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生的心理状态
资优生的心理状态
上海市教科院于近期对本市7所市重点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资优生学习与生长现状”的调研,其中就反映出了资优生德育教育的一些情况,结果令人堪忧。调查表明,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耐挫折能力明显偏低,采用过激和极端行为方式的倾向较严重。学习动机与前途考虑较现实,但境界欠高,社会理想发展较迟缓。虽然正义感居于上风,爱国热情与民族尊严较强,但道德成熟度不高,道德判断能力发展较滞后。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资优生群体的客观存在,是通过现有办学和招生体制所确认的,相应的在德育方面,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资优生德育机制。这些经选拔形成的资优生群体,主要是对其学习情况的考核和选拔,但在德育方面则缺乏如同智育那样严格的考核和评价。
资优生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不够;实践与行动水平有待进一步磨练;优越感比较强,团队合作精神比较弱;自尊心强,害怕被人超越;注重个人专长,轻公益活动和体力活;心理脆弱,经得起表扬却受不起批评;人格有多变性等。
调查数据和研究结果显示,资优生在思想和心理上与一般学生相比存在着明显不同。一方面他们批判性思维发达,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价值标准吸收力和理解力明显较强。但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合作精神,不愿助人,拒绝参加不喜欢的活动,在得不到承认时情绪往往容易波动。
受孕时的最佳精神状态
中医强调,交媾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可以排除一切思虑忧郁和烦恼。
《大生要旨》指出:“时和气爽之宵,自己情思清宁,精神闲裕”、“清心寡欲之人和,则得子定然贤智无病而寿”。说明了受孕时良好心理状态与优生的密切关系,情绪的激烈变化极度疲劳势必导致气血逆乱,经络闭塞,脏腑功能紊乱,精气耗散,干扰精卵结合,影响受胎。
根据德国一位心理学家调查,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41%在遗传因素外还有母体受孕时突遭精神刺激的历史,诸如被强奸、做爱时突遇巨大声响、恐怖事件或性交后被虐待、殴打、激怒等。他认为这可能是突然强烈的心理刺激干扰了精子或卵子的遗传密码,使胎儿在将来的脑神经发育中留下了隐患。
根据现代心理学和人体生物钟理论,当人体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时,精力、体力、智力、性功能都处于高潮,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也高,此时受精,易于着床受孕,胎儿素质也好,有利于优生。
资优生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由于资优生今天是学校的天之骄子”,明天是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国之栋梁”,因此,对资优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更多关注。专家们纷纷表示,对资优生的培养不仅是智力上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德育的培养。
2、不能因为耀眼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资优生”的心理问题。资优生”的心理问题与家长、老师和社会过多的眷顾不无关系。要明确培养的资优生不仅是要有知识、有特长,还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要培养资优生的耐挫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集体中。
关于资优生的影响因素
(1)个人方面
资优生具有追求真理、不受拘束、独立思考及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等异于普通儿童的特质,其个别的人格、角色压力、多样的性向与兴趣、完美主义等都将对其生涯发展历程有所影响。
1. 人格特质:包括自尊心、幽默感、自我概念、自我瞭解、自我效能、价值观及社会化的程度等。
2. 性向和兴趣:资优生都偏向多才多艺,兴趣广泛,造成生涯难以抉择。
3. 认知和发展:对成长历程、工作世界的看法,进而影响其生涯准备与生涯期许。
4. 高度抱负水准:强迫性的完美主义者往往造成期望过高;害怕失败的动机或逃避成功的行为,也可能造成自我期望的过低。
5. 教育程度:大学的主修领域对事业的抉择有很大的影响。
6. 工作价值:事业往往是资优者自我表达的主要方式,不仅是个工作而已。
7. 工作经验:包括生涯准备度,是生涯决策的讯息来源之一。
8. 婚姻状态:影响情绪的成熟度、生活的满意度等。
(2) 家庭方面
家庭是影响个人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透过角色模范的扮演,对儿童自我概念、职业动机及工作讯息来源的影响,以及身为儿童发展环境的提供者等种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生涯发展。尤其是对资优者的生涯发展历程而言,家庭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1. 父母的因素,父母的教育程度、期望、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2. 社会地位,家庭的社经环境、父母的职业。
3. 手足同胞,兄弟姊妹间的感情、相处方式、成就表现等。
(3) 学校方面
学校生活是莘莘学子生活的另一个重心,以往的研究若着眼于学校时,常常忽略了学校生活层面的交互影响。据研究显示,学校的师长、同侪常是影响资优者生涯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1.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态度、对应方式等。
2. 同学:人际关系、互动方式、同侪影响等。
3. 教育措施:安置方式、设备、制度、学习气氛等。
(4) 社会方面
由于人无法离群而索居,且资优者背负高度的社会期望与资优标记,因此属于社会面向的影响因素,对资优者的生涯发展历程,益发突显其重要性。
1. 角色模式:认同的对象。
2. 性别角色的冲突:尤其是资优女性面对家庭与事业的冲突。
3. 他人的期望:资优的标记。
4. 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的差异。
5. 良师典范(mentors):良师典范制度乃在协助学生为未来而做准备,可藉此瞭解及欣赏自己的潜能。良师的责任包括:倡导、示范、掌握时机、运用计画、架构、探索、引导经验、实际赞赏进步、增加任务的复杂化与多元化、训练学生的专职、维持创造性的紧张以及实施间接教学等。因此,良师可以提供角色楷模的任务,并为有意义的生涯探索提供指引。
资优生培养的方法
1、父母要勤于学习,孩子自然爱读书。父母勤于思考,孩子自然爱动脑。模仿是人的天性,许多天才大都是在父母影响下成为伟人。
2、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整天看电视、搓麻将、聊天、逛街,反过来埋怨孩子不用功,不努力,不是成材的料。孩子不成才,父母也应付一半的责任。只有要求、苛责,不付出、不以身示范,永远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3、家庭教育是一项艰鉅、复杂的任务,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耗费大量的心血。家庭教育成功,不仅不比其他领域的成功容易,而且难度更大。因此父母仅有期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坚强的意志。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教育目标。
4、重视精神环境的布置,用心购置一些图书杂誌、地图、乐器、实验器材,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讨论、提问题、作笔记。父母本身示范对于知识的追求、解惑的态度、艺术的欣赏、是学习典範的示例,父母与子女共同讨论、共同学习,是潜在学习最好的方式。
女性压力大不宜怀孕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及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种种烦恼,都可能影响女性的情绪。专家提醒准备怀孕的育龄夫妻,最好在良好平和的心理状态下怀孕,这样才有利于未来宝宝的健康,优生优育。
当人体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时,精力、体力、智力、性功能都处于高潮,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也高,此时受精胎儿素质也好,有利于优生。而情绪不好很可能导致内分泌的改变,使身体机能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建议育龄夫妇在准备怀孕时最好调整好双方的心理状态,最好在生活、经济等方面都比较稳定、心态比较平稳、心情比较好的时候考虑怀孕。此外还要注意不能太劳累,也尽量要避开有毒有害物质。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现代人精神压力很大,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月经也就开始紊乱甚至闭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不易怀孕的情况。由此可见,情绪的好坏对于受孕以及下一代的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如何与资优生沟通
如何与资优生沟通
在资优生的传统定义中,智商较高、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活跃、具有潜在优秀特质是主要指标,尽管他们具有这些先天优势,但学习负担并不轻松。91%的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8小时,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习相当紧张或感觉到学习压力。相对于学习压力,无形的心理压力对资优生群体产生了更大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11%的好学生会无缘无故地感到不开心,七成学生偶尔会发火,6%的学生甚至经常发火。
爸爸妈妈应该从娃娃抓起,减轻其精神学习的负担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提高孩子的情商智商,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而在沟通过程中,不少家长对好学生、好孩子心理感受的漠视,往往出于一种错觉:这些成功学生平时表现很优秀,自我管理能力强,无须大人操心。这种有意无意的漠视让资优生失去了不少心理疏缓、道德指导的机会。因此,家长在于资优生沟通的过程,除了要帮助其减轻精神负担,更必不可少的就是积极主动,主动找孩子聊天,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孕前需要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1、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 怀孕是每个妇女几乎都要历经的人生过程,是件喜事。不要把生产想得那么可怕,不必为此背上思 想包袱。要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态,及时调整和转移产生的不良情绪。
2、要做好怀孕以后出现妊娠反应 的心理准备: 虽然大多数的女性为要一个宝宝,而做好了心里准备。但是她们没有想到的是孕后的种种不适会如此令人难受,如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有的甚至不能工作,不能进食。
3、树立生男生女 都一样的新观念: 对于这一点,不仅是准妈妈本人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且应成为家庭所有成员的共识,特别是老一辈人要从“重男轻 女”的思想桎梏中解脱出来,给予子女更多的鼓励和关心,解除孕妇的后顾之忧。
4、生活规律、饮食科学,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生活和行为方式是受心理支配的,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才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之适应优 生胎教的需要。
人流前如何调整心理状态
首先焦虑是人流前的恐惧心理的主要表现,它是影响术中耐受力的主要因素。一是增强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降低受术者的痛阈,致使术中痛苦增加;二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可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可致受术者心慌、心悸及头昏等。三是除让患者在术前感到不适和加重术中痛苦外,还可因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而致阴道与宫颈平滑肌收缩,影响手术进程。
为了克服这一人流前的恐惧心理,一方面受术者要正确看待这一手术,看到在当前医疗条件下这一手术的痛苦越来越小,安全系数亦越来越高,因而不必顾虑太多,放宽心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虽然仍难免有些紧张,但可避免产生人流前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要注意受术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遇到过于紧张及焦虑的受术者,及时实施心理干预,以缓解或消除人流前的恐惧心理,减轻应激压力,通过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术后恢复。
高中生心理状态
不屑与人交流
据调查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入校时分数段较高却没有考入理想学校的学生对目前的学校不满。他们认为自己周围的学生素质太低,不屑于和这些学生交流;不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不满意。存在这种不平衡心态的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心理上也相继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性格孤僻,学习和生活上都不屑于跟其他同学协作;很骄傲却又不刻苦学习,造成这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成绩普遍大幅度下滑。
厌学情绪严重
不少老师反映,进入高中二年级后,课堂上原本较为活跃的气氛逐渐沉寂,学生问问题的少了,打瞌睡的多了。久而久之,教师讲课也没了以往的激情,不少分校的课堂教学已经很难顺利进行。
恶性事件屡禁不止
一些学生在熟悉了学校情况后,在小范围内如鱼得水,这和那些入校成绩较好的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绩不好的学生迟到、请假、旷课现象较一年级有明显增加。尽管不少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大部分同学依然我行我素。尤为严重的是,恶性事件不断,打架、斗殴,学生动辄为一些小事便拳脚相加、诉诸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