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要如何急救护理
心力衰竭要如何急救护理
“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是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时有肺部充血,引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痰中带血等症状。右心衰竭时有大循环充血,引起颈部静脉充盈、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
根据病情轻重,心功能可分为四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性活动不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 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到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 度活动已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IV级,体力活动重度受到限制,任何活动都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甚至休息时也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要点
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气急明显者,可给予吸入袋装氧气。
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家属应学会识别上述病情。
心力衰竭的急救是什么
“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是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我们搜集整理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家属应学会识别上述病情。
将病人扶起,背后垫些衣物,松开衣扣,坐或半卧在床上,两腿随床沿下垂。2必要时可用胶带轮流结扎四肢,每一肢体结扎5分钟,然后放松5分钟,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3有条件的可立即吸氧。4要安慰病人,也可给予小剂量镇静剂。5可舌下含服一粒硝酸甘油,限制饮水量,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6病情稳定后,在送往医院途中,仍应使病人半卧,两腿下垂,搬运动作宜轻巧平稳,避免大幅度颠簸。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以上就是心衰的急救方法,心衰患者稍有不慎,会很容易引起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因此特别是家里有老年患者的,患者了解急救常识和提早做好综合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给患者在危急关头带来希望,还能避免心力衰竭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中暑家里没药怎么办 严重时就医治疗
中暑严重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脑水肿、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休克等,因此一旦发现中暑患者存在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而身边也没有药时,可以将其头转向后仰,并呈现侧卧的姿势,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马上拨打急救电话,通知救护车到来。
急性左心力衰竭有哪些急救处理
急性左心衰是急性左心心功能不全的简称,有劳累后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病史,有高血压、肺炎、过度输液等诱因。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强迫坐位、大汗、口唇轻微发绀、两肺底可听到水泡音等,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
急救处理
[1] 快速洋地黄化 选用地高辛或西地兰静脉注射;当不能肯定近期内是否用过洋地黄时,可选用西地兰0.01mg/kg。
[2] 利尿 可选用速尿或利尿酸静脉注射,促使钠和水的排泄,消除水肿。
[3] 镇静 当患儿极度烦躁不安时,首选吗啡每次0.1mg/kg,皮下或肌肉注射,此药有抑制过度兴奋的呼吸中枢的作用,可以缓解呼吸困难,且可使周围血容量增加,减少静脉回流。用时注意掌握剂量,新生儿及休克、昏迷、呼吸衰竭禁用,婴幼儿慎用。
[4] 吸氧 在通氧的玻璃瓶中装入50-60%酒精,每次吸氧10-20min,间隔15-30min,重复1-2次,可使肺泡内的泡沫因表面张力减低而破裂,增加气体与肺泡壁的接触面积,改善气体交换,
[5] 减少静脉回流 患儿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严重者可采用束臂带同时束缚3个肢体,压力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每15min轮流将一肢体的束臂带放松15min,换缚未束肢体。
[6] 肾上腺皮质激素 有强心、抗醛固酮、对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可短期应用。地塞米松2.5-5mg/d或氢化可的松5-10mg/kg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内静脉缓滴,心衰控制后即停用。
[7]血管扩张剂乌拉地尔 、 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原则
1.出现早期心力衰竭,便要主动到医院就诊,咨询有关心力衰竭的知识及预防心力衰竭的诱因,及早在医师指导下用“A”项药,使早期心力衰竭转为代偿期。
2.已进入晚期心力衰竭,要坚持系统的正规治疗包括“B”和“C”项药,尽力使心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辅助检查一般情况下只作检查框限的“A”便可。如诊断不明确可加检查框限“B”。
疗效评价:
1.治愈:心功能纠正到Ⅰ级。
2.好转: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而未达Ⅰ级心功能者。
3.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哺乳期中暑了怎么办 严重时就医治疗
中暑严重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脑水肿、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休克等,因此一旦发现哺乳期中暑患者存在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可以将其头转向后仰,并呈现侧卧的姿势,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马上拨打急救电话,通知救护车到来。
心力衰竭如何急救
心力衰竭分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是心脏病后期发生的危急症候。
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现为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病情发展严重时,病人常常在夜间憋醒,被迫坐起,咳喘有哮鸣音,口唇发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咳粉红色痰,脉搏细而快。
右心衰竭初起可有咳嗽、咳痰、哮喘、面颊和口唇发紫、颈部静脉怒张。下肢浮肿,严重者还伴有腹水和胸水。
同时出现左心和右心衰竭的为全心衰竭。
急救措施
首先要让病人安静,减少恐惧躁动。
有条件的马上吸氧(急性肺水肿时吸氧可通过75%酒精溶液),松开领扣、裤带。让病人取坐位,两下肢随床沿下垂,必要时可用胶带轮流结扎四肢,每一肢体结扎5分钟,然后放松5分钟,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口服氨茶碱、双氢克脲噻各2片,限制饮水量,同时立即送病人去医院救治。
心力衰竭的护理要点
1、心力衰竭患者一定要有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对于急性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心力衰竭重症患者,会有明显浮肿出现的患者,很容易在下肢产生静脉栓塞,甚至是肢体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3、心力衰竭病人是要对日常饮食调节引起重视的,尤其是对于钠盐的摄入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4、心力衰竭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尤其是要注意患者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于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5、心力衰竭患者一定要注意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的劳累,要减少精神刺激,同时还要注意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