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该怎么治
食管癌该怎么治
食管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但是最好的治疗是综合治疗。也就是说,按食管癌发生的部位,肿瘤的大小,癌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利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的合理优化,组合成综合治疗方案,达到疗效最高、毒副作用最小的治疗。
手术
手术应该是食管癌首选治疗,也是最有效的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例,可能只占食管癌患者的10%~20%。手术要求必须达到原发灶完全切除,并且区域淋巴结达到根治性清扫。食管癌长度超过5cm,80%以上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长度超过7cm,100%的病人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手术时必须做到淋巴结完全、系统的清扫。规范治疗的标准是淋巴结切除需达到11个以上,这才能达到标准分期的要求。
适合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即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应当是Ⅰ期、Ⅱ期和部分Ⅲ期,肿瘤虽侵犯食管最外侧的纤维膜,或侵犯相邻结构,但只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如果首选放疗,放疗后复发,但没有远位转移,病人可以耐受手术,都可进行手术治疗。食管下段癌最宜手术。
不适合手术的食管癌,或称为手术禁忌证的是Ⅳ期和部分Ⅲ期,侵犯血管、气管,肿瘤巨大,有远位转移的病例。心肺功能差,重要器官功能不全,都不宜手术。
放疗
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主力,不能手术的病人,或是可以手术但身体情况不好,不具备手术的医疗条件时,病人拒绝手术自愿放疗时,都可以行放疗。放疗治疗食管癌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或姑息性放疗。
根治性放疗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开展。食管癌瘤床及可能播散的亚临床(显微镜下可能看到癌细胞播散的区域)病灶,局部区域淋巴结引流区,都包括在放疗照射范围(靶区)之内,给予根治放疗剂量,可以取得相当好的疗效。胸上段、胸中段、颈段食管癌手术困难大,疗效差,而放疗相对容易,疗效好,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食管癌放疗时同步使用小剂量化疗增敏,可以使食管癌放疗疗效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最好能达到40%以上。达到极为惊人的效果。
食道癌形成的原因
食管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针对食管癌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以下因素可能和食管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1、环境因素。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空气和水源的污染,以及周围环境中微量元素特别是锌的缺乏,都可能影响食管癌的发病。
2、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导致食管粘膜的慢性损伤,在长期慢性损伤的基础上可以诱发食管癌。喜欢过烫、过硬的食物,进食过快以及烟酒等不良嗜好都容易对食管粘膜造成损伤,在长期慢性损伤的基础之上可以导致食管癌变。另外,喜食泡菜等含有较多亚硝胺内化学物质的食品也是容易诱发食管癌变的因素。
3、遗传因素。食管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学背景,家族中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的人群较之正常人群其食管癌发病率高。已有较多临床研究证实食管癌患者中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一些分子表达水平和功能的异常有可能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4、其它原因。合并其它食管疾病患者食管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患有包括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食管腐蚀伤以及其它食管良性疾病的人群中,食管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其原因与食管粘膜长期慢性炎症以及理化刺激有关。
食管癌与食管良性肿瘤有何不同
有些人是患上了食管良性肿瘤,往往心里非常的害怕,由于吃饭喝水食管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有些病人总以为自己患上了食管癌,这时候我们该去医院把病情诊断清楚,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下面介绍文章就是,食管癌与食管良性肿瘤有何不同。
临床上,食管良性肿瘤可分以下三类:
1、管腔内粘膜型
多发生于粘膜层向腔内生长
2、粘膜下型
多发生于粘膜下层
3、粘膜外壁内型
发生于食管壁内肌层,男性多见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因食管癌而死亡的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食管癌已经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又一健康杀手,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出现了较高的增长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及时的做好食管癌的预防才是最主要的。食管癌的类型有很多种,临床表现主要有糜烂型、斑块型、小结节型、粗糙型和隐匿型,不同时期的食管癌患者,其症状表现都有所不同。
食管癌与食管良性肿瘤区别对待有利于食管癌的早期治疗,临床上有很多食管良性肿瘤与食管癌的症状很相似,极易被误诊,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临床上对食管良性肿瘤可食管吞钡、X线检查和食管镜与食管癌进行鉴别。
食管癌与遗传有关吗
关于食管癌,很多人会问的是“食管癌与遗传有关吗?”尽管目前对食管癌癌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临床发现食管癌与家族病史存在一定联系: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食管癌的,那么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某位直系家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岁时患上食管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两人及以上者患食管癌,就算是有大肠食管癌家族史。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食管癌的家族史。
同时,也有专家对食管癌与遗传关系持不同观点。食管癌的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居民由高发区移向低发区后,食管癌仍然保持相对高发,但定居2~3代后,逐代发病率有下降趋势。至今,还没有人提出有力的证据,说明食管癌是由遗传引起的。遗传在食管癌的发生上不起决定作用,而遗传的倾向性,可能增加食管对环境致癌物的敏感性,在致癌物的作用下促进食管癌的发生。食管癌的家族性,可能与长期共同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接触相同的致癌因素关系更密切。
所以食管癌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也是由于各种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癌症之一:抽烟、酗洒、经常熬夜、吃夜宵、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呼吸汽车排放的尾气,甚至在家炒菜时吸人油烟雾气等,都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关于食管癌与遗传关系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食管癌不是遗传病,但有遗传倾向,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更应该加强癌症的预防。另外,应避免家族食管癌患者的不良饮食方式。从我国食管癌日益高发的趋势来说,食管癌高危人群除有食管癌遗传关系之外,更有以下几种:
1、50~70岁的老年男性;
2、生活在北方地区或农村并有烟酒史、饮食习惯不良者,如喜过热、粗硬饮食和进食过快;
3、长期食用酸菜、腌制、熏制和霉变食物者;
4、长期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者,原因不明的食道或者胃内隐血试验阳性者;
5、慢性食道炎以及慢性食道炎伴有不典型增生者也是食道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时间通常一年一次,极高危人群应一年两次。有高危症状者应三个月一次。
定期检查手段包括:食道细胞学检查,食道X线检查,食道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癌胚抗原和鳞状细胞癌抗原等,其中食道镜检查最为重要。
同时对于食管癌高危人群,以及食管癌家族史担心有食管癌遗传关系的人群,除去定期检查之外,也可以服用人参皂苷Rh2。目前已经有的文献支持,人参皂苷Rh2能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阻滞于G0/G1期,诱导其分化的作用。不管用何种方法,只要能引起足够重视,一定不会与食管癌有“亲密接触。”
食道癌是怎么回事
(1)吸烟与食管癌:
西方学者多认为吸烟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吸烟相当普遍,一些地区居民不吸烟,食管癌则很少见。如Paymaster报道嗜好吸黑檀叶烟和咀嚼萎叶的印度穆斯林、基督教徒和印度教徒中,食管癌发病率高,而无此嗜好的拜火教徒中食管癌则很少见。故认为嗜烟可能是食管上段癌和中段癌发病率高的原因。但国内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却没有发现吸烟与食管癌发生存在密切联系。现在看来既往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来自食管癌局部高发区,且仅局限于农村人口。近年来我国学者同时对高发区、低发区以及城市、乡村食管癌进行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多数仍认为吸烟可能也是我国食管癌发生不可忽视的促癌因素。许多研究表明烟草是一种致癌物质,其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效应的,烟草中的致癌物质有可能随唾液或食物下咽到食管或吸收后作用于食管引起癌变。现已发现香烟的烟和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如苯并α芘等多环芳烃、环氧化物、内酯、过氧化物及卤醚等,并且还含有多种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基吡咯烷、二甲基亚硝胺、亚硝基去甲烟碱或亚硝基新烟碱。此外烟雾中还有大量NO、NO2和烃类反应生成的烷类和烷氧自由基,这些成分可直接攻击细胞的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成分,造成细胞损伤,引起癌变。将烟草中几种化学物质分别加入饮水中喂饲Fisher大鼠30周,结果给予亚硝基去甲烟碱大鼠有12/20例发生食管肿瘤,其中3例为食管癌,进一步证实了烟草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
(2)饮酒与食管癌:
有关食管癌与饮酒的关系国外学者做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他们发现许多食管癌患者有大量饮酒史,或者多是酿酒工人及与酒商有关的职员。最近英国和香港科学家调查了香港食管癌患者的吸烟及饮酒情况,经过详尽对比分析,发现饮酒可能比吸烟更容易致食管癌发生。国内学者张毓德等对1400名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病例组有阳性饮酒史(每周平均白酒2两以上,连续5年以上)者占26.9%,而对照组为17%。但刘伯齐等对江苏扬中县、新疆新源县及江苏淮安县的食管癌患者进行病例对照讲究,发现只有饮酒量大的淮安县为阳性结果。看来酒精的作用与其持续时间,饮量大小有一定关系。但目前尚无用酒精或酒类制品作诱发动物食管癌报道。比较公认的看法是酒本身可能并不直接致癌,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以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食管,造成食管黏膜损伤,为食管癌的发生创造条件。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有些酒中可能污染有亚硝胺、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DDT等。这些污染物质可能会增强酒精对食管黏膜的损害。
(3)饮食习惯与食管癌:
经在高发区进行发病因素的调查,发现食管癌病人有食物粗、糊、进食过快、喜吃烫饮料的习惯,这些因素损伤了食管上皮,增加了致癌物的敏感性。多数研究表明,热食是食管癌的发病因素之一。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中,许多居民和食管癌患者都有好吃热食习惯。研究者测量了高发区居民进食时碗内食物的温度,发现可高达70~80℃,最高为80~88℃。有报道用75℃热水灌饲小鼠,即可发现上皮细胞变性,黏膜炎症和细胞核酸代谢受影响,所以长期反复的热刺激,有可能促使食管发生癌变。也有报告认为进食过快、食物粗糙、蹲位进食及好饮浓茶、三餐不定时等与食管癌有关。
哈萨克族人爱嚼刺激性很强含有烟草的“那斯”。在日本,喜吃烫粥烫茶人群均有较高的发病率。过量长期饮烈性酒及多量吸烟者在欧、美国家中可能是食管癌的重要原因。
(4)食管慢性刺激:
前已述及的一些致病因素都会造成对食管的刺激,长期反复刺激作用会进一步导致食管黏膜病变。研究发现某些食管病变,如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慢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和食管黏膜白斑病等的食管癌发病率较高,表明慢性刺激所引起的慢性损伤和炎症在食管癌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食管癌的原因
食管癌的病因概要: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某些理化因素的长期刺激和食物中致癌物质,尤其是硝酸盐类物质过多是食管癌的重要病因,同时食物中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的缺乏、酗酒、抽烟、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参与本病发生。食管癌的病理: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形态分型、组织学分型。另外下文还介绍食管癌的扩散和转移方式。
食管癌的详细解释:
一、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实验动物肿瘤,国内已成功地用多种硝酸盐代谢产物诱发了大鼠的食管癌;同时,我国学者通过降低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内食物和饮水中硝酸盐类物质的含量也降低了高发区内食管癌的发病率。真菌霉素的致癌作用早为人们所注意。我国林州食管癌的研究结果证明,当地居民喜食的酸菜中,含有大量白地霉菌和高浓度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其中包括亚硝胺,食用酸菜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二、饮食习惯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物的物理性刺激如粗糙或过硬的食物、过热的食物或液体、食物酸菜、饮用浓茶、饮酒、咀嚼槟榔、吸烟等似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三、营养因素和微量元素
饮食中缺乏动物蛋白、脂肪、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可引起必需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B、C、E等)的缺乏,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水及食物中的钼、钴、锰、铁、镍、锌、氟、铝、铜等缺乏,直接或间接的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四、霉菌及其毒素已知食用被串珠镰刀霉、白地霉、圆弧青霉、黄曲霉、交链孢霉等污染的食物,可能与亚硝胺有协同的促癌作用。霉变食物的致癌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实验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以及圆孤青霉、交链孢霉、串珠镰刀霉的代谢产物,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也可能是食管癌的病因。
五、食管损伤、食管疾病及食物的刺激作用
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这可能与食管黏膜上皮长期受炎症、溃疡及酸性、碱性反流物的刺激导致食管上皮增生及癌变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下端鳞状上皮有时可被柱状上皮替代而形成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的癌变危险平均为1%/年,其癌变率比同龄对照组高30~125倍。生活习惯与食管癌的发病也有关,如新加坡华裔居民中操福建方言者有喝烫饮料的习惯,其食管癌的发病率比无此习惯、讲广东方言者要高得多;哈萨克人爱嚼刺激性很强的含烟叶的“那司”,这也与其食管癌的高发有关;酗酒与食管鳞癌的发病有关,烈性酒的危险要大于葡萄酒和啤酒。
六、遗传因素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这与人群的易感性与环境条件有关。在食管癌高发区,连续3代或3代以上出现食管癌患者的家族屡见不鲜。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的食管癌患者约占1/4—1/2,高发区内阳性家族史的比例以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七、食管癌基因
近研究发现癌基因(如C-myc、EGFR、Cycline D、int-2、hst-1等)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Rb、APC、MCC、DCC等)的失活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病理:
食管癌可发生在下咽部到食管-胃接合部之间的食管任伺部位。我国统计资料显示,食管中段最多,52.69%-63.33%,下段次之,24.95%-38.92%,上段最少,2.80%一14.10%。国外资料的结果大致相似。
食管癌的治疗用药
食管癌改良饮水,防霉去毒.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颈段食管癌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仅限于放疗失败者。对手术后复发、有远处转移病人,应进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改善病人症状。中成疗法、药物外治等治疗。
食管癌的详细治疗:
食管癌的预防:
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食管癌高发区建立了防治基地,进行了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包括改良饮水,防霉去毒.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发病学预防(二级预防或称化学预防)是对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普查,对高危人群进行化学药物干预治疗。
食管癌的治疗:
一、西医疗法
(一)治疗原则
应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惭及早期治疗,其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中医中药治疗。
(二)治疗方法
1.颈段食管癌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仅限于放疗失败者。上颈段食管癌行全喉全食管切除,咽胃吻合术:下颈段食管癌行全食切除,咽胃吻合术。
2.胸段食管癌 适用于Tis、1、2A、2B期、部分3期患者。
食管癌术式包括:①胸下段食管癌:部分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清扫腹腔及胸腔纵隔淋巴结,吻合口位于主动脉弓上(Sweet术式)或胸顶(Lewis Santy术式)。②胸中、上段食管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清扫腹腔及胸腔纵隔淋巴结。
3.放射治疗
①根治性放疗适应证:a.病人一般情况中等以上,KPS评分80分以上。b.TNM分期(UICC分期):1、2A、2B期不能耐受手术患者。c.无声带麻痹。d.无放疗禁忌证。
警惕癌症早期信号
1.食管癌该病患者常出现的早期信号是:①进食时有哽噎阻塞感或异物感或食物短暂停留感;②吞咽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度闷胀不适感或烧灼感或伴有隐痛;③经常打嗝,上腹部有饱胀感或伴有隐痛;④全身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性皮损。据文献报告,癌症患者中约有12%的人会出现这种症状,而且患者的年龄越大,出现此症状的频率越高。这种皮损除见于食管癌患者外,还可见于结肠癌、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肺癌和前列腺癌等患者。
2.胃癌该病患者常出现的早期信号是:①既往无胃病史、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突然出现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部隐痛、嗳气有酸臭或臭蛋味、身体逐渐消瘦的症状;②胃溃疡患者平时表现的规律性胃痛突然转变为持续性隐痛,按胃溃疡治疗效果不佳;③有较长胃病病史的人突然出现消瘦、贫血、厌油腻食物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④萎缩性胃炎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其胃黏膜出现了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⑤平素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突然出现了消化道出血(呕血或排黑便),或连续出现大便潜血(持续两周以上);⑥胃窦部溃疡患者的胸部及背部皮肤上出现了许多白斑,经对症治疗两个月以上却无法治愈;⑦出现了多发性老年皮肤疣赘。
3.残胃癌 该病患者常出现的早期信号是: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实施了胃部分切除术3年以上的人,突然出现乏力、饱胀感、食欲减退和恶心,或出现了时有时无的慢性腹痛、不明原因的贫血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4.胃恶性淋巴瘤 该病患者常出现的早期信号是:60岁以上的人突然出现腹痛、体重下降,并可触及腹部包块。少数患者还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发热和贫血的症状。
5.原发性肝癌 该病患者常出现的早期信号是:①病情一直稳定的乙肝、丙肝或肝硬化(病史在10年左右)患者,突然出现肝区及胆区隐痛或剧痛,却无法找到病因;②30岁以上的人,其右上腹或上腹部可扪及质地坚硬、表面不平的包块。通过连续观察,该包块有明显的增大趋势,而患者却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③有口干、烦躁、失眠、牙龈及鼻腔出血症状,并伴有上腹部胀满及肝区不适感;④全身关节尤其是腰背部酸痛,且伴有厌食、烦躁、肝区不适的症状,使用抗风湿药治疗效果不佳;⑤长期腹泻、消化不良和腹胀,并伴有肝区闷痛、逐渐消瘦的症状,按胃肠炎治疗无效;⑥有长期酗酒史的人突然有肝区不适症状。
6.继发性肝癌 该病患者常出现的早期信号是:曾患过胃癌或乳腺癌或肺癌或肠癌或胰腺癌的人突然感到肝区不适或隐痛,其癌胚抗原(cea)呈阳性或数值明显增高,经b超或ct检查可发现其肝脏内有占位性病变。
7.原发性胆囊癌 该病患者常出现的早期信号是: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有饱胀和不适感;②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腹泻和(或)便秘;③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消瘦和身体虚弱;右上腹有隐痛感;④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右肩或右背痛,经检查证实疼痛局部无异常。
8.小肠恶性淋巴瘤据统计,在早期的该病患者中,有90.3%的人会出现腹痛,有77.4%的人会出现消瘦、乏力;有59.1%的人会出现食欲减退,有36.6%的人会出现腹部肿块,有34.4%的人会出现呕吐,有33.3%的人会出现腹泻,有15.1%的人会出现便血,有11.8%的人会出现便秘。
9.结肠癌、直肠癌 该病患者常出现的早期信号是:①约半数的早期该病患者会出现腹痛,且伴有间歇性的腹部隐痛;②出现不明原因的大便改变,如大便变稀,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或排便次数减少,发生便秘;③经常有便意,却便不出来(医学上称之为“里急后重”);④便秘和腹泻不明原因地交替出现;⑤虽无任何症状,但在健康体检时其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⑥毳(音脆)毛突然增多、变硬、生长旺盛,一般始见于颜面,后可见于全身。此现象多见于结肠癌、肺癌、乳腺癌或淋巴瘤等患者。
10.胰腺癌(包括壶腹周围癌) 该病患者常出现的早期信号是:①不明原因的体重剧减,有的人甚至在1个月内减轻5~10公斤;②约有60%的胰头癌和40%的壶腹周围癌患者,在早期可出现上腹痛或胀满不适感;③资料显示,有14.3%的胰头癌和21.2%的壶腹癌患者,在早期可出现黄疸;④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失眠、紧张等。有时精神症状可出现在其他症状之前;⑤可有胃肠道症状,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食后饱胀等,有10%~15%的该病患者还会出现腹泻或便秘的症状;⑥有10%-20%的该病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症;⑦可发生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变部位有红、肿、痛的感觉,但一般2~3周后该症状会有所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