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骨盆肛门疼痛怎么办
孕妇骨盆肛门疼痛怎么办
缓解骨盆、肛门疼痛
骨盆不平衡是造成很多腰背痛、大腿痛的原因,而其不平衡主要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的肛门,当然也很重要,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性地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殊疗效。撮,即收(提)缩也。
谁让我身痛?女性“端庄“骨盆新痛难缠
骨盆是整个骨骼的中心,上到脊柱、下到两腿关节,都需要骨盆居中策应、调停,支持脊柱正直,管领两腿运动,而且,骨盆形成的盆腔内,有膀胱、直肠以及生殖器官等重要脏器,因此骨盆的健康显得非常重要。而骨盆不平衡是造成脊柱、下肢疼痛或骨骼疼痛的根本因素之一,易导致腰酸背痛、脚酸、长短腿,行走时感觉不适等问题。
有些妈妈生完孩子以后,认为妊娠后期和生产时骨盆扩大,关节和韧带都会松弛,造成骨盆歪斜了。其实这种说法很片面,生育不会带来这个后果,产后的放任不理和缺乏运动,再加上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不良姿势、饮食习惯等,才会导致骨盆变大,身材走样。
事实上,不光是生完孩子的妈妈会出现骨盆歪斜的问题,未婚年轻女性也有不少出现这种问题。骨盆歪斜的肇因有许多种,最常见的因为受伤、外力撞击所造成,例如车祸、跌倒等:另外就是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和习惯,像长期穿高跟鞋,跷二郎腿,站、坐姿不良等。
曾有一位妙龄女郎坐下时习惯翘脚以展现修长的小腿,但她总觉得自己办公室的椅子不平衡,一高一低的,坐起来怪难受的,可是其他同事试坐都没有这样的情形,后来同样因腰痛到医院检查时,才知道自己因姿势不良使骨盆斜向一边,后来矫正姿势后,骨盆不正与腰痛问题也跟着迎刃而解。
经期肛门疼痛
小心!月经期间肛门口疼痛,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1名26岁的久坐上班族月经期间常觉得肛门有疼痛感,以为是痔疮发作,但刺痛频率及刺痛感越来越严重,就医后才知道自己罹患子宫内膜异位,所幸经过针灸与中药调理后,症状已有好转。
子宫内膜异位压迫直肠导致肛门口疼痛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周宗翰表示,根据解剖位置来说,子宫前方是膀胱,后方是直肠,如果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灶靠近直肠,甚至是直接压迫直肠,就会感到肛门疼痛感与不适,有些患者甚至月经结束后,肛门口还在隐隐作痛,而误以为是痔疮在作怪,严重的患者还会影响食欲,出现腹泻、便血、排便疼痛等相关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压迫直肠时严重的症状,如食欲不振、便血等与大肠癌症状雷同,其中差别只在于子宫内膜异位导致的症状,只会在月经周期间或之后特别明显,因此一般情况下,会建议患者至西医做更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胎儿不入盆的原因 骨盆与胎儿因素
孕妇骨盆狭窄,胎头与骨盆不相称,致使胎头不能进入骨盆。如果胎头过大、胎位异常或者前置胎盘,即使孕妇骨盆正常,也可发生这类现象。胎儿脑积水或羊水过多等,也可引起。
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诊断详述
本病的一般表现是,患者先感肛门处坠胀痛或刺痛,可扪及一硬块,压痛,继之疼痛加重,痛性肿块增大,并可出现畏寒、发热。在3~5天后局部可形成脓肿。低位脓肿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高位脓肿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轻。脓肿可自行向肛管直肠内破溃自发排出脓液,排脓后疼痛缓解,全身症状好转或消失。形成肛瘘以后脓肿可反复发作。
由于脓肿发生部位不同,其症状体征也各有特点:
1.肛周皮下脓肿 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40%~45%,位于肛门、肛管下部的皮下组织内,上方由筋膜与坐骨直肠间隙分隔。多发生于肛门后侧方。肛门区肿胀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检查时可见局部红肿,压痛及痛性硬块,化脓后有波动感,自行穿破者可见破口及脓液。本病诊断较易,如疑有脓肿形成,作穿刺即可证实。
2.坐骨直肠窝脓肿 占肛周脓肿的15%~25%,位于坐骨直肠窝内。坐骨直肠间隙呈楔形,在肛提肌与坐骨之间,底向下是肛门和坐骨结节之间的皮肤,尖向上在闭孔内肌筋膜与肛提肌的膜连接处。炎症初起时常觉肛门部不适或微痛,继之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畏寒等,同时局部疼痛加重,坐卧不安,排便时疼痛尤重。有排尿困难,里急后重。查体时可见肛门旁肿胀,皮肤紫红变硬,指诊可扪及坐骨直肠窝饱满隆起、触痛。早期作坐骨直肠窝穿刺是发现脓肿的最简单有效办法。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约占肛周脓肿的2.5%~9%,骨盆直肠间隙位于盆腔内,下为肛提肌,上为盆腔腹膜,后有直肠和侧韧带。前方男为膀胱和前列腺,女为子宫和阔韧带。脓肿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肛门局部表现不明显,指诊在肛提肌上方可摸到肿胀和触痛。由于感染位置较深,早期诊断不易,故对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乃至感染性休克而找不到病灶者要考虑本病可能,B超或CT检查可帮助诊断。
4.马蹄形脓肿 马蹄形脓肿是在肛门、肛管后方及两侧蔓延的脓肿,多数在后方,由后中肛腺感染所致或一侧脓肿向对侧蔓延所致,可分为高位马蹄形脓肿和低位马蹄形脓肿。临床表现除全身感染症状外,局部表现为肛管后方肿胀及触痛,后期破溃流脓。
1.临床症状 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可有全身乏力、发热等感染表现。
2.体征 肛旁皮肤有明显红斑,伴硬结和触痛,可以波动感,为肛周脓肿;直肠指诊,患侧有压痛性肿块为坐骨直肠窝脓肿;直肠上部的前侧壁外有压痛、隆起为骨盆直肠脓肿;直肠指诊在直肠后壁有压痛、隆起和波动感,为直肠后壁脓肿。高位肌间脓肿,肛周外观无特殊,直肠指诊在肛管上端或下端扪及表面光滑、卵圆形、边缘整齐、质硬、压痛的肿块,或有波动者为高位肌间脓肿。
3.肛门镜检 有时可看到开口,若在周围加压,还可见到脓液自开口流出。
肛门疼痛:是多种肛门直肠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性质的疼痛,反映出不同的疾病特点。
肛乳头肥大:由于肛窦的两旁肛乳头,所肛窦发炎后首先波及肛乳头,引起肛乳头发炎,肿胀肥大.
直肠肛门内胀痛不适:肛门直肠痛疼是肛肠疾病发生的最常见的症状,由于解剖和生理学的关系,肛肠疾病的痛疼多发生于下腹部、会阴部,肛缘及直肠下段。
肛旁脓肿 :又称肛管周围脓肿肠内细菌引起肛隐窝(肛管直肠交界处的凹陷窝组织)发炎感染沿淋巴侵犯直肠肛管周围组织形成脓肿。
1.积极防治便秘与腹泻 便秘时积存在直肠内的粪块易堵塞肛隐窝致急性肛隐窝炎,最终将形成肛周脓肿。此外,大便干燥硬结,在排便时易擦伤肛隐窝引起肛周感染。腹泻日久,也可刺激肛隐窝发炎,稀便也易进入肛隐窝,诱发肛周感染。因此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
2.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防止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形成。
3.及时治疗可引起肛周脓肿的全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肠结核等。
4.坚持每次排便后坐浴,洗净肛门,保持肛门部清洁,对预防肛周感染有重要意义。
5.如感肛门不适或灼热感,应立即行肛门坐浴并及时就医诊治。
孕妇如何有效预防痔疮
当妇女怀孕以后,痔疮的发生率就会明显提高。原来,怀孕以后,逐日膨大的子宫,影响了盆腔内静脉血液的回流,使得肛门周围的静脉丛发生淤血、凸出,这就是痔疮。当分娩之后,子宫恢复到怀孕前的大小,肛门处静脉丛淤血情况得到了改善,痔疮也就有可能不治自消。那么,孕期出现痔疮时,孕妇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若便秘,应遵医嘱服作用温和的通便药,切莫擅自用泻药,以免早产。还应该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最好能用温水坐浴,以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其次,菜肴要选食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如韭菜、芹菜、青菜,以利大便通畅。不要吃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姜、蒜等,平时还要多饮水。
第三,可做“提肛操”。做提肛操时思想集中,并拢大腿,吸气时收缩肛门括约肌;呼气时放松肛门。如此反复收缩和放松肛门括约肌,每日作3次,每次重复30遍。提肛操可增强骨盆底部的肌肉力量,有利于排便,也可预防痔疮的发生。
按摩的部位有两处,一处是肛门,一处是腹部。大便后用卫生纸按压肛门,并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5次。若能用热毛巾代替卫生纸按摩,则能改善局部血循环,有利于减轻痔疮。腹部按摩时取仰卧位,双手在下腹部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按摩15次。
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诊断详述
1.肛周皮下脓肿 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40%~45%,位于肛门、肛管下部的皮下组织内,上方由筋膜与坐骨直肠间隙分隔。多发生于肛门后侧方。肛门区肿胀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检查时可见局部红肿,压痛及痛性硬块,化脓后有波动感,自行穿破者可见破口及脓液。本病诊断较易,如疑有脓肿形成,作穿刺即可证实。
2.坐骨直肠窝脓肿 占肛周脓肿的15%~25%,位于坐骨直肠窝内。坐骨直肠间隙呈楔形,在肛提肌与坐骨之间,底向下是肛门和坐骨结节之间的皮肤,尖向上在闭孔内肌筋膜与肛提肌的膜连接处。炎症初起时常觉肛门部不适或微痛,继之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畏寒等,同时局部疼痛加重,坐卧不安,排便时疼痛尤重。有排尿困难,里急后重。查体时可见肛门旁肿胀,皮肤紫红变硬,指诊可扪及坐骨直肠窝饱满隆起、触痛。早期作坐骨直肠窝穿刺是发现脓肿的最简单有效办法。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约占肛周脓肿的2.5%~9%,骨盆直肠间隙位于盆腔内,下为肛提肌,上为盆腔腹膜,后有直肠和侧韧带。前方男为膀胱和前列腺,女为子宫和阔韧带。脓肿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肛门局部表现不明显,指诊在肛提肌上方可摸到肿胀和触痛。由于感染位置较深,早期诊断不易,故对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乃至感染性休克而找不到病灶者要考虑本病可能,B超或CT检查可帮助诊断。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是怎样的 大肠癌肛门会痛吗
这个问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看,有的人确实会出现肛门疼痛,因为如果肿块是靠近肛门,堵住了肛门,就会产生梗阻的症状,就可能会出现肛门的疼痛。第二个如果患者出现了肠癌的的腹盆壁广泛转移,盆腔的广泛浸润,导致腰骶部的疼痛,坐骨神经痛,闭孔神经痛,也会出现肛门疼痛的症状。
尾椎骨疼怎么办
生产过后,骨盆肌肉会因极度扩张而脆弱。因此,要尽可能经常运动这些肌肉,使之恢复强健的状态。骨盆是由骨骼构成的盆状物,包括了两个大的骨盆骨,在脊椎的底部(骶骨)下方连结,称为骶髂关节。骨盆骨的连结,在前方有一关节,称为耻骨连结。在脊椎骶骨的下方,有四块小的骨骼,构成了尾骨。
骨盆主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的结构,同时保护子宫和膀胱,在怀孕初期,也保护正在成长的胚胎。构成盆状底部的是一层肌肉,称为骨盆肌肉。骨盆肌肉分为两层,即较内部的一层与外部的一层,由耻骨连结至尾骨,并穿过两边的髋骨。
在这些肌肉中,共有3个出口。一是由膀胱延伸出来的尿道出口,位于前方;一是由子宫延伸出来的阴道口,位于中央;另一个则是由大肠延伸而来的肛门通口,位于后方。在外层肌肉,有环结在这些通口,称为括约肌,能使这些出口紧密地密合,特别是在腹部用力的时候,如:当产妇咳嗽、笑或打喷嚏的时候。怀孕期间,骨盆会支撑胎儿、胎盘,以及扩大的子宫内,一些额外的液体的重量。生产过后,这些肌肉会极度扩张而脆弱,因此,要尽可能常运动这些肌肉,使它们恢复强健的状态。
产后尾骨痛可能是由于分娩时时胎儿通过盆腔引起盆底肌肉和尾骨损伤所致,可以卧床休息,如疼痛减轻说明有效。如无效需要进一步检查。这种疼痛多见于胎儿较大、骨盆较小及产程过长的产妇,主要是因为尾椎骨移位,骨膜发炎或神经受压迫,也可能是胎儿先露部分对尾骶骨的压迫所致。开始时可以用止痛药并多休息,后期可做些恢复运动。一般几周便可以恢复。
产后尾椎骨疼怎么办呢?治疗产后尾椎骨疼,就得查出病因,到目前为止,治疗尾椎骨疼痛 一般就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尾骨痛的保守治疗可能需数周,甚至长达数个月的时间。倘使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仍无改善,而 尾骨关节有明显不稳定或松脱时,可以手术移除尾骨,而术后约需经过四到八个月的时间,症状才会改善。产妇可以采用以下的四种方法进行产后尾椎骨疼痛缓解和治疗:
1、尾骨疼痛时可进行热敷,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放松局部肌肉。
2、部门仰卧位,坐位时注意疼痛部位不要与硬物接触,最好坐在柔软的垫子或橡皮圈垫上。
3、尾骨痛一般在分娩1-2月后会逐渐减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如果胎宝宝体重过大(超过4千克)或妈妈骨盆狭窄,分娩时及时采取手术助产或破腹产手术。
4、产褥期疼痛不见减轻或好转及早去看医生,采取必要的治疗。
孕妇骨盆疼是怎么回事
孕妇骨盆区疼痛什么时候会加重?
你平躺、翻身、走路和从座位上站起来时,疼痛通常会加剧。晚上经常会疼得更厉害,而且,往往白天活动越多,夜晚疼痛得越频繁越明显。分开两腿的动作可能会让你非常疼,特别是当你正放松地坐着或平躺时。
孕妇骨盆痛会影响分娩吗?
只要听取正确的建议,一般的盆区痛极少会对分娩造成影响。可能的话,尽量不要仰躺着分娩,站姿或跪姿分娩都能保护骨盆关节,而且一般来说感觉会更舒服一些。如果选择坐着分娩,那就尽可能坐直,以便于两腿分开。
引起肛门疼痛的常见疾病
1、肛裂引起的肛门疼痛,呈周期性,多发于大便时或大便后,主要由粪便刺激,溃疡裂口扩张所致。其疼痛为阵发性灼痛或刀割样疼痛,可持续数分钟;待粪便通过后,疼痛减轻。另外,由于排便的刺激,内括约肌可呈持续性痉挛,引起溃疡裂口剧烈而持久的疼痛;往往可持续数小时之久,患者坐卧不安,十分痛苦;严重者可疼痛24小时以上。除了疼痛,肛裂者常伴有出血、便秘等症状。
2、肛窦炎一般为肛门疼痛、坠胀,排便时因粪便压迫发炎的肛窦而致肛门部灼痛,若括约肌因受刺激而挛缩,疼痛则加剧,并向臀部及股后部放射。常伴有少量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外溢、气味臭,日久可致肛周潮湿、瘙痒等不适。
3、肛旁脓肿以肛门疼痛,酿脓时疼痛呈鸡啄样。由于肛旁脓肿的发生部位、脓肿大小、致病菌和患者机体抵抗力等种种因素不同,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也各有异。常见的有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直肠后脓肿,以及结核性脓肿等。这些脓肿除主要症状有所不同外,一般均半有发热、寒战、便秘、排尿不畅等。与其他部位不同的是约90%以上的肛旁脓肿可形成肛瘘
4、肛裂,引起的肛门疼痛呈周期性,多发于大便时或大便后,主要由粪便刺激,溃疡裂口扩张所致。其疼痛为阵发性灼痛或刀割样疼痛,可持续数分钟,待粪便通过后,疼痛减轻。除了疼痛,肛裂者常伴有出血、便秘等症状。
5、肛周脓肿,以肛门疼痛为主,酿脓时疼痛呈鸡啄样。由于肛旁脓肿的发生部位、脓肿大小、致病菌和患者机体抵抗力等种种因素不同,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也各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