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产后心理恢复
如何进行产后心理恢复
1.生活环境要舒适安静
女性分娩后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坏境。精神上的安抚和饮食上的照顾能够为产妇创造一个安稳的恢复环境,丈夫和家人的关爱是保证产妇心情愉悦,顺利度过产褥期的重要条件。
2.产妇自身的心理调整
在产褥期,女性不仅要照顾宝宝,还要注意产后修复,所以在生活中不要过于注意其他生活细节,要过多地责怪家人和丈夫,混乱只是暂时的。产妇在此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营养的摄入和高质量的休息,争取身体早期恢复。
3.产后调节情绪的方法
产妇的情绪状态不仅影响到家庭和睦的气氛,对宝宝的环境适应也很不利,女性应该积极了解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意识到潜意识里的负面情绪,积极地调节。
(1)乐观。产妇应该对宝宝的抚养和自身的恢复持有乐观的态度。
(2)幽默。适当的幽默感能够减低产妇的焦虑、急躁的情绪,能够调节整个家庭的紧张气氛。
(3)沟通。产妇应多与人交流、谈心,多与人谈话能够使头脑保持灵活,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育儿信息。
(4)自控。肆意发泄负面情绪会对家庭成员及宝宝造成不良的影响,产妇应该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科学调节,避免引起疾病。
产后心理恢复方法
在产后三个月里,新妈妈们若是没有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易发生精神障碍和患上精神类疾病。所以在这一阶段里,外界环境一定多多照顾新妈妈的情绪,给她们多一些的关怀,二新妈妈自身也要积极调适心态。
1.郁闷:女性产后常因为很多小事产生烦闷、委屈、伤心等不良情绪,此类状况多由雌性激素分泌下降、身体疲劳和一些心理障碍导致,多发于产后一周。家人们要对新妈妈的产后郁闷重视起来,给予关心、理解和照顾,避免郁闷情绪发展至抑郁。
2.乐观:拥有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产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助于产后自身恢复和养育宝宝。
3.幽默:幽默感对于负面情绪的调节有较强的正面作用,可以让妈妈们尽快投入新角色。而且幽默也可以削弱不良情绪如愤怒、紧张等等,有助于心情的舒缓。
4.社交:成为新妈妈之后,不能万事都围着宝宝,妈妈们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助于女性保持头脑清醒、拓宽视野。
5.自控:新妈妈们需要对自己的消极情绪有所控制,否则很容易伤身,影响家庭和谐。
偏瘫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偏瘫病人由于恢复慢、活动受限而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等各种心理。因此在护理此类病人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尊重和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锻炼。
其次,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首先要防止褥疮的发生,由于病人肢体活动受限,需长时间卧床,故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和骨突出部位的褥疮发生,因此要定时翻身,一般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更换其卧位。在翻身时切忌在床上拖、拉,以防止擦伤皮肤。并对褥疮易发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肩肘部、外踝、足跟、枕部等部位进行检查,用50%红花酒精进行按摩,按摩时手掌或拇指紧贴皮肤,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环形按摩。骨突出处可用气圈或棉圈垫上,使突出部位悬空,减少受压。还要选择合适的床垫,一般用海绵垫或气垫床。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皮肤和床褥干燥。定期用温水给病人擦澡、擦背,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对于汗湿、尿湿的床垫随时更换,擦洗后在背部、骶尾部扑上爽身粉。
第三,应防止肢体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应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躺坐姿式,协助其被动运动。如防止上肢内收挛缩,可在病人腋下放置一个枕头;防止足下垂,可在患肢给予夹板等。应尽早给病人进行被动运动,各关节每日被动运动2∼3次,每次每个关节各方向运动5次以上,运动要轻柔,切忌粗暴,以免引起疼痛及损伤组织。
此外,还要防止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应用无菌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密切观察尿的颜色、气味,如有混浊、臭味则为泌尿系感染,应及时使病人用上抗生素。要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冲淡尿液。
阳痿要怎样进行心理调节
(1)和谐感情建立真正的夫妻感情,而不是同床异梦,生活上互相体贴,互相关怀,互相理解,互相同情。
(2)树立信心应让患者明白自己的性功能并无不足,以确立自信心。力求消除紧张因素,纠正患者心灵深处对性的偏见或自卑感,如认为性交是可耻的,自己的阴茎太小等等。同时,对女方讲授一定的性知识及性交经验,了解性交过程,使其能恢复信心,全面协助患者进行治疗,不能埋怨、怨恨。
(3)切忌鲁莽初婚夫妻,男方切忌鲁莽,以免引起对方反感和恐惧,以致造成女方阴道痉挛,无法性交而继发阳痿。
(4)改变性生活的环境如在舒适的环境中,互相暗示或拥抱,以激发男方的性欲。同时,要设法消除外界的心理压力,如避免对阳痿的责难,正确处理与女方、双方老人的关系。
微创无痛手术心理恢复
在经历了无痛人流手术以后,女性会产生抑郁、沮丧、哭泣、烦躁、失眠等一系列精神症状。这是因为妊娠前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引起的。多数人会不治而愈。然而,手术后的调养对女性身心能否尽快恢复也有重要作用。
首先是要保证充分的休息。有些人认为无痛人流不是什么大手术,照常工作甚至加班加点,这种想法与做法是不可取的,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很难再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当然,也有些人因工作缠身或因个人原因,不能让单位知道而不便请假,因而难以做到手术后充分休息。这时就应该将手术的时间选择在靠近周末的日子,凭借周末公休,使身心得到休息。同时应于流产后1―2周内安排一些轻松的工作或放慢工作节奏。
至于在心态上的调整,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接受手术后的恐惧、悲痛及内疚等情绪变化,了解到这种变化会随着时间消退。为了缓解情绪变化给自己带来的不适,可以寻求适当的宣泄方式,如哭泣和倾诉等。另外,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和产后复查,寻求医生的帮助,以确保产后恢复良好,这是对以后再次妊娠的保证,也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心理恢复期。
总之,女性朋友在无痛人流后只有充分地休息和进行心态上的调整,才能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到人流前的状态。
引产后心理该如何恢复
1、引产后身体恢复很重要,无痛引产后的心理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专家指出:首先要正确认识以及接受手术后的恐惧、悲痛以及内疚等情绪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会随着时间消退,因此为了缓解情绪变化,一定要寻求适当的宣泄方式,比如哭泣和倾诉等。此外,如果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以及产后复查,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也可以确保产后恢复良好,同时对以后再次妊娠有一定的保证,才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心理恢复期。
2、选择引产手术,最好是选择对女性创伤最小的微创无痛引产手术,该手术可以让患者在无任何痛苦情况下轻轻松松结束分娩及清宫术,因此就避免了引产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让女性朋友避免心理及精神创伤。女性朋友如果要进行无痛引产,最好是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这样就避免引产术后感染,杜绝手术外源性感染。
3、引产手术后,女性朋友的身体会比较虚弱,很容易出汗,一定要注意给身体补充水分,补水需少量多次。此外,由于汗液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较多,在引产手术后女性朋友应注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预防便秘。
女性在接受引产手术后,要多补充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尤其是要注意多补充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鸡肉、鱼肉、动物肝脏、动物血液、瘦肉、大豆制品、莲子、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
剖宫产后的心理恢复
剖宫产后身体的恢复因人而异,除了身体上的伤口之外,心灵上也有创伤。女性在剖宫产需要度过五个阶段,才会最终复原。很多原本想自己生的妈妈在接受了手术后,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手术后过了一个小时后,很多女性才开始接受剖宫产这个事实,是命运的安排。在生产后的第一个星期里,这种感觉渐渐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失望的情绪。很多女性没有亲身经历孩子被娩出的过程,感到很遗憾。
通常,很多剖宫产的妈妈很难进入母亲的角色。 第三个阶段从生产后的第八个星期开始。许多女性把与宝宝相处时,做得不够完美的原因都归结于是剖宫产惹的祸。在这个阶段,年轻的妈妈们经常梦到分娩的过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这些梦境有助于使她们重新理解自己的生产过程。到了第四个阶段,与其他有类似分娩经历的女性相接触非常重要。有的时候,通过剖宫产分娩的女性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愿意与同样是剖宫产生孩子的母亲说话。当她们发现有很多类似的经历的时候,不再感到孤独,从而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放松。第五个阶段,分娩的痛苦经历被渐渐淡忘,能够客观地对待剖宫产了。
怎样抚平孩子心里那个创伤
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他们在童年时期有时会遇到亲人逝世或重病,或本人意外受伤等事情,都会心灵受创。所以,成年人要学会对“伤心”的孩子进行心理援助。
以今次汶川大地震为例,灾区孩子的心理重建就是一件持久而艰巨的任务。专家对此提出不少建议,读者可以借鉴学习,储备日后使用。汶川大地震至今已造成四万多同胞遇难。据统计,若以15:1算,可能造成约3千孤儿。
在所有疾病中,心灵创伤是最难救治的。日本康复学专家中村龙一教授著作谈到:精神创伤后不同时期有各种主要的临床表现:1期为心理休克;2期为防卫反应;3期为恍惚状态;4期为心理重建。
志愿者的责任主要是帮助孤儿实现心理重建(心理恢复平稳)。心理救援比较复杂,应根据年龄、症状、体征,进行对症护理和治疗。
皮肤饥饿怎么办?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和所有热血动物,都有一种特殊需要,即互相接触与抚摸,这种现象称之为“皮肤饥饿”。人际间的接触和抚摸是幼小儿童很重要的心理需要。若这种特殊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会引起哭闹、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对着三岁孤独儿童,志愿者要当爸爸妈妈的角色,要像
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孤儿,尽力满足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没有了下肢,不能行走,通过搂抱、抚摸、亲吻中得到满足。经常抱起来走走,拍拍他的背,抚摸他的头部、或哄他、逗他、讲话、微笑等。
这些都能使受伤的幼童如同在母亲身边一样有安全感,有利于患儿适应环境,消除不良情绪,对伤病康复也有积极意义。
产妇产后的心理恢复
顺产对身体的伤害相对较小,如果没有侧切,子宫没有伤口,理论上是只要来了月经就可以怀孕了。但是从身体恢复来考虑,建议不要过快生二胎,因为身体和子宫都需要一个休息和恢复的过程,再加上大宝还需要人照顾,包括哺有关临床统计,产后3个月内发生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患者比正常人群发病率高很多。产后3~7天内是发生精神病的高峰期,产后2周内发病率约占产褥期精神病的50%以上,产后4周内发病者约占产褥期精神病的80%,因此产妇在产后1个月内需要外在环境多给予精神和体力上的照顾,协助恢复。
产妇产后应有一个安静、舒适、生活方便的环境休养。丈夫和家人要多给予饮食、情感上的支持,精神上的爱抚,尤其是丈夫在此期要多付出些,给妻子创造一个心情愉快、适应妻子机体恢复的环境,顺利地度过产褥期,也是全家人的幸福。
产妇在产褥期,还要负担养育宝宝的任务,所以要注意自己精神和心理上的调整,不要过分地苛责自己,室内乱些、脏点没关系,只是暂时的,不要过于要求与责怪你的丈夫和家人,因为大家都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主要是加强营养和休息,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如果因为生活小节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愉悦的气氛,对宝宝的幼小心灵发育是不利的,对孩子性格形成,在潜意识中埋下负性的一面,所以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当然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与做丈夫的努力也是息息相关的。
1.郁闷;由于雌激素突然下降、身体疲劳和一些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的派遣等原因,新妈妈常常会为一点小事不称心而感到委屈、甚至伤心落泪。这些症状大多数妈妈在产后一周内发生,并能自行恢复,但有些则可能发展为产后抑郁。因此家人给予新妈妈足够的理解、关心、体贴和照顾是非常重要的。
2.乐观;不管是对育儿还是对于自我调整,新妈妈首先要抱有一个乐观的态度。
3.幽默;幽默感是调剂紧张情绪,使妈妈更快适应新角色、新环境的有力工具。幽默感能减低你的愤怒和不安,使情绪变得轻松。
4.社交;做了妈妈后不要整天都围着宝宝转,参加一定范围的社交活动,能保持你的头脑灵活和增加信息量,这也是新妈妈育儿智慧的一个来源。
5.自控;人的情绪是受人的意识和意志控制的,妈妈们应学习怎样驾驭自己的情绪。任意放纵消极情绪滋长,经常发怒,将导致情绪失调,引起疾病。乳、日常护理等。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乳腺癌治疗后护理方法
乳腺癌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心理状态的调整对于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都尤为重要。乳腺癌患者在恢复治疗期间,其家属和主治医生都应为患者心理恢复积极配合。那么,乳腺癌治疗后的护理方法?专家为您讲解相关内容。
在恢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和家属都要对患者的心理恢复提供帮助。要帮助患者逐渐接受患病的事实,积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参与患者对病情认知的矫正。减少其对病情的错误想法,帮助她们进行适当的反思,减轻患者的恐惧。同时要帮助患者寻找积极的生存目的,建立生活的信心医护人员必须及时且正确地评估患者当前的期望,包括患者与其家属之间的依赖关系。帮助患者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对家庭其他成员的重要性,以增加其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后,要激发患者的承担意识,协助其有效地控制自我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帮助患者充分发挥她们的决策权,激发她们的自我承担意识。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及心理状态调整的过程,以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
产后心理恢复
1、产后忧郁可自愈
如果你只是产后忧郁,让自己的心绪放松,等待着身体对激素水平变化的重新适应。
2、创造健康的产后恢复环境
当你从医院回家时,要限制人来看你。关掉你的电话,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
3、清淡而营养的产后饮食
吃营养丰富而又清淡的食物,享受被亲人照顾的亲情。
4、适度运动快乐心情
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且不要用传统的方式对待新妈咪――不能下地、不能出门、不能干活、连电视也不能看,这些都会使新妈咪越发地感觉到生活乏味单调,加剧抑郁情绪。
5、珍惜每一个睡眠机会
让自己睡个觉。当宝贝安然入睡时,妈咪要抓紧时间睡睡,哪怕是闭目养神呢。
6、帮助与寻求帮助
一方面,新妈咪的家人不要只顾沉浸在增添新宝贝的快乐中而忽略了新妈咪的心理变化。要多陪新妈咪说说话,及时告诉她育儿的经验。另一方面,新妈咪自己要学会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
强迫症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1、医生应对患者的症状做出详细、认真的评估,并制定出适合这类强迫症患者的护理计划,使患者能享受到一个很好的心理护理。
2、掌握并熟练地应用森田疗法和行为矫正疗法,协助医生做好治疗。帮助病人体验积极的生活。指导病人改变消极的生活态度而将其行为逐渐投入到向上的、有建设性的生活中去。
3、心理护理主要是以疗法为主要内容,它可帮助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减轻焦虑的情绪。这样患者的疾病就能早日的康复。
4、医生应检查出患者的症状表现,并对症护理,这样才是最好的方法。如:对失眠病人的护理、对皮肤损伤病人的护理、对自杀病人的护理等。
5、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帮助病人找出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指导病人完善人格的科学方法,寻求良好的支持系统的帮助。
乳腺癌治疗后护理方法
心理状态的调整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都尤为重要。乳腺癌患者在恢复治疗期间,其家属和主治医生都应为患者心理恢复积极配合。患者不良的情绪会对疾病产生心理影响,患者需要重拾自尊心,出现病痛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会使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
在恢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和家属都要对患者的心理恢复提供帮助。要帮助患者逐渐接受患病的事实,积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参与患者对病情认知的矫正。减少其对病情的错误想法,帮助她们进行适当的反思,减轻患者的恐惧。同时要帮助患者寻找积极的生存目的,建立生活的信心医护人员必须及时且正确地评估患者当前的期望,包括患者与其家属之间的依赖关系。帮助患者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对家庭其他成员的重要性,以增加其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最后,要激发患者的承担意识,协助其有效地控制自我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帮助患者充分发挥她们的决策权,激发她们的自我承担意识。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及心理状态调整的过程,以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
医护人员要通过科学方法在各个方面给予患者关怀,在过程中,要教导患者正确的恢复方案,全面提升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患者尽快摆脱患者角色,积极面对生活。指导患者合理地运用暗示、宣泄等应对技巧,以增加对于困境的忍耐力。
与撒谎的孩子进行心理战
孩子说谎的真实原因
想象与现实混淆
这大多发生在6岁以下孩子身上,他们常会将想像与现实混淆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愿望,却说得像真的一样。
学龄前儿童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常常会把想像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但是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属于幻想型撒谎。
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父母应该满足孩子想象力方面的表现欲。鼓励孩子自编一些故事,或者经常与孩子玩假扮游戏。如:可以将家里的一些玩具作为道具,可以把一些童话故事续编等,使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地释放,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不应该一味地批评、指责,这会损伤孩子的创造与想像意识,或者对孩子的表现听之任之,会使孩子习惯性地将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导致孩子缺乏理智感,为成长埋下隐患。总之,幻想型撒谎往往没有什么目的性,有时是很即兴、很随意的,对于这类孩子应注意启发与引导。
由于想取悦长辈或者逃避惩罚
孩子做事时不仅想做好,很大程度上也想让父母、老师高兴,从而得到更多奖励。成功难度较大时,为了不让父母、老师失望,只好“说谎”:“这次考试成绩还没有出来”、“考得还可以”等。还有,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特别是家里刚买来的东西,非要用手拿一拿,仔细看看,往往一不小心,就弄坏了东西,这时孩子内心紧张而恐惧,害怕父母训斥打骂,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有的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内心会受到一种压迫,担心受罚而诱发其说谎。
其实,孩子并非生来就会撒谎,他们天性纯真、直率,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不会控制自己的探索,他们是诚实的人。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父母的不满甚至是责罚,他就开始学会了装假说谎。父母虽然很多的时候,理智上强调诚实的重要,可当具体到某一件事情时,情绪会战胜理智,于是出现了不满愤怒、责备,于是父母表现出更在乎事情本身而不是孩子诚实的品质。
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说谎,聪明的父母不应该不分原因的责备和体罚孩子,该懂得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爸爸妈妈更不希望他撒谎。然后,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理解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包容孩子的错误结果,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切忌父母之间因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袒护孩子的错误,而在孩子面前争执,给孩子以可乘之机,导致孩子继续撒谎。总之,对于惧罚型撒谎的孩子,父母要调节自己处理事情的态度与方式,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不要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行为性撒谎
有些孩子习惯于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有。再加上有些父母不注意教育孩子“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能拿回家”,导致孩子有时会悄悄地把自己喜欢的幼儿园或小朋友的玩具放入自己的口袋。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孩子经常会编造一些谎言,如小朋友送的,或者是自己拾到的等。这种属于行为性撒谎,其表现比较严重,常常伴随偷拿和破坏等不良行为,对孩子自身成长的危害性比较大。这种类型的儿童与前面两种类型的儿童不同,他们的撒谎有明显的目的性,并且是事先想好的,在他们看来撒谎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利益或满足。这种类型的撒谎因为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非常大。
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若孩子说谎后没有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但父母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或者被其他人揭穿后,父母因顾及颜面而袒护孩子等,都会助长孩子的说谎意识。聪明的父母应该不能让孩子的“阴谋”得逞,让他知道如果撒谎后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撒谎是因为没有长大,不知好歹,而放任孩子任意所为,会使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影响孩子自我意识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