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如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下如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是比较常见的胃部疾病。国内资料显示, 萎缩性胃炎约占慢性威严的11.5%~50.5%。 慢性萎缩性胃炎 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多。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
1. 粘膜颜色改变: 粘膜失去正常橘红色,可以呈现灰白、灰黄或暗灰色,呈斑片状或弥漫状分布,边界多不清楚。粘膜颜色的改变是由于腺体被破坏,粘膜变薄,呈现出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的颜色所致。它是粘膜萎缩在胃镜下最早出现的征象,随后才出现粘膜下血管显露,但是不能单凭此粘膜颜色的改变而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2. 血管透见: 由于腺体的萎缩,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可被透见。萎缩初期首先见到粘膜内的小血管,严重者可以见到粘膜下大血管如树枝状,呈暗红色,有时可以见到血管犹如在粘膜表面上。粘膜下血管透见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靠指标。但是应该注意做内镜检查时不应过度充气。因为充气过度时,正常的胃粘膜也可以透见血管。另外胃底容易被充气扩张,所以正常胃底部可以透见血管。
3. 粘膜皱襞变细或消失,胃内分泌液减少,有时呈干燥状。
4. 粘膜增生感: 腺体萎缩后,腺窝可以增生延长或有肠上皮化生,在胃镜下病变粘膜粗糙或呈颗粒状甚至结节状,有僵硬感。光泽也有变化,多见于老年人,有时可以见到假性息肉样隆起。
胃疼时应该去医院做哪些检查
1.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胃窦部为最明显,多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或花纹状改变,有时见散糜烂,常有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皱壁变细或变平坦,由于胃粘膜变薄,使粘膜下血管可透见呈紫蓝色,病变可弥漫或主要胃窦部。
2.胃脱落细胞检查是一项较简单的诊断方法,在胃镜直视下,胃内可疑处刷取细胞作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X线胃钡餐检查大多数慢性胃炎无异常发
4.胃液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碍,尤以胃体部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最严重。
5.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血清胃泌素测定:多数胃体胃炎,血清壁细胞抗体常呈阳性,而血清胃泌素多升高。相反,胃窦部胃炎则血清壁细胞抗体多呈阴性,而血清胃泌素降低。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判断
1.临床表现: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的患者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2.胃液分析: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有胃酸缺乏或胃酸减少,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正常、增高或降低。
3.血清学检查: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血清中可测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下。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的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
4.X线钡餐检查: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显示胃体粘膜皱襞平坦、变细。
5.胃镜及话组织检查:这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视观察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色或灰白色,也可红白相问,以白为主,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皱襞变匆而平坦;粘膜下血管显露为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匆血管。
贲门炎怎么进行治疗
1.胃液分析
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BAO)及组胺试验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量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断胃泌酸功能,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广泛而严重的慢性萎缩胃炎胃酸降低。
2.血清学检测
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泌素常中度升高,这是因胃酸缺乏不能抑制G细胞分泌之故。若病变严重,不但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内因子分泌也减少,因而影响维生素B12也下降;血清PCA常呈阳性(75%以上)。
3.胃肠X线钡餐检查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胃炎诊断很少应用上消化道造影。用气钡双重造影显示胃黏膜细微结构时,萎缩性胃炎可出现胃黏膜皱襞相对平坦、减少。
4.胃镜和活组织检查
胃镜和病理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部最为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黏膜表面黏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病变处黏膜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似麻疹样改变,有时有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黏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亦可呈红白相间,白区凹陷;皱襞变细或平坦,由于黏膜变薄可透见呈紫蓝色的黏膜下血管;病变可弥漫或主要在胃窦部,如伴有增生性改变者,黏膜表面颗粒状或结节状。
活检标本作病理学检查,判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可行病理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检查手段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目前主要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手段,但更多的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胃镜检查并同时进行活检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成为最可靠有效的诊断检查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改变为:镜下可发现粘膜颜色的改变,从正常的橘红色转变为灰白,灰黄,灰绿色。黏膜下血管显露是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特征。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可以看到黏膜内小血管,后期比较严重的时候可见黏膜下大血管。
2、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活检结果提示,重度萎缩可见腺体减少大于2/3;腺体减少1/3以内的为轻度萎缩;中度萎缩的腺体为=减少约为1/3~2/3之间。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假幽门腺化生和肠上皮化生。
3、X线钡餐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X线钡餐检查的结果提示为,黏膜文变细或是消失,这也是萎缩性胃炎的特征。
4、此外,还可借助实验室分析胃液,测定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及免疫学手法来辅助检查。
胃疼的诊断
要作出诊断,还需要你其他的病情。疼痛性质,疼痛部位,疼痛诱因,其他症状,有无恶心,呕吐,嗳气,有无呕血,便血等。
1.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胃窦部为最明显,多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或花纹状改变,有时见散糜烂,常有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皱壁变细或变平坦,由于胃粘膜变薄,使粘膜下血管可透见呈紫蓝色,病变可弥漫或主要胃窦部。
2.胃脱落细胞检查:是一项较简单的诊断方法,在胃镜直视下,胃内可疑处刷取细胞作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X线胃钡餐检查:大多数慢性胃炎无异常
4.胃液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碍,尤以胃体部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最严重。
5.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血清胃泌素测定:多数胃体胃炎,血清壁细胞抗体常呈阳性,而血清胃泌素多升高。相反,胃窦部胃炎则血清壁细胞抗体多呈阴性,而血清胃泌素降低。
慢性肠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检查
胃液分析:此检查可以测定基础胃液的分泌量,判断胃泌酸功能。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降低;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这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诊断你知道吗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纤维胃镜和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依据主要有,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病程长,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症状体征:长期消化不良,胃脘部胀满不适,纳差、乏力、消瘦、贫血等。纤维胃镜检查:胃粘膜有颜色改变、变薄、血管透见及增生性改变。
正常胃粘膜为橘红色,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同一部位的粘膜颜色也不一样。病理检查:表现为固有腺体萎缩、粘膜肌层增厚,以及固有膜炎症、淋巴滤泡形成、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等。X线钡餐检查:可见粘膜皱襞减少、平坦,胃窦胃炎可见胃窦轮廓呈钝锯齿状,窦部痉挛,也可有粘膜紊乱、充盈缺损、向心性狭窄等改变。胃液分析胃酸正常或缺乏。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纤维胃镜和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依据主要有,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病程长,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症状体征:长期消化不良,胃脘部胀满不适,纳差、乏力、消瘦、贫血等。纤维胃镜检查:胃粘膜有颜色改变、变薄、血管透见及增生性改变。正常胃粘膜为橘红色,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同一部位的粘膜颜色也不一样。病理检查:表现为固有腺体萎缩、粘膜肌层增厚,以及固有膜炎症、淋巴滤泡形成、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等。X线钡餐检查:可见粘膜皱襞减少、平坦,胃窦胃炎可见胃窦轮廓呈钝锯齿状,窦部痉挛,也可有粘膜紊乱、充盈缺损、向心性狭窄等改变。胃液分析胃酸正常或缺乏。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查
①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②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粘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旋杆菌的抗体。另外还可以在慢性胃炎抗幽门螺旋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③X线钡餐造影在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无异常表现。萎缩性胃炎通过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粘膜萎缩,胃皱壁相对平坦、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酸分泌低下。
④用五肽胃泌素刺激,测定每小时基础胃泌酸量(BAO),最大泌酸量(MAO),高峰泌酸量(PAO),有助于诊断萎缩性胃炎。
⑤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可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及分型的参考指标。
胃病要做哪些检查
1、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部为最明显,多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或花纹状改变,有时见散在糜烂,常有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
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皱壁变细或变平坦,由于胃粘膜变薄,使粘膜下血管可透见呈紫蓝色,病变可弥漫或主要在胃窦部。
2、胃脱落细胞检查是一项较简单的诊断方法,在胃镜直视下,在胃内可疑处刷取细胞作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x线胃钡餐检查在大多数慢性胃炎无异常发现。
4、胃液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碍,尤以胃体部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最严重。
5、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多数胃体胃炎,血清壁细胞抗体常呈阳性,而血清胃泌素多升高。相反,胃窦部胃炎则血清壁细胞抗体多呈阴性,而血清胃泌素降低。
慢性胃炎的检查方法
1、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部为最明显,多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或花纹状改变,有时见散在糜烂,常有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皱壁变细或变平坦,由于胃粘膜变薄,使粘膜下血管可透见呈紫蓝色,病变可弥漫或主要在胃窦部。
2、胃脱落细胞检查是一项较简单的诊断方法,在胃镜直视下,在胃内可疑处刷取细胞作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X线胃钡餐检查在大多数慢性胃炎无异常发现。
4、胃液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碍,尤以胃体部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最严重。
5、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多数胃体胃炎,血清壁细胞抗体常呈阳性,而血清胃泌素多升高。相反,胃窦部胃炎则血清壁细胞抗体多呈阴性,而血清胃泌素降低。
如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
如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
慢性胃炎常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前者一般不会癌变,后者的癌变率约为6~10%。防治慢性胃炎癌变主要是指防治萎缩性胃炎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不适症状有上腹隐痛,进食后加重,可伴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依靠胃镜检查并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可确诊。临床工
作中接诊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有以下4种类型:第一类:由于害怕进行胃镜检查或其它原因,尽管已患萎缩性胃炎,但未确诊,病人自己不知道。第二类:虽然在医院通过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但病人认为是一般胃炎,治疗不积极,也不复查,更不知道有可能癌变。第三类:知道部分萎缩性胃炎可以癌变,因而产生恐惧感,不论病情轻重,强烈要求手术切除。第四类:积极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这类病人约占1/4左右。所以,多数患有萎缩性胃炎的病人缺乏防治的一般知识。
根据胃镜下所见和取胃粘膜病理组织检查,将萎缩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度,如发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也分为轻、中、重三度。一般而言,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短时间内是不会发生胃癌的。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注意定期复查。伴重度肠上皮化生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需要结合临床,注意跟踪复查,决定是否手术。少部分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所以,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好从以下几方面正确对待:
(1)积极治疗慢性胃炎,促进腺体恢复,防止发生进一步萎缩。
(2)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一般半年至1年复查1次胃镜,并取活检。
(3)减少各种刺激物,如烟、酒、辛辣食品等。不要暴饮暴食,不吃霉变食物,少食盐腌、熏制、油炸食品。
(4)情绪乐观,正确对待疾病。
(5)长期胃部不适的病人,特别是45岁以上者最好做胃镜检查,以确定胃炎轻重及类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观察有无恶变。
(6)手术治疗一定要经消化专科医生会诊后与外科医生共同决定。
(7)如果定期复查,即使发现早期胃癌,手术效果也是较好的。
胸口的有关诊断和检查
1、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胃窦部为最明显,多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或花纹状改变,有时见散糜烂,常有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皱壁变细或变平坦,由于胃粘膜变薄,使粘膜下血管可透见呈紫蓝色,病变可弥漫或主要胃窦部。
2、胃脱落细胞检查是一项较简单的诊断方法,在胃镜直视下,胃内可疑处刷取细胞作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X线胃钡餐检查大多数慢性胃炎无异常发
4、胃液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碍,尤以胃体部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最严重。
5、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血清胃泌素测定:多数胃体胃炎,血清壁细胞抗体常呈阳性,而血清胃泌素多升高。相反,胃窦部胃炎则血清壁细胞抗体多呈阴性,而血清胃泌素降低。
判断浅表性胃炎的依据有哪些
浅表性胃炎是常见胃炎中的一种,患者常伴有上腹部胀闷、嗳气、吐酸、食欲减退,等症状。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发展为萎缩性胃炎。那么,浅表性胃炎该如何诊断和确诊呢?求医小编将为大家做出介绍。
1、临床表现:
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2、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依据
(1)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视观察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皱襞变细或平坦。粘膜可表现红白相间,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粘膜下血管显露为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胃粘膜活检病理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
(2)X线检查:X线胃钡餐检查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体粘膜皱襞平坦、变细,胃体大弯的锯齿状粘膜皱襞变细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窦炎胃粘膜可呈锯齿状或粘膜粗乱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
①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
②胃蛋白酶原测定: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
③血清胃泌素测定:胃窦部粘膜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A型CAG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B型CAG患者胃窦粘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
④免疫学检查: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测定,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辅助诊断。