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何时需要临时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何时需要临时使用胰岛素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仅长期口服降糖药治疗即可,但在某些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患者需要临时加用胰岛素辅助治疗,以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帮助机体疾病的恢复。
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如果计划怀孕,应该逐渐停用口服降糖药,而改用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危害到胎儿的健康,而生物合成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结构相似,仅起到激素替代的作用,不会对胎儿产生任何毒副作用,并且还可以减少孕妇酮症的发生,及防止胎儿肺发育不全。
当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严重疾病,处于应激状态或需要手术时,应改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小剂量持续胰岛素治疗,从而纠正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的状态。糖尿病患者在患有严重感染、肝肾功能异常、视网膜病变、昏迷、休克、严重外伤及烧伤时,都需要胰岛素治疗。如果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应在术前开始使用胰岛素,并应维持治疗至伤口愈合。
怎么选择糖尿病的治疗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应用口服降糖药,在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处于应激状态时也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如果单纯的餐后血糖增高,应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果餐前、餐后血糖均高,但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应首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空腹血糖升高明显者应考虑应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剂。
如果糖尿病患者体形偏胖应首选双胍类药物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同时考虑到肥胖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可以选用胰岛素增敏剂联合应用,既改善胰岛素抵抗,又不会增加体重。老年患者由于不能耐受低血糖,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而应选择降糖效果吻合的降糖药。对于儿童患者,目前只有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批准使用。选择降糖药时应考虑患者其他慢性病,防止降糖药的副作用加重其他疾病。
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许多人谈糖尿病色变,就是因为一旦得了就难以逃脱终生打针的厄运。 其实许Ⅱ型糖尿病患者无需使用胰岛素治疗,但也有些患者是必须使用胰 岛素治疗的。以下几种情况需胰岛素治疗: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2型糖尿病 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胰岛素治疗:已经采用适当的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 并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仍无效时;出现严重的感染或需手术时;出现急性并 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时。
降糖药是否能取代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要降低血糖,最终需要依赖胰岛素的存在,无论是协助胰岛素作用,还是促进胰岛素分泌,都不能没有胰岛素的参与。因此,仅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前提是:患者的胰岛细胞必须有较好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口服降糖药主要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胰岛素的分泌仅为正常人的一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以3%—4%的速度下降。所以口服降糖药在开始治疗5—10年疗效较好,但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甚至需要以胰岛素为主来控制血糖。
是否使用胰岛素要根据病情决定。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很多情况下只需短期使用,如妊娠分娩、外科手术前后、出现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和各种感染等。此外,人们新近发现,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使用一段时间的胰岛素,能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功能得以恢复。
如果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则可能需要长期加用或单独使用胰岛素。有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可以停用,恢复口服降糖药治疗。
糖尿病怎么治
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治疗,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胰岛素是一种用于长期控制血糖的,强有力的降糖药,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肥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减肥,长期坚持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不用胰岛素吗?
有部分新检查出来的患者对使用胰岛素很抵抗,比较难接受。但是,糖尿病的病人是不论发病早晚的,只要是血糖比较高的病人 ,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都主张尽早用胰岛素把血糖控制下来。
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
其实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对身体是没有危害的,因为胰岛素是本身就所有的,只是在本身所有的不够用的状态下,借助外来的胰岛素而已,它不像毒品,毒品是本身所没有,依靠外来才可以.
另外,胰岛素越早使用,和长时间的使用,对患者身体的好处还是很多的,可以让自身的B细胞得到修养,而且胰岛素内,有很多未知的作用,相对比口服药的患者,并发症的几率要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使用过多的胰岛素的话,血糖含量可下降到危险的低水平,这种情况称为低血糖,也称为胰岛素休克或胰岛素反应,是胰岛素治疗可能引致的一种极端严重的并发症.
胰岛素休克时,患者会突然感到头痛,眩晕,欲吐,且行动笨拙,发抖,视觉模糊,心跳加快,语言含糊,大汗淋漓,行走困难,神志不清,以致常被误认喝醉酒.严重时可发生惊厥或昏迷,如果不及时予以治疗救治会死亡.
糖尿病患者未摄入足够的食物以平衡其胰岛素剂量,也就是说如果遗漏或延误了一餐,或呕吐,喝酒,活动量过度又未吃足够的食物,胰岛素休克即可突然发作.
另外,如果长期打胰岛素的话,那注射部位的皮肤会变硬,不能再用.所以轻型糖尿病大多控制饮食再适当口服药就可达标,不需注射胰岛素.唯在自身胰岛素分泌很不足,吃药无效等唯需注射胰岛素者方再考虑注射使用胰岛素.
哪些糖尿病必须使用胰岛素 早期II型糖尿病患者
早期II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够让部分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就能维持理想血糖水平,短暂摆脱任何药物。所以,刚被诊断II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和运动治疗的效果不好,最好使用胰岛素进行短期强化治疗,可让患者的胰岛β细胞充分休息一段时间,之后能更好地分泌胰岛素。
降血糖用胰岛素好还是吃药好
糖尿病患者判断用药方案的好与坏,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血糖控制是否稳定。
按照临床治疗指南规定,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改善生活习惯无法控制血糖,起始治疗都是使用口服降糖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口服降糖药比胰岛素好。
之所以优先给患者使用口服药物而不是胰岛素,目前主要是因为治疗依从性的角度来考虑。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使用药物或者胰岛素,而胰岛素必须每天扎针,甚至每天要扎几针,这种痛苦往往新的糖尿病患者不容易接受,以至于无法坚持规范使用胰岛素,这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而口服药物相对于每天注射胰岛素来讲,更容易让新患者接受,从而能够更好的在长期治疗中坚持。
但是,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胰岛素,究竟哪种方案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怎么治疗妊娠糖尿病效果比较显著
专家表示,一旦确诊妊娠糖尿病,很多医生会建议立即启用胰岛素治疗,但实际上妊娠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同。
1、营养治疗及运动指导
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较轻且容易控制,多数可以通过严格的饮食计划和运动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仅部分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一旦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建议立即对患者进行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指导,以及如何进行血糖监测的教育,3-5天后血糖仍不达标则在合理运动饮食的基础上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以避免过度的饮食控制。若达标且无其他高危因素者,每周2次测定血糖等待分娩。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强调根据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情况个体化治疗。
2、胰岛素治疗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糖仍不能达标者,妊娠糖尿病患者首选胰岛素治疗。由于胰岛素作为大分子物质不会通过胎盘屏障,所以胰岛素治疗可作为改善孕期血糖控制的最佳方法,及时应用胰岛素可显著降低各种母婴并发症发生风险。人胰岛素优于动物胰岛素。初步临床证据显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在妊娠期间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3、口服降糖药物是否可行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制定的关于妊娠期间降糖药物使用安全等级,提到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安全等级是相似的,尤其是格列苯脲(优降糖)和二甲双胍相对比较安全。由于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在妊娠糖尿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被得到证实,在无法应用或拒绝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应用上述口服降糖药物的潜在风险小于未控制孕妇高血糖本身对胎儿的危害。但基于这两种口服降糖药物均未获得孕期治疗的批准,且目前还没有这2种药物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安全性观察结果,建议仍应谨慎使用。
胰岛素该打则打
糖尿病是一种既常见危害性又极大的疾病,它的危害表现在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如果想要严格控制住血糖,注射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专家表明在治疗糖尿病期间,胰岛素该打则打。
以胰岛素使用为例,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严重误区。很多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很多患者认为,“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打胰岛素会使Ⅱ型糖尿病变成Ⅰ型,会产生依赖”,“打胰岛素会上瘾”……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当医生建议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必担心打了胰岛素就会转变成Ⅰ型糖尿病。
这是因为,临床上有很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节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后仍不能控制血糖,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有些病人,处于感染、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状态时,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不但糖尿病迅速得到控制,并且加速了病灶或伤口的愈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等这些并发症完全好转,仍可撤掉胰岛素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物。
通过上述内容大家可以知道,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胰岛素该打则打。
老年人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最佳治疗?糖尿病能否治愈?
目前,医学上无法治愈糖尿病,也无法永远杜绝并发症。所以,血糖控制就是唯一最佳治疗标准。如果能实现血糖长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大幅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很轻,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被治愈,如果放松治疗,糖尿病的症状就会卷土重来。
糖尿病如何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治疗,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胰岛素是一种用于长期控制血糖的,强有力的降糖药,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肥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减肥,长期坚持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不用胰岛素吗?
有部分新检查出来的患者对使用胰岛素很抵抗,比较难接受。但是,糖尿病的病人是不论发病早晚的,只要是血糖比较高的病人 ,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都主张尽早用胰岛素把血糖控制下来。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用胰岛素吗?
也有部分患者,医生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其他药物即可,但是自己不放心,硬要用胰岛素,也是不对的。胰岛素有其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注射部位红肿及感染、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切忌听从医生嘱咐,不要自己随便减药或加药。
降血糖的药
胰岛素及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和控制血糖所必需的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多数患者在糖尿病的晚期却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水平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以往,人们担心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但在UKPDS研究中,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患者组与其他药物治疗组和主要以饮食控制的对照组相比,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并没有增加。因此,胰岛素目前仍被当作使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目前通过皮下注射速效或长效的胰岛素尚不能模拟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生理学曲线,尽管如此,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运动和调理及自我血糖水平监测,至少一日两次用各种长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或便携式胰岛素泵输注可以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
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目前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和格列酮类药物)。上述药物降糖的机制各不相同。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双胍类药物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和减少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格列酮类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