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喝不苦不恶心 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怎么喝不苦不恶心 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
30-60分钟左右。
中药熬煮的长短主要依据药物的特性,一般来说,在熬制的时候将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是比较合适的,这样能够使中药的药性充分发挥出来。
如果担心自己在家煎不好,还可以让中药房帮忙熬,这样可以避免因火候或者时间而破坏药物的效果,从而影响治疗。
三伏天喝中药会上火吗
看是什么中药,如果是辛温中药,喝了可能会上火;如果是寒凉中药,喝了会清火,不会上火。
上火是和喝的中药的性质相关,而不是和季节相关,另外,如果吃的药不对症的话,例如本身体质较为燥热,再吃一些性质温热的中药,就有可能会引起身体上火,而如果是服用的性质偏寒凉的中药,一般是不会引起身体上火的。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发散类药物大多为治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易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熬药时间要短,熬煮时间头煎沸后熬10分钟即可,二煎沸后5分钟左右。
滋补类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类药物,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故熬药的时间最长,头熬沸腾后再熬30-60分钟,二次熬沸腾10-15分钟。
中药怎么喝不苦不恶心
1、用吸管吸。可以用吸管吸中药,并且将其放在舌根处,以免药液直接接触苦味感受器比较密集的舌头前半部,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药的苦味。
2、加些调味品。可以在咨询了医师之后,在中药中加入些甘草或者蜂蜜等带甜味的食材,以减轻中药的苦味。
3、等凉一些以后再吃。舌头的味感与温度有关,可以等到汤药稍微凉一些以后再饮用,这时人的味觉神经不会那么灵敏,就不会感觉那么苦了。
熬中药用什么锅最好
最佳还是砂锅,这个是最好的,但是家里只有不锈钢锅也可以,效果就没那么好了。铁锅不能熬中药。
熬中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2、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
3、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4、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比如生冷食物、浓茶、辛辣油腻食物、萝卜、腥膻类食物。这些类型的食物,有的会化解药力减少疗效,有的会降低吸收,更有的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做好相关忌口工作。
熬中药熬的越久越好吗
中药不是熬越久越好,一般解表的熬20分钟, 以免熬的太久药性挥发,药效降低。有补药成分的熬40分钟,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一般中药就是半个小时,大火开锅后转小火,让药的成分发挥出来就行。
熬中药之前可以先浸泡,首次熬中药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第二次熬中药时,不用再浸泡。首次熬中药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再次熬中药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一般熬两次就差不多了,一次熬中药熬的久并不能代替两次分开的熬。
熬中药用什么锅最好 熬中药用不锈钢锅的危害
用不锈钢锅熬中药的时候,不锈钢在加热条件下与中药中的生物碱发生反应,生成毒性更大的化学物质。例如,镍就是一种致癌物。
熬中药用不锈钢锅行吗 熬中药用什么锅最好
熬中药最好选用砂锅,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传热均匀缓和。除了砂锅之外,也可以选择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器皿。
什么中药最苦
提到苦,大家自然都会想到黄连,因为有俗话“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嘛。
一个名老中医说,中药有三苦:黄连、木通、龙胆草。
上面的这三苦,还不是最苦的中药,最苦的很好记,叫——苦参,多么形象!
一般来说,清热解毒的中药多半是苦的,而补药多半是甜的,起码味道也要好一些。
本人认为,使用苦药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要长期使用,否则容易损伤脾胃,也让人对中药望而生畏,确实需要长期用的,可以制作成成药,或时不时调换一下其他功能接近的药物。
二是,儿童不要使用过苦的中药,我喜欢用芦根、白茅根之类的清热药,特别是舌尖红的小孩,量大点没有关系,反正味道有点甜呢,苦药会让孩子“绕梁三日”,惧怕中药,同时也容易损伤脾胃。
喝中药怎么喝不苦 用吸管吸中药
由于人舌头上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所以我的第一个秘诀就是:用吸管吸中药。吸中药时,将吸管放在舌根处,让药液直接进入咽喉,避免药液接触舌尖或舌头中部的味蕾,这样自然就能很大程度上地减少苦味。吸管的选择,以口径大的酸奶管为宜,便于输送药液。当然,年龄太小的孩子不宜使用这个方法,以免饮用时不慎导致呛咳。
中药熬的时间越长越好吗 熬一般的药类的合理时间
就是普通的治疗药,或者以治疗为主,略带滋补作用的。这类药物的特点具有多方面的性能,
大约沸后煎三十分钟就可取头汁,二汁再煎20分钟就行了。
熬中药一般要熬多久才好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熬中药的熬多长时间 如何煎中药效果最好
不同的药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最好还是还早上熬制。
1、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不过,不同的药性,服用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像治疗肠胃病以及虚症的药物,应当是饭前半小时或一小时服用;而治疗心肺病或其它疾病的药物,通常是饭后半小时服用。在用药过程,为了避免药物对肠胃造成的刺激,也为了减少药物副作用的产生,像帮助消化的药物或对肠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也要饭后服用;补益药或泻下通便的药物适宜饭前服用。
2、中医理论认为,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在服药之后可以喝点热水,有助力药力的提升。像止吐或解毒的药物,要“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3、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4小时,一煎加水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4、头煎和二煎都是先用大、猛火将药液烧开,之后将火调至小/文火熬制,熬制的时间是文火的时间,不包含猛火的熬制时间。
三伏天喝中药会上火吗
看是什么中药,如果是辛温中药,喝了可能会上火;如果是寒凉中药,喝了会清火,不会上火。
上火是和喝的中药的性质相关,而不是和季节相关,另外,如果吃的药不对症的话,例如本身体质较为燥热,再吃一些性质温热的中药,就有可能会引起身体上火,而如果是服用的性质偏寒凉的中药,一般是不会引起身体上火的。
如果说药物对症,只是因为辛味的药比较多而引起的上火,应减少辛温药物的用量,另外如果说是上火比较严重的话,可以用一些菊花,金银花,连翘做些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