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突骨折怎么解决
齿状突骨折怎么解决
一般将齿状突骨折分为三型(Anderson-D"Alonzo分型):
Ⅰ型是齿状突尖部骨折,为齿状突尖韧带和一侧的翼状韧带附着部的斜形撕脱骨折,较为少见。
Ⅱ型是指涉及齿状突颈部的骨折,此型骨折最为常见并且不稳定,可见向前或向后移位。
Ⅲ型是指延伸到枢椎椎体的骨折,骨折端下方有较大的松质骨基底,骨折线常涉及一侧或两侧的枢椎上关节面。
ⅡA型,即部分Ⅲ型骨折为齿状突基底的粉碎骨折并伴有游离骨片,这种骨折的亚型被称为ⅡA型。
前纵韧带骨化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 颈椎的试验检查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
二、颈椎病的X线检查:正位: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锥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
温馨提示:颈椎病的CT检查:CT业已用于诊断椎弓闭合不全、骨质增生、椎体暴破性骨折、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脊髓肿瘤所致的椎管扩大或骨质破坏,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此外,由于横断层图象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网膜下腔。
颈椎病的朋友们应该注意尽量的不要久站或者是久坐,另外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尽量的食物多元化不要单一的吃一样事物,要及时的补充身体的蛋白质以及矿物质和维生素,最后要注意多运动,可以适当的多做一些颈部的转圈运动。
龅牙的诊断检查
一、诊断
下门齿及上下颌骨向前突出,放松状态下上下唇多不能自然闭合,笑时牙龈大量外露。从正面观察开唇露齿,鼻唇沟较深,从侧面观察面部轮廓线于唇部过分向前突出,形成">"形外观。严重者因牙齿长期暴露而出现变黑、变黄甚至干裂。
这一特征多认为与遗传和先天因素有关,但儿童期不显性,青少年期开始表现,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明显,成年期基本稳定,中年后由于软组织和萎缩前突往往更加显著。
二、鉴别诊断
1、牙根外露:牙根外露,主要是指牙龈出现萎缩的现象,同时有牙缝变大,牙体变长和牙齿松动。牙根外露,出现牙龈萎缩常使裸露了的牙极对冷热的温度变化及酸性食物等异常敏感,经常出现刺激痛。
2、咬合关系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牙合状态。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
3、牙齿结构异常:指牙齿发育期间,在牙基质形成或基质钙化时,受到各种障碍造成牙齿发育的不正常,并且在牙体组织上留下永久性的缺陷或痕迹。
如何诊断寰枢关节脱位
寰枢关节脱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枕部受到向前的暴力造成寰椎横韧带断裂,或齿突骨折导致寰椎向前移位;另一种是头部受到轴向旋转暴力,损伤了翼状韧带和寰枢侧块关节囊韧带,使寰枢关节过度旋转。后一种情况称为寰枢关节旋转脱位。这两种病理状态均依赖于影像检查才能确诊。当颈椎屈曲姿势的侧位X线平片见到寰齿前间隙大于3mm(儿童大于5mm)提示寰椎横韧带断裂。如果有齿状突骨折,在颈椎侧位片及开口位片上可以见到骨折线或骨折移位的影像。横截面的CT可以观察到寰椎横韧带的起止点是否有撕脱骨折。如果横截面CT影像见寰枢关节旋转角度超过47度,即可诊断寰枢关节旋转性脱位。
我们常见到一些转诊来的患者被外院诊断为“寰枢关节脱位”。这些患者并没有经受很大的暴力伤,有些甚至没有外伤史,只是因为颈痛就诊摄了开口位X线片,见到齿状突与两侧寰椎侧块不等距。有些病例CT横截面上也见到两侧寰齿侧间隙不等距。这些病例都经过了牵引及支具治疗,均未能纠正“脱位”,个别病例甚至因此而做了寰枢关节融合术。我们认为,对这些病例作出“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是不恰当的。从解剖学角度看,如果没有暴力外伤史,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关节囊韧带和齿状突均完整,就不可能出现寰枢关节脱位。寰齿侧间隙不对称可能是正常解剖现象,没有临床意义。Sutherland曾做过尸体的正常寰枢关节寰齿侧的研究,发现在中立位时,两侧寰齿侧间隙是有差距的,两侧差值可以达到2.1mm。作者认为这是正常的解剖学变异。
我们建议,对于怀疑寰枢关节有损伤的患者,如果左右旋转动作对称、自如,屈颈侧位X线平片见寰齿前间隙在正常范围,就可以除外寰枢关节脱位,避免因寰齿侧间隙不对称而做出无意义的诊断和治疗。
颈椎病需做哪些检查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部出现疼痛,则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颈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若出现肢体放射痛或麻木,则说明颈椎根由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向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称之为Jackson加压试验阳性。
(3)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检测肩部起固定左右,另一只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呈伸展状,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损伤的情况。
2.X线检查
拍摄正位X线片,可见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7颈椎横突过长、钩椎关节及椎间隙变窄。
3.肌电图检查
颈椎病患者的肌纤维可产生自发性性收缩,故在一侧或两侧上肢肌肉中科出现纤维电位,偶尔出现少数束颤位。
4.CT检查
CT检查可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对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骨折有哪些常见部位
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为鹰嘴。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关节。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因此解剖复位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 1.17%。
髁突骨折
疾病概述: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17.0%-36.3%。一侧髁突骨折时,耳前区有明显的疼痛,局部肿胀、压痛。以手指深入外耳道或在髁突部触诊,如张口时髁突运动消失,可能有骨折段移位。
疾病描述: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17.0%-36.3%。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疾病概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亦为老年人常见的损伤。由于转子部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故其预后远较股骨颈骨折为佳。
疾病描述:股骨上端上外侧为大转子,下内侧为小转子,在大转子、小转子及转子间均为松质骨,转子间处于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由于力线分布的特殊性,在股骨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形骨板,成为股骨矩。板状面稍呈弧形,沿小转子的前外侧垂直向上,上极与股骨颈后骨皮质融合,下极与小转子下方的股骨干后内侧皮质融合,前缘与股骨上端前内侧骨皮质相连,后缘在股骨上外后侧相连。股骨矩的存在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疾病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度—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 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疾病描述: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肘后方着地,暴力传导致肱骨下端导致骨折。
脚部骨折
跖骨(足中间的骨)的骨折也很常见。这种骨折常因行走过多或过度劳损造成,也可因突然、强大的暴力冲击所致。大多数病人只需穿硬底鞋,偶尔需用膝下石膏靴制动。如果骨折端明显分离,需通过手术复位骨折。趾或小趾的跖骨骨折情况更复杂,一般需石膏靴或手术治疗。
籽骨(在大趾跖骨末端的两小块圆形骨)也会发生骨折。跑步、长距离行走以及在硬质场地上的运动如篮球和网球均会引起籽骨骨折。鞋中放垫子或特殊结构的矫形器有助于缓解疼痛。如果疼痛持续存在,需手术摘除籽骨。
足趾的损伤,尤其是小趾损伤较常见,多因赤足行走造成。四个小趾的单纯骨折无需管型石膏。用胶带夹住足趾或将邻近的足趾绑在一起固定4~6周即可。穿硬底鞋或较宽松的鞋有助于缓解疼痛。如果穿平常的鞋走路加重疼痛的话,建议穿合脚的长筒靴。
大趾骨折一般较严重,可引起更广泛的疼痛、肿胀和皮下出血。直接撞击或重物下落砸伤均可造成趾骨折。波及趾关节的骨折需手术。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治疗方法
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治疗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应该吃什么药。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怎么治疗?
一、西医
本病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有移位桡骨茎突骨折,牵引尺偏腕关节,向尺侧推挤移位的骨折块,可以得到满意的复位。可用短臂石膏固定3~4周。如复位后不稳定或再移位,可用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
2、尺骨茎突骨折,可用石膏托固定于前臂中立位、腕部尺偏位4周。因尺骨茎突多不易愈合,如疼痛加重者,可行切除术。
上面就是对于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怎么治疗,桡骨、尺骨茎突骨折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方面的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桡骨、尺骨茎突骨折”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脊柱骨折的诊断要点
1、有严重外伤史,如从高处落下,重物打击头、颈、肩或背部,快速机动车冲撞背部,翻车或撞车时颈部受压,跳水受伤,塌方事故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都要考虑发生脊柱骨折的可能。
2、依据上述症状及体征,考虑脊柱骨折脱位的部位。压痛是脊柱损伤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体征,压痛最重的部位即骨折所在。要强调注意的是,检查时不要勉强患者坐起或站立,更不要让其作脊柱各方向的活动,以免加重骨折脱位和脊髓损伤。
3、单纯椎体压缩骨折,压缩不超过1/3;单纯横突或棘突骨折,第三腰椎以上的椎板骨折,不易再移位,为稳定型骨折。椎骨压缩1/2以上,椎体粉碎骨折或伴棘上及棘间韧带断裂,关节突骨折脱位,第四、五腰椎椎板骨折,第一颈椎前脱位或半脱位,属不稳定型骨折。
得颈椎病需做哪些检查
1.颈椎的试验检查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部出现疼痛,则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颈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若出现肢体放射痛或麻木,则说明颈椎根由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向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称之为Jackson加压试验阳性。
(3)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检测肩部起固定左右,另一只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呈伸展状,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损伤的情况。
2.X线检查
拍摄正位X线片,可见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7颈椎横突过长、钩椎关节及椎间隙变窄。
3.肌电图检查
颈椎病患者的肌纤维可产生自发性性收缩,故在一侧或两侧上肢肌肉中科出现纤维电位,偶尔出现少数束颤位。
4.CT检查
CT检查可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对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颈椎病的X线检查
大家肯定知道颈椎病的一些常见的检查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颈椎病都能通过简单的物理检查诊断出来的,一些比较特殊的颈椎病还是需要X线检查来诊断的,X线检查能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情,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X线检查:
1正位 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
2 侧位 ①曲度的改变 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②异常活动度 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有改变。③骨赘 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均可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④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可以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片上为椎间隙变窄。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 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低下,椎体往往发生半脱位,或者称之为滑椎。⑥项韧带钙化 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的典型病变之一。
3斜位 摄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间孔的大小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
通过上述的解释,人们在选择在检查方法时候,一定要和医生多沟通,让医生了解更多你的情况,这样才有利于医生做出最合适的检查方案,这样也可以避免我们做多次检查,不仅多花钱,还会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颈椎病应该做什么检查
颈椎病做什么检查好?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越来越的人被颈椎病所困扰。但是由于人们对颈椎病认识的不足,往往忽视对颈椎病的预防方法,以至于使生活里出现了颈椎病。那么,得了颈椎病做什么检查好呢?
一、颈椎的试验检查
颈椎病的试验检查即物理检查,不需借助仪器,它包括: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4.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二、颈椎病的X线检查
正常40岁以上的男性,45岁以上的女性约有90%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故有X线平片之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现将与颈椎病有关的X线所见分述如后:
正位: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锥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应该如何治疗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常由于摔倒时手掌着地,冲击力经舟状骨作用于桡骨下端而引起桡骨茎突的横骨折。亦有被直接撞击,如汽车摇把反击而致伤者。
此外由于桡骨、尺骨茎突骨折,腕关节强力尺偏,桡侧副韧带强力牵拉,使桡骨茎突造成撕脱骨折。骨折块小,向远侧移位,尺骨茎突骨折常与韧带牵拉有关,往往与Colles骨折伴发,亦有单发骨折。
那么,桡骨、尺骨茎突骨折需要怎么治疗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有移位桡骨茎突骨折,牵引尺偏腕关节,向尺侧推挤移位的骨折块,可以得到满意的复位。可用短臂石膏固定3~4周。如复位后不稳定或再移位,可用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
(2)尺骨茎突骨折,可用石膏托固定于前臂中立位、腕部尺偏位4周。因尺骨茎突多不易愈合,如疼痛加重者,可行切除术。
通过上面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桡骨、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认识疾病相关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疾病发生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肘关节骨折的症状
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由外到内依次发生,分3期。
Ⅰ期: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尺骨部损伤;
Ⅱ期:外侧副韧带完全损伤,前方和后方的关节囊损伤;
Ⅲ期:内侧副韧带部分损伤(ⅢA),即内侧副韧带前束完整,或内侧副韧带完全破坏。
肘关节由半脱位到全脱位,关节囊韧带损伤的三期相对应箭头代表造成脱位的力量,肘关节骨折脱位的分类单纯肘关节脱位损伤仅累及韧带和关节囊软组织。肘关节骨折脱位即复杂肘关节脱位,则伤及韧带和关节囊软组织以及桡骨头或尺骨近端。
常见的类型有:
(1)、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骨折;
(2)、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即肘关节恐怖三联症;
(3)、前方尺骨鹰嘴骨折-脱位亦称经尺骨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
(4)、后方尺骨鹰嘴骨折-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