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优生须知和遗传病的关系
遗传优生须知和遗传病的关系
遗传性疾病是怎么发生的呢?如果父亲或母亲某方面的基因有缺陷(即本身患有遗传病)、或者由于内在或外在的原因(辐射、某些药物等)造成基因在无数次的复制过程中发生了缺失、突变,也就带来了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性的吗
人们往往把先天性疾病都认为是遗传病,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先天性疾病是在胎儿期得的,也就是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外界或内在不良因素作用,致使胎儿发育不正常,出生时已经有表现或有迹象的疾病。如: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遗传病是指父母亲的精子或卵子发育异常,而导致胎儿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的不正常。这种病可以出生后就表现出来,也可以生后长到一定年龄时才表现出来。如:精神病是可以遗传的,多数到青春期才开始发病。
所以,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是不同的。先天性疾病是生下来就表现出来,但并不都于遗传有关,且多半可以通过做好孕期保健来避免。而遗传性疾病多半不易治愈,常是终生存在的,只能通过产前检查,及时终止妊娠来避免。
肺癌遗传吗 遗传因素和患肺癌的关系
虽然我们清楚的知道肺癌与遗传没有直接性的关系,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遗传因素给肺癌带来的影响。有报告显示,一个人的近期中患有肺癌,而他又吸烟,则其患肺癌的风险要比一般人高14倍。日本学者在调查中证明,肺磷状细胞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达58.3%。
颈椎病和遗传有关系吗
颈椎病虽然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是与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共同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与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有关。
颈椎病也有家庭聚集性?
一些家族式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颈椎裂、颈肋、椎管狭窄等。具有这些因素的人,虽出生后多无症状,但一般到4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颈椎病的机会比一般人大一些。因此说颈椎病的发生与先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颈椎病也有遗传的因素存在。
此外,如果一个家庭居住的环境比较潮湿、夏天习惯叹空调、室内通风不好等,那么这个家庭中的成员长期在这种潮湿环境下生活,就会更易患有颈椎病。
因为风寒潮湿等致病因素可以通过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引起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引起血管痉挛、局部组织供血不足、淋巴液回流受阻、组织水肿、代谢产物积蓄、结缔组织间渗出、纤维蛋白沉积等一系列变化,患者主观感觉畏寒发凉,酸胀不适,引起颈部肉僵直,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疼痛等症状。
颈椎病虽然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但和气候和环境的关系还是很密切,一个家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颈椎病的可能会很大。但颈椎病的产生主要还是由后天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就算父母是颈椎病或先天有颈椎崎形,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各种姿势,合理膳食,防止损伤,也是可以远离颈椎病的。
狂躁症遗传吗 狂躁症与遗传的关系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胖和遗传有关系吗
从医学上来讲,肥胖跟遗传关系不太大,跟脂肪细胞关系更直接。一般而言,如果双方父母都是天生肥胖,其所生小孩身体肥胖的概率确实会相对较高。但是仍要取决于小孩体制内的脂肪细胞。至于是否胖爸爸就一定比胖妈妈更容易将肥胖遗传给子女,临床上目前并没有定论。
遗传因素对于肥胖的形成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但不是唯一决定性的。因为肥胖因素是多方面的,传统的饮食习惯,运动量的多少,工作方式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父母不胖而子女较胖的现象在当前社会有增长的趋势。另外,最新研究资料指出:成人脂肪细胞仍有较强的繁殖能力,成年肥胖者的脂肪细胞能以儿童期的速度继续繁殖。这一点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般地,遗传因素在决定机体脂肪量方面对女孩的作用比男孩大。10岁以上儿童的躯干部及四肢脂肪的沉积与遗传的关系较密切,而幼儿主要是受环境(如喂养)因素的影响。可以肯定,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是会传给后代的。自小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好吃油性食物或油炸食物的人,总不爱吃蔬菜,并常常把这种不好的习惯带给自己的后代。
妈咪须知6遗传病别怀孕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骨骼发育不全、成骨不全、马凡氏综合征、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瘤综合征、先天性肌强直等,这类遗传病的显性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患者的家族中,每一代都可以出现相同病患者。且发病与性别无关,男女都可发病。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所生子女的发病危险为50%,故不宜生育。
二、X连锁显性遗传病
由于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所以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者的后代,不论儿子还是女儿,均有50%的发病危险成为相同病患者,故不宜生育。而男性患者的后代,女儿百分之百患病,儿子正常,因而可生育男孩,限制女胎。
三、X连锁隐性遗传病
这类遗传病常见的有血友病A、血友病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由于隐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患者多为男性。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男孩全部正常,但女儿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若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中,儿子有50%的危险发病成为患者,女儿全部正常。
四、多基因遗传病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和原发性癫痫等多基因遗传病,发病机理复杂,遗传度较高,危害严重,患者不论男女,后代的发病危险大大超过10%,均不宜生育。
五、染色体病
先天愚型等染色体病患者,所生子女发病危险率超过50%,同源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和复杂性染色体易位患者,其所生后代均为染色体病患者,故都不宜生育。
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夫妇双方均患有相同的严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半乳糖血症、肝豆状核变性等,不宜生育,因为其所生子女肯定均为同病患者。
优生注意遗传源
优生注意遗传源!优生一词由英因人类遗传学家高尔顿于1883年首次提出,其原意是“健康的遗传”。他主张通过选择性的婚配,来减少不良遗传素质的扩散和劣质个体的出生,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群遗传素质的目的。通俗地说,优生的“生”是指出生,“优”是优秀或优良,优生即是生优,就是运用遗传原理和一系列措施,使生育的后代既健康又聪明。
专家介绍,优生注意遗传源,优生学是研究如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一门科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如何使人类健康地遗传,减少以至消除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患儿出生,被称为消极优生学或预防性优生学;另一方面是研究怎样增加体力和智力上优秀个体的繁衍,叫做积极优生学。前者是劣质的消除,后者是优质的扩展。其目的都是为了扩展优秀的遗传因素,提高人类的遗传素质。
我国的优生工作,大都属于消极优生学的范围,而且这是最基本的工作,不尽量减少那些白痴、畸形儿的出生,就谈不上人口质量的提高。当前面临的保证人口质量的问题,从优生角度来说,正是如何尽力降低以至消除严重缺陷儿的孕育和诞生。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结肠多发性息肉、遗传性进行性舞蹈病、软骨发育不全、夜盲症、肾性糖尿病、血胆固醇过高症、并指及多指畸形、先天性眼睑下垂、家族性周期性四肢麻痹、遗传性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体质性(原发性)低血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牙龈肥大症及多胎妊娠等。目前已被认识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有160余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苯丙酮尿性、白化病、垂体侏儒症、家族性痉挛性下肢麻痹、黑尿病、先天性聋哑、高度远视、高度近视、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先天性鳞皮病等。现已认识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达1232种之多。
性连锁显性遗传:如无汗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肾炎、脂肪瘤、脊髓空洞症等。
性连锁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血友病、蚕豆病、家族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血管瘤、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肾性糖尿病、先天性白内障、无眼畸形、肛门闭锁等。
染色体病遗传:大部分是因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发生畸变,小部分是因为双亲中有染色体的平衡易位的携带者,传给后代时,使子女发生染色体异常的疾病。常见的有先天愚型、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以及猫叫综合征、小睾丸症、两性畸形等,共350余种。
多基因病遗传:是指由2对以上的基因发生异常而引起的疾病。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多种基因发生突变而发病。多基因遗传病大多是较常见的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精神分裂症、唇腭裂、无脑儿畸形、消化性溃疡、先天性畸形足、肺结核、重症肌无力、原发性癫痫、痛风、萎缩性鼻炎、低及中度近视、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斜视、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
痤疮与遗传的关系
痤疮与遗传因素关系紧密,虽然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是有很多的相关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说法。国外有关于痤疮发病种族差异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白人痤疮的发病率高于美国黑人;美国白人痤疮发病率高于日本人。
关于青春期男孩痤疮发病的报导显示,45%患痤疮的青春期男孩有阳性家族史,而无痤疮男孩阳性家族史仅为8%,而且有阳性家族史的痤疮患者发病年龄小于无家族史的患者。
关于单卵双生子痤疮发病的报导显示,80%的单卵双生子同时发病,且发病年龄、部位、皮脂分泌情况也呈高度的一致性。我国的学者也曾做过类似的调查发觉,痤疮患者双亲有痤疮史的比例高于双亲无痤疮史的患者。
专家认为遗传决定了皮脂腺的数目、大小及其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因此可以很好的说明痤疮的易感部位;遗传决定了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的性质,进而影响瘢痕的肥厚性或萎缩性,导致个体间痤疮瘢痕在形态、大小、深度与硬度方面的显着差异。痤疮与遗传因素有关,只是说明双亲有痤疮史,其子女发生痤疮的可能性很高,痤疮发生与否还与个人体质及其后天生长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白血病会遗传吗 白血病与遗传的关系
败絮并的发生和染色体异常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染色体异常者中白血病的发病率高,白血病的发生还与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存在相应的联系。尽管临床上发现这种联系,但迄今为止,尚未找到和白血病发病完全肯定的遗传学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