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哪些儿童与社交恐惧有缘

哪些儿童与社交恐惧有缘

1、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孩子

内向者安静、内省、不喜欢接触人;情绪不稳定者易焦虑,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与人交往时,强烈的情绪反应影响他们的正常适应。

2、自卑感强的孩子

自卑,自我贬低,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无法与人沟通,怕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

3、过于敏感的孩子

总能从别人的眼光中看出别人对他的厌恶、憎恨。如果需要和陌生人交谈,他会因此而更加紧张害怕。

此外,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孩子也易出现社交恐惧,因而家长和老师不宜对孩子在说话时反复提醒、批评、甚至打骂,应该认真和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鼓励孩子放下心理负担,放慢说话的速度,从而消除社交恐惧的祸根。

社交恐惧症患者有什么表现呢

社交恐惧症发病年龄大多数为青少年时期。由于社交恐惧症发病较早,因此许多患者在患社交恐惧症的基础上出现其他精神障碍。一项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很少是单独存在的,往往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大约有70%-80%的病人除了有社交恐惧症外还伴有至少一项其他的精神障碍。社交恐惧症患者比常人更易罹患其他精神障碍。常见的有场所恐惧症、单纯恐惧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等。

社交恐惧症与普通的害羞害怕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对社交极度恐惧的心理,长期下去的话,容易导致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有很大的障碍,这就影响很大了。因此,是需要积极主动治疗的。

儿童社交恐惧症及其典型症状

儿童社交恐惧症(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SADC)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情绪障碍,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众所周知,生活质量的下降程度体现了疾病对人的危害程度。研究发现,心理障碍儿童生活质量在社交恐惧儿童认知成份、情感成份、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与正常儿童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SADC儿童需要获得更多的、更全面的关心和帮助。

儿童社交恐惧症典型症状

1.在公众场合,如幼儿园、游乐场、公园、商场、亲戚家,孩子感到极度的恐慌、紧张;

2.在一些多人的场合,孩子怕与同伴、大人面对面地交流,或者即便交流了,也是在极度的惊恐之中度过的;

3.孩子不敢直面陌生人,更不敢与他们交谈,或者见到陌生人就心慌耳热。

孩子有哪些典型的心理行为

(一)孤独感

孤独是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心理状态。虽然一定程度的孤独体验对于人格的成长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但是长期处于孤独状态会使儿童产生被遗弃感,并导致自尊心的下降、自信心缺乏,不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2]。

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主要有[3]:第一,师生关系与儿童孤独感。学校背景下的孤独感是学生基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情绪反映和行为表现而产生的孤单、寂寞、失落无助和不满的主观情感体验;第二,家庭环境与儿童孤独感。家庭功能与孤独感的关系要通过社会能力和行为、同伴接受性等中介变量实现;第三,同伴关系与儿童孤独感。其是按“受欢迎儿童―一般型儿童―被忽视型儿童―被拒绝儿童”的顺序递增的,儿童的社交地位越不利,其孤独感就越强;第四,认知因素与儿童孤独感。儿童的社会认知对孤独感的体验有一定的影响,对他人和自我的消极评价是孤独感产生的原因之一。

对于儿童的孤独情绪的干预和辅导,需要学校和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主要针对个体进行,重视认知改变、人格因素、归因方式、行为塑造,采用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的形式。同伴接纳水平低的儿童体验到更多孤独感,而且同伴地位一经确定是比较稳定的,不易改变,即使儿童有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变,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同伴的正性强化,是不容易固定下来的,对于儿童孤独感的干预效果也不会明显,所以无论是作为影响儿童孤独感的重要因素还是作为儿童孤独感干预过程中的强化因素,都应该同时对孤独感儿童所在团体进行干预,增强团体的接纳性,优化团体氛围[4]。

(二)自卑心理

自卑往往是非常消极的自我防御形式,会让人变得敏感、羞怯和自暴自弃等。自卑的心理对于儿童的成长非常的不利,一个儿童如果内心被自卑心理填充,将会影响到他未来的身心发展和与人交流的能力[5]。

存在自卑心理儿童主要有以下表现[6]: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往往在正式参赛时会临阵逃脱;语言表达较差,或表现为口吃,或词汇贫乏等;常常贬低、妒嫉他人;怕羞过度,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三)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在儿童中是常见的,一般情况下,恐惧情绪是短暂的、不过分的。而有些儿童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这种状况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以主体来分,有个体恐惧心理和群体恐惧心理,如个别儿童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儿童怕黑;从引起恐惧的事件来划分,最常见的有动物恐惧、社交恐惧、自身损伤恐惧、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其中社交恐惧如儿童怕见陌生者,现象恐惧如儿童怕影子等;以恐惧症状的程度来划分,有怀疑、担心、害怕、恐惧、恐怖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心理状态。

预防儿童社交恐惧症的方法

1、多带孩子多见识世界。

专家认为,孩子出现社交恐惧,主要是孩子跟外界接触的机会少,而且独生子女的环境下成长缺少与同龄人的沟通和交流,加之父母工作忙碌,少机会留意孩子的变化,久而久之便出现了社交恐惧,要消除和预防社交恐惧,最好就是家长带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接触世界的机会多了,那么孩子就乐意跟人交往了。所以,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不要认为工作忙而忽视了孩子,抽时间多陪陪孩子,不要以家长居高临下的姿态,以朋友的姿态与孩子交流、玩耍,逐步提高孩子融入人文交流的状态。

2)带孩子逛商店,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让他付钱结账,慢慢培养独立能力。

3)讲故事给孩子听,让他再说给我们听,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经过上述教育之后,逐渐让他接触外围小朋友,扩大交流范围。

2、家、园配合。

家长和老师的作用不可或缺。比如从小的时候起,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请小朋友做手拉手的游戏、让他们自我介绍,让他们交朋友;上课的时候,可以多点提问,消除孩子陌生感;家长方面,不要认为社会复杂就拒绝鼓励孩子社会交往,家长应该多带同龄的孩子在家里玩,比如过生日、才艺展示,至少要有3个孩子营造一个社会系统,多让孩子在人家面前说话和讲故事……只要坚持,孩子就会离社交恐惧越来越远。

专家认为,孩子出现社交恐惧,主要是因为孩子跟外界接触的机会少,而且独生子女的环境下成长缺少与同龄人的沟通和交流,加之父母工作忙碌,少机会留意孩子的变化,久而久之便出现了社交恐惧,要消除和预防社交恐惧,最好就是家长带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接触世界的机会多了,那么孩子就乐意跟人交往了。

儿童多动症少看动画片

别把儿童社交恐惧症当害羞

专家说,抑郁症和焦虑症也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像广场恐惧症,以前发病很少,但现在有些小孩也出现症状。一名初中女生,有时会惊恐发作,出现心慌、口吐白沫甚至窒息的状况。由于担心出门后突然发病无人照料,而且害怕在室外碰到引起惊恐发作的诱因,所以她根本不敢出门,不仅如此,就算坐在家中,也时刻需要父母陪在身边,几乎成了个废人,不仅自己无法继续正常的学业,连妈妈都不能出门上班。

此外,很多儿童得了社交恐惧症,不敢和同学接触,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但父母们根本意识不到,他们往往将之归结为害羞,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其实儿童社交恐惧症很常见,但被父母带来看病的只有寥寥无几.

儿童行为障碍治疗方法

对于多动症和抽动症儿童,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兴趣,多参加户外活动。此外,还可以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家庭治疗、沙盘治疗等方法。

生物反馈治疗:常用于多动症、焦虑症及抽动症的治疗。医生在患儿头部放置多个电极,记录其脑部生物电的节律变化。与此同时,专门的电脑设备能够将脑电流节律变化信息转换成卡通动画,呈现在荧光屏上。当患儿的注意力集中,脑电波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时,就会出现卡通人物投篮成功的动画。用这种奖励办法,可使患儿直观地感受自己的脑电流,体验并记住“投篮成功”时自己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家庭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儿童的情绪障碍。这种治疗方法是把家庭作为治疗单位,治疗师会定期和家庭成员见面,找出问题的症结,再进行疏导。经过几次家庭治疗,大家都意识到问题在哪里,很快就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种治疗办法中,家庭的配合程度对最终的治疗效果影响很大。

沙盘治疗:沙盘游戏由沙子、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构成。玩沙子不仅对儿童的神经发育有好处,医生还可通过儿童摆出的图案,发现他们的心理障碍。比如一个4岁的男孩在沙盘中摆出了骷髅,旁边还放着一个凶恶张口的恐龙,背景也很荒芜。医生后来发现,这个孩子睡眠很差,又受不了妈妈对他的高要求和打骂,通过沙盘宣泄出这些象征着死亡、伤害的坏情绪。通过定期的沙盘游戏,有些孩子能获得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摆出的图案也会越来越美。

恐惧症的诱发因素

一、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二、家庭因素

父母限制子女接触社交环境也促发SP(社交恐惧).有人认为恐惧症与人格障碍有关,MAYCR-GROSS则把神经症看成是人格的一种反应.

恐惧症多发生在回避性人格障碍者身上,这种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敏感.专家对人恐惧症的病理心理治疗效果分析,提示该类病人大多数具有孤僻、内向、自尊、羞怯性格特征.

三、条件反射学说

按照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惧情绪的出现是由于形成了不良的条件反射或称为学习的结果,即是由儿童时期早已消失习得了的恐惧经验中学习得来的.某些物体或情境与令人恐惧的刺激多次联合出现而形成条件反射,这些物体或情境成为了恐惧对象,由于病人对此采取回避的措施,而使这种恐惧焦虑得以强化.

四、精神分析学说-性心理冲突

认为本病起源于儿童性心理冲突,通过置换的防御机致,将某种无关重要的物体或情境,象征地取代了引起心理冲突的人,从而避免了性心理冲突和分离性虑.

社交恐怖症治疗

有3种技术:暴露、认知重建和社交技能训练可用于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技巧训练,为一种综合暴露措施,其中包括示范、行为演练、强化,以及练习言语和非言语性沟通等技术,可以用于沟通和情绪表露严重缺乏的患者。已有对照研究表明,对于害怕约会、怕见陌生人或参加集体聚会的患者,采用练习和实践如何约会等技术非常有效。当让患者暴露在一些会诱发焦虑的社交场合时,需要练习一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术,因为将暴露和社交技巧训练截然分开往往是不大可能的。

(1)暴露疗法:包括默想暴露和现场暴露两种方式。严重病例宜先从默想暴露开始。由治疗者用语言诱导患者,想象他进入恐惧的社交或表演场所。让患者的焦虑情绪逐渐减轻以后,再转为现场暴露;即鼓励患者重新进入他恐惧的场所,让他逐渐适应。

(2)认知重建:主要针对自我概念很差,害怕别人负面评价的患者,与暴露疗法合并使用效果较好。

(3)社交技能训练:采用模仿、扮演、角色表演和指定练习等方式,帮助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行为,减轻在社交场合的焦虑。

以上3种技术并非每例患者全都适用。慢性病例可先用现场暴露,然后选择适当时机进行认知重建。

(4)药物治疗:多种药物对社交恐怖症有效。

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吗氯贝胺)可有长期疗效,但也有部分停药后复发,尤其是服用时需注意饮食及药物的相互作用。Liebowitg(1992)报告苯乙肼对2/3的社交恐怖症患者有效。剂量为45~90mg/d。对社交恐怖与广场恐怖混合状态,社交恐怖合并非典型抑郁症,以及惊恐发作均有效。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吗氯贝胺用于治疗社交恐怖症也有良好效果,且不像前者,无需限制饮食,也无高血压危象发生的合并症。

②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近年来有对照研究提示,SSRI(特别是帕罗西汀)对社交恐惧有效。氟伏沙明(150mg/d)、舍曲林(50~200mg/d)、氟西汀(20~60mg/d)、帕罗西汀(20~60mg/d)均对社交恐怖症有效。合并抑郁症、惊恐障碍、强迫症的病例也可选用。

③苯二氮卓类:已在临床广泛使用。有人报告氯硝西泮0.5~3mg/d,对78%社交恐怖症患者有效。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罗拉)也有一定效果。

④丁螺环酮:对社交恐怖症合并广泛性焦虑者,可以选用。

⑤β受体阻滞剂:对减轻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教师的表演焦虑(performance anxiety)很有效。在上台表演或讲演前0.5~2h口服普萘洛尔20mg,可减轻心悸、震颤,因害怕而发抖等反应。对广泛社交恐怖症通常无效。有关药物治疗方面,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可短期缓解症状,如在参加重要社交场合时应用可减轻焦虑,但因有药物依赖不能长期使用。

儿童社交恐惧症有哪些并发症

1.恐惧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可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症状

2.臆想症:患者会有性格改变,情感改变,行为改变等变化出现,变得敏感多疑以及出现神经症症状。

3.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离开家或者离开那些个体所依恋对象时,个体表现出与其发展年龄不相应的、过度的焦虑。早期发病,发病时间在6岁以前。

只有跟别人,跟社会接触,孩子才能成长,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国家做出贡献。因此对于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儿童,家长和老师们都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并且定期让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只有这样才能尽早的让孩子从疾病中解脱出来。

社交恐惧症有哪些

社交恐惧症是病 得治!

很多得了社交恐惧症的人,都以为自己只是单纯的性格问题,但别怪小新没提醒你,社交恐惧症是病,得治!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属于神经症,主要表现是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得了社交恐惧症的人,也知道自己的反应过分或不合理,但仍反复发作、难以控制。

就像生活中,你也知道不愿和人交流会让气氛尴尬,但就是改不掉!

这些都算社交恐惧症!

不过,如果你以为社交恐惧症仅仅是不愿和人打交道、不愿去人多的地方,那就错了,因为这些都只能算作一般的社交恐惧症。

生活中,还有很多表现,也属于社交恐惧症,但你可能并未引起警惕↓↓

赤面恐惧:

当你在众人面前讲话时,是否会由于害羞而脸红?可能很多人都会。但赤面恐惧症者却会因为自己的这一表现,而过分焦虑,认为人前脸红是件丢人的事,因而畏惧众人。

视线恐惧:

和别人说话时,你会很怕和他对视?或者总感觉有人在暗中盯着你?恭喜你,这是视线恐惧!

表情恐惧:

总觉得自己面目可憎,在众人面前会感到受到歧视,时常认为自己的表情很诡异。

社交恐惧症有哪些表现

恐惧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是常见,与普通的害怕不同。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个典型的发病类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对社交异常恐惧,近年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社交恐惧症的表现有哪些呢?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只是性格上的害羞,实际上,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并且这是一种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

社交恐惧症被称作“被忽略的焦虑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社交恐惧症协会指出,社交恐惧症是现时世界继重度抑郁、酒精依赖后排行第三位的精神健康问题。全球约有7%的人患有此病,而平均每100人当中就有13人在他们一生中有发病的机会。与普通人相比,社交恐惧症患者更容易独身或生活孤独,学习过程会有更多的困难,工作会错过更多的发展机会。

有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这样描述自己:我很少出去,与朋友交流都是在网上。我一出街就会感到紧张。我怕看见人,走路时注意力总会集中在我身边的身上,拼命不想看人,把注意力放在走路上面,结果自己的瞳孔会放大,心跳会加快,有时会出汗。这种情况已经三年了。我现在一直呆在家里,有半年多没有出去过了,我不知道出去会怎样。

发病年龄大多数为青少年时期。由于社交恐惧症发病较早,因此许多患者在患社交恐惧症的基础上出现其他精神障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很少是单独存在的,往往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大约有70%-80%的病人除了有社交恐惧症外还伴有至少一项其他的精神障碍。社交恐惧症患者比常人更易罹患其他精神障碍。常见的有场所恐惧症、单纯恐惧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等。

看了上述的文章,相信大家已经对社交恐惧症的表现有了很多的了解了。我们知道,社交恐惧症与普通的害羞害怕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对社交极度恐惧的心理,长期下去的话,容易导致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有很大的障碍,这就影响很大了。因此,是需要积极主动治疗的。

恐惧症的治疗 社交恐惧症

典型特征: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不敢和别人目光对视,不能在他人的注视下工作……这种害怕人群,在他人面前,常显得手足无措、脸红心跳、行为笨拙的表现正属于社交恐惧。这种症状常常来源于早期社交经验缺乏或社交挫折,由此引发的负面情绪,久之,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恐惧感。

心理良方:要想克服社交恐惧须从战胜自己开始。

首先,认清恐恨来源吁心理,认清恐惧来源于心理而不是外界环境.试着说服自己交一两个知心朋友,体验真实的社交。

其次,不苛求自己一,不要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要懂得“人无完人”。

一爯次,多与亲近的人沟通,可先试着和家人、信任的朋友交流,谈话中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多参加讲座、聚会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相关推荐

恐惧症原因

很多恐惧症的患者是潜意识里的自卑,尤其是患社交恐惧症的人。根据国外的调查,恐惧症患者的父母或同胞患神经症的较多,所以遗传因素是恐惧症的发病的原因之一。恐惧症患者的性格特点常偏于高度内向,表现为胆小,怕事,害羞及信赖性强。强烈的精神刺激会诱发恐惧症,如夫妻分离,亲人死亡,意外事件,恐吓事件等等。 1、家庭因素 父母限制子女接触社交环境也促发SP(社交恐惧)。有人认为恐惧症与人格障碍有关,Maycr-Gross则把神经症看成是人格的一种反应。杨氏⑶对 483 例神经症中48例恐惧症的MMPI模式特点分析结果提

社交恐惧症的危害

身在职场中的女性,都是比较关注人际交往的问题。所以,职场女人在工作中若是出现社交恐惧症,该注意哪些危害呢?专家解释,长期的社交恐惧症容易给人带来危害,比如女性可能感到紧张的时候。因此,在职场风云中,女性怎么克服社交恐惧症?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每个人诱发社交恐惧的事件并不相同,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却是相同的。那些对自我要求过于完美、太在乎别人看法、心理素质较差的人最易被社交恐惧所困扰。 人际关系紧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日本学者率先把社交恐惧诊断为恐人症,这个诊断很直观。一个家伙什么都不怕,就是

社交恐惧症好治吗 社交恐惧症可以治愈吗

社交恐惧症是可以治愈的。 社交恐惧症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由于患者对于社交的恐惧或者是对人群的恐惧是一种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错误的认识又导致了不良的情绪,进而表现为害怕社交,逃避社交的行为。通过干预治疗的,可以克服社交恐惧症。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能治好吗

1、因为害羞导致我们在人前会紧张、局促不安,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些克服害羞的运动或者动作。比如: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有规律的深呼吸,那样就可以缓解紧张的心态。 2、和其他人在不管是正式还是非正式聚会相处时,最初时你可以手里拿一样不影响场合的小东西。手里握住这些小东西时,会使羞怯的人有一种安全、舒适的感觉。 3、害羞的人害怕与别人直视,没有信心也就没用勇气。那么就要时刻暗示自己不要害羞,在心里建立自信,从而可以勇敢的专心的直面别人。那样就可以在心里上平等的与人交流沟通,完成社交活动。 4、有时候你在公共场合羞怯,也

产生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见人恐怖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恐怖症病人的一半左右。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 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着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 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与人交往,甚至在公

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引起的

1.压抑使人患上社交恐惧症。其实,人压抑的往往是一些自己不愿面对,甚至根本意识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暗中对人的心理起着不可小看的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潜意识。 2.社交恐惧症的形成是受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兄弟姐妹情况,都对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家里总是受到批评、得不到爱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不信任别人,发生社交问题。另外,自卑也是导致社交恐怖症的一个成因。 3.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总是走不出过去重复的泥潭。社交恐惧症往往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长期形成的。患者往往从小就在社交上存在一

我的社交恐惧又犯了 社交恐惧症能治好吗

社交恐惧症能治好。 通过专业的医疗,心理治疗,一般而言,社交恐惧症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治疗,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社交功能,对于社交或者公共场合不再感到恐惧。

社交恐惧症书籍

法国著名心理治疗医生、心理类书籍畅销作者克里斯多夫·安德烈经典之作,多年畅销不衰。 大量丰富有趣的恐惧症案例汇集,告诉你匪夷所思的恐惧对象与恐惧心理。 近二十年来,作者帮助和治疗了无数深受恐惧症折磨的患者,让他们重获自由。作者用亲身经历的恐惧症痊愈病例,告诉你如何疗愈内心的害怕与恐惧——直面恐惧、理解恐惧、克服恐惧。 你害怕照镜子,怕看见自己的面孔与身影……你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异态恐惧症);你害怕当众发言,总是过度羞怯……你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社交恐惧症);你害怕昆虫,害怕雷电,害怕黑暗……你不知道

社交恐惧症护理

专业护理 1、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 真诚尊重病人,运用同情理解的心情传达关怀。恐惧症的病人依赖性强,入院后凡事依赖于医护人员,护士应谨记这一点,应与病人共同讨论护理个案,不要因怕麻烦,事事替病人包办,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护理活动中,对病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因此保持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2、理解恐惧内容接纳病人 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要了解别人恐惧的内容、形式及强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要接纳病人,接受病人恐惧的情感,病人所表现的行为是他所使用的最好的压力调适法,切勿以传统

青春期社交恐惧

一项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其中女生及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明显——— 一位十五六岁的高中生,不敢当着老师同学的面发言,如果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躲不开,她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 对上台发言,用她的话说:“还不如把我杀了。” 这提示学校应该注意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及早发现症状并予以干预。 这项调查的主持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汤宜朗博士对记者说,促使他们开展此项调查的原因,既由于相关研究中针对中学生人群的心理问题资料较少,也由于他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