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妈妈腰疼怎么调理 注意充分休息
哺乳妈妈腰疼怎么调理 注意充分休息
哺乳妈妈在坐月子期间,要注意适当的多休息,特别注意腰部的护理,避免腰部受凉,用冷水洗澡,要让腰部得到充分的休息,此外,哺乳妈妈一定要注意避免不良坐姿,其可能会加重哺乳期腰疼。
六种月子病新妈妈应小心预防
1.腰疼
新妈妈的骨盆韧带在刚生完孩子的一段时间内尚处于松弛状态中,腹部肌肉也变得软弱无力,子宫仍未完全复位,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猛然弯腰拾捡东西,或者久蹲、久坐,新妈妈都会感到腰部酸痛。
预防措施:
正确喂奶:喂奶姿势不当是造成产后腰疼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宝宝喂奶一定要注意姿势要正确,要多备些柔软靠垫,或者哺乳枕之类的用品。
少弯腰:把一些经常要拿的东西,如尿布、奶粉、纸巾等放在一个触手可及之处,高度要合适,不要经常弯腰。童车、童床也要调整到合适的高度,避免抱、放宝宝时过多弯腰。把那些扫地、拖地等弯腰干的活,丢给孩子他爸。
补钙:新妈妈要注意补钙,避免骨质疏松而引起腰痛。平时多吃牛奶、米糠、麸皮、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D和B族维生素食物,增加素食在饮食中的比例。
适当运动:新妈妈可以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做加强腰肌和腹肌的运动,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2.产褥热
如果新妈妈在生下小宝宝后出现发烧的症状,通常发生在产后24小时到产后10天就称为产褥热。产褥热感染严重的话将影响新妈妈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多休息:新妈妈一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如果身体吃不消,就把照顾宝宝的任务交给家人,这样才能早日恢复体力。
多喝水:补充水分对于已经发生产褥热或是排尿不畅的新妈妈而言非常重要。最好每天补充摄入2000ml左右的水。
清洁卫生:产后恶露会持续一段时间,新妈妈要勤换卫生护垫和内裤,尤其会阴有伤口的新妈妈,如厕后最好能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以减少感染发生。
伤口干燥:剖宫产的新妈妈一开始可以用热毛巾擦拭身体,等到产后7—10天再洗澡,以减少伤口发炎的可能。要保证伤口干燥清洁。
适度营养:产后新妈妈哺乳、恢复体力的同时,也能增强抵抗力,因此要加强营养补充,不过也不要补过头,尤其是患有产褥热的妈妈,饮食应该清淡一些,避免油腻。
别急着亲热:产后性生活容易对新妈妈的身体造成损害,一般在产后复诊以后,如果医生确认身体已经复原,才可以恢复性生活。
3.乳腺炎
产后1—4周是急性乳腺炎的多发期,由于乳汁排通不畅淤积在乳房内,造成了细菌感染,新妈妈会出现乳房疼痛、发烧等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乳汁畅通:产后及早开奶,让宝宝多多吮吸,如果宝宝吃不完,可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水吸出。哺乳前可热敷乳房,这样能促进乳汁通畅。
防止乳头破裂:乳头破裂既容易乳汁瘀积,又有可能因伤口而发生细菌感染。准妈妈早在怀孕6个月起,就可以每天用毛巾蘸水擦洗乳头了。如果乳头被宝宝吸破了,首先应纠正含接方式,哺乳后局部用乳汁涂布于乳头或乳晕上。乳头皲裂严重时,暂时停止哺乳 24—48小时,并将乳汁挤出或吸出再喂婴儿,以减轻炎症的发展,促进皲裂愈合。对经久不愈的伤口,可在哺乳后涂敷10%复方安息香酸酊,或10%鱼肝油铋剂,记得下次哺乳前要先洗净再喂奶;或者使用乳头罩间接哺乳。平时要避免对乳房的挤压,尽量穿宽松的衣服。
注意饮食:新妈妈要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等。用海带凉拌吃或炖鸡肉吃,可预防急性乳腺炎。如果已经有急性乳腺炎先期症状了,不妨用蒲公英30g,陈皮6g,用水煎服,每日1剂。
4.子宫脱垂
有些妈妈产后会感到小腹下坠或腰疼,这是由于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后变松弛,使得子宫位置发生变化,子宫沿阴道方向往下挪动,造成了子宫脱垂。
预防措施:
不要久站:新妈妈要充分休息,在床上时多换换卧床体位。下地后不要长久站立,尽量避免下蹲动作,提重的东西请家人帮忙,不要过早跑步,走远路。新妈妈不要急于体型恢复,而过早使用强力束腹带,过早进行高强度形体锻炼。
小心便秘: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因为便秘或慢性咳嗽等会使腹压变大。
5.尿潴留
有些新妈妈产后由于害怕伤口痛而不敢排尿,或者产程太长压迫膀胱,造成产后排尿虚弱无力,膀胱发胀,排尿时点点滴滴很不通畅,这就是尿潴留。
预防措施:
活动一下:如果身体没问题,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产后起床活动一下,能促进小便的排出。
热敷一下:可以在小便前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放在腰腹部热敷半小时,或者用温水冲洗外阴,促进排尿。
6.妈妈手
产后身体虚弱,用吸奶器吸奶或一些家务在平时看来很轻松的小事,在月子期间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感到手指发麻、疼痛。麻痛点多发生于从拇指到中指一半的位置。主要是因为过度使用手腕及拇指部位所造成手腕两条肌腱发炎。与孕期血液循环慢、水肿,致腕管内压力增加,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发生的腕管综合征有所差别。
预防措施:
避免肌肉损伤:产后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和家务对身体恢复有促进作用,但要注意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将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损伤。同时产后新妈妈身体虚弱,风邪趁虚而入,容易致使手指和腕部的肌腱和神经损伤。无论是使用吸奶器还是换尿布,当你感到肘部、腕部出现酸胀时,一定要立即停下来休息。
注意保暖:新妈妈月子里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甩甩手:当你的手腕部出现酸胀感时,甩甩手,左、右转圈,不仅能消除不适感,还能锻炼腕部灵活性。
因此,坐月子时产妇们应该重视上面的情况,应该做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预防好疾病的发生,才能让身体健康的。
哺乳期间妈妈感冒了怎么办
1.分离
哺乳期感冒了,第一反应就是及时把妈妈和孩子分离,因为孩子的抵抗力比较低,分离为了不让疾病传染给孩子;并且妈妈一定不能着急,调整好心态及时转入治理过程。
2.休息
如果是轻微感冒,可以尝试妈妈多休息的办法,优先补充水分并保证充足睡眠,此时因为与孩子分离并由其他人照顾,如果能通过加强休息的方式就能快速提高抵抗力并康复的话,对孩子哺乳及妈妈都是一件好事。
3.药物
如果感冒较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医院,由大夫做些常规检查并确定病因,在医生开药前,一定把哺乳的事情提前告知,以便医生开一些药力相对温和和容易代谢的药物。此时哺乳是被禁止的,妈妈注意多休息及配合药物治疗,并且不能忘记挤奶并扔掉,以保证不涨奶及不影响产奶。
4.退烧
如果是感冒并发烧,不能想当然的直接物理冷水毛巾退烧,需要查明原因,是因为涨奶导致的还是病毒性感冒发烧,确定好病因后再医治。此时用药也需要讲究,听从医生建议并在康复两日后再正常给孩子喂奶。
5.预防
感冒生病有时候是可以避免的,哺乳期内带孩子的时候,妈妈不能过分劳累,可以将哄孩子的工作适当的交由家人,妈妈需要保证饮食和睡眠,预防生病是最重要的。
坐月子期间的分段养护
Week1产后第一周
完成了整个产程后,医生会将妈妈留在待产室2小时,观察子宫的收缩情况,以防止出现产后出血等异常情况。妈妈可能会感觉有些疲惫,在抓紧休息的同时应争取早下奶。
开始哺乳
试着给宝宝哺乳,这也可以缓解乳房胀痛一通常情况下,产后即可尝试让宝宝吸允,无须等到乳房发胀,越早吸允,越早通奶。在产后的最初几天,给宝宝哺乳可能是让妈妈最劳累的事情,因此,妈妈除了喂母乳,尽量不要总是坐着抱宝宝,需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充足的营养,提升乳汁品质。
身体护理
争取在产后当天顺利自然排尿,不要超过产后8小时、、如果不能自行如厕,可以请家人帮忙:若是超过8小时没有自然排尿,就必须导尿了,、产后子宫收缩引起的腹痛不会很剧烈,而会阴切开或会阴撕裂缝合后产生的会阴疼痛让人感到难受,试着变换一下体位,如仰卧躺着:双膝屈曲并拢。如果疼痛让你难以忍受:就需告诉医生。产后恶露要持续约3周恶露是产后经阴道排出的分泌物,血性恶露内含血液、坏死蜕膜及黏液。在恶露未干净的期间内,新妈妈要保持外阴清洁,大小便后要冲洗外阴和肛门(不要用盆浴和坐浴j,新妈妈可以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0、1%新洁尔灭冲洗会阴,每天2~3次,或于大小便后冲洗,尽量保持会阴部清洁及干燥。同时新妈妈还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如果牙齿敏感,可用温水漱口刷牙。
乳房护理
新妈妈在分娩后应及时给新生儿哺乳,在哺乳期特别是坐月子期间,一定要注意乳房的保护,佩戴合适的哺乳文胸,在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注意乳头卫生,同时喂奶姿势要正确,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学会正确的挤奶方法:避免乳头损伤及乳腺炎的发生。
饮食护理
新妈妈每天餐次应以5~6次为宜,每餐食物应做到干稀搭配、荤素搭配,保证营养供给,饮食应清淡适宜。除喝汤外,还可饮用果汁、牛奶等。另外,要注意调护脾胃、促进消化,多食含钙、铁高的食品,既有利于营养摄入,又能促进食欲,还可防止疾病发生,而刮宫产新妈妈在没有排气前不宜进食。
Week2产后第二周
本周新妈妈的身体仍然处于恢复阶段,尤其是子宫的恢复和浆性恶露的预防。此时需要卧床调节,慢慢调养。
身体护理
产后恶露到这周将转为浆液恶露。如果多次出血量少、颜色暗红,伴腰酸、腹痛等情况可能提示宫内感染,应去医院做B超检查。产后两周内为子宫收缩最快速的时候,此时子宫成为真空状态,内脏因不再受压迫而变得非常松垮,若产后经常坐起或走动,因地心引力的关系,易造成子宫及内脏收缩不良。所以产后两周内,除适当下床轻微活动以外,其余时间最好卧床休息。
如何哺乳不会乳房下垂
理论上讲,哺乳能让乳腺小叶分泌充足,可保护、修复乳腺,并使乳腺进一步充分发育。这也正是很多女性在产后发现乳房越来越丰满的原因。另外,哺乳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减少女性罹患乳腺癌等其他疾病的几率。
哺乳姿势对乳房形态的改变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两种姿势较受推崇:一是坐位交叉环抱式。妈妈坐位,将宝宝侧身抱在怀里,母婴腹部相贴,用一手或前臂支撑住宝宝的头,维持婴儿的耳肩臀部成一直线并约呈30度倾斜度;妈妈用另一只手托起乳房(不要牵拉),让宝宝的小嘴与乳头在同一水平线上吮乳。二是扶腰臀侧卧式。这种姿势适合夜间休息喂奶:妈妈侧卧,用枕头垫在头下。婴儿侧身与母亲正面相对,母婴腹部相贴。维持婴儿小嘴与母亲乳头处在同一平面上。为了保证母婴紧密相贴,可用一个小枕头垫在婴儿后背部。
不管哪种哺乳姿势,原则是婴儿的嘴与乳头在同一水平线上,让婴儿贴向乳房,而不能将乳房牵扯送向婴儿,母亲保持背腰部伸直而不可弓腰或伏式喂哺。
经期腹泻该怎么调理 充分休息
实际上,另一个影响肠胃功能的关键所在就是经常熬夜、睡眠不规律。那么,在生理期,女性朋友们更加应该注重睡眠质量,绝对不能等到困了再睡,经期需要充分的休息,注意,千万别熬夜,良好规律的睡眠对于预防经期拉肚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身体各种痛怎么应对
生孩子后,在月子里又要照顾新生宝宝,很多妈咪觉得自己恢复得不好,而且身体上各种痛,如果不在月子里好好调理,就会导致产后腰痛,产后风湿等疾病,会伴随此后长长一生。这里介绍病因和应对措施,妈咪们,要重视自己的产后病痛!
第一点应该从准妈妈时说起,生理性缺钙,怀孕以后,准妈妈由于受孕期体内激素的影响,身体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钙参与骨的代谢,孕妇常规的饮食已经不能满足母亲和婴儿两者的钙需要量,孕妇需要补钙。十月怀胎是艰辛的,而一朝分娩又是一次对生命的洗礼,也可以说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对女人的身体提出很高的挑战。分娩以后更是人体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产后的妈妈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很多妈妈都在坚持母乳喂养,钙流失也非常严重,缺钙容易引起腰疼,所以对于准妈妈来说,补钙是相当必须的。
第二点就是怀孕生产的整个过程劳累过度,由于怀孕生产,骨骼系统会发生变化,骨关节略宽松,肌肉韧带拉长,弹性下降。女性的肌肉、韧带张力与男性相比显得相对较弱,加上有些妈妈平时身体素质较差,产后休息不当,过早地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妊娠时所松弛了的骶髂韧带不能恢复,引起肌肉、韧带、结缔组织劳损而引发疼痛,这就提示这些妈妈们要注意休息和锻炼。
第三点也要非常注意的一点姿势不当,妈妈在给小孩喂奶时,都喜欢低头看着小孩吮奶,由于每次喂奶的时间较长,且每天次数多,容易疲劳;此外为了夜间能照顾好小儿,或为哺乳时方便,习惯固定一个姿势睡觉;面对弱小的婴儿爱不释手,为了更好照顾宝宝,新手妈妈无暇顾及自己,总是把宝宝抱在怀里;长时间固定姿势引起单侧的肌肉疲劳,导致产后腰疼的产生。
此外,产后受凉,起居不慎,闪挫腰肾以及腰骶部先天性疾病,或者受凉都可能引发产后腰疼。应对措施:休息时可在腰部垫一个舒适的枕头,哺乳时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固定姿势,抱宝宝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另外,还要注意适当活动腰关节,帮助局部的乳酸排出。为了帮助韧带恢复正常的紧张度、减少哺乳期骨骼中钙的流失,还要保证钙的摄入要充足。这样,腰痛的感觉就会减轻,或者疼痛时间会大大缩短。
四、手脚关节也会胀痛,有些产妇在顺利分娩后会感觉关节不适,手脚的小关节肿胀,或是腕关节疼痛。有些老人会说是产后“着风”了,但为什么有些孕产妇在妊娠期就会有这种感觉呢?其实,这是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常见现象。
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妊娠期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尤其是雌激素会导致体内积聚一些水分,关节囊内的水分也会增加,因此准妈妈会有关节肿胀的感觉,严重时还会有疼痛的感觉。产后,胎盘已经娩出体外,激素水平也会迅速下降,但水分的排出还需要一段时间,加上孕期体内会分泌松弛素,分娩后,关节的韧带仍然处于松弛状态,新妈妈就会出现关节不适。
应对措施:不必过于担心,在每日起床后有意识地活动一下关节,哺乳期内继续摄入适量的钙元素,不要让关节过于疲劳,大约2周左右就会自然痊愈。如果症状明显,还可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
哺乳期腰疼有哪些原因
哺乳期腰疼是由很多种原因引起的,不过绝大多数的引起腰疼的原因我们医学研究上及临床经验上都是知道原因所在的,但我们人体的结构是极其复杂的,非常之奥妙,有的不是我们常规可以解释得了的,所以还是有个别少数的病因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明确。
哺乳期腰痛常见的原因
1、由脊柱骨关节的一些疾病患症引起的,还有就是脊柱骨关节周围的软组职患症所引起的,常见的例子有扭伤、挫伤,出血等。
2、身体内脏器官一些疾病隐患所引起的,这种情况引起的一般表现在子宫的感染,附件的感染也会引起的,这个原因引起的腰疼有时还常伴有妇科炎症。
3、脊髓和脊椎神经的疾病隐患所导致的,常见的一般是脊髓炎症以及脊髓肿瘤等。
4、还有一种医学上称之为精神因素所引起的,这样的患者一般是只有腰疼这一现象,其它都没有什么客观体征,我们医学上的病理知识不能解释的,一般被称之为癔病患者。
有的妈妈有孕期就会有腰疼这一现象,那么有的则有可能延续到哺乳期,这样一个情况是因为在整个孕期孕妇的身形受到非常巨大的改变,随着肚大的增大,人体的重心也会逐渐的往前移,从而女性的骨盆也会跟逐渐前倾,那么就会产生受力从而集中到腰椎的后侧,从而就会产生腰疼。
哺乳期腰疼一般在前期就要进行护理,在产后就要注意腰部的护理,不良的姿势,以及过度劳累都是引起产后腰疼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从自古以来就有坐月子这一说法,就是因为妈妈在生产时身体都受到了一定的创伤,需要一定的恢复期。所以说在产后,除了给宝宝洗澡不能直起身子,其他做一些事情都要相对有一定的高度,身体一定要能站直,避免腰部肌肉受到损伤。
哺乳期腰疼一方面也由于在分娩后,女性的内分泌系统还在恢复期,还在调整期,骨盆韧带还没恢复还是处于松驰状态,腰部肌肉也变得比较松驰,再加上新生儿宝宝还需要妈妈的照料,妈妈会经常弯腰,这样一个情况也会引起恶露排出不畅,从而进一步的引起血淤盆腔,那么哺乳期腰疼也会因此而产生。
总之平常在生活中要注意腰部的护理,天气变化转凉,要及时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受到风寒;要注意劳逸结合,平常要让腰部得到充分的休息;要注意充分的睡眠,避免同样一个睡姿;还有就是不要因为爱美,过早的穿高跟鞋哦,要以舒服的棉布鞋为主,柔软舒适为主。
如何缓解产妇产后腰痛问题
加强营养,适当补钙
产后妈妈应注意加强营养。靠母亲哺乳的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都来自于母亲的乳汁,因而妈妈一定要保证自己乳汁充足、营养丰富,因此饮食上必须注意营养全面,特别是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要丰富。哺乳的妈妈多吃肉类、蛋类、奶类、五谷、汤类等食物。牛奶、蛋类、贝壳类、豆制品、大骨汤都是很好的产妇补钙用品。
多休息,适当运动
产后最初24小时内,新妈妈应卧床休息,然后可以在室内稍微活动,以促进恶露的排出,有利于子宫的尽快复原,也有利于产后大、小便通畅。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适量运动,做产后恢复体操,但要循序渐进。整个产褥期都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不要走远路或跑步。
腰部按摩和健身操
掌压腰骶部:俯卧位,双掌重叠压在疼处腰椎上,以不引起疼痛为度。一呼一吸为1次,做10-15次。
揉摩腰背:晨起或晚睡前都可以双手掌揉按摩擦腰背肌肉,上下揉摩50-100次,同时扭动腰部,有舒筋活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腰痛的作用。
揉筋结:用拇指指腹仔细在腰、骶部触摸,如发现有压痛的硬结时,则以指腹压其上,每结揉1分钟。
推下肢:旁人帮助,俯卧位,固定胯部,以掌根从骶部开始,经臀部沿大腿外侧、小腿外侧,至另一侧肢体。
调整姿势
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哺乳;在给宝宝喂奶的过程中,可以间断性地做头往后仰、颈部绕环的动作;喂奶结束后,可以在床上做腰部绕环动作,舒展舒展四肢,让身体放松。夜间不要习惯单侧睡觉和哺乳,以减少肌肉、韧带的紧张与疲劳。
抱宝宝的时候,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或坐或躺或站,把宝宝抱在胸前或是让宝宝睡在自己身边,可经常交换姿势,以缓解疲劳。
避寒湿、宜保暖
妈妈分娩后,由于出血和体质的消耗,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若不注意防风寒,虚郁、贼风易乘虚而入,引起“月子病”。因此,分娩后,应注意天气的变化,要注意头、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电风扇直接吹风,避免过早接触冷水。
特别是在冬春寒湿季节,尤其需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尽量避免淋雨受寒,夜卧当风等。避免久卧潮湿之地,在寒湿季节,可适当使用电热褥祛寒保暖。经常活动腰部,可使腰肌舒展,促进局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必要时,可进行自我按摩,改善自身血液循环。
坐月子应该如何预防
(一)预防产褥期乳腺炎
1.保持乳头清洁:
防止乳头损伤,若乳头破损,细菌可由此入侵。在妊娠期,应经常用温水、肥皂洗净两侧乳头。乳头内陷,可经常通过挤捏、提拉乳头加以矫正。做好婴儿口腔卫生,婴儿不可含乳头入睡,避免细菌直接侵入乳管,哺乳后应用温水清洗乳头,一旦乳头有破损应及时治疗,外敷锡类散或珠黄散。
2.避免乳汁瘀积:
乳汁瘀积有利于细菌的繁殖,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应养成定时喂奶的习惯。每次哺乳应让乳汁吸空,如有瘀积,可用吸乳器或按摩帮助乳汁排空。患病早期,脓肿尚未形成时可采取乳房按摩,使郁滞乳汁得以疏通,在按摩前先用热毛巾外敷患侧乳房10~15分钟,再在患侧乳房上涂上少量润滑油,自己可用五指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逐渐施加压力,将瘀滞的乳汁逐渐推出。如有严重感染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时,可考虑终止哺乳。常用终止乳汁分泌的方法是:炒麦芽60克,水煎服,分多次服,每日一剂,连服2至3日。
3.注意饮食调摄:
宜食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红柿、丝瓜、黄瓜、鲜藕、桔子等,忌食辛辣、刺激、荤腥油腻之品。
(二)预防口腔疾病
为了产妇的健康,产妇不但应该刷牙,而且必须加强口腔护理和保健,做到餐后漱口,早、晚用温水刷牙;另外,还可用些清洁、消毒作用了的含漱剂,在漱口或刷牙后含嗽,每次15毫升左右,含1.1.5分钟,每日3-5次。含嗽后15-30分钟内勿再嗽口或饮食,以充分发挥药液的清洁、消炎作用。
(三)预防产褥热
多休息:
新妈妈一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如果身体吃不消,就把照顾宝宝的任务交给家人,这样才能早日恢复体力。
多喝水:
补充水分对于已经发生产褥热或是排尿不畅的新妈妈而言非常重要。最好每天补充摄入2000ml左右的水。
清洁卫生:
产后恶露会持续一段时间,新妈妈要勤换卫生护垫和内裤,尤其会阴有伤口的新妈妈,如厕后最好能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以减少感染发生。
伤口干燥:
剖宫产的新妈妈一开始可以用热毛巾擦拭身体,等到产后7—10天再洗澡,以减少伤口发炎的可能。要保证伤口干燥清洁。
适度营养:
产后新妈妈哺乳、恢复体力的同时,也能增强抵抗力,因此要加强营养补充,不过也不要补过头,尤其是患有产褥热的妈妈,饮食应该清淡一些,避免油腻。
别急着亲热:
产后性生活容易对新妈妈的身体造成损害,一般在产后复诊以后,如果医生确认身体已经复原,才可以恢复性生活。
(四)预防子宫脱垂
有些妈妈产后会感到小腹下坠或腰疼,这是由于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后变松弛,使得子宫位置发生变化,子宫沿阴道方向往下移动,造成了子宫脱垂。
预防措施:
不要久站:
新妈妈要充分休息,在床上时多换换卧床体位。下地后不要长久站立,尽量避免下蹲动作,提重的东西请家人帮忙,不要过早跑步,走远路。新妈妈不要急于体型恢复,而过早使用强力束腹带,过早进行高强度形体锻炼。
小心便秘:
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因为便秘或慢性咳嗽等会使腹压变大。
(五)预防尿潴留:
活动一下:
如果身体没问题,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产后起床活动一下,能促进小便的排出。
热敷一下:
可以在小便前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放在腰腹部热敷半小时,或者用温水冲洗外阴,促进排尿。
(六)预防腰疼:
正确喂奶:
喂奶姿势不当是造成产后腰疼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宝宝喂奶一定要注意姿势要正确,要多备些柔软靠垫,或者哺乳枕之类的用品。
少弯腰:
把一些经常要拿的东西,如尿布、奶粉、纸巾等放在一个触手可及之处,高度要合适,不要经常弯腰。童车、童床也要调整到合适的高度,避免抱、放宝宝时过多弯腰。把那些扫地、拖地等弯腰干的活,丢给孩子他爸。
补钙:
新妈妈要注意补钙,避免骨质疏松而引起腰痛。平时多吃牛奶、米糠、麸皮、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D和B族维生素食物,增加素食在饮食中的比例。
适当运动:
新妈妈可以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做加强腰肌和腹肌的运动,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七)预防妈妈手:
避免肌肉损伤:产后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和家务对身体恢复有促进作用,但要注意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将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损伤。同时产后新妈妈身体虚弱,风邪趁虚而入,容易致使手指和腕部的肌腱和神经损伤。无论是使用吸奶器还是换尿布,当你感到肘部、腕部出现酸胀时,一定要立即停下来休息。
注意保暖:新妈妈月子里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甩甩手:当你的手腕部出现酸胀感时,甩甩手,左、右转圈,不仅能消除不适感,还能锻炼腕部灵活性。
妈妈如何催奶
让宝宝多多吮吸导致新妈妈分泌乳汁的激素有许多种,但最主要的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催奶素和脑垂体后叶产生的催产素,前者促进泌乳,后者促进排乳,这两种激素协同完成哺乳功能。当胎盘娩出以后,脑垂体开始分泌催奶素,促使腺泡分泌乳汁。但要乳汁顺利排出,还需要通过宝宝的吸吮,来刺激乳房的感觉神经末梢分泌催产素。宝宝的吸吮刺激对于催奶素和催产素的分泌,医学上都称之为“正反馈”,即宝宝吸吮越多,乳汁分泌量越多,吸吮越少,分泌量越少。因此,如果产后不及时给宝宝哺乳,
乳头得不到吸吮刺激,这两个反射就不能及时建立,乳汁不能排出,泌乳将受到抑制。所以,要想产奶多,最为关键的,就是宝宝的吸吮刺激。母乳喂养的成败在于宝宝出生后的1-2周,这期间,妈妈的意志力是决定性因素。妈妈需要克服宝宝开始吮吸乳头时的疼痛,以及胀奶的疼痛,坚持哺乳。只要宝宝有吃的需求,就尽量去喂,以刺激乳汁分泌,一定不要因为刚开始没有乳汁就不让宝宝吸吮乳头。应该及时喂哺;每当妈妈感觉乳房胀奶厉害的时候,也可以让宝宝吸吮。积极地“按需喂养”,让乳房充分地接受到来自宝宝的吸吮信号,是新妈妈最重要的事。●不要使用奶嘴有些新妈妈在胀奶的时候,喜欢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然后再用奶瓶喂宝宝。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吸吮奶嘴比吸吮乳头更加容易吃到乳汁,这样宝宝就会生“奶嘴依赖”,继而放弃费劲地吸吮妈妈乳头。随着宝宝吸吮刺激的减少,妈妈分泌的乳汁也会逐渐减少,甚至停乳。因此,母乳喂养宝宝,一定要让宝宝吸吮
妈妈的乳头,不要让他接触奶瓶或安抚奶嘴,以免习惯了奶嘴,反而不要妈妈的乳头了。●保持良好心情,充分休息母乳的分泌量与妈妈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失眠、劳累、焦虑、疼痛都会导致母乳分泌减少。因此,新妈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急不躁,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抑郁。新妈妈也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休息。夜间哺乳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使奶水量减少。因此哺乳妈妈要注意抓紧时间,保证自己充分休息,白天可以让家人帮忙照看一下宝宝,自己睡个午觉。
哺乳期喂奶腰疼怎么办 哺乳期喂奶腰疼的原因
孕期腰椎支撑着整个胎儿及羊水的重量,导致腰椎发生“姿势变形”,怀孕体型的改变会导致腰椎往后弯曲,这种弯曲很容易造成骨痛变形松动,以至于产后激素变化,产生疼痛。
哺乳妈妈在月子里没有注意休息,用腰过度,没有注意用腰的姿势,导致有寒风或者湿气进入了腰部,使腰部血液运行部常,导致产后腰痛的结果。
哺乳妈妈由脊柱骨关节的一些疾病患症引起的,还有就是脊柱骨关节周围的软组职患症所引起的,常见的例子有扭伤、挫伤,出血等。
哺乳妈妈有身体内脏疾病,也会引起的腰疼,如妇科炎症,附件感染、子宫感染等都有可能引起腰部疼痛的感觉。此外,脊髓炎症、脊髓肿瘤等脊椎神经等疾病也有可能会引起腰部痛感。
哺乳期减肥的最好方法
宝宝出生后,产妇们都迫不及待想要摆脱忍受了10个月的臃肿身体,尽快减肥,恢复曼妙身形。但是产妇经历了生产大出血,身子本身就比较虚弱,若身体还没有恢复好就急冲冲地去减肥,往往会吃大亏的。罗马并不是一天就能建起来的,减肥需要慢慢累积,需要一点一滴坚持,急不来的,小编明白妈妈们急于恢复曼妙身材的心,所以特此献上哺乳期减肥妙招。
哺乳期减肥妙招一,注意调整气息恢复身体。在产后的第二天,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就可以先下床走路。但是对于剖腹产或者失血较多、血压低的新妈妈,还需要再休息两天才能下床。产后第一个月是新妈妈的身体恢复期,多休养才是最重要的,以便恢复体力。剖腹产的产妇,产后56天基本脱离产褥期。脱离产褥期后产妇们就能从简单的运动和饮食调理开始着手减肥啦。
1、调息运动:仰卧,两臂放在后脑,深呼吸,使腹壁下陷,然后将气呼出。
2、缩肛运动:仰卧,两膝分开,再用力合拢,同时用力收缩及放松肛门,锻炼骨盆底肌肉,预防肌肉松弛。
3、饮食调理:以低脂肪、高蛋白食物为主,比如去皮鸡肉、牛肉、猪瘦肉、鱼、蛋、奶等,有条件的新妈妈也可以吃点鲍鱼和海参补充蛋白质,以保证宝宝和新妈妈的营养摄入。
哺乳期减肥妙招二,简单的活动紧致腹部。由于腹壁肌肉被过度拉长和伸展,肌肉弹性降低,腹部肌肉会松弛得非常严重。在产后第二个月,新妈妈可以做些简单的活动,以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恢复腹部肌肉弹性。
1、散步,只需要一双舒适的鞋子。散步时间可以从每次5分钟渐渐增加到30分钟左右。
2、新妈妈可以开始在床上做一些仰卧起坐和抬腿活动,以锻炼腹肌和腰肌,减少腹部、腰部的脂肪。
3、饮食调理:多吃鲜鱼,多喝鱼汤。鱼类不但脂肪含量比其他肉类都低,而且能够促进伤口愈合,让肌肉更快恢复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