,单脚跳跃,千万不要私自乱掏。一旦儿童游泳后出现耳鸣、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注意
患了中耳炎,除积极治疗、采取上述预防措施(有益于疾病的康复)外,还要排除咽鼓管不通气,预防鼓膜内陷。方法是患者经常作吞咽动作,保持咽鼓管畅通,使耳室内压力与外耳的压力平衡,避免鼓膜内陷。一旦鼻腔进了水,正确的擤鼻排水法是手指紧压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缓缓擤出水液,左右反复3~4次,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发中耳炎及鼻窦炎。注意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或正在流脓者,均不宜游泳。
如果游泳时不慎污水入耳,专家告诉大家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首先应及时吹干耳朵,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以吹风机距离耳朵5-10cm之处向耳道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以保持耳道干燥。
为防止细菌的滋生,最好不要自行挖耳。若污水还未流出,可将头偏一边,使耳朵朝上,将耳朵向后上方拉,使耳朵伸直,滴入数滴医用消毒酒精,晃动头部,使酒精抵达耳道的底部,再将头偏向另一边,使污水流出来。如果出现耳堵塞,疼痛、流脓、瘙痒等症状,请尽快到医院采取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