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夏天如何养阳气 要饮食有度

夏天如何养阳气 要饮食有度

饮食既不要过多,还要注意慎吃冷饮,以免出现损伤脾胃阳气,可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来温补体内耗损的脾胃阳气。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益气温阳的食物,如大枣、胡桃仁等。此外,绿豆汤、西瓜、金银花茶、菊花茶、乌梅汤等这些解渴消暑佳品,性质多寒凉,阳虚者少吃,体弱之人最好不要冰镇过食。

夏天如何养阳气 忌凉茶

广东人有「热气」的说法,吃点热性食物(如油炸、荔枝等)后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脸上长痤疮等,都是热气的表现,便自行服用各种清热泻火药或喝凉茶。中医指出,一般凉茶性质寒凉,体内有热时可以清热,无热时则易伤阳气。

夏天阳气最盛为什么还要养阳

为什么夏天还要养阳

一般来说,夏天应该是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中医有一句话叫“阳逢阳旺,阴逢阴盛”,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

事实上,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所以,如果汗出的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

此外,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但如果降温过了头也会伤阳。比如空调温度太低,时间长了就容易伤阳气,容易造成一些“空调病”。再比如,吃的或喝的太凉,喝冰镇啤酒不过瘾,还要再加冰块,也会伤到阳气。

《黄帝内经》中很多观点乍一看有点自相矛盾,但是仔细琢磨,它实际上是一个辩证法。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养阳”就是一个辨证的概念。比如有的人说,开春后就不能吃羊肉了,因为它太热,但这和“春夏养阳”的概念并不矛盾。假如你阳气从来不虚,也没有受寒的机会,就不存在补阳的问题,但一些长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该重视养阳了。

女人、老人最易阳虚

很多人即使到了炎热的夏天,手脚依旧很凉,这就是阳虚的一种表现。我曾经看过一个特别严重的病人,40多岁的女性,大热天从河北来北京看病,还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一边拿着毛巾擦汗,一边说怕冷,这位病人就属于阳虚。《伤寒论》中说“阴阳气不相顺接”,阴和阳接不上了,手脚就凉。当然,它也可能有很多种原因,最常见的就是阳虚

夏天如何养阳气 夏天最耗阳气的四件事

适当地吃雪糕,喝绿豆汤是消暑的一种方式,但不要过度,否则阻遏体内阳气,会出现咽喉疼痛的感觉,甚或耗伤阳气而生病,尤其是绿豆。

广东人有「热气」的说法,吃点热性食物(如油炸、荔枝等)后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脸上长痤疮等,都是热气的表现,便自行服用各种清热泻火药或喝凉茶。道医指出,一般凉茶性质寒凉,体内有热时可以清热,无热时则易伤阳气。

夏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出汗很多,毛孔张开,要是贪凉,比如出汗后就吹冷风或者空调温度太低,人体卫气不固,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在空调房里,最好也披一件小外套保暖,尤其是腹背部要保暖。道医指出,一般室内空调温度与室外不能相差太大,空调温度在26℃即可。如果本身体质虚寒怕冷,也可以穿上长袖衣服,以免空调的凉气从肌肤入侵而生病。

吃西瓜等冰镇水果是常见的消暑方法。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但西瓜不可多吃,尤其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湿气重,损伤脾阳。

白领夏季养生误区有哪些

夏天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到了夏天都会感觉吃不下东西,胃口不好,身体也因为天气热的没有力气,如果这个时候吃蛋,就可以避免这些现象发生,蛋的种类有很多,都有些不同的功效,虽然说吃蛋可以让身体变得有力气,体力恢复,但这种食物也不能吃的太多了,每天最多吃两个就行了。

夏天应该多注意补心,在平时要多吃一些清淡或是苦味的食物,养心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莲子和百合,同时每天早上和晚上要喝点粥或汤,这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不仅可以解暑,还可以滋养身体。

夏天养生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误区,有些人觉得夏天的温度很高,所以人体的阳气也会变得很旺盛,所以就不用不了,但这种想法完全是错的,夏天天热会出很多的汗,这些气也会随着汗排出,让身体感觉很虚脱,所以出现内虚的现象,所以夏天还是需要补阳气的,最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

很多人觉得绿豆汤最解暑了,所以夏天会做一些绿豆汤来喝,甚至平时都不喝水了,全用绿豆汤来代替了,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喝的,如果你是寒凉体质,夏天容易出现手脚冰凉或是腹胀的症状,这样的人就不能喝的太多了,可以做成绿豆粥,这种吃法很温和。

夏天解暑最过瘾的就是喝冰冷的饮料,既能解渴,又感觉特别凉,但吃过冷的食物会让身体感觉不舒服,这种冰的饮料喝的多了,不仅不可以解暑,还会伤害到脾胃,使阳气慢慢变弱,冰的啤酒也不要喝的太多了,因为酒精到人体后会发热,冬天人们都喜欢喝酒来取暖,而夏天虽然喝的是冰的啤酒,但酒精到身体里依然会发热,所以不仅不解渴,还会让你感觉很燥热,口干的很厉害,所以夏天养生一定要多注意。

夏天如何养阳气 要早睡早起

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早早起床接受阳光和晨起的清新空气,对机体大有裨益。夏天如果晚睡早起,相对睡眠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易醒的特点,更易出现疲劳之感,因此夏日午睡是养生,睡时注意睡姿,并且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春季养生要点 春捂防寒应有度

春捂是防春寒的有效措施,也是保养人体阳气的科学方法。尤其是清晨与夜晚,穿衣盖被应该偏多偏厚一些,重点是捂身体下部。保养阳气能增强抵抗力,避免寒邪入侵,有效防止多种传染性疾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更需防寒、保暖、壮阳气,以预防中风或心肌梗塞的发生。

但是,春捂也应该有度,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诱发春火的产生。

男女补阳有方法

夏天是一个补身体的最佳时机,尤其是中医中提到的补阳,不过要怎么补,哪些人适合补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学问,因此需要注意。

老百姓普遍觉得,夏天酷暑,人体的阳气很盛,应该要压压“阳火”。然而事实上,中医主张,春夏养阳、秋冬补阴。夏天到来之际,无论男女,都应该适当补阳气,以起到非常好的保健功效。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春夏是阳长阴消的阶段,顺应这一趋势而养阳,效果会比其他季节要好得多。

中医认为,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阳气不足,对男女性健康来说,都有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女性阴气太盛、阳气虚,容易出现性冷淡、性唤起缓慢等;男性阳气弱,可以表现为性功能不理想、性欲下降等。

夏天补阳的方法有很多,《黄帝内经》给出了一些基本原则:不要熬夜,保证良好的睡眠(夜卧早起);不要怕热、怕阳光,适当晒晒太阳,少吹凉风(无厌于日);保持心情愉悦,不要经常发怒(使志无怒);适当多行房事,调和阴阳(使华英成秀),美满、规律的性生活还可以增加性激素的分泌,对提高阳气、改善性欲也有很好的作用。

百姓以食为天,补阳也可以通过食补的方法。阳气不足的人,夏天容易出现食欲不佳,或是有的人吃了生冷食物后,出现呕吐且不思饮食。这时,适合用一些健脾开胃的调补方法,可补足阳气。

相关推荐

立秋吃什么 秋季饮食原则

根据中医“春夏阳,秋冬阴”的原则,合理地调配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素的充足。帮助炎热的夏天,人体耗损大,且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时,适当调补一下身体,不仅能固本培元,帮助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让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

夏季心妙招

怡神心 人们借助夏天这个散发的季节,把春季的淤滞的恼怒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情志舒畅,心神和缓。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逆之则伤心”,就会损失心气,到了秋冬季节容易患病。夏季神,一忌肝火,尽量避免生气、焦虑、抑郁;二忌心火,减少心烦、懊恼、躁动不安等情绪,宜清静神,摒除杂念,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当然,夏天气温高,可以选择早上和晚上到户外散步等方式进行锻炼。 少汗夏天微微出汗能够调节体温,利于气血通畅。但若是经常大汗淋漓,则不利于健康。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汗由津液化生,津液与血均为水谷精微

上年纪的人春季生 身心一起来

身之道 适饮食,在于饮食有度。不必太过强调生食谱,但不可暴饮暴吃,饥饱失常。尤其注意春天适宜酸甘口味,不适宜吃过辣的东西,以免“损伐肝气”。 适居处,在于起居有常,提倡春天夜卧早起,中午小睡,每天保持6小时~8小时的睡眠,睡姿易“卧如弓”,主张“侧卧”。 适时令,在于顺应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令特点,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圣人春夏阳,秋冬阴,以从其根”,春天应该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多吃新鲜时蔬五谷,以生气。 适动静在于多运动肢体,助生发之气,如散步、跑步、踏青、郊游等皆适宜

肾阳虚的调理方法

饮食 应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最为有效。 精神调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春季生选择水果应注意的三点

1、食温性水果以阳 早春时节气候还比较寒冷,为了御寒,人体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这些能量就需饮食中多多摄取。但由于春季人体的脾胃较弱,消化吸收能力不够强,水果便是这一时期最适宜的食物。苹果、桃、甘蔗、乌梅等水果不仅具有清热、生津、解渴的功效,更重的是,多吃一些温热性水果,如木瓜、橘子、山楂、菠萝、樱桃等,还可以顺应春升之气,抵御早春时节冬日的余寒。 人们在长期的经验中发现,不同的水果有着不同性质。中医认为,水果一般分热性、温性、中性、凉性和寒性几种属性。温热性水果一般是热量密度高、糖分高

春天生从肝开始

一、注重锻炼 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或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这样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注意饮食 春季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韭菜又名起阳草,含有丰富的营物质,春天常食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此外,葱、蒜也是益肝阳的佳品。大枣性平味甘,肝健脾,还可适当吃些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这些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润肝明目。可服一些适时

亚健康如何调理好呢

一、饮食有度 我们只知道想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定饮食有度,千万不能够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引起身体肥胖胃病以及肠道疾病的出现是身体亚健康比较重的起因,我们拒绝暴饮暴食,应该有规律的生活,保持自己肠胃功能正常运转起来,均衡的营,才能使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 二、合理安排工作 在城市当中很多人的工作都十分繁忙,大量的工作,使得自己烦躁不安,我们善于把工作分成一小部分。善于把握完成每一块需的时间,然后一块块的排序逐个完成,那么就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减轻由工作太多带来的心理压力,而且能增加成就感。 三、

茶什么时候喝好 三伏天为什么喝姜枣茶好

因为身体经过一个冬天和春天,体内积聚的病气和毒素都比较多。夏天炎热,体内阳气空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借助阳气发散排毒。恰好符合《黄帝内经》里“春夏阳”的宗旨。 所以,从现在开始到末伏,每天一杯姜枣茶,祛病除湿都靠它。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原理

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一样,生于春天,盛于夏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一些慢性病症频繁发作或加重,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非常利于扶正培本、滋阳气。根据《内经》“春夏阳”的防病思想。此时如果积极调,扶助阳气,则能使人体正气旺盛,“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会增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甚至不发病。

阳虚体质如何改善呢

【调整心态】喜怒忧思惊恐,分别是主宰着心肝脾肺肾。而乐观的情绪属于阳,悲观的情绪属于阴,如果天天都能保持乐观的情绪,那么身体就会有更多的阳气。 【多晒太阳】阳虚体质的人,需借助天之阳气,补充身体所需的温暖。春天和夏天就是补充阳气的最佳时间,可以选择在日出时,正午,傍晚和日落前多在阳光下散步,通过直接的方式补充阳气。 【温热多食,生冷少吃】阳虚的人,脾胃消化功能弱,饮食以温热为主,不仅可取驱除寒气,还可以保护脾胃。生冷食物不宜多食,一面损伤阳气,不利于消化,如香蕉,梨,西瓜,黄瓜,螃蟹等凉性的食物应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