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的临床症状
胸腔积液的临床症状
首先,胸腔积液有哪些体征?
胸腔积液体征与胸腔积液的多少有关。少量胸腔积液时,可无明显体征或仅因胸痛所致患侧胸部运动受限,胸式呼吸减弱,患侧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及呼吸音减弱;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时,患侧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大量胸腔积液尚可伴有气管向健侧移位。
其次,胸腔积液有哪些临床症状?
专家指出,胸腔积液的病因较多,胸腔积液出现多伴有基础疾病,包括肺、胸膜、心血管、肾脏、肝脏及全身性疾病等,因此仔细询问病史和观察患者症状,对于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而胸腔积液引起的症状主要包括少量胸腔积液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痛,并随呼吸运动疼痛加剧;胸腔积液三百到五百毫升以上时,可感胸闷或轻度气急;随着胸腔积液增多,胸闷、气急逐渐加剧;大量胸腔积液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心悸,但胸痛缓解或消失。
最后,胸腔积液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在临床上,胸腔积液的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为咳嗽、胸痛常为干咳,伴胸部刺痛,咳嗽或深呼吸时胸痛加剧;呼吸困难少量积液时症状不明显,或略感胸闷、大量积液时有明显呼吸困难,而此时胸痛可趋缓。同时,专家也指出,患者的全身症状取决于胸腔积液的病因。
恶性胸腔积液有哪些表现
大部分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的恶病质表现,如体重下降、消瘦、乏力、贫血等。大约1/3的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胸腔积液。其余2/3病人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胸痛和干咳。呼吸困难的程度与胸腔积液量的多少、胸液形成的速度和患者本身的肺功能状态有关。当积液量少或形成速度缓慢,临床上呼吸困难较轻,仅有胸闷、气短等。若积液量大,肺脏受压明显,临床上呼吸困难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发绀等;积液量虽然不很大,但在短期内迅速形成,亦可在临床上表现为较重的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肺功能代偿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喜取患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患侧的呼吸运动,有利于健侧肺的代偿呼吸,缓解呼吸困难。肿瘤侵袭胸膜、胸膜炎症和大量胸腔积液引起壁层胸膜牵张均可引起胸痛。壁层胸膜被侵袭时多是持续性胸痛;膈面胸膜受侵时,疼痛向患侧肩胛放射;大量胸液牵张壁层胸膜引起的往往是胀满和隐痛。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由胸腔积液刺激压迫支气管壁所致。
在体格检查时可发现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积液区叩诊为浊音,呼吸音消失。
明确有转移癌的患者病程中出现胸腔积液时,对积液的诊断往往不是很重要。以治疗原发肿瘤为主,在没有出现呼吸症状之前,应采取系统的全身治疗。当积液引起患者呼吸窘迫而需要局部治疗时,在治疗开始前对胸腔积液应有明确诊断。
没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新出现胸腔积液时,应首先寻找引起漏出液的潜在病因。彻底地排除心力衰竭、结核等原因引起特发性胸腔积液,胸腔穿刺并对胸腔积液进行生化分析及瘤细胞检查,或进行闭式胸膜活检,一般均能确诊恶性胸腔积液。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应该怎么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可减轻中毒症状,促进胸腔积液的吸收,防止或减少胸膜粘连肥厚。可用泼尼松(强的松),待临床症状好转,体温下降,胸腔积液减少或吸收,一般2~3周后开始递减,疗程以4~6周为宜。如在减量过程中或停激素后,胸腔积液增多同时又伴有发热等症状,可将激素加回到反跳前的剂量,1~2周后再逐渐递减。
2.胸腔穿刺治疗
病初,应作诊断性胸腔穿刺,作胸腔积液常规及细菌学检查。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加激素后,一般不需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但胸腔积液量较大,出现呼吸困难时,可作胸腔穿刺减压治疗,如胸膜炎转为结核性脓胸,宜反复抽脓并以1%碳酸氢钠液冲洗后注入异烟肼0.1g。
3.外科治疗
经过内科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胸膜明显增厚,影响病儿的发育及呼吸功能,宜作胸膜剥脱术。此外包裹性结核性脓胸,内科治疗疗效不佳,及早手术治疗。
胸腔积液是怎么产生的
胸腔积液是发生在胸部的常见疾病,而引起人体患上胸腔积液的病因有很多。胸腔积液在发病初期的时候,患者身上并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很容易就被忽视。但是一旦当胸腔积液的病情发展恶化时,可能会严重的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正常的胸膜腔内为负压,胸液中含有蛋白质,具有胶体渗透压,这些液体的ph值和糖含量与血液中的数值差不多。由于胸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因此胸膜液体会从脏层胸膜血管中渗出,经过壁层胸膜间质和淋巴管来吸收,主要起到润滑的作用。而胸腔积液就是由于胸膜疾病导致渗出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可以分为漏出性和渗出性这两种。漏出性的胸腔积液主要是由于非胸膜疾病,如血管或渗透压改变所引起的疾病;而渗出性胸腔积液,就是由于人体胸膜本身出现了问题所造成的。
造成人体患上胸腔积液的疾病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身体内循环系统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上腔静脉受阻等;第二类为感染性疾病,如胸膜炎、肺结核等;第三类是恶性肿瘤疾病,如胸膜间皮瘤等,这些疾病都会使得人体患上胸腔积液。因此,一旦当患者身上出现了这些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以免使得病情发展恶化,耽误了后续的治疗。
对于人体是因何种病因引起的胸腔积液,一般是通过抽取患者胸腔内的积液来进行化验检查的。当抽取胸液并不能明确诊断病因时,则可以进行胸膜针刺活检,这类检查通常用于怀疑患有结核、恶性肿瘤所造成的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身上。这种胸膜穿刺活检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结果也非常可靠。
胸腔积液穿刺术的治疗方法
专家指出,呼吸困难的程度与胸腔积液量的多少、胸液形成的速度和患者本身的肺功能状态有关。当积液量少或形成速度缓慢,临床上呼吸困难较轻,仅有胸闷、气短等。若积液量大,肺脏受压明显,临床上呼吸困难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发绀等;积液量虽然不很大,但在短期内迅速形成,亦可在临床上表现为较重的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肺功能代偿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是否进行积极的治疗取决于恶性胸腔积液所产生的呼吸症状的程度。如果患者没有呼吸症状,或已经到终末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局部治疗。当临床情况不明朗时,适合进行单纯胸穿。如果去除胸腔内一定量的胸腔积液后患者的呼吸症状不能得到改善,可能患者的病情是由于潜在的肺部疾病引起,如肺气肿、原发或继发的肺部恶性肿瘤。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宜进行局部治疗。
对引起胸腔积液的肿瘤的化疗和放疗有助于消除胸腔积液并改善呼吸道症状。由淋巴瘤、肺癌及乳腺癌阻塞淋巴管产生的胸腔积液,放射治疗可以去除阻塞病因,重建并改善胸液动力学,效果显著。对于影响呼吸动力学、威胁生命的胸腔积液,在未找到其他有效治疗方法之前胸腔穿刺有助于控制症状。
胸腔穿刺操作简单,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是,96%的病人癌性胸腔积液在1个月内再发,平均再发时间为4.2天。反复穿刺,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并由此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加速胸腔液体的产生。另外,进展期癌肿病人通常处于分解代谢状态,胸液内蛋白的丢失可加重恶病质和营养不良。反复胸腔穿刺尚可引起脓胸、气胸、支气管胸膜瘘和包裹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胸腔穿刺的目的是确定病因,确定胸液再积聚的趋势、受累侧肺脏的复张能力以及缓解呼吸道症状。
胸腔积液的症状
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是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症候。胸膜的脏层和壁层之间存有一个潜在性腔隙,称之胸膜腔。正常情况下,胸膜腔两层胸膜间的宽度约为10~20μm,内含浆液,约为每公斤体重0.1~0.2ml,通常无色、透明,起润滑胸膜作用,它的渗出和再吸收处于平衡状态。任何因素造成其渗出增加和(或)再吸收减少,即出现胸膜腔内液体积聚,形成胸腔积液。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漏出性胸腔积液和渗出性胸腔积液两类。
胸腔积液的出现多伴有基础疾病,可原发于肺、胸膜,也可为肺外如心血管、肾脏疾病等,故仔细询问病史和观察患者症状,对于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结核性等感染性胸膜炎多有发热,有心力衰竭者多为漏出液。少量胸腔积液可无临床异常症状或仅有胸痛,积液达300~500ml以上时,感胸闷或轻度气急,大量胸腔积液时气急明显、心悸,而胸痛缓解或消失。
胸腔积液怎么治疗
1.结核性胸腔积液
多数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少量胸液一般不必抽液或仅做诊断性穿刺。胸腔穿刺不仅有助于诊断,且可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压,改善呼吸,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损伤。抽液后可减轻毒性症状,使患者体温下降。大量胸液者可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
2.肺炎相关胸腔积液和脓胸
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以及促使肺复张,恢复肺功能。针对脓胸的病原菌,应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全身及胸腔内给药。引流是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可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适量抗生素及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便于引流。少数脓胸可采用在肋间植入引流管,并连至水封瓶,将胸腔积液导出。
3.恶性胸腔积液
治疗性胸穿抽液和胸膜固定术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常用方法。由于胸腔积液生长迅速且持续存在,患者常因大量积液的压迫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
4.漏出性胸腔积液
对于漏出性胸腔积液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原发病被控制后,积液通常可自行消失。当积液量大引起明显临床症状时或原发病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方法缓解症状。
胸腔积液的病因
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胸膜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肿瘤)、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壁层胸膜淋巴回流障碍(如癌性淋巴管阻塞)以及胸部损伤等,均可引起胸腔积液,临床常见病因如下:
1.漏出性胸腔积液
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上腔静脉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透析、黏液性水肿等引起的胸腔积液常为漏出液。
2.渗出性胸腔积液
(1)胸膜恶性肿瘤 包括原发性间皮瘤和转移性胸膜瘤。
(2)胸腔和肺的感染 如结核病和其他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3)结缔组织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
(4)淋巴细胞异常 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5)药物性胸膜疾病 如米诺地尔、溴隐亭、二甲麦角新碱、甲氨喋吟、左旋多巴等。
(6)消化系统疾病 如病毒性肝炎、肝脓肿、胰腺炎、食管破裂、膈疝。
(7)其他 血胸、乳糜胸、尿毒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放射性损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
胸腔积液是怎么回事
胸腔积液是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症候。胸膜腔为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一个潜在间隙,正常人胸膜腔内有5~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内每天有500~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任何原因导致胸膜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即可产生胸腔积液。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漏出性胸腔积液和渗出性胸腔积液两类。
首先,如果胸膜毛细血管里面静水压增高,就会令患者患上胸腔积液,比如患有缩窄性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上腔静脉受阻以及血容量增加都会产生出胸腔积液。其次,如果胸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也会造成胸腔积液。比如患者患有结缔组织病、胸膜肿瘤和膈下炎症以及胸膜炎症等疾病,都会令患者产生出胸腔积液,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另外,患者胸膜毛细血管里面的胶体渗透压降低,比如患有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粘连性水肿以及低蛋白血症肝硬化,都会令患者产生出胸腔积液。还有,要是患者患有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和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癌症,也会令患者出现胸腔积液。除此之外,因为损伤而引起血胸脓胸和胸导管破裂以及乳糜胸的患者也会引起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