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疗法让孩子不再腹泻
4大疗法让孩子不再腹泻
1.饮食卫生安全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饮食的卫生安全对人的身体影响十分的重大。食物是直接进入人体内消化系统的,而孩子的身体较为脆弱,些许的病菌便可通过饮食让孩子生病腹泻。因此,家长可以从饮食方面着手,让孩子远离食物病菌。家长要记得定时为孩子消毒餐具,尽量不让孩子吃隔顿饭。另外,食物要煮熟以免生食携带细菌进入孩子体内。
2.易消化的食物
很多家长见孩子腹泻食欲不振。便想着法子做很多菜以此提高孩子的食欲。事实上,这个时候孩子最好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一方面,家长可为孩子熬些清粥,并适当的加入些许开胃的小菜。另一方面,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些甜汤粗粮作为点心,以此让孩子开胃。
3.推拿按摩治疗
孩子出现腹泻大多与自身脾胃虚弱有关,因此,家长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推拿的方式帮助孩子缓解腹泻症状。首先,家长可轻揉孩子手掌的虎口,大拇指及其板门等位置,轻按孩子这些部分能够起到补脾,清肠,疏气等作用。其次,家长可在孩子的肚脐旁及其尾骨等部分进行按摩,以此达到活气通肠的作用。当然,如若家长不清楚穴位不要随便乱按以免加重孩子的病症。
4.增强孩子的体质
腹泻也是身体虚弱的一种表现,家长可从根本入手,让孩子彻底地远离腹泻。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活动,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家长可通过食补相结合的办法让孩子的身体慢慢的得到调理。此外,家长可坚持为孩子炖些温性补汤,逐步增强孩子的体质。
按摩热敷不能想做就做
亲吻
看到孩子红扑扑粉嫩嫩的小脸蛋,父母总忍不住去亲吻,或是让孩子亲吻自己。
健康隐患:宝宝免疫力低下,跟宝宝亲密接触,很可能会使宝宝传染上自己正在患的疾病。大人患的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肝炎、结膜炎等都可能通过亲吻传染给孩子。而让孩子亲吻自己的脸也会带来危险。年轻漂亮的妈妈们,总免不了轻妆淡抹,孩子亲吻时,妈妈面额护肤品中含有的铅、雌激素和香料等便进入了宝宝体内,会引起慢性铅中毒或是性早熟等病症。
医师建议:当自己无法把握病症的轻重时,最好不要亲吻孩子。涂了化妆品的妈妈们最好也别随便让孩子亲自己的脸。
按摩、热敷
孩子腹痛的时候,采取按摩或者热敷的方法,让孩子减轻痛苦。
健康隐患:如果孩子肚子痛是因为得了肠虫症,按揉孩子腹部会刺激虫体,引起胆道蛔虫症,甚至穿破肠壁。肠套叠是引起孩子肚痛的常见病症,它是因为小肠异常蠕动套入了大肠,此时被套入的肠子血液供应受阻,引起疼痛。若盲目按摩,可能造成肠子套入部位加深而加重病情,时间久了会使肠子坏死。如果孩子因为急性阑尾炎而肚痛,一旦发生穿孔,采用热敷的方法就可能促使炎症化脓处破溃,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医师建议:孩子发生腹痛时,父母们应观察其疼痛急缓和进展情况。如果孩子腹痛不剧烈,腹痛时也没有明显的其他异常情况,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其腹部。但若哭闹不停止,或是孩子腹痛时伴有发热、吐泻、大便中带血等异常情况,则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不要随便按摩和热敷。
4大疗法让孩子不再腹泻
小宝宝的肠胃比较娇弱,所以如果没有做好清洁,或者吃错了的东西,那么就很容易腹泻。倘若长时间腹泻,那么孩子也难以吸收摄入食物的营养物质。只有赶走了腹泻,才能更好地为孩子调理身体。那么,家长该如何让孩子远离腹泻呢?
1.饮食卫生安全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饮食的卫生安全对人的身体影响十分的重大。食物是直接进入人体内消化系统的,而孩子的身体较为脆弱,些许的病菌便可通过饮食让孩子生病腹泻。因此,家长可以从饮食方面着手,让孩子远离食物病菌。家长要记得定时为孩子消毒餐具,尽量不让孩子吃隔顿饭。另外,食物要煮熟以免生食携带细菌进入孩子体内。
2.易消化的食物
很多家长见孩子腹泻食欲不振。便想着法子做很多菜以此提高孩子的食欲。事实上,这个时候孩子最好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一方面,家长可为孩子熬些清粥,并适当的加入些许开胃的小菜。另一方面,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些甜汤粗粮作为点心,以此让孩子开胃。
3.推拿按摩治疗
孩子出现腹泻大多与自身脾胃虚弱有关,因此,家长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推拿的方式帮助孩子缓解腹泻症状。首先,家长可轻揉孩子手掌的虎口,大拇指及其板门等位置,轻按孩子这些部分能够起到补脾,清肠,疏气等作用。其次,家长可在孩子的肚脐旁及其尾骨等部分进行按摩,以此达到活气通肠的作用。当然,如若家长不清楚穴位不要随便乱按以免加重孩子的病症。
4.增强孩子的体质
腹泻也是身体虚弱的一种表现,家长可从根本入手,让孩子彻底地远离腹泻。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活动,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家长可通过食补相结合的办法让孩子的身体慢慢的得到调理。此外,家长可坚持为孩子炖些温性补汤,逐步增强孩子的体质。
孩子腹泻家长应做好观察
一、观察体温
婴幼儿腹泻的体温反应主要是发烧,大多是中度发烧(38.5℃左右)。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同时,患儿还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
二、观察精神状态
主要是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一般轻症腹泻患儿不致出现这些症状。
一旦出现这其中的某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观察大便形状与次数
患儿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每天患儿腹泻5次左右,大便量不多,无明显的脱水现象。
若患儿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输液,防止患儿酸中毒。
孩子腹泻有不少食疗的好方法,比如给孩子煮苹果做苹果泥,里面的鞣酸可以帮助小宝贝们止腹泻,孩子腹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多给孩子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而且要注意食物的温度,不要让孩子吃凉食,一般孩子的腹泻慢慢就会好了。
小孩腹泻吃什么食物好的快点
小孩发生腹泻跟孩子的一些饮食不太卫生有关系,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本身肠胃消化的一些功能减弱造成的,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治疗比较好,如果孩子不是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吃一些食物,也可以有效的缓解的,比如说吃一些鸡蛋了,一些面食了,还有一些小点心之类的,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腹泻的一些症状,千万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吃一些冰凉的食物和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这样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小孩子腹泻的时候不可以喝牛奶,牛奶本身就是帮助消化的食物,在腹泻的时候喝牛奶是会加重腹泻的症状,再说了孩子身体系统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腹泻在喝牛奶的话,那么是很有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所以不建议在腹泻期间喝牛奶,腹泻期间最好是多喝开水,温开水具有暖胃的作用,对于腹泻有一定的帮助,小孩子腹泻最好是多吃白粥,白粥暖胃的效果很好,可以改善腹泻情况。
当心孩子腹泻
“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症。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夏秋季。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热,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常因外界或内在的环境变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夏季腹泻以细菌感染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如饮食不当、气候突变、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导致腹泻。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易得病。轻型腹泻,大便每天5—6次,稀薄,含有少量粘液和白色奶块,或呈蛋花汤样,有时伴有呕吐;重型腹泻,大便每天10次以上,粘薄水分多,伴有呕吐、纳差、精神萎靡、嗜睡,常可引起脱水,表现为口干唇燥,眼眶和前囱凹陷,哭时无泪,尿少。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既深且快,以及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嵌冷,少尿等休克症状。
发病可分轻重缓急
患儿发病可缓可急,轻度的仅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的胃肠症状;重度的大便次数一天达十余次,甚至几十次,大便可呈水样、糊状、粘液状,有的解脓血便,可伴高热、腹痛,出现口渴、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较明显的脱水症状和酸中毒、低钾血症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损害、惊厥、休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还可导致溶血性尿毒症。若诊断和救治不当可迅速发展至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孩子,为何夏天易得此病?
家长,千万别轻易自行用药
为何此时儿童易得感染性腹泻呢?一是因为夏季温度极适宜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有资料报道,在20℃-30℃条件下,痢疾杆菌在米饭、馒头、猪肉、马铃薯、西瓜等食品中8小时可增量1万-2万倍;在黄瓜、萝卜等中也可增长20-200倍,一旦误食被污染的食品便可发病;其次,儿童在夏季好进生冷食品而此阶段胃酸分泌减少,杀菌功能减弱;第三,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局部抗感染能力差,加上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的负担较重,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患上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另外,夏季苍蝇密度增加,也是导致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传播的重要媒介,有研究发现,苍蝇密度与细菌性痢疾发病曲线变动相互平行。
一旦孩子出现感染性腹泻,家长千万别自行用药,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防止和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进行必要的对症处理。
有几点注意事项家长一定要谨记:
一、不要简单地认为禁食是必须的
夏天小儿腹泻以2岁内的婴幼儿为多见。孩子腹泻的原因以感染为最常见,另外小儿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腹泻就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对孩子禁食。殊不知,腹泻期间禁食,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部分患儿会发生营养不良或生长停滞。要鼓励孩子进食,脱脂奶、酸牛奶等都是较好的选择。对小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或稀释牛奶喂养2-3天,随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二、不滥用抗生素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感染是主要原因,其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疗,但是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目前国内腹泻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所以,需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足量、规范地使用抗生素。
三、不轻易使用止泻药
小儿发生腹泻,适当用点止泻药,对防止体液过多损失是有益的,但由于腹泻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因此,在治疗时应该针对病因用药,不要一见腹泻就立即用止泻药,更不能将抗生素作为常规止泻药。滥用止泻药,不仅不能治愈某些腹泻,相反,对小儿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小婴儿。
四、注意及时补充水份,防止严重脱水。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而水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年龄愈小,水分占体重的比例愈大。患儿丢失相当于体重5%的水分,即可出现脱水症状(精神萎靡、口渴,烦躁、无力、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超过15%就会出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由此可见,家长此时应该继续让孩子进食,特别要注意摄入液体。只有早期预防并及时纠正脱水,才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预防小孩腹泻养成卫生习惯
对夏季儿童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总的原则是: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便后要及时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尤其要强调的是,冰箱不是“保险箱”,置于冰箱内的食物仍有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另外,随着家用饮水机的普及,由于未进行定期清洗或清洗不彻底,成为儿童夏季腹泻病新的感染源。还要注意灭蝇灭蛆,防止食品污染。对家庭成员或儿童集体机构中出现的病人和带菌者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1、调整饮食是主要治疗措施
轻型腹泻一般只需调整饮食,很快会痊愈。吐泻严重的患儿,暂时禁食6~8小时,吐止后可让其口服补液盐溶液。腹泻期间暂停辅助食品,以利消化吸收,待病情好转,大便成形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否则可引起反复腹泻。
2、家长要做好记录
家长要记录患儿大便、小便和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就诊时带上大便采样,以便医生检验、诊治。
3、加强孩子的保暖
腹泻的孩子往往易脱水,加上饮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现四肢厥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但使用时注意不要烫伤孩子。
4、给孩子多喂点开水
腹泻的孩子有时由于较长时间使用抗菌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以清洁口腔。
腹泻时该不该吃大蒜?
大蒜由于含有大蒜辣素这种抗菌物质,经常食用确实能对肠道有害菌起到抑制和杀灭作用。
但是,日常发生的腹泻,多是受凉或食用了带有致病菌的不洁物引起的。患病期间,由于整个肠道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如果大量进食大蒜,在其产生抗菌消炎作用的同时,大蒜辣素也会加重对肠壁刺激,使血管进一步充血、水肿,导致更多组织液进入肠道内,使腹泻加剧。
保证宝宝良好睡眠有什么好处
宝宝睡眠好,既能促进生长发育,又可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给宝宝准备纯棉吸汗的床单、枕头,睡前帮宝宝洗个澡,让宝宝清爽入睡。睡时穿件背心,下身穿短裤,不要让孩子“裸睡”,这样易使孩子腹部着凉,引发肚子疼痛、腹泻。
孩子腹泻怎么办
一、小儿腹泻吃什么药
宝宝患上腹泻,一般来说医生都会开下列这几种药给宝宝服食或者使用:
思密达:适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对儿童急性腹泻效果尤佳。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用: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用,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用。
妈咪爱:小儿药品,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腹泻、便秘、腹胀、肠炎等。2周岁以下:一次1袋,一日1-2次;2周岁以上:一次1-2袋,一日1-2次。
整肠生:口服胶囊,适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及各种因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腹泻等。成人:每次1-2粒,每日3次,首次加倍。儿童:每次1粒,每日3次,首次加倍。
丁桂儿脐贴: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如着凉、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单独使用丁桂儿脐贴。如果是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丁桂儿脐贴外贴与思密达内服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二、小儿腹泻推拿
补脾经: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揉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清大肠: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按摩腹部:即用掌或四指按摩腹部,100-300次。
揉龟尾: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揉中脘:中脘穴在剑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用拇指或掌根按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揉天枢: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横指(宝宝的手指)处,左右各一点揉100-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