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是什么疾病
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是什么疾病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phlegmonousappendicitis):或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肉眼观,阑尾显著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可见炎性病变呈扇面形由表浅层向深层扩延,直达肌层及浆膜层。
阑尾壁各层皆为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阑尾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组成的薄膜所覆盖,即有阑尾周围炎及局限性腹膜炎表现。
急性阑尾炎的分类
急性阑尾炎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早期的阑尾炎,病变时阑尾出现肿胀、浆膜面出现,病变部位为阑尾粘膜或粘膜下层;第二种是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常由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病变时阑尾肿胀明显,浆膜充血严重,表面还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渗出,病变部位为阑尾壁,检查可见阑尾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渗出及炎性水肿;第三种是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阑尾炎,由阑尾内腔阻塞、积脓、腔内压力增高引起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以致阑尾坏死,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及病理类型是什么
一、急性阑尾炎常见病因因素
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阑尾管腔阻塞的最常见原因是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约占60%,多见于年轻人。粪石也是阻塞的原因之一,约占35%。异物、炎性狡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则是较少见的病因。由于阑尾管腔细,开口狭小,系膜短使阑尾卷曲,这些都是造成阑尾管腔易于阻塞的因素。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腔内压力上升,血运发生障碍,使阑尾炎症加剧。
2.细菌入侵由于阐尾管腔阻塞,细菌繁殖,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粘膜上皮并使粘膜形成溃疡,细菌穿过溃疡的粘膜进入阑尾肌层。阑尾壁间质压力升高.妨碍动脉血流,造成阑尾缺血,最终造成梗塞和坏疽。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二、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分型
根据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过程和病理解剖学变化,可分为四种病理类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轻型阑尾炎或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充血并失去正常光泽,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阑尾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表面有小溃疡和出血点。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亦称急性蜂窝织爽性阑尾炎。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镜下,阑尾粘膜的溃疡面加大并深达肌层和浆膜层,管壁各层有小脓肿形成,腔内亦有积脓。阑尾周围的腹腔内有稀薄脓液,形成局限性腹膜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重型的阉尾炎。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穿孔部位多在阀尾根部和近端。穿孔如未被包裹,感染继续扩散,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4.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较慢,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三类阑尾炎患者需重视
以下三种特殊人群的阑尾炎应特别予以重视
1、小儿慢性阑尾炎
小儿慢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一岁以内婴儿的慢性阑尾炎几乎100%发生穿孔,两岁以内为70%-80%,五岁时为50%。小儿慢性阑尾炎死亡率为2%—3%,较成年人高10倍。而且,小儿检查时常不合作,腹部是否有压痛的范围,程度都不易确定。确诊后应立即手术切除阑尾,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并发症。
2、老年慢性阑尾炎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阑尾炎的发病数有所增加。老年人常患有各种主要脏器疾病如冠心病等,慢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而且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老年人抵抗力低,阑尾壁薄,血管硬化,大约1/3的病人就诊时阑尾已穿孔。另外,老年人反应能力低,腹部压痛不明显,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腹肌已萎缩,即使阑尾炎已穿孔,腹部压痛也不明显,很容易误诊。
3、妊娠期慢性阑尾炎
由于孕妇生理方面的变化,一旦发生阑尾炎,其危险性较一般成人大。据统计,妊娠期慢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为2%,比一般人高10倍,胎儿的死亡率约为20%。妊娠期慢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上首先应从孕妇安全出发,妊娠三个月内发病者,治疗原则与非妊娠期患者相同,急诊切除阑尾最佳;妊娠中期的慢性阑尾炎,症状严重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好;妊娠晚期阑尾炎,约50%孕妇可能早产,胎儿的死亡率较高,手术时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了解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诸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的注意自身身体的一些情况。
诊断
慢性阑尾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引起右下腹疼痛和压痛的病因很多,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典型慢性阑尾炎病史,反复发作者的以往慢性阑尾炎病变多较严重。病史询问中应有典型的慢性阑尾炎发作史,如曾併发阑尾炎脓肿或炎性包块史者,诊断价值更大。
2、X线钡餐检查,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检查。尤在无典型的发作史时,钡餐检查不仅可明确压痛点位于阑尾处,尚可排除其他病变。慢性阑尾炎的X线征象为阑尾显影有中断、扭曲、排空迟缓,并因粘连不易推动等。如阑尾腔已全闭塞,则不显影,可根据回盲部显影的位置来判断压痛点与阑尾之间的关系。
3、有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疼痛和压痛,阑尾壁增厚、管腔狭窄、排空受阻易诱发急性感染或有残余感染,常引起右下腹痛和压痛。慢性阑尾炎引起腹痛和轻压痛的部位应与以往慢性阑尾炎时相同,仅在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
诊断慢性阑尾炎并不容易,其确诊必须建立在排除一切可以引起右下腹疼痛和压痛疾病的基础上。因此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应持慎重态度。除此之外当发现患有慢性阑尾炎的话,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慢性阑尾炎的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慢性阑尾炎的治疗以阑尾切除术为主。如估计粘连较多,或诊断不能完全明确时,应采用右中下腹直肌切口,以改善暴露和便于探查其他脏器。
阑尾切除术后,慢性阑尾炎所引起的腹痛等症状应即消失,如术前症状仍然存在,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腹痛的病因。
临床表现
右下腹不显或不规则隐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偶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或腹部饱胀感等。右下腹轻度压痛是主要体征。
慢性阑尾炎有关常识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o.1%一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病症表现
急性炎症开始时,阑尾表现充血和肿胀,壁内有水肿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粘膜出现小的溃疡和出血点,浆膜有少量渗出。腔内积存混浊渗出液,称为单纯性阑尾炎,因内脏疼痛定位不明,病人感到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常伴有恶心及呕吐、全身不适,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局部并有明显触痛,临床常用麦克伯尼氏点表示触痛部位。在右下腹部,脐与右骼前上棘联线中外侧1/3处有限局性压痛点。
若病情继续发展,数小时后阑尾肿胀和充血更为明显,阑尾壁内常有小脓肿形成,粘膜有溃疡及坏死,浆膜面多量纤维性渗出,腔内充满脓性液体,称为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此时全身症状较重,右下腹疼痛明显。最后可发展为阑尾壁的组织坏死,若有梗阻,则阑尾远端坏死更严重,呈紫黑色,常在此处发生穿孔,称为坏疽性阑尾炎,一般均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此时除压痛外,还伴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
注意事项
1.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可随便用止痛药。因为止痛后掩盖了病情,容易延误诊断而造成严重后果。
2.患慢性阑尾炎后,如果家庭治疗无效应及时送医院。
3.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及技术条件,慢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即使保守治疗痊愈后也容易再次发作,所以慢性阑尾炎在有条件的清况下,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4.非手术治疗者,在用药时应彻底。在症状、体征消失后仍应用药-周,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5.住院治疗应听从医生安排。陪护人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人的工作。
6.阑尾炎病情及体征变化较大,有很多病人表现不典型。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预防常识
有关阑尾的传统的错误观念应该彻底纠正。
1.阑尾炎就是盲肠炎
由于阑尾紧紧挨着盲肠,所以许多人把阑尾炎与盲肠炎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2.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的器官
无重要生理功能,切除阑尾对机体无不良影响。现代医学研究对阑尾功能有许多新的认识,特别是免疫学和移植外科的发展。
给临床外科医生提示:应严格掌握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对附带的阑尾切除更要持慎重态度。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应归于中枢免疫器官,它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
最新研究成果证实,阑尾还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种消化酶,以及促使肠管蠕动的激素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
结语: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多加的注意自身身体的一些状况,毕竟对于身体的健康来说,慢性阑尾炎的危害还是很大的,所以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分类
类型:急性阑尾炎在病理学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代表着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血,附有少量纤维蛋白性渗出。阑尾粘膜可能有小溃疡和出血点,腹腔内少量炎性渗出。阑尾壁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白细胞浸润,以粘膜和粘膜下层最显著。阑尾周围脏器和组织炎症尚不明显。
2.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显著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盖有脓性渗出。阑尾粘膜面溃疡增大,腔内积脓,壁内也有小脓肿形成。腹腔内有脓性渗出物,发炎的阑尾被大网膜和邻近的肠管包裹,限制了炎症的发展。
3.急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壁的全部或一部分全层坏死,浆膜呈暗红色或黑紫色,局部可能已穿孔。穿孔的部位大多在血运较差的远端部分,也可在粪石直接压迫的局部,穿孔后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并发弥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性腹膜炎。此时,阑尾粘膜大部已溃烂,腔内脓液呈血性。
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分类有哪些
(1)急性阑尾炎的分类首先是单纯性阑尾炎:阑尾有轻度炎症改变,水肿充血不严重;或浆膜充血发红,阑尾壁各层中均有炎性细胞浸润,以黏膜层较重,有浅表小出血点或溃疡(图3)。此类阑尾炎属早期轻度感染。临床症状和机体反应也较轻,如能及时处理,可达到炎症吸收、感染消退,阑尾可恢复正常。
(2)化脓性阑尾炎:由早期炎症加重而致,或由于阑尾管腔梗阻,内压增高,远端血运严重受阻,感染形成和蔓延迅速,以致数小时内即成化脓性甚至蜂窝织炎性感染。阑尾肿胀显著,浆膜面高度充血并有较多脓性渗出物,有的部分或全部为大网膜所包裹。阑尾壁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有的已形成微小脓肿,或已为大小不一的大量微小脓肿所占。阑尾腔内有脓性分泌物,有明显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感染的现象。化脓性阑尾炎可引起阑尾周围的局限性腹膜炎,也可因为穿孔而致弥漫性腹膜炎。此类阑尾炎的阑尾已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即使保守恢复,阑尾壁的瘢痕挛缩,可使管腔狭窄,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图4)。
(3)坏疽性阑尾炎:由于阑尾化脓性感染加重所致,或因阑尾管腔严重梗阻,阑尾血运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断而致阑尾坏疽,达到阑尾急性炎症中最严重的程度。根据阑尾血运阻断的部位,阑尾呈现部分或全部坏死。坏死部分呈紫黑色,黏膜几近全部糜烂脱落,阑尾腔内有血性脓液(图5)。多数合并有穿孔,并为大网膜所包盖,周围有局限脓液积存或已成弥漫性腹膜炎。此类阑尾炎既可发生于特定的发病条件,也可发生于临床上误诊和延误治疗后,一旦出现,不但有严重的局部体征。同时有剧烈的周身反应如中毒性休克,会出现致死性的后果,因此有人将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合称为重度阑尾炎(advancedappendicitis),也是急性阑尾炎发展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发生的。
以上就是急性阑尾炎的分类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旦阑尾炎症严重,涉及四围,尤其是并发穿孔,感染侵至腹腔,炎症由阑尾局部扩散至部分或全部腹腔,病理因此而复杂,也造成处理上的困难。
阑尾炎有哪些临床的表现
急性炎症开始时,阑尾表现充血和肿胀,壁内有水肿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粘膜出现小的溃疡和出血点,浆膜有少量渗出。腔内积存混浊渗出液,称为单纯性阑尾炎,因内脏疼痛定位不明,病人感到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常伴有恶心及呕吐、全身不适,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
局部并有明显触痛,临床常用麦克伯尼氏点表示触痛部位。在右下腹部,脐与右骼前上棘联线中外侧1/3处有限局性压痛点,这个痛点是美国人C.麦克伯尼于1889年首先发现和描述的,故称为麦克伯尼氏点(麦氏点)。
若病情继续发展,数小时后阑尾肿胀和充血更为明显,阑尾壁内常有小脓肿形成,粘膜有溃疡及坏死,浆膜面多量纤维性渗出,腔内充满脓性液体,称为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此时全身症状较重,右下腹疼痛明显。
最后可发展为阑尾壁的组织坏死,若有梗阻,则阑尾远端坏死更严重,呈紫黑色,常在此处发生穿孔,称为坏疽性阑尾炎,一般均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此时除压痛外,还伴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体温多超过38.5℃以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也增多。因阑尾腔的近端均有肿胀而闭琐,经穿孔的溢出物只是腔内积存的脓液,无肠内容物,加之有大网膜包裹,很少继发弥漫性腹膜炎,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病历有哪些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为早期的阑尾炎,病变以阑尾黏膜或黏膜下层较重。阑尾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泽。黏膜上皮可见一个或多个缺损,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黏膜下各层有炎性水肿。
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又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常由单纯阑尾炎发展而来。阑尾显著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可见炎性病变呈扇面形由表浅层向深层扩延,直达肌层及浆膜层。阑尾壁各层皆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阑尾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嗜中性粒细胞组成的薄膜所覆盖,即有阑尾周围炎及局限性腹膜炎表现。
急性阑尾炎的病理
一、病理类型:
1、单纯性阑尾炎
阑尾轻度肿胀,浆膜表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泽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各层组织均有充血、水肿和中性多核白细胞浸润,以粘膜和粘膜下层最为显著,粘膜上尚可出现小的溃疡,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出液。
2、化脓性阑尾炎
化脓性阑尾炎又称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面高度充血,并有脓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各层组织除充血、水肿和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外,常有壁间小脓肿,粘膜面可有溃疡和坏死,腔内常有积脓腹腔。内有少量混浊渗液。
3、坏疽性阑尾炎及穿孔
阑尾管壁已全层或部分坏死,外观呈暗紫色或黑色,表面及其周围有大量脓性、纤维素性渗出物,阑尾腔内积脓。如为嵌顿梗阻,则嵌顿远端坏死;如炎症波或阑尾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则整个阑尾坏死,并为大网膜包裹。约2/3病例可见穿孔,细菌和脓液通过坏死区或穿孔进入腹腔。
二、病理转归:
1、炎症局限化
化脓或坏疽、穿孔后,阑尾为大网膜包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炎性包块,炎症被局限化。如脓液不多可被逐渐吸收。
2、炎症扩散
如机体防御机能差,或未予及时治疗,炎症扩散而致阑尾化脓、坏疽穿孔乃至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等。极少病人细菌栓子可随血流进入门静脉在肝内形成脓肿,出现严重的脓毒血症,伴有高热、黄疸、肝肿大等及感染性休克。
3、炎症消退
单纯性阑尾炎在粘膜尚未形成溃疡前,及时药物治疗可能使炎症消退,而不遗留病理改变。早期化脓性阑尾炎如经治疗即使炎症消退也将是疤痕性愈合,致阑尾腔变狭、壁增厚,阑尾发生扭曲,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