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草的分布区域
白玉草的分布区域
白玉草:生长在野地中,高约45厘米,整株灰绿色,短柄叶,心形,白色花,簇生,有一球形花座。嫩叶煮十分钟后可食用。亦用于治疗妇女病、丹毒和祛痰。幼嫩植株可作野菜食用。根富含皂甙,可代替肥皂用。 分布于欧洲、蒙古、伊朗、土耳其、非洲、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50米至2,7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草甸、林下多砾石的草地、灌丛中及撂荒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白玉草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全株无毛,呈灰绿色。根微粗壮,木质。
茎疏丛生,直立,上部分枝,常灰白色。叶片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卵形,长4-10厘米,宽1-3 (-4.5) 厘米,下部茎生叶片基部渐狭成柄状,顶端渐尖或急尖,边缘有时具不明显的细齿,中脉明显,
上部茎生叶片基部楔形、截形或圆形,微抱茎。二歧聚伞花序大型;花微俯垂;花梗比花萼短或近等长;苞片卵状披针形,草质;花萼宽卵形,呈囊状,长13-16毫米,直径5-7毫米,近膜质,常显紫堇色,萼齿短,宽三角形,顶端急尖,边缘具缘毛;雌雄蕊柄无毛,长约2毫米;花瓣白色,长15-18毫米,爪楔状倒披针形,无毛,耳卵形,
瓣片露出花萼,轮廓倒卵形,深2裂几达瓣片基部,裂片狭倒卵形;副花冠缺;雄蕊明显外露,花丝无毛,花药蓝紫色;花柱明显外露。蒴果近圆球形,直径约8毫米,比宿存萼短;种子圆肾形,长约1.5毫米,褐色,脊平。2n = 24。花期6-8月,果期8-9月。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在哪些部位
三叉神经痛病人疼痛发作的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不超越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疼痛多为一侧性,最多见为一侧的第二、三支分布区域痛,其次为第二或第三支分布区域单独疼痛,以第二支最常见,第三支次之,单独第一支分布区域痛者很少见,约占2%-5%。有人认为,其原因在胚胎发育时第一支与第二、三支分别有两个神经节发育而来。
疼痛可局限于一支的分布区域内,或仅限于一支的部分分布区域内。也可同时侵犯二支,但三支同时受侵犯者不多。少数可为双侧(约占3%)。但也不是同时发病,往往一侧首先发病,经过一时期后,另一侧才出现症状,即使双侧同时发病也各有其发作周期,或一侧疼痛较为严重,一侧交情,而且并非同时发作。疼痛多沿神经分支的走行分布,如第一支的疼痛的部位往往在眼的表浅或深处、上睑及前额。第二支疼痛部位在颊部、上唇和齿龈,而硬腭疼痛者很少见。第三支的疼痛部位在下唇、齿龈,涉及舌部者较少。第二和第三支的疼痛可沿其分支向颞部房舍,比较有规律性。疼痛也可较长时间局限于一支分布区域。疼痛的扩散不呈跳跃式,如第三支痛不会越过第二支而到第一支痛。疼痛亦不越过中线,即使双侧患者,一侧发作时也不越过对侧。
大豆的分布区域
大豆分布很广,可划分为五个栽培区。 1.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区本区包括东北各省,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该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如下四个副区:(1)东北春大豆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区,集中分布在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平原地带。东北大豆,产量高、品质好,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华北春大豆区。包括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以及陕西渭北等地区。华北春大豆区的范围大体上与晚熟冬麦区相吻合,当地以二年三熟制为主。 (3)西北黄土高原春大豆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三省北部以及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土质瘠薄,大豆品种类型为中、小粒,椭圆形黑豆或黄豆。(4)西北春大豆灌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少,土壤蒸发量大,种植大豆必须灌溉。由于目光充足又有人工灌溉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百粒重也高。。2.黄淮流域夏大豆区本区包括山东、河南两省,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关中平原、甘肃南部和山西南部、北临春大豆区,南以淮河、秦岭为界。黄淮夏大豆区又可划分为两个副区: (1)黄淮平原夏大豆区。包括河北南部、山东全部,江苏、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当地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夏大豆一般于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初收获。生长期短,需采用中熟或早熟品种。 (2)黄河中游夏大豆区。包括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关中和陇东地区。本地区气候条件与黄淮平原相似,只是年雨量较少。小粒椭圆品种居多,另有部分黑豆。 3.长江流域夏大豆区本区包括河南南部,汉中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北部,湖南,湖北,四川大部,广西、云南北部。当地生长期长,一年两熟,品种类型繁多。以夏大豆为主,但也有春大豆和秋大豆。 4.长江以南秋大豆区本区包括湖南、广东东部,江西中部和福建大部。当地生长期长,日照短,气温高。大豆一般在8月早中稻收后播种,11月收获。 5.南方大豆两熟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南部。气温高,终年无霜,日照短。在当地栽培制度中,大豆有时春播,有时夏播,个别地区冬季仍能种植。11月播种,次年3~4月收获。 一、整地与施肥1.整地 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具有秋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春整地时要做到翻、耢、压连续作业。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要顶浆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2.施基肥 大豆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播种前增施n、p、k做基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和幼茎木质化较快形成,以利壮苗抗病。一般1hm2施三元复混肥600kg,或施腐熟有机肥20-30吨做基肥。 二、选种 1.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
三叉神经痛发作部位在哪
话说三叉神经痛发作的时候会令患者感到生不如死,那么具体它是在哪些部位发作呢?首先,三叉神经痛病发作的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不超越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其次,三叉神经痛病发作的部位的疼痛多为一侧性,最多见为一侧的第二、三支分布区域痛,其次为第二或第三支分布区域单独疼痛,以第二支最常见,第三支次之,单独第一支分布区域痛者很少见,约占2-5。
有人以为,其原因在胚胎发育时第一支与第二、三支分别有两个神经节发育而来。再者,三叉神经痛病发作的部位的疼痛可局限于一支的分布区域内,或仅限于一支的部分分布区域内。也可同时侵害二支,但三支同时受侵害者未几。少数可为双侧(约占3)。但也不是同时发病,往往一侧首先发病,经过一时期后,另一侧才出现症状,即使双侧同时发病也各有其发作周期,或一侧疼痛较为严峻,一侧交的疼痛的部位往往在眼的表浅或深处、上睑及前额。
第二支疼痛部位在颊部、上唇和齿龈,而硬腭疼痛者很少见。第三支的疼痛部位在下唇、齿龈,涉及舌部者较少。第二和第三支的疼痛可沿其分支向颞部房舍,比较有规律性。疼痛也可较长时间局限于一支分布区域。此外,疼痛的扩散不呈跳跃式,如第三支痛,不会越过第二支而到第一支痛。疼痛亦不越过中线,即使双侧患者,一侧发作时也不越过对侧。
三叉神经痛发作部位在哪?我们探索秘密的第一步已经完成了,相信通过以上介绍之后,大家已经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发作部位了。了解三叉神经痛的发作部位我们甚至可以是半个医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扮演纠正他人认识错误的角色,将三叉神经痛和牙疼、头疼一定要区别开来,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山芹的分布区域和生长环境
分布区域
老山芹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黑龙江,吉林等省。山芹菜成为长白山地区野菜中最具有集约化栽培潜力的野生菜种。
生长环境
老山芹为耐阴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多生于山坡针阔叶混交林及杂木林下,山涧湿地,溪流旁也有分布,喜富含腐殖质多的砂质土壤。植株在全光条件下易得日灼病,植株枯萎,分蘖减少,直接影响产量,光照过弱也影响植株发育,以0.6郁闭度条件下生长最佳。忌阳光直射,喜大肥大水,栽培时应选择适应遮阴,土壤肥沃,PH值5.5—7.0,湿度均衡的环境,这样可保证幼苗脆嫩,颜色深绿,味道鲜美。一年生苗龄老山芹前期为园叶,二年生老山芹开花结实。
谷精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
生态环境:
1、谷精草生沼泽、溪沟和田边阴湿处。
2、白药谷精草生于水田、沟边。
3、华南谷精草生于水田或溪沟湿地。
4、毛谷精草生于水田或溪沟湿地。
资源分布:
1、谷精草分布于华东、西南及湖南、台湾等地。
2、白药谷精草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山西、陕西、台湾、贵州等地。
3、华南谷精草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4、毛谷精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在哪
三叉神经痛到底有多痛呢,据患者朋友们说那真是痛不欲生的感觉,同时带也要了解三叉神经痛的部位在哪。首先,三叉神经痛病发作的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不超越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其次,三叉神经痛病发作的部位的疼痛多为一侧性,最多见为一侧的第二、三支分布区域痛,其次为第二或第三支分布区域单独疼痛,以第二支最常见,第三支次之,单独第一支分布区域痛者很少见,约占2-5。
有人以为其原因在胚胎发育时第一支与第二、三支分别有两个神经节发育而来。再者,三叉神经痛病发作的部位的疼痛可局限于一支的分布区域内,或仅限于一支的部分分布区域内。也可同时侵害二支,但三支同时受侵害者未几。少数可为双侧(约占3)。但也不是同时发病,往往一侧首先发病,经过一时期后,另一侧才出现症状,即使双侧同时发病也各有其发作周期,或一侧疼痛较为严峻,一侧交的疼痛的部位往往在眼的表浅或深处、上睑及前额。
第二支疼痛部位在颊部、上唇和齿龈,而硬腭疼痛者很少见。第三支的疼痛部位在下唇、齿龈,涉及舌部者较少。第二和第三支的疼痛可沿其分支向颞部房舍,比较有规律性。疼痛也可较长时间局限于一支分布区域。此外,疼痛的扩散不呈跳跃式,如第三支痛,不会越过第二支而到第一支痛。疼痛亦不越过中线,即使双侧患者,一侧发作时也不越过对侧。
鳇鱼的分布区域
达氏鳇的体形较大,是淡水鱼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及与其较大支流相连的湖泊,尤其以黑龙江中游为最多;其次是分布于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下游等水域,嫩江下游也偶有发现。
此鱼为淡水鱼类,从不游入海里,分为黑龙江河口的种群、常年生活在该河道的种群以及鄂霍茨克海与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的种群。 达氏鳇为底层鱼类,喜欢分散活动,成体多在深水区,很少进入浅水区。幼体在河道浅水区及其附属湖泊、泡沼中育肥、生长,平时栖息在大江的夹心子、江岔等水流缓慢、砂砾底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