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信号
尿的信号
最常见的词语就是:尿急、尿频、尿痛。
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尿急、尿频、尿痛呢?是不是憋不住尿就是尿急?一天上几次厕所就是尿频?
尿急:一般是指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需要排尿,难以控制。
尿频:一般正常成人白天排尿3-6次,夜间1-2次,单位时间排尿次数增多就是尿频。当然,如果是饮水增多、天气寒冷或者精神紧张,又没有其他症状的话,就很可能是生理性尿频。
尿痛:就是指排尿时感到耻骨上区、会阴部和尿道内疼痛或烧灼感。
如果三种情况同时出现,十有八九,就是尿道炎症。这几个症状,是很多泌尿系统疾病经常会出现的,应该警惕,特别是合并了其他情况,如血尿、多饮、尿线细等等,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饮水千般好
细心的人可能会观察自己的尿,有时候清亮一点,有时候就黄一些,甚至有时会出现白色浑浊的尿液,慌慌张张跑到医院验尿,却发现没有问题。
这就要说一下水对我们人体的大作用了。饮水多,尿就不至于过于浓缩,析出晶体的机会就减少,这样得肾结石的几率也会降低。另外,饮水多,产生相同尿液所用的时间也会相对减少,可以减低患尿道炎症的机会。对于比较容易得尿道炎的女性来说,性生活前饮一杯清水,可以有效降低尿道炎的发生率。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黄灯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饥饿和多食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
糖尿病会感到容易疲劳,全身倦怠无力。没有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常常无原由地感到疲惫不堪,感到双腿乏力,膝盖酸软,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此时就该及早去医院检查了。糖尿病在初期很难感觉到症状,当有感觉时,病情已十分严重了。因此,定期作健康检查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发现的越早,血糖值越容易控制,能防止病情恶化,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少。
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体重下降
中年人的身体日渐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发现体重下降很快,就应考虑是否的了糖尿病。因肥胖会增大胰岛素的需求量,导至病情急剧恶化。
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应多加预防骨质疏松。
看尿液颜色辨疾病信号
1、黄褐色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甲型肝类,砷、氯仿等中毒。
可能是胆红素尿或是尿胆元尿作怪。胆红素尿常因肝内或肝外的胆道炎症、肿瘤或结石堵塞,引起胆红素钠进入血液,当血液内胆红素钠超过一定量时,则发生胆红素尿。尿胆元尿常因肝脏损伤,引起肠内吸收尿胆元增加,进入小便,则发生尿胆元尿。有时是溶血性贫血病人,因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后,使大量尿胆元经肠壁吸收进入门静脉循环,由于肝脏不能把过多的尿胆元变成胆红素,而发生尿胆元尿。
2、红色尿(即血尿)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原因较复杂的一种病理现象,可分为血尿和血红蛋白尿两种。
①血尿:尿呈洗肉水色,尿内含有大量的红血球。常见于泌尿系炎症,结石及肿瘤等。如各型肾炎、肾结核、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及上述部位的结石、恶性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猩红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常引起血尿。
②血红蛋白尿:尿内无红血球或仅有少量红血球,主要为血红蛋白,故尿液清澈呈红葡萄酒状。常见于疟疾,蚕豆病,不合血型的输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腹腔出血。
血尿是肾病发生的信号
病例1貌似感冒的急性肾盂肾炎
一位48岁的女性,半夜忽然高烧畏寒,体温39℃。急诊科医生给她查了血常规,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认为是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当即输上抗病毒药和抗生素。但治疗3天,体温仍不退。教授在为病人会诊时追问病史,病人说腰痛,并有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查尿常规红白细胞4个加号,确诊为急性肾盂肾炎,换药治疗后体温很快下降。
点评:急性肾盂肾炎病人被当成感冒治疗的在门诊很常见。由于这两种病用药不同,很容易被耽搁病情。所以患者发烧时,一定要观察自己是否还有腰痛、尿频、尿痛等症状,不要忘了对医生讲。必要时最好做个尿常规检查,这样有助于正确诊断。另外,急性肾盂肾炎需要两到三周足量的抗生素治疗,不然容易复发,或转成慢性。
病例2不必在意的运动性血尿
一位24岁的姑娘,“蹦迪”后发现尿中带血,但除了腿部肌肉酸痛,没有其他症状。听人说膀胱癌有年轻化趋势,她很害怕,要求做膀胱镜检查和肾盂造影,检查结果全部正常。但她还是不相信,又到大医院找知名专家会诊,结果诊断为运动性血尿。
点评:某教授说,运动性血尿多发生在剧烈运动后,不少运动员会出现这种情况。现代医学观点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肾脏过度震荡;或腰部受压,导致外伤;或剧烈运动导致肾脏血管收缩造成血尿。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一般1~2周后血尿会自动消失。
糖尿病脚烂早期信号
糖尿病烂脚也就是我们医学上讲的糖尿病足,指的是有糖尿病病史的病人,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导致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伴有双下肢动脉的狭窄,供血供氧的不足,另外伴有神经病变,对于温度、疼痛感觉不灵敏,容易烫伤或者受外伤,另外糖尿病的病人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当这三个因素合在一起就容易发生糖尿病足,这也就是糖尿病烂脚的前兆。
小儿泌尿系结石三大信号
1、血尿:小便中的血液量超过正常量叫血尿。如果在1000毫升尿有1毫升血液,肉眼看起来小便呈血样或洗肉水样,这就称为肉眼血尿。在尿液常规检查时,如在显微镜下一个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超过5个,或12小时尿爱迪计数红细胞超过100万,而肉眼不能觉察者称为显微镜下血尿。常见于各种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肿瘤、肾及尿道损伤等等。泌尿系结石可直接损伤肾脏、尿道等组织引起出血,也可由于合并感染而导致组织细胞受损,引起出血。其特点是血尿伴肾绞痛,或有排尿中断、排尿困难、尿痛等症状。
2、暂时性无尿:24小时尿量低于30-50毫升或在24小时内完全无尿者。进一步排不出尿液,称为尿闭。尿路结石可导致尿路梗阻,使得尿液积聚在梗阻区的上部而不能排出。
3、尿尿时哭闹或费劲:泌尿结石对组织的损伤以及对泌尿系的梗阻,或者合并感染,常有腰腹部剧烈疼痛,尿尿时小便在结石堵塞部位聚集膨胀,刺激该部位,或者上尿路结石在排除过程中被阻或停留在下尿路,在小便时刺激该部位引起疼痛,孩子尿尿时便会哭闹或费劲。
不过,家长们也不用过分担心,如果孩子由于摄入水分过少或丢失水分过多,或者平时尿尿就有哭闹的现象,就不一定是泌尿系结石。 看见孩子尿尿时出现不同哭闹或者尿量变少等现象时,家长要仔细观察,如果发现了血尿,就要怀疑肾结石的可能,因为血尿与疼痛往往是肾结石的首发症状,血尿可自行消失,也可反复出现;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暂时性无尿,主要反映了上尿路存在结石(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并已形成梗阻,一旦梗阻解除,即有尿液排出;如果孩子尿尿时出现跟平常不一样的哭闹或费劲,提示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的可能。
糖尿病预警信号明显
一、来自眼的信号眼部病变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视力急剧变化,如: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迅速;瞳孔变小而在眼底检查时用扩瞳剂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较正常人差;反复眼睑疥肿、眼睑炎、睑缘炎;或见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二、来自耳的信号前苏联医学家发现糖尿病患者耳垢异常增多,而且常常是糖尿病越重耳垢越多,在对1200名可疑糖尿病患者的耳垢进行葡萄糖含量检测后发现,其耳垢中葡萄糖含量多在0.1微克以上,而健康人耳垢中不含葡萄糖或含量甚微。近年来,我国医务人员对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的耳垢也做过葡萄糖的含量测定,结果与上述报告类似。因此,凡感耳痒,且耳垢异常增多者,应考虑是否血糖控制不良。
三、来自口腔的信号口腔烧灼感、口腔粘膜干燥型患者可见牙龈红肿、压痛,牙周组织水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使牙周组织局部微循环损害,修复能力差,感觉迟钝,易受损伤,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如有糖尿病性骨病,还会使牙槽骨质疏松,加重牙周病,可见牙齿脱落等。
四、来自肾的信号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先兆。有些患者得了糖尿病并没有症状,即使患糖尿病很多年,自己仍一无所知,而当发现糖尿病时可能已经有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率可达到10%-30%;糖尿病病程20年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率为40%,且20年后有5%-10%的患者恶化成终末期肾病。青年期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到50岁时有40%的患者发展为严重的肾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否则只能面临死亡。
五、来自皮肤的信号皮肤瘙痒症、反复出现毛囊炎、疖肿、痈及皮肤溃疡、红斑和皮肤破损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坏疽,常见于肥胖和血糖过高的患者,也可见真菌感染,如股癣、手足癣和念珠菌感染导致的甲沟炎。真菌感染容易发生在身体温暖和潮湿的部位(外阴部、乳房下、脚趾间等)。
六、来自汗的信号糖尿病患者常常出汗,中医通过辨汗可以了解患者的病症虚实及患者处于糖尿病哪一阶段。糖尿病初期患者一般属中医实证,常在饭后、运动后出汗,为实汗。实汗又有热汗,粘汗之分,身热而汗出伴有口渴、大便秘结、小便色黄为热汗,为实热熏蒸而汗出;汗出色黄而粘,舌苔黄腻者为湿热熏蒸所致。患糖尿病时间较长后人体正气亏虚,体质不热,以手足多汗常见,称为虚汗。虚汗有冷汗、自汗之分。汗出而皮肤凉,平时也常感手脚发凉或夜尿多者为冷汗;因为阳气不足,皮肤不凉而汗出不断者为自汗,此类患者小鱼际(手掌小指侧)及手腕部皮肤常潮湿,易感冒,因气虚所致。手腕部皮肤出汗常常是糖尿病进入中期的标志。
七、来自便秘的信号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七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或次数不少而排便时困难,粪便干结。可能为周围自主神经病变、平滑肌变性所致,而且高血糖可直接抑制消化道运动。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于气虚以及阴津的不足所致。虽有便意但无力将粪便排出,为气虚便秘,多见于老年人或体质较虚者;阴津不足表现为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多伴有热。
八、来自夜尿多的信号夜尿多是指夜间尿量或排尿次数的异常增多。一般来说健康人每24小时排尿约1.6升,正常人排尿次数昼夜比约为:青少年3:1或4:1,中老年1:1,70岁以上的老年人1:3.如果夜尿量大于一天总尿量的1/2或昼夜排尿次数比值减少都为夜尿多。其临床表现除有夜间尿量或次数增多外,患者往往兼有睡眠不足、精力减退、食欲不振、焦虑烦躁、精神萎靡等症。糖尿病所致夜尿多主要由于其导致肾小管损伤,如糖尿病代谢障碍、血液的高渗、高粘状态、微血管损伤、肾小球的高滤过、高灌注状态等均可使肾小管的结构异常,结构的异常必然导致功能受损。当远端肾小管受损时,出现尿浓缩功能减退。从而产生低渗透压、低比重尿。
九、来自自主神经的信号患者心跳加快,安静时心率可达90-100次/分钟。正常人夜间心率比白天偏慢,而此类患者夜间和白天的心率变化不大。从卧位或蹲位起立时,常伴头晕、软弱无力、心慌、大汗、严重时晕倒。
胃胀满、腹痛、恶心、食欲不振、吞咽困难、饮食后烧灼感、排便异常,间断出现夜间腹泻,量多呈水样,无腹痛,无便血,一般不伴有体重减轻或吸收不良。排尿时无力。小腹下坠,小便滴沥不尽,严重时尿失禁,阴茎不能勃起直至完全阳痿。
十、来自四肢的信号感觉多是从足趾开始。经数月或数年逐渐向上发展。症状从很轻的不适感、表浅的“皮痛”到难以忍受的疼或深部的“骨痛”.典型的疼痛可为针刺、火烧、压榨或撕裂样疼痛。还会有麻木、发冷感。常有蚁行感或麻木感,由于温度感丧失、痛觉迟钝而易发生下肢各种创伤和感染。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信号
信号1: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推荐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目前公认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最有效的筛查方法。此外,剧烈运动、感染、发热、怀孕、心力衰竭、超高血糖、超高血压、尿路感染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应避免在上述条件下行尿蛋白检测。随着尿蛋白量的增多,血白蛋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中泡沫增多、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此时应到医院及时化验尿液。此外,对于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也应每年进行尿蛋白的筛查检测,以期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信号2:视物模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均属于糖尿病的小血管并发症,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大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如果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应及早就诊眼科,行眼底镜检查。
信号3: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无尿白蛋白异常,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表现为肾功能异常。肌酐、尿素氮等检测指标可部分反映肾脏功能,但受影响因素较多,如剧烈运动、饮食、肌肉容积等。应用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评估肾功能最好的方法。
信号4:肾小管功能受损近年研究发现,肾小管损伤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可出现,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通过检查肾小管功能,也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的皮肤信号
(1)红色面孔:有人调查150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面色较红。
(2)皮肤疱疹:酷似灼伤性水疱,壁薄,内含透明浆液,疱周无红晕,好发于指、趾、手足的背部或底部边缘。单个或多个出现,数周内自愈,但可反复出现。
(3)颈部毛囊炎:后颈枕部出现脓头痱子样的炎症,触痛,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小疖子或蜂窝织炎。脓液排除后可愈合,但常此起彼伏,反复发生。
(4)瘙痒难忍:部分糖尿病人可发生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妇女患者以阴部瘙痒更多见。
(5)感觉异常:四肢皮肤麻木,常有灼热感、蚁走感,行走时有踏棉垫感。有的人手足及四肢剧烈疼痛,穿衣裤、盖被时可加重疼痛。
(6)出汗反常:多汗(多见上肢和躯干)或少汗(多见下肢),甚至有的患者大汗淋漓。
(7)足部坏疽:患者足部疼痛,温觉消失,干燥易裂,发生溃疡,创口化脓、坏死、愈合困难,甚至发生足穿孔症。
(8)黄色瘤:四肢屈侧、臀、颈、膝等处皮肤可见到成群突发的黄橙色小结节或小丘疹,周围绕以红晕,有瘙痒的感觉。
掉牙是糖尿病信号吗
近日,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专门撰文,教糖尿病人怎样保持口腔健康,重拾健康笑脸。
控制血糖。饮食健康,合理运动,正确用药有利于血糖控制;高血糖损害口腔健康,可导致口腔干燥、牙龈疾病、细菌真菌感染。口腔感染后血糖更不易控制,而保持口腔健康有利于控制血糖。
定期看牙医,检查口腔卫生状况,每年至少2次。当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牙齿松动、口腔干燥,就要就医;定期检查、专业洗牙对口腔健康非常重要,也有益血糖控制。
去除牙菌斑。混有食物残渣、细菌等的黏性斑块不易清除,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斑块内所含细菌常常引起牙龈炎症,而高血糖使这种情况更加恶化。
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2—3分钟。保持牙刷与牙龈成45度角,动作要轻柔,刷牙要全面,牙龈与舌头也要刷一刷。
经常使用牙线。牙刷不及之处,可用牙线帮忙清理牙缝间的斑块等污垢。
护好假牙。假牙松动或维护不好,常可致牙龈炎症。及时清洁假牙能减少感染风险。
戒烟。各种烟草均有害口腔健康。糖尿病人吸烟,可致牙龈退化、受损,牙齿骨质丢失,进而牙齿脱落,危害甚大。糖尿病人戒烟,非常必要。
需要手术时做好准备。告知医生糖尿病病情,血糖控制的好,术后感染风险小,伤口愈合也快。
癌症的早期信号 第9种信号:血尿
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尿液偏黄并带有血色,很多人便以为是“上火”了。殊不知,这是膀胱癌的危险信号。
膀胱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的膀胱癌,良性的肿瘤非常罕见,但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可表现为无痛性、肉眼可见的血尿。患者容易因为没有疼痛等不适而掉以轻心,结果耽误了诊疗。
憋尿真的能锻炼性能力吗
有时候男性为了让自已的性能力达到更好的提升,进行一些表面看上去对性功能有益处的方式,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的原理,比如说拿男性常见的憋尿来说吧,憋尿虽然能暂时性让男性的性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性,改善了勃起障碍,但憋尿改善男性功能对男人健康的厄杀可数不盛收哦。
男性排尿和排精液都是由一个闸门来控制。如果强忍,大量尿液积存在膀胱,会强烈刺激排尿中枢。男性受急需排尿信号干扰,注意力无法集中,易影响性生活质量。长期以往,反而容易诱发男性前列腺疾病,加剧早泄、阳痿问题。因此,不建议刻意憋尿,也不建议憋尿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